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快雪時晴
滿額折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快雪時晴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譽為「台灣當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
中生代傳統戲劇劇作家施如芳三齣最具份量代表作的集結,
精彩收錄京劇《快雪時晴》、歌仔戲《燕歌行》、豫劇《花嫁巫娘》三劇種!

● 京劇《快雪時晴》以王羲之一紙28字的問候書簡輾轉來至台北故宮,串連出五個時空的歷史滄桑與古今共感,被視為「為京劇本身南渡的意義,找到新的起點」之作;《快雪時晴》十年前在國家戲劇院首演時,一票難求,好評不斷。今年十月底又即將在國家戲劇院經典重現。

● 歌仔戲《燕歌行》以曹丕視角擺開曹魏家族盛宴,重解洛神賦的來龍去脈,展示了三國戲前所未見的心理深度,入選第11屆台新藝術獎。

● 豫劇《花嫁巫娘》乞靈於沈從文洋溢神性的邊城世界,寫花帕族女巫媚金與外族人瞿言驚天動地的黃昏之戀,入選第9屆台新藝術獎。
拿戲曲說故事,取材大開大闔,擅於量身設戲,特別能讓角兒發光發熱的劇作家施如芳說:「文學國度是靠虛構力開疆闢土的,何況這是戲曲呢,故事非要說得如行雲流水,才不枉費眾先覺傳承下這麼寫意而美麗的載體。」

施如芳的劇作以古典連接當代,文化、創意並重,大量發揮越界想像,舞台魅力寫來靈動,在在引人入勝,對生命、歷史觀照甚深,演出當時,是台灣當代壯觀而奇美的表演藝術風景,過盡舞台繁華後,施如芳將寫作的構思心緒娓娓道來,本書收錄她精修後的劇本,精美的劇照,並呈現與這三齣戲相關的書畫文物,編輯在紙上超越時空,巧設橋樑,讓讀者讀書一如觀劇,在古往今來的路上領受屬於當代戲曲的抒情召喚,為劇作家的奇思妙想拍案嘆息。

本書收錄相關珍貴歷史文物圖片,如王羲之《喪亂帖》《快雪時晴帖》《蘭亭集序》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唐寅《蘭亭修禊圖》、顧愷之《洛神賦圖》(摹本)、曹操書法「袞雪」、閻立本《魏文帝帝王相》、趙夢頫《書洛神賦卷》、沈從文書法五幅!

◤ 特別推薦 ◢
王安祈(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林谷芳(禪者,台北書院山長)
胡疊(劇作家,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施如芳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現專職編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所兼任助理教授
以劇作家身分獲選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傑出校友

志在一劇之本,寫自己想看的戲,偏愛載歌載舞的說故事形式,合作過的演員和劇團,囊括臺灣戲曲中壯年輩的眾名角,創作不輟,連續10餘年在國家戲劇院發表首演,作品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傳統戲曲金鐘獎、金曲獎,近來跨界觸角甚廣,創作形式相當多元,質量皆可觀,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譽為「當代台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曾出版劇本書《黃虎印》(玉山社)、《願結無情遊—施如芳歌仔戲創作集》(聯合文學)、《孽子—貳零壹肆劇場顯像》(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編劇作品包括歌仔戲《狐公子綺譚》《燕歌行》《桂郎君》《凍水牡丹》《人間盜》《大漠胭脂》、京劇《快雪時晴》、崑曲《亂紅》《掘夢人》、豫劇《飛馬行》《巾幗‧華麗緣》《花嫁巫娘》、歌舞劇《大國民進行曲》、歌劇風音樂劇《悲欣交集—夢迴李叔同》、越劇《紅樓‧音越劇場》、舞台劇《孽子》、歌劇《黑鬚馬偕》《迷宮魔獸》等。

