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王蒙老莊系列:老子十八講(簡體書)
滿額折

王蒙老莊系列:老子十八講(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老子十八講》是根據王蒙在北京電視臺《中華文明大講堂》講座內容整理而成。王蒙解讀老子的優勢在于用七十多年的人生經驗、政治經驗、社會經驗、走紅的經驗、倒霉的經驗來完成這部作品。

在這本書中,王蒙把一些抽象的哲學道理講得更明白,講得更親切,講得更易于接受,他用我們今人的經歷、經驗、思想、知識、觀念來證明老子的哪些觀點是對人特別有幫助的,哪些是僅供參考的,還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調整的。

當你體會到老子倡導的天地不仁、寵辱無驚、上善若水、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無為、治大國若烹小鮮、生也柔弱死也堅強,體會到老子的深不見底,你就會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一下子深刻從容了許多。


作者簡介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筆耕60余年,寫下45卷文集1600萬字,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

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訪問過59個國家和地區。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

曾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意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


目次

說明

第一講:你為什么需要一個大道 ?

道的概念高于一切

我們需要一個參照

道是世界與人生的主心骨

尋道可以增智慧

老子的眼光與眾不同

你能看幾步棋?

誰也做不到從勝利走向勝利

道是哲學,也包含著信仰

怎么樣去總結一下道呢

不爭與共享

把你的時間精力投放在什么地方?

回到嬰兒狀態去

又精微,又模糊

解讀概念與改革開放

尋道是不是宗教信仰

尋找大道的過程乃是一個命名的過程

第二講:道法自然

人要像地一樣地有所承擔

天地的道化或道德化

經驗達不到的地方智慧卻達到了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相信自然而然是人民的共識

為什么說車到山前必有路?

理想的政治是自然而然地做事的

為什么說知道了美反倒丑惡起來了?

老子的天地不仁說太刺激了

道像雨露一樣

老子捅破了你的窗戶紙

微笑是有定價的嗎?

夫妻間需要不需要每天說“我愛你”?

要自然而然,不要刻意作秀

不能操之過急

從道法自然的角度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第三講:無為是關鍵

為,還是不為?

越是不那樣做,越是能夠達到目的

善于干什么,就用不著刻意去干什么

美麗的無為令人陶醉

應作的事各式各樣,不可以作的事應有共識

怎么樣分辨好人和壞人?

精兵簡政

不要想那些永遠做不到的事

對于謙虛的哲學表述

上善若水

感悟水,喜歡水

虛與靜

第四講:有、無,一、二、三

當然是無中生有

無才有用

老子的哲學是對于生活的發現

無的優越性

無是想像浪漫的前提

哲學的魅力在于發現生活

中華文化對于一的追求與崇拜

道生一兼論解讀老子的可能性

道的根本在于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

道本身包含了自己的對立面

一分為三

超越簡單的兩分法

在一二三的討論中看中西文化觀念的差別

崇拜一也警惕一

第五講:寵辱無驚

朝為座上客夕為階下囚

得寵這個話并不好聽

范進中舉與小公務員之死

《紅樓夢》中的得寵與失寵

誰能做到寵辱無驚

大患若身

這是不是老子的荒謬

消化痛苦,提高人格

以尊嚴和信心對待寵辱

謙卑與鈍感

多幾個世界

對于寵辱都要有準備

寵辱無驚與物極必反

寵與辱的兩面性

寵辱的不可預見性

零心態與從零做起

論萬世、高境界

第六講:知白守黑

黑格爾盛贊“知白守黑”

