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無緣無故的恨:文化館(簡體書)
滿額折

無緣無故的恨:文化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  價:NT$ 228 元
優惠價: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南方周未編著的《無緣無故的恨》選取賈平凹、馮驥才、韓少功、陳平原等數十位當代一流文化名人有關文化的短篇散文,按照文化、足跡、人物、眾生的視角,精心輯錄而成。《無緣無故的恨》題材廣泛,大至家國文化,小至里巷風韻、名人沉浮、故老遺事……都有涉及,其題材的多樣性和內容豐富性,讓人嘆為觀止;而研討深邃,新論迭出,又讓人耳目一新,或志于心,敘議手法異彩紛呈,或高屋建瓴,縱論天下古今文脈嬗變,或纖細入微,直指人心,于平凡民俗中發掘不為人所知的文化基因,尤為可貴的是,文章雖為大家之作,但以人性閱讀為依宗,拒絕學究氣,有感而發,雅俗共賞。可以說,《無緣無故的恨》是一部深刻有趣的現當代中國文化卷軸,口^有延綿展開,才有管窺一隅的可能。因此,《無緣無故的恨》特別適合生活節奏緊張的當代人靜下心來,精致閱讀,享受中國人的人文意趣。

名人/編輯推薦

閱讀他們,傾聽他們,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靈魂和不同的心態。有悲壯和崇高,有正義和痛苦,有愛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纖細,一些拙樸,那些跳動著的心!
南方周未編著的《無緣無故的恨》選取賈平凹、馮驥才、韓少功、陳平原等數十位當代一流文化名人有關文化的短篇散文,按照文化、足跡、人物、眾生的視角,精心輯錄而成。內容包括從林白的一封信談起、家鄰香港、進山東(上)、進山東(下)、奇人奇畫、書生不存錢、水母聯想、尾巴的功能……

那些漸行漸遠的名字
馬莉
大約15年前,我編過一本“芳草地”的結集,并寫過一個序,一晃,又一個15年將要過去了,再次把芳草地結集,我心中有一種難言的感慨,不是感慨時間過得真快,而是感慨,我當年的那一批老作家,與我一起走過了20年的“芳草地”的老人,現在大多已經不復存在了,他們是馮亦代、張中行、蕭乾、梅志、綠原、藍翎、端木蕻良、何滿子、公劉、牧惠、許潔泯、李士非、陳荒煤、李佩芝、吳方……編輯這本集子時,重新看到他們的名字,再次閱讀他們的文章,回想起當年在電話中向他們約稿的情形,他們的音容笑貌,一下子浮現在眼前。我的眼睛有些濕潤。
這些都是當年我責編的“芳草地”版面的老作家,那時他們還不老,而我,還年輕,他們對我,對我編輯的這塊小小的“語言的家園”,倍加呵護,有求必應。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起了我這個隨筆版面上空的一片藍天,我至今感恩這些老作家,沒有他們,我是編不好我的版面的,沒有這樣一群好的作家,我們的報紙是辦不成的。在這里,讓我向他們深深地鞠躬。
要說的話很多,就此打住罷,詩人聶魯達有句詩:“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好像你已遠去。”如今我離開我的編輯崗位,而他們,確實已越走越遠,那些我曾經熟悉的身影,正靜靜地睡在我耕耘過的,不,是我們一起耕耘過的清香的芳草地上。
我忍不住找回我15年前寫的序言,也放在這里,如此,對“芳草地”的敘說顯然就完整了——
“收集在這里的散文隨筆,大部分是《芳草地》版1995年所發表的作品精選。回想起來,編《芳草地》已是第5個年頭了,我大致算了一下,5年,大約270期吧,也就是200多萬字吧,這個數字饒有意味:5年,是半個世紀的十分之一,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它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于一個有限的生命而言,它卻不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了。
對于我而言,作為一個編輯,其責任不僅僅是編出令個人喜歡的好稿,也不僅僅是編出令讀者喜歡的好稿,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但遠遠不夠。對于我而言,做到這一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不思考的懶漢編輯。一直以來,我始終抱著這樣的信念——閱讀的信念,面對著當代那么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我有什么理由不閱讀他們呢?
閱讀他們,傾聽他們,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靈魂和不同的心態。有悲壯和崇高,有正義和痛苦,有愛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纖細,一些拙樸,那些跳動著的心!
我很驕傲我能站在本世紀末這樣一個很適合我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這個時代的場面和人物,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氣質。
我想這將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時代吧。因為畢竟,這個時代保留了它應該保留的東西,譬如正義和偉大,譬如同情和關懷……譬如,這樣的一本書。
盡管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這還不夠嗎?
在這個世紀之末的黑暗之夜,我的朋友問我:我們還閱讀什么呢?
是啊,這也正是我思考的問題。
到處是燈紅酒綠和五彩繽紛,到處是嘈雜和熱鬧的聲音,到處是虛幻和偽裝。我想,面對這一切,閱讀就成為我們生存和謹慎選擇生存的第一需要了。
如果說,僅僅是閱讀這些優秀的篇章,那么5年,我已是閱讀了200多萬字了。這個數字當然不多,但,也不算少。
面對這些優秀的篇章,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結集成冊出版,讓下一個世紀的人們也能夠像我們一樣,滿懷著熱愛的心情去閱讀和欣賞呢?
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讓未來的人們認識和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的風貌呢?
我們沒有理由,我們也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2011年11月5日于宋莊

