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原來如此!日本媽媽這樣敎孩子
79折

原來如此!日本媽媽這樣敎孩子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7925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人認為,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日本的教育並不是主張孩子要贏在起跑點,而是要不斷地成長。
日本媽媽教孩子,禮儀、自律、創新、抗挫折,讓孩子有責任感和吃苦能力。
看日本教育專家、教育體制與日本媽媽,如何連手教育孩子成為耐操的下一代。

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小扎根,從小處著眼,讓好習慣培養出孩子的好人格、好教養,
這就是日本媽媽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本書特色】
教育學者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呂寶靜教授
新北市秀朗國小附設幼兒園老師──蘇承薇老師
天津日本人會會長、天津櫻花幼稚園園長──因幡美知郎
------------------------------------------------------------------------------------------
▍▍▍日本媽媽的教育原則:
對孩子不溺愛,堅持讓孩子鍛鍊身體,任何事情都讓孩子自己解決學會獨立,培養孩子堅強、自律的性格。就連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與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愛子參加幼兒園入園儀式,小公主都不例外的自己背書包。

★ 日本媽媽教孩子遵守的好習慣 ★
˙打招呼(早安、開動了、吃飽了謝謝、我回到家了等等)
˙不闖紅黃燈,綠燈時先確定左右無車才可通行
˙按時用三餐,每餐八分飽
˙凡事排隊,不推擠,不搶道
˙不大聲喧嘩
˙飯後將自己的座位與地板擦拭乾淨
˙就算是公廁,也要保持乾淨
˙正確使用好筷子,才是有教養
˙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絕對不麻煩他人
˙絕對不可以因為私利,而造成團體的不便
˙上課的書包與用品,都要自己背戴好,不可讓家人幫忙
˙到學校以後,所有的用品都需要分類,放在規定的地方
˙即使在自家的公寓,也要盡量保持低聲量,連腳步聲也是一樣
˙即使是小感冒也要戴口罩,不可以將自己的病菌傳染給他人
˙不浪費水電等等資源,環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本書重點】
▍▍▍不同階段的孩子,給予不同的教育內容:
▍零歲,媽媽是孩子的守護神,孩子吃飽睡足最重要!
日本媽媽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最注重的就是吃飽睡足,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孩子自然不吵鬧,媽媽也能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會被孩子給限制。此外,偶爾唱唱兒歌、抱抱孩子、跟孩子說話,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與母愛,就是這一個階段的教養目標。

▍一~二歲,讓好習慣紮根,要從小開始學習!
兩歲前,日本媽媽便開始教導孩子,將自己的東西管理好,也會幫孩子的東西寫上姓名,順便縫上卡通圖案當作標示,讓還不會識字的小朋友,也能透過圖案分辨自己的物品,以方便孩子學會管理屬於自己的物品,同時訓練孩子的責任感。

▍二~三歲,誠信的學習,從小開始!
日本的媽媽們多半不使用體罰,但是她們對於孩子的處罰就是「講好的規定,就必須遵守;若是違反了,就沒有其他商量的餘地」。約定是一種變相的規矩或條約,而誠信的學習也是從小開始。

▍三歲~四歲:幼稚園訓練孩子自主自律!
日本小孩的自主自律性,多半是在幼稚園訓練完成的。一個無法管理好自身事務的孩子,怎麼能夠在學業上有成就?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依循著這個理念,讓孩子從小便學習自律,儘量避免造成他人困擾、不給他人添麻煩。

▍五歲~六歲: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日本的媽媽們大多會格外珍惜五歲到六歲就讀大班這一年,加強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積極鍛鍊孩子的體力與自律性,讓孩子能以最佳的狀態進入小學就讀。

 

 

 

作者簡介

元氣媽媽 黃文貞
六年級前段班,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十八歲赴美喝洋墨水、撈美金,與日籍男友談戀愛,最後竟然當上日本人妻,還生了兩個混血蘿蔔頭。國際婚姻文化的不同,加上因工作的關係,居住地經常變遷,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在家帶小孩的專職主婦。

