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新譯漢書(九)傳(5)
滿額折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新譯漢書(九)傳(5)

定  價:NT$ 650 元
優惠價:85553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1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13983
優惠價:85 4327
優惠價:85 127007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本冊為《漢書》列傳中的卷82至94。除了王商、薛宣、翟方進、何武、師丹等西漢後期幾位大臣的傳記外,還有著名文學家揚雄的個人傳記,以及反映西漢經學傳承的〈儒林傳〉,和〈循吏傳〉、〈酷吏傳〉、〈貨殖傳〉、〈游俠傳〉、〈佞幸傳〉、〈匈奴傳〉等專傳,都是了解西漢歷史重要的篇章。
西漢地方官有政績者,多用嚴厲手段來管理下面,和酷吏相近,但他們不畏強暴,敢於和豪強或上級抗爭,目的是為民除害,這樣的行為受到百姓擁戴。〈循吏傳〉和〈酷吏傳〉記錄他們這種事蹟不少,如哀帝時鮑宣以直諫著名,在其任司隸時因得罪丞相而下獄,不少長安市民出來為他請命;宣帝時趙廣漢為京兆尹,也因得罪丞相而將被楚死,傳中說當時長安「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又如韓延壽,在地方上有治績,對吏民有恩信,後因有罪被誅,死前有「吏民數千人,送至渭城」。百姓為了給他們心目中的好官訣別或請命,可以集結起千人或萬人的隊伍,這是很感人的一種場面。《漢書》中這樣的記載不止一次出現過,從字裡行間能流露出班固對這些官吏的同情和崇敬心情。

