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重釋內亞史:以研究方法論的檢視為中心(簡體書)
滿額折

重釋內亞史:以研究方法論的檢視為中心(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8 元
定  價:NT$ 413 元
優惠價:8735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作者多年來對內亞史研究的心得為主,對世界著名內亞史研究學者波西和傅禮初、丹尼斯.賽諾等的論著和研究方法進行評書,並對具體的內亞史問題進行解讀。本書從伯希和、丹尼斯?賽諾、傅禮初、烏瑞夫人、王明珂、森部豊六位學者入手,分別評述他們的內亞研究成果、方法及影響,梳理內亞研究的脈絡。本書隨著評述人物的變化,涉獵的時間、空間範圍比較廣,既有地理意義上的北亞、阿爾泰,又有方法論層面民族史、歷史人類學等分野,還有日本西域研究的新動向等學科前沿。內容豐富、概況性強是本書的優點,本書既可以成為青年學生內亞研究的入門讀物,也是學術界內亞史的一次總結。

作者簡介

鐘焓

男,漢族,籍貫重慶,1976年生。1994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今考古文博學院),相繼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師從林梅村先生;200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專門史方向,2005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考古學與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尤致力於北方民族史領域。

目次

導言
第一章 伯希和及其內亞史研究概觀
第二章 丹尼斯•塞諾眼中的內亞史
第三章 傅禮初在西方內亞史研究中的位置及影響
第四章 烏瑞夫人北亞民族學研究的貢獻與啟示
第五章 王明珂歷史學研究的人類學化
第六章 從森部豊看日本粟特研究的新動向
溯往與展望