自此之後,MBA的頭銜無人過問,P&G的工作經驗沒人興趣,美西電腦公司當過業務的豐功偉業更乏人問津;每天與一群日本媽媽們打交道,和一對兒女共同奮鬥,一邊學習日本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又一邊不斷地灌輸孩子們中國固有的儒家思想。
現在,寫作從喜好變成了兼職,希望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關於日本的點點滴滴。

名人/編輯推薦

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比不愛更可怕
我是現職的幼兒園教師,也是一個四歲小女孩的媽媽。
大約在五六年前,有機緣與新北市的幼教輔導團一同前往日本的幼稚園與保育所(托兒所)參訪。當時與同行的老師們對日本的幼教進行了一些研究與討論,並撰寫歸國後的參訪報告。或許是這樣的經驗,讓我讀起本書分外的親切,一邊讀一邊點頭如搗蒜。藉著作者親身經驗的描述,應證了許多我們當時對日本媽媽教養態度的臆測!
去日本幼稚園參訪時,我們驚訝地看到孩子們入園時,都是自己負責拿自己的物品,少則是書包和水壺,多則有衣物袋、便當袋、繪本袋……等,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媽媽會幫孩子拿這些物品。即使是三歲小班生的小娃兒,也是搖搖晃晃,奮力的提著大包小包的物品,而媽媽則是在後面看著他,只用眼神和愛支持孩子,這與台灣的情況大相逕庭!
迎接孩子入園是我一天工作的開始,台灣的情景大多是孩子踏著輕快的步伐往前走,後面跟著笑咪咪的家長,身上背著孩子的書包、水壺和睡袋等各種物品,堪稱是現代最偉大的孝子、孝女或書僮。其實不論是日本或台灣,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只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孩子終有一天必須脫離父母的羽翼,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或許是理解這樣的現實,所以日本媽媽們認為訓練孩子獨立,才是愛他們的表現。
記得有一次文貞姊姊回台灣,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出去玩,姊姊的女兒那時還不到三歲吧!跟著姊姊步行了很久,卻從不喊累,也不會吵著要背或抱;我的女兒走沒幾步就喊累,想往我身上賴。身為幼教老師的我,自以為已經很有原則了,但有時還是捨不得孩子辛苦,而讓她養成了依賴的個性。姊姊的教養態度是如此用心而有原則,才能擁有兩個懂事又獨立的孩子。我想兒女的成就是媽媽的驕傲,一切的辛苦和煎熬都是值得的!
有句俗諺:「慈母多敗兒。」以前聽到這句話覺得很感冒,怎麼會有人質疑母親對孩子的愛?愛孩子怎麼會錯呢?事實上,愛孩子的方式若是錯了,或許比不愛更可怕,所以我也努力用對的方式去愛孩子。
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擁有正確的教養態度,堅持原則、始終如一,更是不容易!看完姊姊的書後,了解她育兒過程的辛苦,更是鼓舞了我,開始覺得我還可以繼續努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媽媽的教養方式,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不過我覺得最動人的,還是媽媽那顆愛孩子的心。

新北市秀朗國小附設幼兒園老師 蘇承薇

 

