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滿額折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與土地(增補本)(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8 元
定  價:NT$ 257 元
優惠價:87224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與土地》是「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最為著名的攝影系列,拍攝於1974—1986年,展現其時台灣鄉村正在逐漸消逝的人情與風景,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那時候還沒有任何旅遊指南,阮義忠依靠一冊台灣客運路線圖,走遍島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觸鬚探達之前,記錄下鄉民最樸素的日常生活。這是人與自然還親密依存的年代,人們在土地上成長、勞作,視勤儉與堅韌為生活的信仰,又最終歸宿於土地。增補本收錄了《人與土地》系列全部86幅照片,每幅配以簡淨文字,講述照片背後動人的真實。在人與土地的聯結已變得冰冷而遙遠的今天,幸有阮義忠捕捉到的一個又一個瞬間,留給我們可供寄托的不變。 阮義忠,1950年生於台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30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了台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卓有貢獻,其中尤以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以及1992—2004年創辦的《攝影家》雜誌影響最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攝影隨筆集《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都市速寫簿》。

作者簡介

 阮義忠,1950年生于臺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志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30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了臺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卓有貢獻,其中尤以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以及1992—2004年創辦的《攝影家》雜志影響最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于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攝影隨筆集《人與土地》《失落的優雅》《都市速寫簿》。

名人/編輯推薦

《人與土地》展現的是1974—1986年間臺灣鄉村的農民與土地。呈現于這些照片中的一個共同點,是人與土地的聯結、人和自然的共存。照片多以人為焦點,而人像之外,山川、農田、房舍,這些人們賴以生活的物質之資,既是照片的背景,也是相片中人日常的底色。人勞作于土地,徐徐展開生活,這還是十分傳統的、古老的生活狀態,在今天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阮義忠的照片在記錄之外,便有保存的涵義。

目次

 第一單元 成長
2迷你小學的升旗典禮
4 美濃,回家的小孩
6 憶浣衣圖與二位友人
9 埔里的兩兄弟
10 都蘭的蔗香
13 二龍村的井田
14 澳花的三代同洗
16 品出輸的甘味
18 大地游戲與口琴舞
20 鹿港的午餐
23 永靖的好德之家
24 雙雙對對的身影
26 桃源村的過客
28 車城的海角幾號
30 比利良的最后人家
32 會回來的才讓它離巢
34 恒春放牛的祖孫
37 多納的夜明珠
38 月光下的好故事
40 血緣與親情
42 深山小學的算術課

第二單元 勞動
50 頭社的米真香
52 消失的風景
54 花生田的樂章
56 播種與傳承
59 山的另一邊
60 西螺的惜福老人
62 布農人的床頭話
64 流籠里的農夫
67 墾丁農場的孤單女工
69 風柜的蒙面女
70 水埯的鸚鵡魚
72 寂靜的天地
74 藺草的清香
76 農婦的雕像
78 被愛串起的一家子
81 鳳梨田的背影
82 二水鄉的十字路口
84 蘆洲的滄海桑田
87 碧侯村的濃煙
88 賽嘉村民的笑容
90 攝影就像雙面鏡
93 蘭嶼的包袱
94 紅葉的一家四代

第三單元 信仰
98 北港的媽祖信徒
100 蘇厝的陸上行舟
102 攝影與信仰
104 美濃的伯公壇
107 旗津的酬神戲
108 蘭嶼的白日夢
111 蘭嶼的頭發舞
113 在武界祈禱
114 多納天主堂的小孩
116 關廟的把關老婦
118 多納的哺乳圖
120 廟祝與小孩的對弈
122 比利良的桂冠
124 在利稻懺悔
126 安平古堡的擺渡
128 看守員與詩人
130 裸身和真誠
132 舉手宣誓或去煞儀式
134 爸爸捕魚去,為什么還不回家
136 漸行漸遠的朋友
138 農夫與稻草人

第四單元 歸宿
142 靈魂的肖像
144 美而險的景與色
146 夢中夢
148 這世人和下輩子
150 人生饗宴
152 祖母和孫女的答案
154 永遠的老師
156 頭城竹器匠
158 空蕩的告別式現場
160 永浴愛河的人瑞
162 走入未知的旅程
164 光陰流逝中的光影
166 長白山上的日落與日出
168 臺上臺下都是戲
170 有葬禮和沒有葬禮的死亡
172 離家或是返鄉途中
174 孩子,你記不記得
176 走回童年之路