編劇/演出紀錄:
《燕歌行》(2012,唐美雲歌仔戲團創團15週年之作,入圍第11屆台新獎)
《亂紅》實驗崑曲(2012,國際劇場藝術節邀請作品,榮獲第11屆台新獎評審團特別獎)
《花嫁巫娘》(2010,臺灣豫劇團製演,2011年上海國際藝術節邀演,入圍第9屆台新藝術獎)
《大國民進行曲》(2010,金枝演社首登國家戲劇院之作)
《掘夢人》實驗崑曲(2009,二分之一Q劇場製演,新點子劇展邀請作品)
《凍水牡丹》樂劇(2008,國家國樂團大師系列,入圍第7屆台新藝術獎)
《黃虎印》(2008,改編自姚嘉文同名台灣歷史小說)
《快雪時晴》(2007,國光京劇團和國家交響樂團聯合製演,獲《天下雜誌》人物專訪報導,被譽為最能代表台灣當代創作的戲劇/戲曲)
《帝女‧萬歲‧劫》(2006,亂彈嬌北管劇團製作,新舞臺傳統藝術節)
《梨園天神桂郎君》(2006,獲傳統戲曲類節目金鐘獎)
《人間盜》(2005,國藝會第一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作品)
《無情遊》(2004,為國寶級藝師廖瓊枝量身編作)
《梨園天神》(1999)《榮華富貴》(2001)《添燈記》(2002)《大漠胭脂》(2003)

自序:我和我的周旋

十五歲那年,負笈北上讀書,自此而後,實質意義上沒再回到父母之鄉的家。看似及時從父母身邊逃開,卻逃不開在愛之深的文化裡成為好學生、好孩子,待出了社會,四顧茫茫,二十六歲瘋看戲,三十二歲得了寫戲這支筆,彷如神一般的作為,靈了汝的心眼,汝終於從戲裡戲外「人」的呼吸,融通了古往今來愛智的話語,汝隱隱懂了:人生如戲,本不須求全責備,懷著自由之心,惜取吉光片羽,足矣。

自覺開竅晚,神寵偶得之,寫得了戲,是幸是命,汝分外珍念,遂漸漸離了讀冊囡仔的正軌。父親直到病重,始能對女兒的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離世前,他說起話鹿港腔又濃又重:「芳仔,汝敢真正不驚文窮而後工?這條路,望汝行會透,證明不對的是老父。」領受了這句祝福(或威脅?),四十一歲汝放膽脫離職場,一心一意向著雲深不知處的編劇之道,匍匐前進。(妳到底鬆不了心,還在追求所謂的極致?)

分明誤打誤撞而來,汝卻當嫡嫡親親的,是戲曲;越是親,從案頭到場上的得失心,就越重。汝的青壯年,緊隨著劇中人的心念流轉,戲一齣接著一齣寫,迷了又悟、悟了又迷,在混沌裡守著純粹的微光,把故事過得比生活大,把劇中人看成比家人朋友還真還親。到了五十歲在望,戲曲漸寫漸少,長長的低潮,深深的谷底,刷新了汝對「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無情送潮歸」的體會;也在此時,因為準備出書的關係,晚近的三齣戲,《快雪時晴》(二○○七)、《花嫁巫娘》(二○一○)、《燕歌行》(二○一二),重新回到汝的眼前、筆下。無須籌謀重彩濃墨,無須設計大驚小怪,文字世界裡,三齣的劇種界線(京劇、豫劇、歌仔戲)不復存在,名角們不勞汝掛心懷,汝定靜於此時此刻,把從無到有孕出來的孩子抱個滿懷,(我知道)汝想念汝自己,那個寫起戲來神完氣足、啥麼攏不驚的Being。

不消捧著角兒宣傳了,就承認吧:注入活氣,使之為真,傳達精微的生命感如此之難,哪能只是受角兒或劇中人感召、由汝量身設戲說得那樣簡單呢?古人古事,俱是高明的偽裝,汝生性羞怯拘謹,戲曲的審美距離和態度,對汝恰到好處,汝在這兒面對命運,尋求美妙的形式說想說的話,那懷著祕密活著、時而沈鬱時而明亮的千姿百態,都折騰自汝自身,不是從經驗切片下來演化,就是望著天空嚮往出來的。

