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滿額折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改變世界的10本書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書蘊藏著無可忽視的力量,10本撼動世界、創造歷史的書。
池上彰 日本知名作家、媒體人、時事評論家
從《資本論》、《可蘭經》、《安妮的日記》,到凱因斯、傅利曼、韋伯……
透過他的精闢分析,從現代眼光解讀10本撼動世界的經典作,讓你一次搞懂!
日本讀者好評迴響、不斷加印,擴展國際視野的好書!

家喻戶曉的10本重要書籍,背後竟隱藏著驚人事實!
◆《安妮的日記》為什麼能影響中東問題?
◆ 你所不知道的《聖經》內容與歷史
◆ 從《可蘭經》教義一窺溫和的伊斯蘭教
◆ 禁慾主義是成功之道?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 馬克思《資本論》暴露了資本主義的缺點,引起革命
◆ 蓋達組織啟蒙書《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之「路標」》內容解說
◆ 輻射、農藥……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揭露科學陷阱
◆ 達爾文《物種起源》掀起美國國內宗教與科學的對立
◆ 經濟不景氣的處方箋──凱因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
◆ 傅利曼《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價值觀導致了雷曼衝擊

在陷入極大的不安和混亂中時,
我們更需要再次感受文字的力量,並重新認識書籍的力量。

書籍擁有不凡的力量。人們在閱讀書籍之後,會被內容感動、受到感化或抱持危機感,進而產生各種行動。這些行動會影響更多人,有時甚至會影響政府,建立嶄新的歷史。有些書讀過之後,閱讀者會被其中蘊含的力量所震懾,或是被書中的主張啟發,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打開視野。還有些書第一眼看起來深奧幽玄,但只要進入書中世界,就會被其獨特的論點所吸引。
本書列舉了10本有上述特質的作品:安妮.法蘭克的《安妮的日記》、《聖經》、《可蘭經》、馬克思的《資本論》、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賽義德.庫特布的《路標》、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凱因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以及傅利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
這些都是擁有龐大力量改變世界和影響人類的作品,大部份的人雖然都聽過這些書,卻很少人真正讀過,也許因為年代久遠、或由於內容艱澀難懂而不易閱讀。透過池上彰清晰易懂的解讀,帶你一次了解這10本撼動世界的經典作,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編輯小語
◆池上彰在日本所主持的知識性節目,極具影響力,也大受歡迎與好評。曾登上網路票選「擁有影響力的100名日本人」排行榜第22名,以及「大家希望他能當總理的名人」第3名、「日本人心中最理想的男性上司」第2名。
◆本書在日本至今仍是持續銷售不斷的暢銷書。

作者簡介

作者:池上彰 Akira Ikegami

1950年出生於長野縣。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NHK(日本放送協會)任職,前後擔任記者與新聞主播,於2005年離職。之後成為自由記者,活躍於電視節目、報紙與雜誌等報章媒體。擔任信州大學特任教授。

2005年後以個人的身分主持過許多富有知識性的熱門節目,並常撰寫有關時事、國際關係等評論專欄以及書籍。由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廣及各類知識、時事新聞、世界局勢和金融問題,風格明快、解說清晰易懂,深受大眾喜愛。電視節目包括「原來如此!池上彰的新聞學習」、「池上彰的經濟教室」、「池上彰解說塾」等,都相當受到歡迎和好評。

著有《是這樣的嗎?現代史》、《不知道就落伍的世界大問題》、《有實力,更要學會表達力》等多部作品。最新力作包括《東日本大地震:串連人心的新聞》、《池上彰:了解宗教就能看清世界》等。


譯者:游韻馨

改變世界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不只是人可以改變世界,書也能。作者池上彰列出的十本改變世界的書,本本都很精彩,也興起我想要一一閱讀的念頭。話說回來,若說最近改變我最大的一本書……我想就是《學習。在一起的幸福》吧!

