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賽夏族
滿額折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賽夏族

定  價:NT$ 190 元
優惠價:8516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將告訴你「賽夏」名稱的由來、賽夏人的生活世界和社會運作,以及文化傳承模式,深入淺出地說明賽夏社會建構和維繫的關鍵機制,以及疊合併納多元文化要素的特性。同時,藉由分析信仰祭儀和文化傳統,尤其是大眾覺得神秘而好奇的巴斯達隘祭典(矮靈祭),凸顯出賽夏人運用和掌握象徵資源(如儀式行動或象徵物),轉化外界矛盾衝擊的智慧。

賽夏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一個人口很少的小族群,長期在周遭不同人群競合與政經情勢快速變化下,很早就發展出超越部落層次的族群認同,展現獨特的凝聚力和強烈的集體意識。透過本書,不但可以理解賽夏社會動態建構的過程,也可以重新思考跨越時空變動的文化生命力。

作者簡介

胡家瑜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UCL)人類學博士,現職為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多年來從事物質文化、文化遺產和博物館人類學相關教學研究工作,並且長期進行賽夏族田野調查研究,關注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的變遷與發展。編著有《賽夏族的物質文化》、《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道卡斯新港社古文書》、《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等專書,以及出版多篇賽夏族相關研究論文。

自 序——流動變化中未曾遺忘過去的民族
從我1995年第一次進入賽夏部落調查迄今,一轉眼已經將近二十年,這段期間不僅賽夏社會經歷了許多變化,我自己的人生也遭遇許多波動。換言之,賽夏的田野經驗和我的生命記憶幾乎交織纏繞在一起,不但是我開展賽夏社會文化研究的核心基礎,也是我思考、反省個人生命價值,嘗試在變動中為自己定錨的參照。
其實,最初開始進行賽夏族的田野調查,是受到外界刻板印象的影響,認為這個不到六千人的小族群,夾在漢人和泰雅人強勢文化,以及當代政經勢力縫隙中生活,大概很快就會瓦解而失去自我的文化認同,需要快點收集資料和保存記錄。但是,真正開始接觸到各姓氏家族的賽夏人之後,才感受到賽夏社會內在獨特的凝聚力和集體意識,不但很早就超越部落的層次而發展出全族性認同,而且族群認同感可能比起許多人數眾多的大族更加強而有力。
因為如此,賽夏族共同記憶和集體意識的形塑,一直是我最關心的議題。由於位處過去的「番界」線上,許多外來的新器物、材料、技術或觀念,透過交換、購買、搶奪和採借等不同管道,快速地進入賽夏人的生活世界。這些新元素藉著行動、身體經驗和記憶的累積,陸續併入文化系統。外界常以「漢化」、「平地化」、「客家化」或「泰雅化」等概念詞彙,凸顯賽夏社會混雜變動的特性。但是,賽夏族對於祭儀和傳統又極端重視,尤其大眾媒體好奇的巴斯達隘祭典(矮靈祭),一直未曾間斷地定期舉行,並且堅持遵守各種奇特的禁忌,因此外界對賽夏族的印象同時也是神秘而保守的。如此說來,賽夏社會是具有既創新又念舊,既流動又穩定,既善於吸納外來元素隨勢調整變遷,但又極強調祖先傳統的矛盾性質。
本書嘗試綜合不同層面資料,檢視賽夏人的生活世界、社會運作,以及其文化傳承的模式。希望可以深入淺出地說明,邊界區域的他者關係和危機意識,社會建構和維繫的關鍵機制,以及疊合併納多重文化元素的特性。拉大時空脈絡框架來看,賽夏文化之所以能夠穩定而動態地接合過去與現在,其中象徵資源(如儀式行動或象徵物)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儀式象徵資源的掌握和運用,可以建構和濃縮再現過去情境,藉此中介和轉移外界大環境變化引發的斷裂或失序。這些被賦予特殊價值和意義的記憶元素,使得生活不斷快速變化的賽夏人,能夠跨越時空的變動,持續與祖先過去連結。也因為如此,賽夏耆老和族長們至今在各種祭儀和聚會活動中,仍然一再殷切地告誡後輩:不要忘記祖先、不要忘記傳統。
由於個人因素的影響,這本書拖延了很多年才完成,過程中要感謝許多師長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其中要特別感謝鄭依憶學姐,原本打算與她一起合寫本書,後來雖然她因為時間因素而未能參加,但是全書初稿完成時,她花費了很多精力仔細閱讀,並針對結構安排和內容書寫提供了很好的修正建議,同時也提供田野照片補充我的不足。此外,黃應貴老師、陳文德老師、黃宣衛老師等人持續的督促,也是本書完成的重要推動力。另外還要感謝許多臺大人類學系同仁和同學們平日的交流和討論,讓我獲得很多思考的刺激和啟發,以及陳怡君、許湘彩和杜韋樺等人協助文稿校正和繪製插圖。
當然,最需要感謝的是賽夏朋友們這麼多年來給予的各種協助與照顧;例如風德輝、徐年枝、風勝福、高德盛、潘秋榮、趙正貴、武茂‧叭細、章運金、潘三妹、菈露‧打赫史‧改擺刨、豆鼎發、豆榮耀、高美娥、打赫史‧達印‧改擺刨、日繁雄、日智衡、張清龍、潘貴雲、朱阿春、風添福、風運勝、風玉雲、風唯賜、風健福、風錦發、朱達房、朱新欽、朱阿良、朱國平、朱秀春、朱逢祿、朱仁發、高雄生、樟秀琴、章根阿梅、根德盛、東月英、張慶昌、根水生、根健、絲玉嬌、朱振武、朱鳳生、趙山玉、趙山河、錢源金、錢茂豐、錢朱愛蓮、夏有發、夏茂隆、趙富貴、趙逸仙、風文理、朱黛華、風順恩、趙秋梅等;還有太多太多人,我實在無法一一列舉。他們不但是教導我賽夏知識的老師,許多也是如家人般的好友。其中不少長者在這些年間陸續辭世,讓我深感遺憾和難過。總之,這本書是獻給所有賽夏朋友們的,因為走進賽夏田野的研究經驗,也是我生命軌跡中最深刻美好的記憶。

目次

總 序
自 序—流動變化中未曾遺忘過去的民族

第一章 導 言
第一節 「賽夏」族名的由來
第二節 學術分類與研究焦點

第二章 活動區域與邊界歷史
第一節 區域空間與地景
第二節 聚落分佈與流域聯盟
第三節 族群互動與「番界」歷史
第四節 口語傳說中的他者情結

第三章 父系姓氏群與社會動力
第一節 賽夏姓氏與父系社群
第二節 父系姓氏群與跨部落連結
第三節 領導權與社會階序
第四節 個人能力與祖先智慧

第四章 家、性別與生命繁衍
第一節 婚姻與家庭分工
第二節 性別與異質力量
第三節 生命力與貼草
第四節 收養與收義子女

第五章 信仰祭儀與文化實踐
第一節 祖先與神靈的超自然力量
第二節 外來宗教的吸納與轉變
第三節 傳統儀式的復振與創新
第四節 「巴斯達隘」祭典與認同的建構

第六章 生活世界轉變與物質符碼延續
第一節 早期物質生活的基礎
第二節 市場經濟和觀光消費
第三節 儀式象徵物作為記憶座標
第四節 過去遺產的當代意義

第七章 結語:流動中的傳承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6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