背對戲曲腳踏實地的傳統,汝常妄想掙翅膀來飛。《快》《花》《燕》表面一齣叛逆著一齣寫,寫完了才發現,內裡一脈相承,以有涯逐無涯,不懈地問著「虛空的虛空」的永恆主題。《快》的張容一口氣跨越五個時空,不堪風塵僕僕,汝誓言下一齣戲再不走了,於是有了《花》一輩子不曾離開部落的神巫媚金;為了熟女的生命出口,汝動用雷霆之力,闖開一條花帕族的山路,接著卻被曹丕吸引,回到三國時空,《燕》停靠在戲曲的正港,汝擺渡歷史,仍自顧自地鬼鬼祟祟。

不少人形容看汝的戲像坐雲霄飛車,編劇同行也猜不著下一場會如何開展。汝說,沒法子呀,戲曲本是演員劇場,時代的風又把導演吹得鼓鼓的,編劇孤零零懸在案頭,一劇之本怎麼拚一席之地?千言萬語,總歸寫「人」,汝經常從人物的情理中搏出觀眾意料外的險奇,因為,「文學國度是靠虛構力開疆闢土的,何況這是戲曲呢,故事要說得如行雲流水,才不枉費眾先覺傳承下這麼寫意的載體」。多麼裝腔作勢啊妳!新奇的情節獻給觀眾,汝看自己的戲,明明只在最傳統的點上悄然動容,譬如《燕》,甄宓被曹丕打入冷宮後,兒子曹睿對她說起遭父王冷落的辛酸與恐懼,甄宓的舐犢之情,一語雙關,含帶對曹丕的理解與憐憫。是戲曲之筆,容得汝百轉千迴,層層穿透,把內心躲著一個缺少安全感的男孩的父親,寫回自己的懷抱。

母親行至暮年,被汝拉著進劇場,尤其母女依偎著看汝的戲,汝總勉強她連父親的份一起看上;《燕》演到高雄場,甄宓乘魂轎來會相公的時候,母親眼神迷茫了起來,情感表達向來硬梆梆的她,幽幽地說:「真美,像這樣也不壞,若像無什麼好驚矣。」被美召喚的瞬間,彼此如夢,詩意的一瞬,驅走恐怖相,教人相信勞勞塵世有救贖。歷史夠沉,人性很重,關於戲曲的美妙,汝並不隨人讚嘆「如何動」的技藝功法,汝信仰的是「因何而動」,汝傾盡所能把人物寫活,把故事說好,讓戲曲演員用生命掙來的一身功,舉重若輕,化出帶有神性的美。這種美,讓台上台下的人遇見自己,觸到人生是一場徒勞的本質,這種美,能為人卸下擔憂和懼怕,讓自己與自己和平相處,甚至得了些許膽量,認識自己內心的其他可能,也不致於驚恐。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當時間從身上走過,再一次四顧茫茫,我從戲裡走回日常,回
到腳下,收三齣近作,取書名《快雪時晴》,一步步跨過了五十歲。

目次

推薦序
超越傳統戲曲的當代格局 王安祈
「民間說史」的當代轉化 林谷芳
猶如故人歸 胡疊

作者序
我和我的周旋

第一齣 快雪時晴
緣起 欣於所遇
本事
演出劇照
書畫文物
劇本

第二齣 燕歌行
緣起 風騷都在心裡
本事
書畫文物
演出劇照
劇本

第三齣 花嫁巫娘
緣起 多情種不會是啞鳥
本事
書畫文物
演出劇照
劇本

附錄
演出記錄
致謝

書摘/試閱

緣起:欣於所遇
十年前,《快雪時晴》首演前一晚,王安祈藝術總監好意提醒,觀眾對這戲的反應會很兩極,要有心理準備,接著劇團樂團合體彩排,下半場有些二度創作時的添筆,我越看越無助,忍不住滾出淚來。怎麼啦,張容遍歷劫毀,到頭來發現快雪時晴帖只剩下摹本,不也念頭一轉,釋然而笑嗎?這是我在戲裡對主人翁的編派,可閃回戲外面對現實,我只剩一個主
意:「好吧,看首演,其他場就不看了。」

