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滿額折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浮世星空新故鄉:臺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三民叢刊276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512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4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家的作品,如果缺少讀者的閱讀,

將只是少數菁英的雕蟲小技,書寫的意義勢必渙散無徵。

傳媒的發達,使閱聽大眾有如置身資訊叢林之中,面對隨手可得的訊息,文學變得不再是閱讀的主流,因此在書寫之外,如何善用媒介強而有力地傳播文學訊息、深化文學對社會的影響、強化社會對文學的反應,已成為當代攸關臺灣文學出路的重要問題。身兼專業作家與傳播學者,作者在本書中一再提醒我們:文學傳播媒介的弱化,將緊縮文學社群和整個社會的對話空間,連帶導致文學與社會關係的脫鉤。除了關心能否創作出優質的作品,文學作家勢必將面對此一課題,以逃出喃喃自語的窘境。

作者簡介

 向 陽

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人,1955年生。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邀訪作家、榮譽作家,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曾任「自立報系」副刊主編、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暨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副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祕書長。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等獎項。著有學術論著《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詩集《向陽詩選》、《我的夢夢見我在夢中作夢》等多種。

 自 序

《浮世星空新故鄉》這本書收錄近五年來我所撰評論共二十三篇,其中有長論、有短評,都環繞在當代臺灣文學的傳播議題之上;具體的範疇,則如本書分卷所示,集中於三個主題:一是紙本媒介(報紙副刊、雜誌、書籍)的傳播取徑觀察、二是網路媒介的傳播功能析解、三是臺灣文學的傳播趨勢探討──總的來看,這三個主題,與近五年來當代臺灣文學所面臨的傳播困境都有相當關聯。紙本媒介遭逢的問題是,文學已經不再是閱讀市場中的主流,無論報紙副刊、文學雜誌與書籍出版,呈現的是新生讀者流失、舊日風華難再的窘狀,而讓整個文學社群有文學已死的感慨與喟歎;新起的網路媒介看似可提供文學傳播更加寬闊的空間,突破舊有紙本媒介的限制與霸權,但在文學社群仍無力駕馭網路,而商業體系則已快速掌控此一資訊公路的現狀下,同樣難以暢快驅馳;至於臺灣文學的總體傳播趨勢,更因紙本媒介傳播力量衰頹、網路媒介接近使用能力障礙,而處於前景難明的困境,加上在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如何定位的爭擾不休,其可見趨勢也陷於低迷狀態。
 
這些都是臺灣文學界近五年來感到關心、並且為之焦慮的共同議題,這些議題與文學書寫無關,而與文學如何善用媒介強而有力地傳播文學訊息給社會、以深化文學對社會的影響、強化社會對文學的反應有關。對一個文學創作者來說,他的首要任務是寫出好的作品,是否暢銷、是否傳世,可以置之度外,無罣無礙;但是對文學社群而言,文學傳播媒介之弱化、傳播功能之不彰,卻可能帶來文學社群和整個社會對話空間的緊縮、互動的匱乏,連帶導致文學與社會關係的脫鉤。作家的作品,如果缺少讀者的閱讀,將只是少數菁英的雕蟲之技,書寫的意義勢必渙散無徵,這不僅是文學社群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每一個文學創作者應該關心的議題。書寫,無法也不能脫離讀者/社會的閱讀和回饋而單獨存在。文學傳播的重要,就在於它關注媒介功能的發揮,著重如何激發讀者/社會的閱讀與回饋,來成就書寫之意義的完整。本書各篇所論,多少希望傳達這樣的想法與訊息。
 