目次

紙上生活
《你是我永遠的表達》序
詞語:以血代墨
從林白的一封信談起
家鄰香港
進山東(上)
進山東(下)
奇人奇畫
書生不存錢
水母聯想
尾巴的功能
無緣無故的恨
學與術
雅興
紙上生活
房間的第四維
逛書攤
靜默誓
流淚
蝎子與青蛙
雪人
坐巴士回家
記五塊藏石
街燈
鷲峰鸚鵡
霉干菜
一支鉛筆
救心電話
臨終關懷
敲門
生者


塔吊
風雨故人
陽臺上的遺憾
痕跡
城市與山
城市的標識
城市的情緒
沒有重逢的重逢
尼姑庵里的學堂
風雨故人
不配懷舊
懷念泥土
水碓
生與死澆鑄的雕像
微雨瘦西湖
祝福你,森林
龍柏樹
昆明尋夢
一首詩的故鄉
慧園小記
煙水迷離話南京
李贄故居
白洋淀話夢
海口一酒家
徽州徽州,欲說又休
我們村的武侯祠
海是搖晃的
驪山行
真正的纖夫
黃河之水
保護九寨溝
北京的果籃
秋天的感應
胡同和國畫一
記前紗絡胡同
微縮景觀觀感
這里原有一座花園
古老的公廁
細雨與風沙
——感覺中的上海與北京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
上海的法蘭西風情
上海的西餐
掠上海
一個車廂里的多重世界
住在汽車間里的人
那路邊的住宅
楓丹白露
香港的山

吉慶圍鐵門紀事
尋訪“太平公局”