保持溫和

紳士的風度

攝像鏡頭的啟示

老子為什么提倡低調

知與守并不統一

知白守黑的延伸

韜光養晦

磨難是必要的

難得糊涂與愚不可及

賈寶玉反對文死諫武死戰

大智若愚

大雅若俗

和光同塵

第七講:治大國若烹小鮮

中山服與西服并不截然對立

老子的立言無與倫比

他要力挽狂瀾

誰能舉重若輕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事有時候要當大事來做

下知有之最好

大道烏托邦

治國的化境

烹小鮮論

烹小鮮的美感

連鬼神都不鬧騰了

老子對不良政治的抨擊

民本思想的萌芽

老子的三寶

第八講:老子會怎樣用兵

老子其人

老子的神奇兵法

老子是不是陰謀家

弱也可能勝強

利用對手的弱點

王熙鳳是怎樣滅尤二姐的

欲取先予

相反相成

老子的反戰思想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哀兵必勝

弱者的智慧

要不要秘密武器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善戰者不怒

從軍事說到用人

驕兵必敗

第九講:老子的養生理論

中華文化中的養生問題

生命與大道合一

達芬奇論生與死

蘇東坡話生死與壽命

三個十有三

日月之精華

循大道而養生

生命的自我調整

日本人注意人事與季節的配合

貪欲、有為與寵辱催人滅亡

過度的營養、醫療與鍛煉修為

養生的訣竅在于不養生

無死地最重要

以恬淡養生

第十講:老子為什么求愚非智

為什么老子喜歡愚

不出戶,知天下

人常常會在常識上犯錯誤

要本土化而不能過分遠洋化

不應該是無知的本土化而是學貫中西又立足本土

牛頓挖兩個貓洞

智者的放棄

學然后知不足

以嗇治天下

抵御有害信息

傳統文化中的非智基因

你把智用到了什么地方

第十一講:小國寡民的烏托邦

老子的非大國主義

效率與標準化的悖論

老子的非發展觀

復雜能不能變成簡單

緊縮人際關系

當代的反全球化思潮

什么樣的發展才算得上科學

人類能不能返璞歸真

欲望的滿足與控制

遙控器是不是災難

饒了吧,音樂

簡樸永遠是美德

學會掂量,學會舍棄

一個有名的故事

發展與幸福

向后看?

對于樸素的向往與懷念

阿Q的經驗與教訓

答現場提問

第十二講:老子智慧的快樂與煩惱

老子的智慧無可爭議

通向終極的悟性

通過思辨與感悟走近終極

你能理解九方皋嗎

大道的至上感與優越感

文學語言的道性

老子有多牛

智慧令人快樂

老子不可摧毀

好箭也可保存欣賞

智慧也是一種美

老子的苦惱與牢騷

智慧的痛苦

國產最佳寓言:不爭論

智商太高了太麻煩

智慧的遭遇與命運

老子也俗了一把

智慧之路是坎坷的

老子是怎樣被中華民族所接受的

精神上的顛峰體驗

讓老子來吧

回答現場提問

第十三講:得與失、成私與無私

關于私利

不有、不恃、不宰

道性非私

把私擺在哪里

對于私的實事求是的討論

爭取私利的代價及其他

大處不算小處算是人類通病

過分自私只能適得其反

拉弓的啟示

奉天下才是大道

不要太膨脹

知足與知止

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點兒”