因此,本書各篇論評的撰寫,雖有時間久暫、範疇大小、性質輕重之分,但主要採取議題導向,通過文學傳播議題的凸顯,探究、分析當前臺灣文學日漸被社會邊緣化的癥結所在,並提出我淺薄的對策與建議,藉供文學社群和讀者/社會的參考與討論。其中,又以網路媒介出現之後,文學與網路媒合的關係,更是近年來我涉身其間、觀之察之喜之憂之而又無可奈何之的研究領域。因為網路的出現,文學在媒合過程中當然會產生質變與量變:質變者,文本本質之變,紙本媒介的文學,文類清楚、規範嚴謹,遵循著一定的美學標準,但網路文本則超脫既有文本之外,因著網路媒介可以負載影像、圖畫、聲音和程式設計的特性,而自然(或不得不然)地產生異於紙本的多媒介表現形式,因此有學者以「超文本」稱之,這樣的文本,顯然已非傳統的文類所能概括,因而有「網路文學」或「數位文學」的新文類出現,它可能是詩,卻伴隨動畫而出,可能是小說,卻在彈指連結中介入圖像、詩、散文或其他藝術表現方式;量變者,文本形式之變,紙本媒介的文學書寫,居中必有守門人(副刊、雜誌、出版主編)負責選擇、淘汰,連帶的是權力的行使與典範的界定,因而文本的產製勢必遵循一套遊戲規則,出現在讀者之前的成品量稀而貴,從而足以建立一個具有貴族身分的「文人圈」,但網路一出,人人皆是守門人,可自行建置媒介,自行建立遊戲規則,網路文本的產製不再為文人圈所獨享,其量必多,而所謂「標準」(如文字的琢磨、文法的講究、修辭的妥適……等)因之遭到全面而徹底的衝擊,中心已去、規範不存,英雄或貴族在此一「大眾圈」中也就不值一文了。
 
從質變與量變來看當前的網路文學,可喜的是,文學書寫不再只是文人圈的禁臠、讀者不再只是單向接收的受播者,讀者是媒介的守門人,同時還是文本的原創者,這才是文學多元化、公眾化的理想國的境界;可憂的是,文學書寫畢竟具有專業的、美學的與意義的基本要求,正如同網路人人可用、但網路科技則仍有其專業的、能力的與科技的基本要求,如果文學書寫者在網路空間中缺乏或受限於網路技術,乃至因為網路商業化而被侷限於一隅,則文學的前景勢必黯淡、發展勢必萎縮──後者正是當前臺灣網路文學的病灶所在、問題所在。我在本書卷二〈網路飛越舊星空〉殷殷質問者在此。
 
當然,我也有可能過於悲觀,網路雖出,但紙本媒介仍在,也將繼續存在。麥克魯漢名言「媒介即訊息」,新媒介帶來新訊息,也帶來新內容,卻不必然表示舊訊息、舊內容的不在/不再。紙本媒介(書報雜誌)迄今仍為人們吸收閱讀資訊的主要來源,不因廣播、電視之出而逝去,面對網路亦復如此。本書卷一〈繽紛花編繪浮世〉所收對於報紙副刊、文學雜誌與讀書會的觀察,實則也可看出,七、八○年代全盛時期的副刊影響力,雖然在報紙面對電子媒介的競爭、閱讀與廣告市場的分化而生萎縮的狀況下,而有弱化趨勢,並逐漸為第二副刊所取代,終究仍然存在,須考慮者,如何適應時代與媒介生態變化,調整副刊資訊內容而已;又如雜誌,即使像《文訊》如此苦撐,卻也已經逾兩百期,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文學雜誌,縱使屢仆,依舊屢起,其中彰顯的文學社群努力撐持文學傳播重任的意義,自然也不宜小覷。從傳播的角度看,如何在傳播策略上強化與讀者的互動、組織讀者的力量、鼓勵讀者的參與,或許是文學社群與文學媒介可以著力的方向。
 
最後,本書卷三〈打造文學新故鄉〉收錄我對高行健來臺首場演講的回應,以及附錄我兩次專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的對話,觸及的則是當前臺灣文學社群關心的全球化課題。從鄉土文學論戰之後,臺灣文學的本土化迄今仍在深耕中,但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在全球化趨勢下,臺灣文學同樣必須面對整個國際社會逐漸消泯民族性、趨同於國際性的趨勢和考驗。文學書寫也面臨如何表現/反映本土特殊性,而又能表現/呈顯全球共通性的內容的考驗。我對高行健的演講內容有認同、有質疑,我在訪問馬悅然談諾貝爾獎的種種過程中,對此也都有所討論,希望可供關心臺灣文學發展的朋友參考。
 