 二○一六年二月的某個週五下午,我剛從天津日本學校當值回到家,便收到凱信總編給我的留言,告知我《原來如此!日本媽媽這樣教孩子》一書,將準備發行增訂本,讓我替自己寫一篇作者序。
乍時,我心想「糟糕了!這台籍日媽出書,自賣自誇的序文該怎麼寫?」猶豫了整整三天,我終於有勇氣打開電腦,按下鍵盤,跟各位讀者們分享我寫這本書跟增訂部分的心得,也想藉由這篇序文來抒發對凱信出版企業與總編等的感激之情。
二○一一的十二月底,我們小家庭四口人正在日本埼玉縣的公婆家準備迎接新年。幫忙婆婆做事到一個段落,我便獨自回房間玩臉書,剛好看到凱信總編在徵問,詳知日本家庭教育者或者有認識台日混血兒的人嗎?
我一看到這個訊息,立即給總編留言,「台日混血兒,我家正好有兩個,而且是我跟我老公生的。」起初,我以為總編只是想詢問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狀況,沒想到聊著聊著,凱信總編便大方地給了我一個當親子作家的機會。
從來沒有寫過親子類書籍的我,一路上戰戰兢競,也曾迷失方向,多虧經驗豐富,仁厚博學的總編與編輯們的支持,讓這本書與其增訂本順利的誕生。
《原來如此!日本媽媽這樣教孩子》記錄著我和兒子女兒在日本的心路歷程,以及之後來到中國天津,生活在日本人圈子裡的點點滴滴。
七年半前,我是一個在美國住了十年的台籍媽媽,跟著日籍丈夫,帶著三歲半,卻不懂日語的大兒子和六個月大的小女兒回到日本生活。起初的日子,對我們母子三人來說天天跟探險一樣,驚喜與挫折交雜。在這段期間,我學習到日本人守禮守信的生活習慣、日本幼稚園的自立自律訓練、以及日本媽媽們耐力十足又有智慧的母愛。除此之外,在我自己身上,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孩子出生之前,我是一個認為「孩子生下來就該送去全日托」的人,現在卻是「已經當了十年無薪無休的老媽子」。另外,我一直瞧不起的「家庭主婦」,也成了我現今的代名詞。然而,這些計畫與現實的落差所造成的沮喪,在我搬回日本之後,慢慢地縮小了。
因為,孩子是母親一輩子的寶貝,在孩子最需要母親的時間裡,待在孩子的身邊陪伴他們,傾聽孩子們從只會哇哇大哭到伶牙俐齒的頂嘴,也是一種幸福。
在此書中我更提到,台灣人所講的基本倫理道德觀念,是我教導孩子的一個重點。在我的觀念裡,身為混血兒的優點,並不是語言的優勢、更不是國籍上的便利,而是吸取雙方傳統觀念與文化上好的部分,加以身體力行,這就是我所謂的家教。
最後,由衷感謝一口答應替我寫推薦序的呂寶靜教授、蘇承薇老師和天津日本人會會長因幡美知郎先生。還有,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們與有緣相識的朋友們。
遊走在台灣與日本兩個文化當中,我發現「感恩與愛」就是最佳的通行證。在此,祝福各位讀者心懷感恩,處處是愛。

 

目次

作者序
推薦序 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比不愛更可怕─蘇承薇
推薦序 關於「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因幡美知郎
推薦序 日本媽媽的育兒智慧─呂寶靜

▍Chapter1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當日本人的媽媽怎麼這麼苦命?
在日本非常神聖的工作——家庭主婦
台灣媽媽、日本媽媽,超級比一比
日本吃飯穿衣的負責任訓練
三代同堂卻互有生活空間
婆家?娘家?孩子該給誰帶才好
世界跑透透,母愛只增不會減
懷念母子三人同心的感覺

▍Chapter2 零歲:媽媽是孩子的守護神
日本人從小到底是被如何教導?
哺乳,日本媽媽第一門必修課
寶寶吸奶,媽媽照樣睡照樣吃
誰說一定要有哺乳室才能餵母奶

▍Chapter3 一~二歲:讓好習慣紮根,要從小開始學習
一歲,媽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故事時間其實是講給媽媽聽的
借閱圖書,讓孩子瞭解什麼是規矩
從遊戲中,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左腳穿橘色布鞋,右腳穿綠色拖鞋,是一種創意!

▍Chapter4 二~三歲:誠信的學習,從小開始
兩歲:媽媽是孩子的領頭班長
守禮儀、勇於嚐試新經驗的孩子才是優等生
讓孩子獨自探索外在的世界
教導孩子誠信的觀念與想法
為人母的高瞻遠矚

▍Chapter5 三歲~四歲:幼稚園訓練孩子自主自律
三四歲,種種「苦行」都是成長
陪伴孩子邁向另一個人生的階段
教學參觀日,媽媽是大朋友
中班的春夏秋冬,有媽媽陪我一起度過

▍Chapter6 五歲~六歲: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五六歲之後,媽媽是孩子心靈永遠的依靠
垃圾變身為玩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大班生走出校園,收穫多多
認字,遠不如記得帶水壺來上學重要