物壯則老

付出必須超前,收益往往滯后

牙與花生的人生況味

第十四講:得道者的風度

風度與舉止

深不可識

勉為其難的形容

解凍說的濫觴

溫溫恭人

孔老的風度說比較

森吉德瑪與蘭花花

動靜與濁清

風格是可以自我調節的

跕著腳站不穩

起碼不要惹人討厭

風度表現了人的生活質量

提倡淡泊

老子有時會說反話

至柔為上

風度與軟實力

第十五講:逆向切入的處世方法

為什么老子喜歡反著說話

大成就必然帶著遺憾

為什么大直若屈大盈若沖

巧要靠拙功夫積累

曲則全 枉則直

悖論的分析

一生真偽有誰知

不能急于求成一條筋

論臭皮匠與諸葛亮垢關系的多種可能性

為什么A常常不像A

大仁若偽,大智若妖

大方無隅還是外圓內方

晚成還是免成

第十六講:大國之道

大國怎樣才能長治久安

大國與小國

越大越謙虛

設法化與正常化

關于速度

誰能作到報怨以德

腳踏實地

治國不能忽悠

小謊易破與大謊難纏論

老子的非戰思想

不能無理想,也不能太理想主義

堅持和平發展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百姓之心為心

防微杜漸,避免被動

堅持到底

第十七講:虛靜、復命、知常

讓我們一起體悟道的特征

道的名稱與美好特質

虛靜是道的一個側面

觀復的意義

萬物萬象都要歸根

歸根實大不易也

歸根的踏實感

歸了根就靜了,復了命了

從知常一步一步上臺階

虛與靜的含義

有什么也不能有病有惡

靜才能進入最好的狀態

能嬰兒乎

嬰兒論與弗洛伊德

和才是常

懷念嬰兒時期

但愿童心未泯

刪繁就簡

為什么不斷出現原教旨主義

第十八講:老子仍然活著

談論老子,其樂何如

《老子》的文學性

經典文體與彈性論述

中華經典的特點之一:易于背誦,難以解說

是同義反復嗎?

詩體的《道德經》

老子有利于人們的自我安慰

老子教給我們說話

哀兵必勝的煽情性

詞句也是不能任意置換的

再談儒道互補


書摘/試閱

第一講:你為什么需要一個大道 ?


道的概念高于一切


老子非常重要,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高峰。他的《道德經》在世界上有上千種譯本,是全部中華典籍中翻譯得最多的。可他的兩千多年前用的語言咱們不熟悉,現在看起來也比較繞,有時候一上來就把人繞糊涂了。我要做的就是努力與老子起一個互證的作用:就是讓我們互相證明一下,用我們今人的經歷、經驗、思想、知識、觀念來證明一下老子的哪些觀點是對人特別有幫助的;哪些是僅供參考的,還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調整的。同時我們也用老子的學說來分析、對比一下我們自己的那些經驗 、經歷,看我們自己的那些想法,有哪些是值得通過老子的閱讀與驗證,爭取一個進一步的更高的認識的。

頭一個問題我想跟大家討論的就是,人為什么需要一個特別大的概念,像“道”這樣的概念?你也許會問:究竟什么是道,到底什么是道?我告訴你,道就是“到底”,也就是究竟!你想過問一下究竟了,那么就是過問道了。你的問題也就回答了你的提問。妙就涒在這里。老子這個道就是來動員我們的智慧和思維,讓我們進入究竟與到底,即進入終極關懷、終極期待、終極追尋的。而各種有關終極的說法,可能是哲學,可能是科學,可能是數學,更可能是神學即宗教學。

老子呢,正是以中華文化特有的想像、感悟、思辨的方式進行自己的終極探尋的。

我們尋找到這樣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它高于一切、它涵蓋一切、它包括一切,有了這個理念你就好像有了一座大山做依靠一樣。比如說我們會有一種對世界的敬畏的感覺:仰望星空、遠眺大海、極目高山雪峰,我們就產生了對世界敬畏的感覺,這些敬畏的東西把它綜合到一塊、加到一塊,世界萬物統統統統都包容進去,而且在這里邊找到它的本質、找到它的規律,老子說這個就是“道”。道是一個終極的概念、是一個本源,就好像數學概念里邊的無限大,到了無限大這里,您就到了頭啦,你無法再往大里找了。而且它還是本質。這個東西既是思辯出來的、分析出來的,又是感悟出來的,因為你沒辦法說我拿了一個大道給大伙看,說這就是道,我找不到。但是道無所不在,什么都有。因為老子解釋說:這個道啊就是終極,比如說我們問道究竟是什么這個話,就等于問道是道嗎?因為道的意思就是世界的終極,什么都在里頭了。