作者簡介

主要注譯者:
吳榮曾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華祝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導讀(節錄)
三、《漢書》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地位
《漢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斷代史。唐代劉知幾將從古到漢的史書分為六大類,《漢書》屬於其中的一類。《漢書》成書在《史記》之後,因而有些地方是在摹倣《史記》,但其結構和內容方面都比《史記》為完善和豐富。《漢書》為後世斷代史的編撰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斷代史以外如《九通》一類的著作也有相當的影響。清代章學誠以為,班固的《漢書》是後世史書的「不祧之宗」。確實,《漢書》成為後代修史者所遵奉的範式。
班固是東漢時有名的賦家,實際上他在散文寫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後漢書‧班固傳》對他的文章評為「贍而不穢,詳而有體」。後世不少人指出班固文風的特點,還有嚴整的一面。他不僅長於敘事,也善於刻劃人物,在語言文字的錘練方面有很深的功力。早在南朝蕭梁時,蕭統的《文選》就收了《漢書》中某些紀傳之贊。很明顯在《文選》這部著名文章選集中,班固的《漢書》也獲得了蕭統很大的肯定。後代人受其影響,在古文選集中選錄《漢書》中的文章者頗多,如清乾隆時姚姬傳的《古文辭類纂》,收入《漢書》中的若干篇書、疏類的文字。宋以後人將班固的散文作品和韓、柳等的文章同等看待,作為後人學習古文的楷模。清代著名史學家梁玉繩認為《漢書》「卓然為史家之宗」,同時也認為其「文章雄跨百代」,如此的評論對《漢書》來說無疑是很合適的。
四、《漢書》的版本和注釋
保存至今的宋版《漢書》有好幾種。一是過去稱為北宋景祐本者,商務曾將其收入百衲本的二十四史中。現經查明,此書雖為北宋人所刻,但至少後來經過南宋人的遞修。又一宋本是南宋慶元時劉之問刊本。現國內僅存一部,在北大圖書館。此書收入北宋劉攽、劉敞、劉奉世和宋祁的校記,這對於校訂《漢書》的文字是極有用的資料。明代嘉靖九年有南監本和北監本,這是官修的《漢書》。明代其他刻本較多,有嘉靖時汪文盛刊本,這和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本都被稱為善本。
清乾隆時刻《二十三史》於武英殿,其中《漢書》以明監本為底本,據南宋慶元舊本「補缺訂訛」、「尤加詳慎」。故殿本《漢書》素稱「校勘精善」。道光四年,新修殿版,錯字很多。清末莫友芝和後來民國時的傅增湘,都以為此本「多為淺學誤改」。而清末時光緒廿九年上海五洲同文書局石印本的殿版《漢書》,如將其和殿版原刻本相比,文字差異不少,知道石印本依據的乃道光本。而從民國至今,各種所謂影印殿本,也多據清末石印本,和殿版原刻本有差異。唯民國五年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影印殿版《漢書》出於乾隆刻本,勝於其他覆本。
早在東漢末,就有服虔、應劭為《漢書》作注。到魏晉時尤盛,有李奇、鄧展、文穎、蘇林、張晏、如淳、孟康、晉灼、臣瓚等。唐劉知幾以為:「始自漢末,迄乎陳世,為其注解者凡二十五家。」又說:「至于專門受業,遂與《五經》相亞。」
臣瓚其人的歷史不詳,其年代或在西晉時。他把各家注集合為《漢書集解音義》廿四卷,各家注從此就不易失散了。南朝末的蔡謨,將臣瓚的《集解音義》散入《漢書》,這也是《漢書》帶上各家注的開始。
唐太宗貞觀年間,顏師古為《漢書》作注。師古之叔遊秦,就作過《漢書》注,因此師古注帶有家學的特色。顏注屬於清人所說的「遍體施注」型,對於出現於書中凡涉及到史實、典章制度、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內容,都會作出必要的詮釋,甚至對有些人們所不太熟悉的單字,也作出釋義或注音。注的順序是,先引用前人的注釋,然後表明自己的看法。清《四庫總目提要》認為,顏注「條理精密,實為獨創」。確實,後世讀者依靠顏注,閱讀《漢書》就比較容易了。前人把顏注和杜預的《左傳注》相比,以為顏注是《漢書》的「功臣」。
宋人在《漢書》整理方面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北宋的宋祁、三劉都有關於《漢書》的校注成果。宋祁據當時他所能看到的多種《漢書》抄本而作出校記,這是極有用的校勘材料。三劉皆精於漢史和《漢書》,他們對顏注有所匡正,對於《漢書》字句的解讀也提出了不少有用的看法。南宋時刻的有些《漢書》,把宋和三劉的校注都補在顏注之後,這對讀者很有用處。乾隆時的殿版,盡量把宋祁和三劉的注都收入書中。
宋人還就《漢書》中的〈志〉作專題研究,如南宋的王應麟作《漢書藝文志考證》。錢文子作《補漢兵志》。《漢書》有專記兵制、刑制的〈刑法志〉,但兵制部分太簡略,故錢氏從《漢書》等書中輯出有關兵制的記載,彙輯成《補漢兵志》,對讀者很有用處。
清代學界的證經考史之風大盛,整理研究《漢書》的著作數量極多。
一、為全書作注解的有沈欽韓的《漢書疏證》、錢大昭的《漢書辨疑》、周壽昌的《漢書注校補》。
二、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念孫《讀書雜志》,三書中都有《漢書》部分,對某些字或辭彙有考證。
三、對有些〈志〉、〈表〉、〈傳〉的考證。清人這方面的著述數量也很多,以〈地理志〉為例,有王紹蘭《漢書地理志校注》、錢坫《新校注地理志集釋》等十餘種。屬於〈表〉的有萬斯同《漢將相大臣年表》、夏燮《校漢書八表》、梁玉繩《人表考》。〈傳〉的方面有徐松《漢書西域傳補注》。
四、以集解的形式為《漢書》作注釋。王先謙的《漢書補注》,實際上是為《漢書》作集注或集解。他把魏晉到清的各家注釋、考訂的成果都吸收進來,故資料極其豐富,對讀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王氏曾對《尚書》、《詩經》和《莊子》、《荀子》等書作過集釋,使他在整理古籍方面獲得豐富的經驗。這是他在對《漢書》所作的注解工作能達到更好的水平的重要原因。他作的注釋具有以下一些特色:一是對文字的校正。版本方面的主要依據是宋祁引用的許多宋抄本的資料,並利用了殿本的校勘成果。另外,也根據唐宋類書或《通鑑》的引文以校正《漢書》。二是對書中的單字或辭彙,按照訓詁學的方法作出合理的釋讀。王對歷史地理較為擅長,書中凡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他都有詳盡的闡明,這也是此書受到後人稱許的一個方面。三是對《漢書》所涉及到的史書或典章制度,詳加考證。大多言必有據,態度謹嚴,可信程度高,對深入研究漢史很有用處。
《補注》刊行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在此以前或以後,集注或補注一類的作品不少,從其資料的豐富程度和論斷的謹嚴方面,都不如《補注》。目前大家公認,王著是現有《漢書》中的最佳注本。
從宋到清,讀《漢書》的人,無論是從史學的角度,還是從文學的角度,都有不少的讀後心得。這些心得對想要深入了解《漢書》的讀者頗有啟發的作用。明晚期的凌稚隆,把前人讀《漢書》的心得匯集起來而編成《漢書評林》,隨後又有鍾人傑、陳仁錫諸家編集了補《評林》之類的書。這些書一般都是把評論放在書中有關內容的書眉之上,或是放在文末。這可使讀者免去一些翻檢之勞。
《漢書》中古字或異體字、通假字不少,這給初學者帶來不少麻煩。凌稚隆在書中特別摘錄出古字、借讀字、同讀字,這對初學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王先謙站在清代樸學家的立場,對《評林》頗有微辭,以為「明代史評大暢,競逐空虛」。這樣的評價未免太過分,這可能忽略了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要求。

北京大學歷史系 吳榮曾

目次

第九冊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四六四九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四六七九



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四七二七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四七八三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四八四一