前言

儘管現代社會閱讀風氣日漸衰退,但每天還是有許多新書上市。雖然書店架上陳列著滿滿的書,讀書人口卻愈來愈少。一提到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不禁令人直搖頭。
不可諱言的,書蘊藏著無可忽視的力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本書撼動世界、創造歷史。
閱讀過後,人們會被內容感動、受到感化或抱持危機感,進而產生各種行動。這些行動會影響更多人,有時甚至會影響政府,建立嶄新歷史。書籍擁有的力量就是如此偉大。

《聖經》、《可蘭經》、《資本論》……這些書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雖然大家都聽過這些書,卻很少人真正讀過。不僅年代久遠不易閱讀,內容也很艱澀難懂,這樣的印象讓人完全不想翻閱它們。
話說回來,有些書讀過之後,閱讀者會被其中蘊含的力量所震懾,或是被書中的主張啟發,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打開視野。還有些書第一眼看起來深奧幽玄,但只要進入書中世界,就會被其獨特的論點所吸引。
這本書列舉了十本有上述特質的作品,並取名為《改變世界的十本書》。

當然,還有很多書也「改變了世界」,但我是以自己的方式選出了十本不看可惜的著作。

第一本要介紹的是《安妮的日記》。可能許多讀者對於我選擇這本書感到驚訝,但閱讀過本書內容就能了解我的理由。
選擇《聖經》是因為它是全世界賣得最好的暢銷書,更是建立起歐美基督教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
《聖經》分成《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是許多人的信仰中心。不僅擁有眾多虔誠信徒,也幫助建構和平社會,卻也因此發生了以「信仰」為名的十字軍東征,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血腥行動。甚至還在現代社會形成了歐美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對立情勢。
隨著時代演進,人類社會也出現了從科學角度推翻《舊約聖經:創世紀篇》內容的書籍──那就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的觀念創造了「進化論」,促進科學界蓬勃發展。一本科學書改變了人類意識,協助科學發展。這股龐大的力量令人感到振奮,遺憾的是,仍舊無法改變部分基督教徒的想法。
進化論產生的爭議,讓我充分見識到宗教的力量有多強。宗教與書籍,究竟何者的力量較強?當兩者理念相同時,確實可以發揮驚人的相乘效果;但若站在對立面,究竟誰會勝出?這真是令人想要深入探究的主題。
宗教擁有改變人類社會的力量。《聖經》在歐美國家建立了以基督教為基礎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信仰同一位神的伊斯蘭教聖典《可蘭經》,則在中亞地區發揮了強大影響力,形成伊斯蘭文明。
宗教的力量透過書籍影響人類行為,有時甚至會引發偏激極端的宗教運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斯蘭理論家賽義德.庫特布撰寫的《路標》。讀過這本書之後,就能理解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極端思想從何而來。

此外,曾經統治阿富汗,如今在阿富汗國內與鄰國巴基斯坦部分地區仍有一定影響力的塔利班組織,其核心思想也與《路標》內容相當接近。
書籍若是透過這樣的方式發揮力量,便會在全世界造成混亂並引發恐怖活動。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紛爭,讓我深刻感受到書籍的威力有多恐怖。
即使是在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地方,宗教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清楚揭露了這一點。