我們需要一個參照


這是一個終極的關懷。它不是通過尋找一個神仙一個特異功能秉有者而實現的,它是從理念上實現,從理念推導出來的。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相信在有限之外還有無限,這很簡單。其實這個是最容易說明白的,說時間是無限的嗎?當然是無限的,因為您要說時間是有限的、說時間是二百億年以前開始的,那這二百億年以前的前邊又算什么呢?說那是負N個年頭?那么負一負二又負無限了,你還是無限。空間也是無限的,如果說空間是幾萬億或者叫光年了,它特別大,它難道是一個鐵框?這個鐵框外頭又是什么呢?所以老子是順著哲學思辨的頭腦,他尋找到了這樣一個無窮的根本,根本的無窮來。

尋找這個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個作用就是使我們獲得非常巨大的一個參照。人辦任何事都有一個東西來參照,就拿物理學“運動”來說,運動沒運動要拿地球來參照,說我手在運動,要拿我手做參照呢,我就沒運動,我手原來在哪就是哪里。大概念是一個最重要的參照與依據。一般的人容易拿自己做參照,要拿自己做參照,他就很容易不滿足、很容易生氣,他就很容易看不清、看不明白這個事。但是如拿“道”做參照,情況就會有非常大的不同,就容易把一些事看得開、看得透、解得開。解得開在這兒應該念解(Xie)得開。

老子說:道,“強為之名曰大”。這個道是很難敘述的,我很勉強地說:它第一的特點是無所不包,它是“大”。“大曰逝”,它又是不斷變化的。“逝曰遠”它是變化的、它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永遠地變化下去。“遠曰反”,就是它在變化當中又不時的回歸自身,回到此前變化達到的狀態的對立面。像這樣的一些性質的描述,你聽著是有一點玄、有一點忽悠,但是你要自己細想一想,這個世界有沒有這樣一面。世界難道就是咱們這一百多斤嗎?就是我眼前這點花草雜物嗎?就是咱們在座的朋友嗎?世界大得不得了,今年有世界,一萬年以后還有世界,一億年以后還有世界。有世界就有世界的總和與世界變化的規律,它就是道,有世界就有萬象萬物各不相同,卻同處于世界上,有同一的規律與本質,這就是道。同樣,世界的變化:有無、死生、興衰、成敗、盈虧、虛實、強弱,這樣的變化之規律變化之動力變化之驅動程序也就是道。所以說,道這個玩藝雖然說起來很玄,它確實是存在的。


道是世界與人生的主心骨


有了這樣一個參照以后,第二個感覺就是說,我們還有了主心骨。想想看,一個人,俗話說一百多斤,五尺高,壽命一般叫做不滿百,膂力、智力、視聽等感覺能力都很有限。這不是很悲哀嗎?然而,世界上還有一個主心骨叫做道的在,它是永生的,沒了地球,沒了太陽系、沒有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它還在,它還能生出另一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來。人生無常而道是常道。壯哉道也。

第三個感覺是,有了對于道的體悟,一切都有了定力,都有了定見,都不慌不忙了。一切都是有規律的,是有法則的,一切都在轉化,一切都有希望,也都不必奢望。又是有希望的又是不能奢望的,也不能著急也不能慌亂。這讓我們對待世界就有一種鎮定,有一種定力。

外國人有一些很有趣的說法:碰到麻煩了,比如說金融危機,英語里有一個詞叫face music,就是說我們得面對音樂,得拿一切麻煩一切噩運當交響樂樂章來聽取。比如說你挨罵了,他說“干什么了?”“今兒個我聽了一上午音樂。”音樂指的就是別人罵。開批斗會了,我必須face music。這個交響樂批斗會:你為什么不好好把這個工作做好了?我看你在找倒霉哪!這不也跟一個樂段一樣的嗎?那個算長號,您這個算小號,您這個算長笛。這話說得不太嚴肅、不太正規,但是它表達一個東西,就是說你從不同的參照系上看,很多事情的性質都會有所改變,都可能是小事情。你就有勇氣有把握來面對它。