彩排結束後,一位基督教報刊的記者找到後台來,兩眼炯炯地稱謝:「妳肯定看見了吧,」什麼?「神早就在東方大地施行祂的大能大力了,」從何說起?她謝的是那一幕,乾隆皇帝當著張容的面在快雪時晴帖上題寫「神」一字。雖說此「神」非彼神,我心頭扛了太久的重擔,就這樣,靠神的大力卸了下來。後來我四場全到,觀眾看著台上的張容,一程趕過一程,我聽著台下觀眾,從歷史長流裡取一瓢飲,映照自心的唏噓聲,此起彼落。

《快》緣起於命題。教育部指示轄下的國光劇團製演「本土」京劇,安祈老師苦思解圍之道,想到一直在寫歌仔戲的我,她說這戲和NSO國家交響樂團跨界合作,不必太規範,若找對題材,她相信我能用藝術手法鋪排本土情懷。電話裡,我直覺地回應,京劇要說發生在台灣的故事,演繹外省人的生命經驗會比較妥貼,安祈老師輕柔地問:「外省人的題材,也算
本土嗎?」問我,似乎也在問自己。

說是命題作文,《快》碰觸台灣關於國族/文化認同的敏感神經,又分明是自找的難上加難。

接下國光邀約時,紀錄片《尋找太平輪》剛披露當年轟動一時、後來沉寂五十餘年的太平輪沉船事件,我繞著一九四九年的大遷徙發想,提過以太平輪倖存者為主角的大綱,但京劇要貼這麼近而且大篇幅演現代戲,安祈老師說她光想就坐立難安,「現代人的戲,還是點綴就好」。倒是另一個「從海底沉船發現用來宣示正統的國璽」的提案,她覺得很有意思,
這個呼應政治現實/戰爭本質的意念,之後落實為《快》首演版的副
線,亦即「裘母的兒子們投靠不同霸主陣營,導致兄弟自相殘殺」。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勢已定,國民黨政府帶著「中華民國」東渡台灣,當時倉皇別鄉的,除了來自大陸各省的兩百萬軍民,還有從對日抗戰起,就被打包著一路逃避兵禍,最後搭乘中鼎艦渡海來到台灣的故宮文物。為了上溯適合古裝的歷史情境,我轉往故宮文物尋找靈感,偶然看到日本NHK電視台製作的《兩岸故宮》紀錄片,當中有一片段,王家後人從閣樓上把家譜搬下來,當這份逃過無數動亂的金庭家譜在鏡頭前徐徐展開時,我看見王羲之的名字,列位首頁第一行——呀,原來書聖到了晚年,以自己為第一代祖,在江南重修王氏家譜呢。

從那一刻起,落腳在台北故宮的快雪時晴帖,佔滿我心裡眼裡,曖曖內含光,短短二十八個字,通常解釋為:「在一場舒爽的驟雪過後,王羲之寫信問候張姓友人」,其中的「未果為結」,說的是什麼事?能挖出戲來嗎?看似平實的家常語,要入戲成為人物的動機,我得看出不尋常的疑情,再者,故事終點若真的在台北故宮,主人翁這一「疑」,底蘊得足夠深厚,這條從東晉綿延至二十一世紀的有情之路,才有歷久不衰的戲劇張力。

金庭家譜所見,打通《快》的任督二脈,主人翁是收信人「山陰張侯」,尋帖問道的主心骨,靠「發信人重修家譜」這條線索立了起來。聽到這個主線構想,安祈老師說了句「我還真喜歡這一點沈重」,當場便拍板定案。於是,隨著張容穿朝越代,我正式展開為京劇、歌劇演員設戲的漫漫長路。