這本書認為,人們追求「來世得永生」的行為,正是貪婪的資本主義精神的基礎,獨特觀點令我驚豔。
這個理論讓我聯想到驗證數學題目時使用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之間的關係。由於基督教徒並沒有足以支持「自己來生會得救」這個信念的充分條件,因此只好努力工作滿足必要條件。簡單來說,這就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基礎概念。
話雖如此,短短一句話仍無法滿足讓讀者理解的必要條件。詳細論述請參閱內文。
馬克斯.韋伯認為基督教派中,新教的信仰模式促使了資本主義的形成;相對於此,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則剖析了資本成為主宰人類行為的神祇,進而控制人類的社會架構。
《資本論》揭發了資本主義非人道的一面,遺憾的是,卻沒有告訴我們,打倒資本主義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正因如此,才無法避免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停滯不前、社會混亂、貪污腐敗等現象。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指引了一條明路,認為只要利用理性的經濟對策,即可遏制資本主義的惡果蔓延。這個人就是《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的作者凱因斯,他寫的這本書讓人們不再畏懼經濟恐慌的發生,再度正視資本主義。
話說回來,無論是多有力的經濟理論,都無法解決所有經濟問題,而且一旦社會經濟結構改變,效果也會銳減。
於是,傅利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便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登場。這是一本充滿論辯風格的書。在閱讀過程中給了我許多啟發,不斷驚呼:「這個理論真的可行嗎?」看完之後,我完全能理解這本書引發正反兩極評價的原因。
另一方面,大多數現代經濟政策都遊走於凱因斯與傅利曼理論之間,讀完這本書,絕對能讓一般讀者體會到經濟理論的有趣之處。
本書是以女性雜誌《CREA》的連載內容修纂而成。連載期間發生了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輻射外洩事故,輻射物質擴散的危機,使人們害怕輻射帶來的危險。於是,我決定將瑞秋.卡森撰寫的《寂靜的春天》也列在十本書裡。
《寂靜的春天》教導我們,人類的自以為是不僅破壞了環境,還回過頭來破壞了自己的生活。人類必須以更謙虛的態度面對科學的力量。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這本書在現代社會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述十本書可說是生長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最重要的教養基礎。衷心希望這本書能讓各位在考慮自己未來的人生時,有更堅定的想法,這是身為作者最大的榮幸。
看過本書之後,若對書中介紹的作品有興趣,請務必親自讀過一遍。

記者 池上 彰

書摘/試閱

第1章 安妮的日記

初版一九四七年,荷蘭

弱者是別人攻擊的目標。
唯有強者才能存活下來,
而且絕對不會輸!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1929-1945年)


一名少女的日記撼動國際社會

或許有讀者懷疑,這本書怎麼會「改變世界」?我的答案是,因為它改變了中東問題的發展方向。
在介紹《安妮的日記》之前,我先花一點篇幅解釋中東問題的起因。一直以來,猶太人希望能建立自己的國家,於是向聯合國提出分治方案,將巴勒斯坦分成「猶太國家」與「阿拉伯國家」兩國。此議案經聯合國表決通過之後,一九四八年五月,由猶太人統治的以色列,便在有許多阿拉伯人定居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多年來,以色列不斷與反對其建國的周邊阿拉伯國家開戰。猶太人也跨越了當初聯合國劃分的「猶太國家」領土,佔領整個巴勒斯坦。

這個舉動引發阿拉伯國家反彈,也使中東問題陷入膠著。儘管如此,由於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納粹屠殺了六百萬人左右,因此,阿拉伯國家以外的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舉動並未給予太大壓力。
造成這個現象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安妮.法蘭克,她留下的《安妮的日記》手稿,真實描繪了猶太人當時的處境。一名懷抱璀璨未來的少女只因為猶太人的身分被奪去了性命,讓許多《安妮的日記》的讀者紛紛為她感到悲傷。就連我看完《安妮的日記》後,也無法強烈譴責以色列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行為。
以色列如今依舊是個獨立存在的國家,而且也在中東地區建立了穩固地位,我認為這都要歸功於《安妮的日記》。

《安妮的日記》在阿拉伯國家默默無名

幾年前,我曾經在埃及開羅大學與正在學習日文的學生們交談。別懷疑,我們當時是用日文溝通。
那個時候我提到了《安妮的日記》,現場竟然沒有一位學生聽過這本書。《安妮的日記》在全世界被翻譯成七十多種語言,當然也有阿拉伯譯文版,但不要說是看過,學生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本書。
或許是為了向建立以色列的猶太人表達抗議,但我到那一刻才知道,《安妮的日記》在阿拉伯國家受到抵制,很少人有機會接觸這本書。我跟他們說:「或許你們一直感到很疑惑,為什麼除了阿拉伯國家之外,國際社會都站在以色列那一邊?我可以告訴你們答案,就是因為《安妮的日記》的關係。」不知道書中內容的學生們一聽我這麼說,無不大感驚訝。

《安妮的日記》自從一九四七年以荷蘭文出版之後,也翻譯成日文譯本。不過那本書經過安妮父親的改寫,內容變動很大。後來出版了根據安妮手稿編輯的書,那本書也翻譯成日文版。本書引用的內文,皆出自文春文庫出版、深町真理子翻譯的最新增訂版。