一水之隔
在維也納尋找貝多芬
畢加索最後的自畫像
古戰場的守護人
——俄羅斯心靈漫步之
醫生的眼光
——俄羅斯心靈漫步之二
冰凍的歲月
——俄羅斯心靈漫步之三
精神大力士
我的朋友普希金
——紀念普希金逝世200周年
心靈的維度
永遠的普希金
重讀艾特瑪托夫
荷花小鳥
話說西施
漂泊的詩意
武則天的無字碑
畢加索最後的自畫像
醇酒
睹物思人
風雨亭下
感受大地的心跳
光芒
懷姜天民
懷念克異
馬晉三先生
世紀的告別
思想者永不寂寞
——眺望遠景之
肅霜當笑
楊蔭榆之死
一段往事
志摩的墓
荒煤“挖煤”
關于《荒煤“挖煤”》的信
林晨先生
想起了梁思成
致聶華苓
地下的燈光
“對點子”
“紅粉知己”
豐都碼頭
害怕看見耍猴人
——生存景觀之
磨刀人的吼聲
娜塔莎
朋友之死
人格的力量無法抗拒
——有些人總也難忘之四
薩如拉
——胡四臺記事之二
她們
為什么你的臉上滿是憂傷
——有些人總也難忘之一
吻情
鄉村鼓手
修傘人之詩
——物質生活之二
“阿米巴”先生
哀哉,吳延嘉!
地下的燈光
恩師
關于戴厚英
江嫂
清明,落花中的細雨
勿忘我
蝦老板
一代偉人和一代學人
走好,小波!
捕雞者說
永遠的水紅色
知青船
懷念烏鴉
峨眉的寵物
鳥趣
貓話
訪問一只蝴蝶
金魚苗之死
鳥與人
集郵舊事
廁所瓦脊上的鴿子
我喜歡麻雀
賣蟈蟈兒