史載王羲之當會稽太守時,遭逢旱年,他一度拒絕提供軍糧給朝廷北伐軍。我設想王羲之的摯友張容,堅持兩人少壯時的理想,在北伐戰役中陣亡後,一靈不昧,行過四個時空,聽著後世之人說故事、發牢騷,若有似無地互動,終於理解了王羲之邀他終老江南的隱情。孤魂尋帖的旅程,充滿高度假定性,此間人事物的設計,虛實交錯,層層逼入「離散者」的痛癢處,意在借物喻人,以古觀今。素材用得繁複,要爬梳頭緒,寫出說服力,一次次砍掉重練,是必經的過程,但真沒想到歷史這麼弔詭,太多反覆無常,狠狠嘲諷了我對歷史對人生的無知。京劇新手的關係吧,想像觀眾會如何接收我的詮釋,讓我患得患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又或者,是這個題材找上我?踱步回啟程處,幾度重認初心:是愛,不是恐懼。

身處在全球化多元價值的時代,台灣人仍礙於諸多無奈和知見,把政治和文化混為一談。說故事的我,乞靈於王羲之,因緣際會寫了《快雪時晴》,以書聖其人其帖的穿透力,寄託一段台灣的歷史記憶,以及「我們住在這裡」的本土情懷。得此一遇,何其有幸!

《快》忝列台灣京劇的一頁,被評為「舉重若輕,以歷史眼光的擴展,抒情詩意的召喚來看,均是上乘之作,為京劇本身南渡的意義,找到新的起點」(文評家王德威語),「打破傳統敘事結構,在大膽、新穎的創意布局下,發展為一幅歷史流光卷軸,如歌的行板風格,帶給觀眾及戲曲自身一次莫大驚喜」(劇評家紀慧玲語),是「最能代表台灣當代創作的戲劇之一」
(藝術家董陽孜語)。觀眾迴響幾乎沒有斷過,教我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每當有人對著我懷念《快》,我都會發願立誓似的,說:「不管戲能不能再演,我都要重修劇本。」彷彿非如此虛妄,不足以酬答文章知己,和這可遇不可求的題材。

據聞米開蘭基羅雕大衛像,面對那塊百年一遇的潔白大理石,淡定地說:「大衛已經在這塊石頭裡了,我只是要把多餘的部分鑿掉。」我沒有米大師的驚世之才,但面對堂堂上演過的《快》,竟有相似的心情。劇本從無到有的階段,身為當局者,倉皇而迷亂,如今,經過十年的沉澱,我希望在首演版中呼之欲出的「山陰張侯」,能立在簡潔的戲劇結構上,形象澄澈灑脫,而更富有魏晉風流的生命力。首演版以張容貫穿古今為主線,點到為止的「裘母憶想兒子們」、「兩位外省人心事告白」為副線,三股戲相互指涉,交織成全劇。這樣的結構思惟,使戲到下半場,容易流於蕪雜,而且在南宋時空,王伍思揭曉先祖王羲之在張容死後重修王氏家譜,快雪時晴帖的密碼便算解開了,要維持戲的內在張力,須在張容一己身世之外,早早投注其他關懷,往三希堂、台北故宮走的時候,才牽引得出更進一步的生命感悟。因此,重縷精修《快》,我刪掉了裘母,重新刻畫大地之母,讓張容之魂飄飄蕩蕩的究竟之旅,深刻連結大地之母,連同其他時空的人,都扎在祂的冷靜觀照下。新的架構,展開了天地不言的歷史視野,原本看得特別要緊特別糾結的高曼青、姜成章,也不妨少一點溫情感傷,一視同仁了。

卓別林說:「近看人生是場悲劇,人生遠看成了喜劇。」時代變得實在太快,再一次風塵僕僕走到台北故宮時,欸,早換成網路手機當道、連火星文都落伍的時代了。把大白話含在嘴裡吞吐的青少年,輕盈得很,歪打正著的無厘頭,update用語就好;但「哪兒疼我,哪兒就是我的家」,被抓兵來到台灣的姜成章,若還從心裡掏出這句重話來安身立命,張容會感觸到什麼呢?信物足堪流傳,人是百代過客,這一會兒,不說喪痛憂患,不說「同悲同喜,奔赴共同的未來」,自然而然地,偕張容回到方寸之間,回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的語境:欣於所遇,暫得於己,不知老之將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