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涅槃(下冊)
滿額折

涅槃(下冊)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真正學佛之人,首要即是見道,由見道故方有涅槃之實證,證涅槃者方能出生死,但涅槃有四種:二乘聖者的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以及大乘聖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佛地的無住處涅槃。大乘聖者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入地前再取證二乘涅槃,然後起惑潤生捨離二乘涅槃,繼續進修而在七地心前斷盡三界愛之習氣種子,依七地無生法忍之具足而證得念念入滅盡定;八地後進斷異熟生死,直至妙覺地下生人間成佛,具足四種涅槃,方是真正成佛。此理古來少人言,以致誤會涅槃正理者比比皆是,今於此書中廣說四種涅槃、如何實證之理、實證前應有之條件,實屬本世紀佛教界極重要之著作,令人對涅槃有正確無訛之認識,然後可以依之實行而得實證。本書共有上下二冊,每冊各四百餘頁,對涅槃詳加解說,每冊各350元。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書摘/試閱

第二目 相見道位應修非安立諦三品心—完成三賢位的般若別相智
般若別相智即是後得無分別智,即是相見道位所應修學的實相般若。於真見道位證真如以後,轉入相見道位時所應修的後得無分別智就是非安立諦三品心: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就是此前第一目中所援引的《成唯識論》第一段論文所說法義,即是相見道位中應該觀修的般若別相智。今於此第二目中應加以語譯及略說,以免有文字障的已悟菩薩閱讀論文時不能理解,滋生誤會以後往往自誤誤人。如實理解這三品心的觀修以後,可以避免增上慢的生起,也可以如實了知三賢位中的別相智所觀修的大約內涵,故今語譯如下:
【論曰:假使修學到了一個時候,菩薩對於所緣的境界,依無分別智觀察而現觀都無所得,已不攝取種種戲論相的緣故,這時才可以稱為真實住在唯識的真勝義性中;也就是證真如的智慧已經與真如平等平等而得通達,二者全都遠離能取相與所取相的緣故(註:未入地時不能完全遠離能取、所取二相,這是最後入地時真如智已經與真如完全平等時的境界。煖等四加行位圓滿時只能伏除分別所生的二取見,在事行上仍然未能遠離二取相);能取相與所取相同樣都是分別相,落入六塵相中的有所得心是因為諸法戲論而顯現的緣故。……長劫之中不間斷地加行而沒有被疑心所間斷,這樣具足了別相上的全部真如智慧生起時,再來體會真如,使他證真如引生的智慧能和所證的真如平等平等,就名之為通達位的菩薩。
菩薩們第一次明照真如正理的緣故,也可以名之為見道(不是侷限相見道及通達位才說為見道);然而見道的內涵,大略而說則有二種:第一、真見道,這是說第一次證真如時所說的根本無分別智,在第一次證真如時就可以實證人我空與法我空,由這二種空所顯示出來的真實如如之理已經明白了,於是確實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中與意識相應的分別隨眠;雖然是要很多剎那(很多天、很多月、很多年)繼續觀行以後,這個真見道的事情方能究竟,然而所觀的真如法相是前後平等的緣故,前後所有的期間總合起來就說是真見道位的一心。……
見道位的第二部分是相見道,這個相見道位的修行內涵又分為二種:第一種觀行內涵是觀察非安立諦有三品心:
一、「內遣『有情假緣智』」。就是向內針對自身這個有情五蘊的虛假,了知只是緣於種種境界而有覺知心等自我存在的事實,今依真如心重新加以深入觀察,轉依心真如而住時,心真如的境界中連這種智慧也不復存在,就遣除了「有情假」這種緣於五蘊的觀察而有的智慧,轉依心真如而住於無智亦無得的境界中。這樣轉依真如而住的依「內遣有情假緣智」,能夠斷除軟品的意識相應的分別隨眠;這是悟後想要圓滿十住位的人必須觀察的內容與所證的智慧,一般而言,歷時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四——從第七住位的初入心到第十住位的滿心。