▍Chapter7 媽媽是孩子習慣的好老師
食:營養由媽媽來負責,但是飯要自己吃
衣:適當的穿著打扮,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住:狹小的空間,大家一起維持整齊清潔
行:兩輪鐵馬載著滿滿的愛
不小心病了:瞧瞧日本媽媽的威力
診所裡只有媽媽
家庭教育才是王道:媽媽是隱形的女王

▍Chapter8夢想,應該讓孩子自己創造
培養孩子好性格,就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打招呼!給他人元氣,讓自己歡喜
想給孩子幸福,就讓他們常存感恩之心
預防,遠比闖禍以後施予懲罰更有效
有責任感的孩子更有自信
自家的兄弟姊妹,會是最好的知己
家人是彼此心靈上永遠的依靠

▍增訂版精彩附錄──媽媽是孩子最佳的諮詢師!
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指導老師!
別讓3C產品當保母!
給孩子愛與關懷,以及正面的力量!

▍後記:敎孩子立志做個好人,是一生的功課
 

書摘/試閱

● 別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的習慣
在台灣,我們總是會看到端著碗跟湯匙,到處追著孩子餵食的家長。孩子們無法乖乖地坐在餐桌上一同用餐,更不願意自己拿筷子或者湯匙吃飯;與其說孩子不願意動手,應該是說大人沒有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家中的父母或者長輩,擔心小孩吃得亂七八糟,然後又吃不飽,所以從小就不願意讓孩子動手,而讓孩子失去學習自己吃飯的欲望,漸漸地,孩子養成飯來張口的情形。

我還時常聽到,台灣的保姆或者阿嬤很喜歡將自己照料的小孩子養得肥嘟嘟的,因為他們認為養肥一點,才是頭好壯壯,才有成就感。小孩子剛喝完一瓶180CC的牛奶,便繼續餵食一大碗鹹稀飯,再給他吃水果泥。午睡起來,又開始餵食紅豆湯、養生粥,再灌一瓶牛奶。無時無刻,擔心孩子吃不飽,不斷地將食物塞進孩子的嘴巴裡。

食欲極佳的孩子,果真來者不拒,被養得白白胖胖的,甚至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相反地,吃得不多的孩子,儼然成為了問題小孩,讓長輩們擔心不已,四處尋求能讓孩子脾胃大開、食欲大增的秘方。

台灣孩子們的飲食作息,反而比較不定時而且不規律,在不停地被餵食的情況下,腸胃並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縱使因為年紀小,過重的身材或者過剩的養分對身體的負擔並不明顯,但是長大以後,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再者,孩子們無法養成定時定量自己用餐的習慣,才是問題的根本。其實,當我將大兒子帶回日本的幼稚園就讀後,便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不喜歡吃飯的大兒子,是那種要我端著碗在後面追著餵食的小孩,如果讓他自己吃飯,他時常坐上好幾十分鐘也不會吃上兩口。我一直擔心他吃得少容易生病,所以便一直寵著他,餵他吃飯。等到兒子上日本的幼稚園,需要帶便當上學時,他明顯吃得很慢,而且已經四歲的他,竟然不會持筷子吃飯,這讓老師覺得很驚訝,曾多次鼓勵兒子練習用筷子吃便當,因為湯匙這種食具是屬於小小孩的道具。

過了一段時間後,兒子發覺同學們都是用筷子吃便當,而且不會像自己一樣,到處掉飯菜渣,將桌子跟地上吃得亂七八糟。不願意與眾不同的兒子,決心用練習式的筷子吃飯,也學習在吃飯時多注意小心,盡量不將飯粒或菜汁滴到桌子上。

因為兒子太晚起步的關係,學習起來比較艱辛。所以在女兒六個月大時,我便採取日式的教育方法,女兒在不滿兩歲之前是以手或湯匙,自己邊捏邊吃飯。現在三歲的她,已經會用筷子用餐,而且幾乎都是自己動手吃飯,不喜歡他人幫忙。

但是,因為自己吃飯動作較慢,所以吃進肚子裡的量也相對會少一些,於是我又開始擔心起瘦弱的孩子們,會不會因為營養不足而長不大?