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四九○五



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四九六七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五○一五



卷八十九 循吏傳第五十九 五○七三



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五一一九



卷九十一 貨殖傳第六十一 五一七五



卷九十二 游俠傳第六十二 五一九九



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五二四一



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五二七五



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五三七四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五四四一

書評

漢粉 (2014/01/20 11:56 發表)
這次寒假,老師指定每個人看一本古書,我正頭痛要選哪一本時,媽媽剛好從三民書局帶回來新譯漢書,我想就讀這本吧! 本來我是沒什麼興趣,但沒想到這本書內容豐富,又附有清楚的解析,所以讀起來不那麼困難了。其中我最喜歡揚雄傳,雖然他不善言談,但辭賦寫得好,最後差點受牽連枉死,讓我看到當時文人的悲哀,只能默默無聞而終。 把書裡的故事和課本比對,發現又得到不同於以往的想法,果然還是要多閱讀課外書,才能開拓眼界,甚至穿越歷史。(笑)
滑妃 (2013/12/30 09:19 發表)
史書裡所記載的人物,不外乎君王、賢臣、將軍等,大多是在歷史上有所做為(不論好與壞),其中令我好奇的是「佞幸傳」的出現,這些「佞幸」大多是出生微賤、官位不高,卻因為討得皇上歡心而成為寵臣,有的還位高權重,而史書收錄這些人最大的原因是為了正綱紀,警惕後世君王莫親信這些諂媚之人;但是,若換個角度來看,這些被歷史定位的佞幸無非是想求得安身立命之位,只是當權力越大,便容易被利慾薰心,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三民出版的《新編漢書》讓我重新認識這些歷史人物,精彩度簡直比近年來火紅的後宮宮廷劇來得更有戲劇張力呢!
Scarlett (2013/12/12 06:41 發表)
無意間經過三民書局,看到新譯漢書系列,又想起高中時國文課讀過許多列傳,於是把藍綠色書皮打開。哇!裡頭有我當時最喜歡的〈游俠傳〉和〈貨殖傳〉,尤其是講那些殺人、犯罪的情節以及各種酷刑,而古代商人也足智多謀,真是精彩好書啊!
天兔 (2013/09/17 17:23 發表)
一般人對於商人的印象常是「無奸不成商」或「一切向錢看」,好像每個商人都是守財奴,吝嗇勢利。史書為什麼要特別為這樣的人立傳呢?我讀了三民新譯漢書貨殖傳中的研析才曉得,貨殖傳除了能看到各種商人的面貌,也能觀察到商業活動和社會變遷的關係,甚至是四史中的兩位作者──司馬遷和班固,對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看法。在我看來,司馬遷的思想近似於現代的自由經濟概念,而班固則認為這些經濟活動應該要能彰明聖王之教。
Cathy (2013/08/30 15:31 發表)
班固《漢書》是官修史書,與司馬遷作《史記》是繼承父志、發揮史學抱負不同。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也不一樣,所以對於同樣的人物、史事,兩書記述的方式、採取的觀點便有差異。這樣的差異,可以明顯地在二書的〈游俠傳〉中看出。在武俠小說中出現的豪俠之士,受到許多讀者傾慕,而其源頭便是來自於《史記‧游俠傳》。出自於對古代任俠之士的喜愛,閱讀完史記後,我又翻找了《漢書‧游俠傳》來比較。果真班固筆下的游俠,少了那麼一點令人敬重的味道。雖講信義,但是其殺人、犯罪的行為,似也不得包在「義氣」的外衣下,而得到史家的認同。如此顯現了班固是站在統治者的觀點,所以不論豪俠對社會有無貢獻,一概譴責。雖然覺得班固立足於漢朝的中央政權的觀點,來看待這些豪俠之士,似乎有些失之公允,但是理解到他撰史的歷史背景,也就釋然了!
Z (2013/08/13 10:40 發表)
「酷吏」是漢代「外儒內法」統治手段的展現。〈酷吏列傳〉列舉了十三位西漢著名酷吏的事跡,儘管品行良莠不齊,然則執法嚴峻、不避權貴是他們的共同特色。他們雖因殺伐眾多備受抨擊,但從他們不時獲得皇帝重用的情形來看,酷吏實則是皇帝掃除地方豪奸、打擊皇親國戚的強力工具。如果民怨深重,就冠罪名棄誅之,然後再啟用其他酷吏即可,所以他們多不得善終。可能他們在一開始選擇酷吏這條路時,就已預見了自己的結局吧。畢竟身為官員,背負罵名卻能被帝王所用,總好過一生碌碌汲汲無名。從本傳中可窺見政治的殘酷,以及當時社會酷吏存在的必要。書中出場人物以及事件眾多,但皆附有淺白而詳盡的注釋說明,又輔以流暢的白話語譯及深入淺出的賞析,使人在短暫時間內掌握西漢的局勢背景,對於歷史的了解大有助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55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