這本書的篇章,並非有系統的學術論述,也不是在有計畫的寫作策略下完成,而是近五年來因為報紙副刊、文學刊物主編邀稿,或相關議題引發我的注意而寫就,因此必然存在著部分論述上的缺陷或不足──這五年來,我實際上花費主要的心血於博士學業與論文的撰寫,我的博士論文《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臺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屬於政治傳播/新聞史領域,本書則是我從文學傳播向度所寫論評,算是博士研究學程的副產品,也可說是我在繁重的、乾枯的、苦悶的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一道自娛的甜點──另一個副產品,則是兩年前由麥田出版社所出、以本名林淇瀁署之的學術論文《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若讀者因本書而對文學傳播產生興趣,可找來一讀。
 
今年五月我終於結束九年苦熬,通過論文口試,取得學位。檢索電腦硬碟中的存稿,已可輯成一書,剛巧三民書局索稿,而得以付梓。此書算來,是我的第四本文學評論集,也是我在三民書局所出的第三本文學評論集。一九八五年,我的第一本評論集《康莊有待》由東大出版;一九九三年,第二本評論集《迎向眾聲》由三民出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本評論集《喧嘩、吟哦與嘆息》則因詩友渡也之約交駱駝出版社;現在這本集子能再交給三民書局,以第一本計算,間隔十八年;以第二本計,也已十年過去。這是書寫者與出版者在漫長時光中存留的奇妙因緣,我必須感謝三民書局長久以來的抬愛。此外,我也要感謝小說家林黛嫚,本書的出版,緣於她的大力推介。
 
──二○○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南松山

目次

自 序
卷一 繽紛花編繪浮世
繽紛花編繪浮世
──報紙「第二副刊」的文學傳播取徑觀察
臺灣文學傳播的鮮活見證
──評《文訊二○○期紀念光碟電子書》
文學雜誌與臺灣新文學發展
──以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為場域的觀察
薪傳以繼,爝火不滅
──「臺灣文學雜誌展」的意義與啟示
讓2146塊閱讀明鏡發光發亮
──關於讀書會與閱讀運動的隨想
期待新的篝火點燃
──從傳播的角度談文學的生死
附錄一:瞻望新世紀臺灣文學景象
──《誠品好讀》座談發言
卷二 網路飛越舊星空
書寫行為的再思考
──「文學:科技、圖書與消費、閱讀的再思考」引言
飛越舊星空
──鳥瞰當前的臺灣網路文學
三個瓶頸與兩個途徑
──當前臺灣網路文學傳播問題析解
春花「望露」
──在網路中閃爍寒光的文學
網路新島嶼
──為「文學咖啡屋」第五波「網路創作大競技」而寫
千禧‧預言‧難
──評選「文學咖啡屋」網路徵文有感
為新興文類做拓荒工作
──欣聞耕莘舉辦網路文學獎
卷三 打造文學新故鄉
展望「華文文學」的「前景」?
──對高行健來臺首場演講的回應
附錄二:文學、翻譯和臺灣
向陽專訪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
附錄三:全球化趨勢中的世界文學走向
──向陽再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
打造臺灣文學新故鄉
──呼應齊邦媛教授設置「國家文學館」之議
關於臺灣新詩史建構的課題
──在中研院文哲所「現代詩史研討會」的引言
喧譁與靜寂
──臺灣現代詩社詩刊起落小誌
母語新世界
──建構中的臺語文學
附錄四:另類的聲音
──在華梵大學「關於臺語詩」的演講
給流離以安慰,給冤曲以平反
──「嘉義二二八美展」參展詩作的歷史圖像與集體記憶
小太陽與大風景
──解讀《臺灣日報》副刊三月份「臺灣日日詩」
對鏡的心情
──解讀《臺灣日報》副刊七月份「臺灣日日詩」
期待具有創意的學習之旅
──我看八十八學年度大學聯考國文科非選擇題試題
值得喝采的考題
──二○○二年大考國文閱卷有感
附錄五:「鏡內底的囝仔」與「鏡外口的大人」
──徐錦成專訪向陽談兒童文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2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