書摘/試閱

 迷你小學的升旗典禮
北回鐵路通車可是臺灣的建設大事,正是這條接通宜蘭與花蓮的鐵路,讓我發現了武塔。這個高山族的山村有夠偏僻,要不是鐵軌從村中央攔腰碾過,外人是很難發現它的。那年我方三十,在一本雜志負責旅游欄目,每個月都會找個沒人聽過的地方去探險,拍照、寫文章、版面設計一手包,真是痛快。那也是我創作最盛的歲月,生活滿溢著喜悅。
到達的當天恰是漫長暑假過后的開學日,不足百戶的村民像準備過節似的,忙著清掃家園。被鐵路劃到村外的武塔小學素素凈凈的,操場什么設備也沒有,一邊的教室低矮到躍起就能碰頂,而且只有孤零零的一排,當中是座小到只能站兩個人的升旗臺。
這所迷你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班,每班學童五至七名。學生是如此地少,以至于早上全校師生在操場升旗時,我舉起相機一看,不禁失笑。從廣角鏡頭的視窗看去,背景巍峨的群峰使零落的師生更顯單薄,讓我不知如何構圖才好。
當學童拉開嗓門唱起歌時,我不禁震呆了。高山族本具歌唱天賦,孩子們雖不明就里,卻把歌唱得靈動至極,讓每句歌詞都有了生命。我趕緊換上極少使用的望遠鏡頭,把看來最有精神的一排孩子框起來。在透視的壓縮效果下,孩子們的距離更加貼近,并且級級升高,小小的個頭透著一股浩然正氣,人人如同由地冒出的小苗,來年終成大樹。
攝影,理應是一種期許、一種祝福。

美濃,回家的小孩
美濃,美到濃得化不開,多美的名字啊,我就是沖著它的地名跑去的,也不知道能碰上什么事。那個年頭沒有任何旅游指南,所有收入都用來訂購攝影畫冊的我買不起汽車,只能靠著一冊《臺灣省客運車價目表》走遍島上的大小角落。
這本冊子所附的路線圖,詳細地標明了各縣的每個停靠站,我專挑終點站去探險,因為地點偏遠,意味著還沒被外來文明打擾。農業社會幾百年才有少許更迭,工商業的腳步卻是突飛猛進,我得趕在都市的觸須探達之前,造訪有緣的鄉親們。
一進美濃就讓我感覺,不僅踩上了異域,也跨入了時光隧道,仿佛誤闖到中原文化的某個歷史段落。這是個客家小鎮,村民講的話我聽不懂,婦人們穿的傳統服飾、扎的發髻樣式也前所未見。通過城門,一串串封閉的民宅宛如連鎖長墻,巷弄更是仿佛迷宮,迎面而來的每個眼神都透著猜疑……一時之間,還真讓我這個閩南子弟慌了手腳。
沒想到,一出莊頭卻豁然開朗,仿佛世外桃源。田里的作物是我首次見識的煙葉,造型別致的煙樓疏疏落落地點綴其中,烘烤煙葉的香味隨著裊裊青煙飄逸四方,真是山水畫里的景色啊!我找了一處定點,把田埂落在構圖的正當中,只要有人入鏡,就會是張好照片。
等呀等,幾十分鐘都過去了,卻半個人影也沒。心生放棄的念頭才起,一個騎著腳踏車的小孩就從我的身后越過。哇!這不正是所有村民的童年寫照?不正是安分守己、勤奮知足的背影?小孩顯然是在回家的路上,每一腳踏板都踩得那么心甘情愿、喜滋滋的。按下快門的咔嚓聲,讓我仿佛也叩開了美濃緊掩的大門。
都蘭的蔗香