二、「內遣『諸法假緣智』」。前面一品心的智慧是針對自己這個有情的五陰虛假而作的觀行,如今這個第二品心是針對有情五陰所函蓋的諸法加以觀察,細觀五陰中的七識心王、心所法、十一個色法……等一切法,都是虛假不實、暫時而有;但五陰等諸法卻能使有情由於這些法的運作而認知到自己的存有,墮入五陰等諸法之中而不自覺,所以認為五陰等諸法為真實有,執著為常住不壞的人我、法我。真見道而證真如並修完第一品心之後轉入初行位了,應在五陰所函蓋的諸法上面細加觀察,證明這些法全都是由於心真如而輾轉出生,實證「諸法假」而發起這個現觀的智慧。但這個現觀的智慧是緣於「諸法假」而有,所以名為「諸法假緣智」。最後依心真如的絕對寂靜境界來觀察這個智慧時,在心真如自住境界中連這智慧也無,於是究竟依於這個心真如的無所得境界而住,如是轉依成功就稱為「內遣諸法假緣智」。當這個智慧生起時,便能如實轉依心真如境界而安住,就能夠斷除意識相應的中品分別隨眠,這是想要滿足十行位的菩薩們在相見道位中所應觀行的內容。
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前二品心是法智,因為全都是緣於自身的心真如及五蘊……等諸法而作的觀行,不及於其他有情,故是法智而非類智;而且所觀境界只及於欲界中的自身,不能遍及三界九地一切有情身心,故屬於法智而非類智。但這第三品心則是要把前二品心的觀行結果所得智慧,用來觀察一切有情;要遍及三界六道一切眾生都加以觀察,因此而能遍觀三界九地一切有情身心,然後遍知三界九地一切有情五陰及同時存有的諸法全部虛假。已能如實觀察三界九地一切有情全都虛假以後,於一切有情種類的「有情假」、「諸法假」,都已全部如實思惟觀察,即是遍知一切有情諸法假,證得一切「有情假」、一切「諸法假」的類智。接著繼續觀察二乘菩提及大乘菩提等一切諸法,乃至三十七道品等諸法亦是緣於有情身心諸法而有,依心真如的境界而觀時,並沒有這一切諸法的存在,於是遍遣如是諸法而得解脫;不但自己如是,一切有情莫不如是;這種類智是緣於一切有情的「有情假」與「諸法假」,不是無所緣的智慧,所以名為「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最後要依心真如的自住境界來觀察究竟無所得,因此而普遍遣除「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如實轉依心真如的境界,就稱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已經「遍遣」時就能夠斷除意識相應的一切分別隨眠,這時已經快要證得通教阿羅漢果了,但卻是緣於大乘真如妙法而作的觀行,不是緣於二乘解脫道智慧而只作人空的觀行。
前二品心的二種智慧都名為法智,因為各有不同所緣之故:第一品心是緣於「有情假」而有的智慧,第二品心是緣於有情的「諸法假」而有的智慧(證得如是智慧以後,還要在最後階段加以遣除,轉依心真如而住,成就法智);如今第三品心的智慧則是類智,是把法智的各別所緣總合起來依據三界各種不同種類有情諸法而作觀察的緣故,也就是分門別類而將三界九地的一切有情,以及三乘菩提中所有一切諸法,都以同類的智慧加以觀察而遣除,於如是一切諸法都能遣除而無執著,成就「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的境界,所以稱為類智。
這是效法真見道對第八識「心真如」的觀行而作更深入的觀行,是在人我與法我的各種法相上面一一加以觀行,故名相見道;而這三品心的觀行是側重在人空與法空,特別是注重見分上面來作觀行,從所斷除的煩惱障與所知障中,藉著這樣的觀行而心心無間獲得解脫。由於這是從別相智上面來作觀察而得到的智慧,與真見道只是在心真如與欲界五蘊的總相上面所作觀察不同,因此就從別相智慧與總相智慧的差別來作不同的建立,就把真見道後這個階段的觀行名為相見道。
有義——有人這麼說(這句「有義」是指那些主張真見道是漸悟、漸證、漸斷的法師們的說法):「這三品心都是真見道,因為相見道是要緣於大乘四聖諦而作觀行的緣故。」有義——有人這麼說(這句「有義」才是玄奘菩薩的說法):「這三品心的觀行都是相見道,這是由於真見道只緣於心真如的總相而不對各種別相另有所緣之故。」】
在此必須特別咐囑的是:在相見道位中這三品心的完成,必定會有相應的現觀在最後階段出現;若沒有相應的這三種現觀隨之全部完成,即是還沒有完成這三品心的觀行;若沒有遵循這個道理,自認為已經完成這三品心的觀行而宣稱入地了,即無法免除大妄語業,三惡道的後有種子已經形成,後世將不會繼續生在人間。由此可見大乘見道所斷的異生性極為寬廣難斷,非唯一世、一劫所能斷盡;若對此不能警覺而產生未證言證之大妄語業——特別是宣稱已經入地之大妄語業,此世及後世廣行菩薩道之說,都成空談。