書摘/試閱

本書所涉及的“內亞”(“內陸亞洲”的簡稱)誠屬一個界定起來頗費思量的概念。首先,它無疑屬�翻譯成中文的外來詞。以筆者個人粗淺的觀察,“內亞”一詞起初應該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即英語的Inner Asia,日後才逐漸成為一個在國際上頻繁使用的專用詞。總之,它出現及流行的時間並不太長。“內亞”(Inner Asia)直到19世紀80年代才由俄國學者莫希凱托夫(I.Mushketov)正式提出,而“中亞”(Asie centrale)早在1843年就出現在洪堡(A von Humboldt)的著作中。與人們耳熟能詳的“中亞”(Central Asia)相比,“內亞”似乎更多的是在學術場合使用,而“中亞”一詞則不僅在學界流通,甚至也被大眾傳媒廣泛運用。
在作為學術用語的“內亞”一詞流行之前,法國學界長期以來慣於使用“高地亞洲”(la Haute Asie)一詞,這大概是根植於18~19世紀的歐洲地理學觀念。在當時的歐洲地理學家看來,遠離亞洲海岸線的內陸腹地都被海拔相對較高的山脈和高原佔據。像伯希和撰寫的一本介紹內亞歷史文化的概論性著作就叫作《高地亞洲》。至於俄國、德國學術界,過去則傾向於使用“中部亞洲”和“中央亞洲”這兩個含義接近但又彼此區別的專業術語——前者對應俄語的Средняя Азия、德語的Mittelasien;後者對應俄語的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德語的Zentralasien。
第一個概念主要是包括今天的中亞五國及其鄰近地區,第二個概念起初包括的地區非常廣闊,大致從裡海東岸一直延伸到蒙古高原一帶,不過後來在實際運用中逐漸縮小到專指以蒙古高原為中心的亞洲腹地。2008年,一位德國學者出版的論內亞古突厥人歷史的專著即叫作《中部亞洲和中央亞洲的古突厥人時代》。如此命名,是因為該書的主題主要涉及古突厥人在蒙古高原和中亞河中地區(Mawarannahr)兩大區域的歷史活動,同時這位學者認為所謂的“內亞”包括的地理範圍非常廣泛,往往還涵蓋了黑海北岸、烏拉爾河-伏爾加河流域、中國的西藏和東北、外貝加爾地區,而上述地區一般來說並非該書在考察古突厥人歷史時所重點關注的區域。
可見“內亞”這個概念,雖然在應用中有其方便之處,但的確包含太廣,很容易遭到質疑,因為所謂的“內亞”竟可以被用來指代西起南俄草原,東抵黑龍江下游甚至庫頁島一帶的極其廣袤的地區,有時其北限接近北極地區,南界則止于青藏高原。顯然,其中有不少地區間的生態差異很大,如直接瀕臨漫長海岸線的中國東北和俄屬遠東,就與地理意義上的亞洲腹地明顯不同。將它們共用一個術語來概括,至少從生態環境上來說有些牽強。由此自然引申出一個問題,即當初這一概念的提倡者是如何處理其定義嚴密性的?
關於這一點,塞諾先後發表過《論中央歐亞》和《何為內亞?》兩文來詳細介紹其對“內亞”的看法。在他的概念界定中,內亞和中央歐亞(Central Eurasia)實際上可以相互置換。而他對內亞概念的類似梳理也見於由他主編的《劍橋早期內亞史》的導論。塞諾坦承,內亞這一術語所涉及的空間範圍實在太廣,無法用統一的經濟生態或自然環境來定義;在他看來,內亞作為學術概念的生命力恰在於這一巨大的區域在人類歷史上總是成為挑戰歐亞各大文明的蠻族的活動舞臺。簡言之,在塞諾構建的歐亞大陸歷史觀中,傳統文明的承載者與來自內亞的蠻族之間的衝突對抗與交流互動,構成了理解人類歷史發展的一條基本主線;而在承受蠻族影響這一點上,歐洲與中國在歷史上均未倖免。因此,他在《劍橋早期內亞史》中不僅為影響中國歷史甚大的匈奴、突厥-回鶻、吐蕃等設立專章,而且把在歐洲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匈人、阿瓦爾人以及南俄草原的遊牧民族也一同囊括進來,以此呈現內亞民族作用於整個歐亞大陸歷史進程的全貌。如此看來,“內亞”在塞諾的定義中所展現出的地理廣袤性也就不難讓人理解了。
需要補充的是,早在塞諾之前,拉鐵摩爾已經於1940年出版了《中國的內陸亞洲邊疆》一書,隨後在歐美學界引起極大反響,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這大概是第一部將“內亞”作為關鍵詞嵌進書名並大獲成功的西文學術經典。當然,拉鐵摩爾關注的“內亞”只限於處在當時中國國境以內西—北邊疆的幾大地理板塊,遠遠沒有像後來塞諾定義得那樣寬廣。不過正因如此,它才適宜被定性為一部中國史著作,而非像後來陸續出現的許多以“內亞”命名的專著那樣,實際上已經部分或者全部屬�世界史的範疇了。不過,在拉鐵摩爾所處理的東北、蒙古、新疆、西藏這四大板塊中,只有蒙古草原才被他視作最典型的邊疆歷史,而其餘三大板塊所對應的各自社會均被當作蒙古草原歷史的各種變形。
基於拉鐵摩爾此書的影響,並結合國內史學界的通例,我們不妨把狹義的“內亞史”聚焦到對以上四大板塊及其臨近地區的研究之上。從範圍上看,它仍然與傳統的中國史研究有著較多的交集,尤其是與國內專門史下的民族史研究有著更多的重疊。至於那些以南俄草原、高加索地區以及西伯利亞的歷史為考察對象的內亞史研究,在當前的學科劃分中,則仍應被置於世界史的研究範圍內。當然,在目前國內歷史學大學科中設有三個平行一級學科的基本背景下,也可以嘗試將內亞史打造成溝通中國史與世界史及考古學的一座橋樑。就這一點而言,提倡內亞史的研究,有助於打破長期以來專業設置所造成的中國史與世界史彼此隔閡、缺少交流的封閉局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