然而,日本幼稚園的老師對我說:「孩子有時吃得多,有時吃得少;有時需要連續好幾天睡上十多個小時才感覺有精神,有時又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每個人都有維持自己生命延續的本能,連幼稚園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會自己感覺已經吃飽或者是睏了,其實母親只要給他們固定的作息時間表,至於吃多少,睡多少,由他們自己決定就好。」

不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穿衣」,台灣的細心呵護與日本的尊重自由,讓我深深感受到兩個地方對於育兒觀念的根本差異。

● 左腳穿橘色布鞋,右腳穿綠色拖鞋,是一種創意!
通常日本母親不會阻止孩子嚐試自己穿衣穿鞋,也不會嫌他們動作太慢而插手幫忙。當孩子把衣鞋穿反時,媽媽也不會嘲笑或者怒罵孩子,因為她們認為當孩子有好奇心學習時,便是教導孩子最好的時機。

我甚至看過兒子幼稚園中班同學兩歲的小弟弟,右腳穿著綠色的拖鞋,左腳穿著橘色的布鞋,高高興興地陪同哥哥一起到幼稚園。我們這些一起送孩子來上課的媽媽們都還沒注意到時,幼稚園的主任先一步注意到這位兩歲小弟弟特殊的打扮。

然而主任與後來觀察出「異樣」的老師們,並沒有當場對小弟弟揭發他腳下的怪模樣,反而輕聲地詢問孩子的母親。大橋太太滿臉無奈地笑著說,今天早上她正準備送二兒子來幼稚園時,兩歲的小兒子便主動坐在玄關,靠自己的力量穿好鞋子。

當她注意到孩子兩腳穿著不一樣的鞋子時,她馬上指出這兩隻鞋子是不同的,但是兩歲的小弟弟看了一眼自己腳上的鞋子以後,很開心地說:「媽媽,我很棒吧!都沒有穿錯腳!」當下,大橋太太不想打擊小兒子的信心,便牽著他與二兒子來上學。即使念大班的二兒子在上學的途中,不斷地告訴弟弟,不能這樣穿鞋子,但是兩歲的小兒子完全不在乎,完全陶醉在自己的豐功偉業中。

主任笑了笑,並蹲在小弟弟的身邊,先是誇讚他自己穿鞋的表現真是太棒了,然後問他左腳的鞋子是什麼顏色,再問他右腳鞋子的顏色,小弟弟也都答對了。
老師便接著說:「那這兩隻鞋的顏色是不是不一樣?」
小弟弟點了點頭:「是。」
「那這兩隻腳下的鞋子,有一樣嗎?」
兩歲的小男孩大聲說:「當然不一樣囉!拖鞋跟布鞋怎麼會一樣?」
主任笑著拍拍他的頭:「那你看老師、媽媽,還有哥哥姐姐們的左腳與右腳的鞋子是不是都是一樣的顏色?而且長得一樣?」
小弟弟認真地低著頭繞了一圈,檢查了好幾位哥哥姐姐腳上的鞋子,再回到老師面前點了點頭,說了一聲:「是。」
「那下次你也穿左右腳一樣的鞋子,好嗎?」
小弟弟搖搖頭,認真地回答:「不要,我喜歡不一樣的。」

媽媽一臉尷尬地看著老師,主任拍拍孩子的肩膀,笑著說:「老實說,老師也覺得橘色搭配綠色真的很好看,不過,鞋子還是穿一樣的比較好喔。」小弟弟並沒有回應,一溜煙地跑到幼稚園的庭院玩耍。老師跟大橋太太互換了個眼神,兩人同時笑了出來。

因為從小弟弟剛才的言詞中,他們確定小弟弟的心裡清楚明白穿鞋子的定義跟方法,只是今早的他想有不同的嚐試。他知道等到他正式念幼稚園以後,就要跟哥哥一樣,穿同種樣式,而且同樣顏色的鞋子上學。現在的他,只是因為好奇有趣,所以才會這麼做。
主任最後說了一句:「有創意的孩子,很聰明。」

從這件事以後,我漸漸地明白,日本的教育雖然嚴格,但是並非強壓教條式的方式,而是自由地讓孩子們在允許的範圍下,做出種種的嚐試,啟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