鷹與雞
風雨之前
小羊羔

書摘/試閱

從林白的一封信談起
我原先以為文學批評只有與權力相結合才可能構成對作家的威脅,而今天的批評工作者正努力擺脫這種陰影,使批評成為一種真正的知識分子的聲音。其實這種聲音在社會改革的宏大音響中相當微弱,幾乎不產生任何作用,不過是證明社會還能寬容這樣一種聲音,以致使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任何一元都能存在,如此而已。
但是,我終于發現是我錯了。有些批評在社會上的潛在威力,原不似我想的那么簡單。過去那些金棍子木棍子式的批評家現在是久違了,但他們只是也變得聰明了,有時候不需寫什么文章,只要一個模模糊糊的流言,就會莫名其妙的正常出版或者發表,更不要說有時批評文章或者報道文摘所產生的輿論導向。最近我讀到作家林白在致《中華讀書報》編輯蕭夏林的一封信里所說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我并沒有讀過《中華讀書報》上發表的《女性文學及其他》一文,但我似乎聽到過有關這個故事的流言,說是北大有位教授在做關于女性文學的學術報告時,說到林白的小說《一個人的戰爭》,當然是持肯定態度的,不料有位讀者當場提問,說如果你有個18歲的女兒,你覺得是否應該給她看這本小說,據說那位教授想了想說,還是不宜讓女兒看。大約那篇批評林白小說的文章是從這個流言引申開去,談到當前文學創作中所謂不健康的性描寫。因為有了這個流言作引子,林白遭到了諸多麻煩。很可能寫這篇文章和發表這篇文章的人都像我一樣,不認為今天的報紙上隨便登一篇道聽途說的批評文章會發生什么大的影響,可是事實卻教育了我,我對這個社會的認識還是太天真太簡單了。
我現在想問的是,這個所謂的流言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似乎并沒有人出來證實過,大家都說是聽來的,還說得有名有姓。那么,發表這篇文章的編輯為什么不慎重一些,找那位教授證實一下,或者既然事情涉及到這位教授,為什么不找她出來談一下對林白這部小說的看法呢?說心里話我很懷疑這流言的真實性。因為一來根據我平時讀那位教授的著作的感受,她是一位思想敏銳、言辭尖利、在批判社會陳見舊習方面向來敢說敢當的青年學者,又是對女性問題有深切感受的女性理論家,她怎么可能會被這個無聊的提問亂了方寸,以至作出這樣荒謬的回答?二來,最主要的,是林白的這部小說并沒有什么誨淫誨盜的內容。林白是個創作上帶有唯美傾向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可能會有其他各色缺點,但并沒有不健康的內容。《一個人的戰爭》不過是一部關于女孩的心理成長小說,在敘事和文體上相當有個性,在內容表達上也相當細膩優雅。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讀者產生像流言里所說的那種“18歲的女兒”不宜看的感覺。
且不說當代小說的讀者并非只有18歲的女孩,文學作品可以適合各種年齡層次的讀者,就是專對“18歲的女兒”這一讀者群來說,我冒昧地說,林白的這部小說似更值得一讀。應該讓女孩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作為女孩的生命和性的成熟過程,認識一個幼稚而虛榮的女孩在社會上可能遭遇的種種危險,人只有直面自己才能保護自己,為什么多米的成長過程就不值得現在的女孩作為初識人生的一種參照?
因此我為林白計,不必抱怨那些不負責任的批評,你應該勇敢地起來反駁,學會捍衛自己。這些不三不四的流言怕的就是你公開應戰,你應該理直氣壯地反駁這些誹謗者,把你的小說里關于性愛描寫的文字一條一條地挑出來,公布出來讓讀者評論,有哪一條是違犯了法律或者什么道德戒律,以捍衛作家的正當創作權利。
家鄰香港
站在深圳河、後海灣的這邊,親身感受著香港回歸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該是怎樣地興奮!
自己也沒有想到,我的家竟會在香港邊界!這是通往香港最大的口岸皇崗的路旁。從家門出來,過關就是香港。真可說,走出家門是香港。 我生于無錫,祖籍蘇州,本與香港無緣。青年時代去北京求學,從此久居燕園數十年,離香港更遙遠了。然而,我卻有緣認識了不少來訪的香港朋友。
那是20世紀60年代中的一個春天,由費彝民和夏夢帶領的一批香港文化界人士到北大訪問,學校要我去臨湖軒接待。費彝民是香港《大公報》社長,夏夢則是正當紅的電影明星。初次相見,我很感拘謹。不料,交談下來,我和費彝民都知道了雙方是蘇州人,干脆就用吳語交談。說起蘇州園林,吳中風情來,夏夢一聽,也參加了進來,神采飛揚、興致勃勃地談起評彈、南昆。原來,她這個上海人也很熟悉蘇州。鄉音一通,談笑風生,我們就在從容相對中認識了。當時西哈努克王子剛進北大,跟我學文學藝術課程。我抓緊時機,趁空帶王子拜訪了夏夢,了解香港的文學藝術,給王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這是嚴酷時代開始時的曇花一現。只有到了80年代初,開放改革的南風徐徐吹起,才又見香港朋友自南方來。在古老的京城,我和楊周翰、張隆溪接待了當時還在香港任教的葉維廉,已在香港定居的美國學者李達三,從香港來的美國學者劉若愚。後來又接待了香港學者袁鶴翔。這些學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北大的比較文學的建設。那時,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學者來北京,都是經由香港入境,香港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在我心目中,香港已不那么神秘了,但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我沒親眼見過。
特區的建立,使我的生命歷程有了一個新的轉折。我從北京來到了南海之濱,成了香港的近鄰。
那是在1984年夏,應首任校長張維之邀,我們北大、清華、人大的幾位學者一同來到了深圳大學。在後海灣剛落成的新校址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我們迎來了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羅亢烈,在港校友程祥徽(後任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等。他們特地從香港趕來,祝賀深大中文系的創立。從此,我和香港學界有了更多的交往。我們在這里舉辦了中國比較文學成立大會,世界華人文學大會,香港的學者袁鶴翔、黃德偉、周英雄,香港作家曾敏之、劉以鬯、犁青、張詩劍等不僅積極參予,而且還在香港幫助接待美、英、德、IEI等國的學者作家,以使他們從香港順利出入深圳。
1986年春,我跨過深圳河來到了香港中文大學,住在山頂上的新亞書院會友樓,作一個多月的學術研究。那時,林聰標新任書院院長,袁鶴翔陪我赴歡迎酒會,不僅見到了饒宗頤、金耀基,而且還見到了來訪的臺灣博物院院長。我每天清晨漫步去半山腰的圖書館,中午就到書院小餐廳和學者、教師一起用餐,得以和大家自由交談。P6-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