那天原本很熱,越向山行,溫度越降,夏天還沒過卻已有入秋涼意。花蓮到臺東的路程可長了,我徒步幾個鐘頭,仍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尋覓之中。那個年華真能吃苦,有興趣,任何事都找得到享受它的法子。
公路旁有條小徑直通山腳,心想,路的盡頭總該有人家吧,不然開路干嗎!每次在不以為有路的地方發現路,總會想起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的最后一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著,就不由自主地跨出步伐。小徑兩旁本是菠蘿田,再往里頭走,是更大的一片蔗田。白皮甘蔗市面不賣,專供糖廠收購制糖。土地是臺糖公司的產業,漢人租地植作,少數民族通常擔任傭工,論日計酬。
這一帶的阿美人早就不狩獵,也不出海了,農事將他們釘在土地上,讓他們不再漂泊,也不再冒險。族人傳統的載運方法是用額頭頂著背簍,像這樣一牛車一牛車地運送甘蔗,讓我誤以為他們是漢人,直到他們開口講話。大人的話我不明白,孩子們自告奮勇當翻譯,吱吱喳喳搶話,越翻我越不懂。采訪不成,干脆放松一下,躺在蔗葉堆上打盹。土味滲著蔗香有如催眠劑,隨即讓我沉沉入睡,一天疲累盡退,再張眼時還以為是在熟悉的被窩里呢。
孩子們遞給我一截甘蔗,他們個個不知已啃過幾根了。這是我咬過的第一口白甘蔗,濃郁的甜味讓我回甘久久。直至村民一一收工回家,我又將要孤獨一人時,才恍然明白,這些任勞任怨的臨時工為何會如此開懷。因為他們知足常樂、所求不多,干活時把孩子一起帶到農場,既能賺工資又能把兒女從襁褓照顧到學齡。蔗田既是村人養家糊口之源,也是孩子的游樂場,他們在此嬉戲、學習,明白大人的辛勞,珍惜自己的擁有。
我追上去問:“這是哪里呀?”孩子們坐在一晃一晃宛如特大號搖籃的牛車上,齊聲高呼:“都蘭!”我再問:“家在哪里?”他們的聲音更甜了:“也是都蘭!”
埔里的兩兄弟
有位攝影同好放棄臺北報社的差事,跑到臺灣中部的埔里農村落戶,娶妻、生子、養魚、種田,徹底棄文從稼。我到山城找題材,沒處打尖過夜,只有硬著頭皮叨擾這位從不麻煩別人,而別人也就不敢輕易求助的現代隱士。在那不折不扣的清平陋居安了一宿,我便道謝告辭,雖是匆匆過路,卻帶走了幾張有感而發、借影抒懷的照片。
友人那將就蓋成的磚房,門前是塘魚池,后方的茭白筍田遠至山邊。埔里的茭白筍名貫全省,筍身潔白細嫩,又有“美人腿”之稱。我的目的地是翻過山頭的另外一個村落,朋友寡言,我也啞了口,與其默默坐等遲遲不來的晚餐時分,不如到附近走走。獨自一人走進快采收的筍田,童年的農事經歷頓時涌上心頭。回憶中的酸楚都已醞釀成蜜,唯獨一件事讓我如今想到還是膽戰心驚。
那年我還在讀小學,是幾年級已記不太清楚,剛學會騎腳踏車的印象倒是鮮明。我踩著腳踏車越過窄小的田埂,要到鎮郊的外婆家傳話。小我六歲的六弟硬是跟在后頭追,個子那么小,一會兒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喘個不停,直嚷著要我停下來載他。
還沒載人經驗的我壯膽一試,答應讓他邊跑邊躍上后座,沒想到打赤腳的他竟讓車鏈將大腳趾絞進了齒輪的鐵牙當中,鮮血就像他額頭的汗那樣涔涔流下。弟弟的慘叫聲至今依然晰亮,我慌得如同千斤重擔墜壓身上,連車帶人癱在地上。后來硬是振作起來,使出全身氣力扛起腳踏車,扶著單腳撐跳的弟弟,半步半步地挨到回家。
從回憶中抽身而出,恰好就看到一對小兄弟迎面而來。哥哥挽著弟弟的手,再自然不過的呵護模樣,溫暖了正在感傷的我。人要受傷才會長大,也才會懂得寬恕啊!
那天晚上,我和主人說了打相識以來最多的話,都是關于過去的,不曾想到未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2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