亦為芥川獎得獎作品《少女的告密》的靈感來源

二○一○年第一百四十三屆芥川獎得獎作品,是赤染晶子撰寫的《少女的告密》,貫穿全書的重要元素就是《安妮的日記》。
《少女的告密》這本小說是以京都的外語大學為舞臺,劇情描寫女學生們在德籍教授的要求下,背誦《安妮的日記》某段章節,在這個過程中引發出一連串故事。
小說裡的德籍教授作風特立獨行,上課時使用的教科書是《安妮的日記》,因此班上全部都是女同學。關於《安妮的日記》,作者如此形容:「這是少女最愛看的書。」
主角「美佳子」原先以為「安妮是一位可憐的少女,充滿浪漫情懷的悲劇女主角」。但在重複背誦德籍教授指定的段落後,她發現安妮漸漸察覺自己的身分,開始產生猶太人的自覺,這一點與她過去認知中的安妮形象截然不同。

《安妮的日記》創作歷程

安妮.法蘭克出生於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從小生長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裡。父親名為奧圖(Otto Frank)、母親是艾迪斯(Edith Frank),在家排行老二。安妮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姊姊瑪歌(Margot Frank)。
一九三三年一月,領導納粹軍的希特勒(Adolf Hitler)就任德國首相。甫上任就對猶太人展開激烈屠殺,安妮一家為了避難,於同年八月逃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安妮的父親奧圖原本在法蘭克福經營銀行,逃難後被迫放棄銀行事業,便在阿姆斯特丹開設果膠工廠。果膠是製作果醬的原料。

好景不常,荷蘭並不是他們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一九四○年五月,德國入侵荷蘭,不久便佔領荷蘭。荷蘭女王和政府官員紛紛逃亡英國,接受庇護。
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也擴散至荷蘭境內。
一九四二年,納粹開始對荷蘭境內的猶太人發出召集令。一旦猶太人出面自首,就會被直接送往集中營,再也沒有生還的機會。

同年七月,安妮的姊姊瑪歌收到了召集令,由於這個緣故,安妮一家決定再次逃亡。父親經營的果膠工廠辦公大樓的三樓與四樓之間有一間密室,他們全家便隱居在密室裡。
在辦公室工作的辦事員米普.吉斯(Miep Gies)協助藏匿安妮一家,幫忙採買食物等民生必需品。由於書櫃擋住了辦公室通往密室的祕密通道,有些辦公室員工根本不知道書櫃後方有間密室,安妮一家就這樣掩人耳目,過起了隱居生活。
就在安妮一家隱居在密室裡一週後,安妮父親的朋友凡.貝茲(van Pels)一家三口也住進密室避難;四個月後,父親的另一位牙醫朋友菲佛(Fritz Pfeffer)跟著加入,總計八人的隱居生活就此展開。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安妮十三歲生日時父母送了她一本日記,於是她開始養成用荷蘭文寫日記的習慣。即使展開隱居生活,還是天天寫日記。

一九四四年三月,位於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在教育、美術與科學部長的推動下開設了廣播電台,向荷蘭境內的國民宣示,戰爭結束後他將會集結戰爭期間的日記與信件,出版成冊。
聽到這個消息的安妮立刻決定重寫日記,以過去寫好的日記為基本資料,並以將來出版為前提重新編寫。甚至還決定好將來出版時,書籍名稱要命名為《密室》。之後出版時也實現了她的心願,使用了這個書名。

《安妮的日記》原名是《密室》。這本日記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本的日記;另一個則是為了出版而撰寫的版本。
話說回來,安穩的隱居生活並沒有過多久。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武裝親衛隊與祕密警察(蓋世太保)接獲密報,逮捕了安妮一家並送進集中營。安妮從十三歲寫到十五歲的日記就此中斷。
安妮一家遭到逮捕帶走後,藏匿他們的米普.吉斯發現了安妮的日記。多虧安妮藏得很隱密,我們才得以看到這本日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