這三品心的觀行,最主要的證明即是三種現觀:「內遣『有情假緣智』」圓滿時獲得的現觀是「如幻觀」,不但要在觀行上以智慧證實五蘊身心都是假緣而有,還得要有對五蘊身心親見如幻不實之現觀,這是要眼見為憑而非單憑智慧觀察而得,然後依心真如的境界而遣除之,都無執著,方能將「有情假緣智」成功「內遣」而有第一種法智。
「內遣『諸法假緣智』」,是從初行位開始,不斷地在十行位中修習,到達第十行位圓滿時,獲得的現觀是自己的能取心猶如陽焰攀緣不住,確定非實有,只是虛幻地暫時存在,陽焰觀具足成就;然後才能依心真如的無所有境界來遣除這個智慧而不執著,生起第二種法智。
「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要從初迴向位開始修習,直到第十迴向位滿心時,大多已有二禪(至少已有具足圓滿而深厚的初禪)定力,雖無宿命通,卻已能在等持位看見往世多劫來的許多行道事相;再以此世的各種弘道事相比照時,現觀此世的一切行道事相與本質,都與往世類同而如此世之夢中無異,成就如夢觀的現觀,然後始能依心真如的無所有境界,遣除對於「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的執著,成就類智。具足這三觀時,對自己的來歷已經有所了知,方能說自己對這三品心的觀行已經圓滿了。

第三目 大乘四聖諦四行觀修十六品心—證阿羅漢果及初分無生法忍
相見道位第一部分的三品心修行完成而具足三種現觀時,若是入地之前應有的廣大福德也已經具足了,才可以開始作入地前的加行——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的四種觀行。把大乘四聖諦依真如而觀行圓滿時,必然會依大乘無生法忍而證得阿羅漢果;再於佛前發起十無盡願,而此十大願之增上意樂已得清淨時,即是初地之入地心菩薩,名為見道的通達位。這個入地前的最後加行,因為仍在通達位前,因此定位在相見道位中;但因為是相見道位的最後加行,是在即將入地之前所作,也是入地之前所必作,所以也特別定義為加行——入地前的加行,當然仍屬相見道位。
在這一目中,延續上一目所說相見道的內涵,繼續語譯前面所摘錄《成唯識論》相見道位的最後階段加行內容如下,以供讀者瞭解:
相見道位的第一種觀行內涵,分為三品心;【到了相見道位的最後是應作第二種觀行,是要緣於安立諦(因為不是像真見道直接緣於真如,所以名為安立諦)而作觀察,總共有十六品心。這個相見道位最後的第二種觀行內涵,又區分為二種:這個即將入地前的第一種觀行是依於觀察所取與能取的精神,另外建立法智類智等十六種心;這是說,依於苦諦的觀察有四種心:一、苦法智忍,是說觀察三界九地中的苦諦真如,確實斷除於三界觀察所知苦諦所斷的二十八種分別隨眠。二、苦法智,是說對於苦法智觀所得結果已能接受(生忍),因此心中都無懷疑而不間斷地觀察前面所證的真如,證得前面觀察後所斷煩惱而得解脫的智慧。三、苦類智忍,是說對這個智慧都無懷疑而無間斷的緣故,解脫於三界九地的無漏智慧出生了,在法忍、法智上面的各別自內所證,說實證後的聖法都同樣是這一類而無猶疑,心中已經得忍。四、苦類智,是說對於苦法智已能接受以後,有不間斷(不懷疑故此智「無間」,若生起懷疑即是此智「有間」)的無漏智出生了,重新加以細細檢驗決定無誤而印可了苦類智忍,因此而有了苦類智。(以上就是大乘苦聖諦依真如所觀察的四品心。)猶如在苦諦的觀行上面會有四種心,在集、滅、道諦的觀行上面應當知道也是如此各有四種心。這十六品心,其中的八個是觀行心真如,其餘八個是觀行所得正確而真實的智慧;比照真見道觀行而證真如的道理,這四諦十六品心的觀行可以證得無間解脫——證得心中毫無猶豫而不會有時起疑以致間斷的解脫;這樣子親見意識心見分觀察二諦,在真如及法智、解脫智上面的自證分,所以有前三品心及後十六品心的差別建立,名為相見道。
入地前四諦的第二種觀行,是以真如智依於觀察下界與上界的四聖諦境界,另外建立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等十六種心;這是說,觀察現前的欲界、不現前的上二界的苦等四諦,都各有二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如同四諦各有所應的道理,就猶如真見道的道理一樣,現觀這四聖諦以後,心不猶疑而決定解脫;這是以見分詳觀四聖諦到很分明時,斷除了見道所應斷的一百一十二種分別隨眠,名為相見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