因為我在新疆呆過,我喜歡舉維吾爾族的例子。維吾爾族有一個話,這個話也不嚴格,你不能全聽它的,但是它有一點道理,它說這個人生下來以后,除了死以外都是TAMAXAR,TAMAXAR一詞的含義,就是玩就是欣賞就是觀賞。它說死是不能觀賞的,你觀賞人家死這太沒有人性了。你觀賞你自己死你也顧不過來,你捯氣都捯不上來了。但是除了死以外,你都可以用一個觀察的態度、都可以抱一個觀賞的態度。那么“道”除了給你這樣一個參考的巨大的參照系,使你一下子自個兒站的很高,把很多事都看得更有信心、更有把握,還讓你禁不住觀賞感佩于大道的偉大與神奇。都觀賞感佩了,你也就不會焦躁不安了。我們中國有一個詞叫淡定,你甭管這個事現在多麻煩多復雜,但是總有解決的那一天,總有解決的那個時候,有了這個所謂的淡定,比起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不是會好一些嗎?


尋道可以增智慧


除了這個以外呢,道 給我們的第四個感覺是它給你一種智慧。為什么呢?老子說這個道很難給它下定義,如果要給它下定義,它的特點是:大 、逝 、遠 、反。大,就是無所不包、叫做無窮大;逝,就是它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演變、永不停滯;遠,就是說它是恒久的,它不是一個短期的、一時的、它的效用是深遠的、長期的;返(反),就是說有很多東西它還又回到了它自身,回到了自身的恒常的、正常的、應有的狀態。這和黑格爾、恩格斯他們講的辯證法也是一致的,他們說萬物的變化規律叫做否定之否定,先是變化的結果否定了自身,再是否定了那個否定,回到自身,例如一粒種子長成了麥苗,否定了種子自身,麥苗長大枯萎了,否定了麥苗,但是結出大量的麥穗麥粒,又返回了種子:更多更好也可能有所變異的種子。現代化、全球化向中華傳統文化提出嚴重的挑戰,幾乎否定了中華文化,經過新文化運動,經過復雜與痛苦的過程,人們又從新高度上重新認識到弘揚傳統文化對于實現中了的發展與進步的無法忽略的意義。這也是大、逝、遠、反。大了才能包容,逝了才不保守,遠了才穩得住,反了才避免片面與偏頗。

事物它總是有一個回歸在更高的層次上、回歸自身的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如果有了這個道的概念,我們看任何事情都會看得更立體一些,它不是單向的,用咱們北京話說它不較勁。較勁這個較字應該是比較的較,有人寫文章寫成叫喊的叫,那不對。它不是叫勁而且比較的勁,就是雙方不往死里掐。為什么它不往死里掐呢?因為任何事物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不用說辯論一個問題,有時候親屬之間為一件小事都能爭執得面紅耳赤,比如看電視里出來一個演員一晃就過去了,我說這不是那個演《天下無賊》的王寶強嗎?結果我的孩子說這怎么是王寶強呢,您老了,您眼睛真瞎了。兩人急了,這急什么啊,你過一會兒上網上查一查。要是你兩人較勁,他如果不是王寶強,我再生氣他也成不了王寶強。如果他是王寶強,我這孩子他再跺腳,哪怕他再說我老、他再氣我,說你看你都糊涂了,也沒用啊。這個例子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可能有的時候較勁還發生在重要的事情上,那個時候可能人們不太容易說別較勁,或者說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把這個事看開一點。


老子的眼光與眾不同


老子就有許多說法,比別人可以說更辯證一點。比如說我們現在常用的一句話,也是當年毛澤東主席最喜歡用的一句話,就是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有的地方文字版本不一樣,有的把“兮”說成“上”,說“禍上福所倚”,這個沒關系,我們不去討論具體的文字,但是它講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早就有。這個故事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丟了馬匹本來是一件禍事,但是想不到這個馬又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匹更好的馬,它就變成一件好事了。有了更好的馬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騎馬摔壞了胳膊或者摔壞了腿了摔出傷來了,這又變成一件壞事。摔出傷來了,這是一件壞事,結果打仗的時候他沒有被抓壯丁抓走,保住了性命,這是一件好事。當然這是按當時春秋無義戰的說法,當時并沒有說哪一場戰爭誰就是最正確、誰就是最不正確的,他不分這個才這么說。要按現在這么說當然就很落后了,說我寧可殘疾我也不當兵,這個不能簡單的來類比。所以他在當時的這種情況下,提供的是一種智慧,他這種觀點就是比別人多繞了幾圈,多看了幾步。

有時候我們考慮什么問題往往是一個單向的,就這一條線,咱們俗話說一根筋或者鉆牛角尖。可是老子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思路有好幾種,有從東往西的,還有從南往北的,還有高架橋還有地下通道還有快捷通道;還有可以繞一個彎,雖然路程遠了,但是走得快也還可以到達。就是這樣一種立體思維的思路。老子的思維是立體思維,不是線性思維,一條線不拐彎。這樣一種立體思維的模式是當時的一般人所沒有的,是儒家、墨家、法家所不擅長的,但不是完全沒有,例如孔子也講“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的道理,而且說是寧武子的這種功力是他學不到的,他說他能學到寧武子的智,學不到寧武子的愚。比如孟子也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先得讓他受苦受罪。


你能看幾步棋?


有時候我開玩笑說:比如下棋吧,我跟我的孫子下棋的時候,我就看一步,看他那兒有一個馬,我說太棒了,我趕緊把他的馬吃了。但是我就沒有看到我一吃他這個馬,他把我的車給撤了。他沒看到他撤完我的車,我正好把他的將給將死了,我的炮正好下去將死他。這就是我跟我孫子下棋的水平。下棋下到這個水平,就互相要爭,有時候就得悔棋就得賴棋北京話就叫訛攪。可是如果從老子的觀點上來說,世界上很多好事你要把它往壞事方面想一想,壞事你要把它往好事上想一想,或者好壞之事又變成一個壞好之事,一個又可能往這邊變又可能往那邊變的事。這一想他就多看了好幾步棋。所以我就說一般臭棋、像我這種人下象棋只看一步,國手他看三步看五步就不得了了。可是老子也許能看到七步,也許能看到八步。


誰也做不到從勝利走向勝利


還有許許多多的這樣一些例子,例如我們有一句話,實際上是從境外引進來的,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多事恰恰就是在失敗當中醞釀成功。我們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背語錄,都記住一個詞,毛澤東主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說: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反動派的邏輯。我年輕的時候看這個老別扭,我老覺得它不對稱,不對偶,一念這個語錄,我的第一反應是:怎么人民也失敗,反動派也失敗?兩家都失敗?最后怎么人民硬是勝了,可反對派就篤定敗啦?如果是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是反對派的邏輯,斗爭、勝利,再斗爭、再勝利,直至最后大勝利,這是人民的邏輯。這樣多好!我研究這個特別的費勁。我老想給毛主席語錄改一下,改成人民斗爭、勝利、再斗爭、再勝利,直到“完勝”。那邊呢,反動派,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兩邊一對仗,比都失敗也更工整一些,駢體文駢得更完美一些。當然,這只是字面上的考慮。

看了《老子》以后我明白了。這個很簡單,看一下中國革命史就知道,中國革命史恰恰不是一個勝利再勝利再勝利,那是俄文修辭的說法,俄文喜歡講“從勝利走向勝利”。咱們想想從勝利走向勝利,全世界有這么便宜的事嗎?咱們哪個人這一生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恰恰常常是辦這件事失敗了,辦那件事失敗了,但是如果你的方向正確你做得好呢,它最終是勝利的。比如說居里夫人不是前邊全失敗了嗎?她如果一上來就從勝利走向勝利她就不叫居里夫人了,也不值得我們那么敬佩她了。科學也好、革命也好、建設也好,許許多多東西都是從失敗走向勝利。所以說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是實際上你常常做不到,你做不到像老子這樣把這個世界上的事物看得那么有可變性,是可以變易的、是可以塑造的,它有可變性有可塑性,所以“大 、逝 、遠 、返(反)”,這個本身就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