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簡體書)
滿額折

經典淡出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討論近代經典淡出之后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偏于學術走向、風格和方法的探索。

全書以“經典淡出之后的讀書人”為引論,上篇側重學術的履跡,在清華國學院和“古史辨”學派的個案探討之后,概述1949年后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雖以機構、流派和學科發展為對象,仍盡可能將學術追求和研究方法落實在梁啟超、吳宓和顧頡剛等具體的當事人之上。下篇則通過學人看學術,立足于拾遺補闕,具體討論章太炎、胡適、陳寅恪、傅斯年一些為他人所忽視或誤解的史學見解和研究思路。

作者簡介

羅志田,四川大學教授。主治中國近代史。1952年生,1977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1986年留學美國,獲新墨西哥大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先后在四川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現任四川大學杰出教授。著有《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于“國學”的思想論爭》等書,并有《道出于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即將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羅志田所著的《經典淡出之后(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討論近代經典淡出之后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偏于學術走向、風格和方法的探索。
全書以“經典淡出之后的讀書人”為引論,上篇側重學術的履跡,在清華國學院和“古史辨”學派的個案探討之后,概述1949年后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雖以機構、流派和學科發展為對象,仍盡可能將學術追求和研究方法落實在梁啟超、吳宓和顧頡剛等具體的當事人之上。下篇則通過學人看學術,立足于拾遺補闕,具體討論章太炎、胡適、陳寅恪、傅斯年一些為他人所忽視或誤解的史學見解和研究思路。

在近年的中國,“學術史”頗有些異軍突起的感覺。不過,這恐怕是一個不那么“與國際接軌”的現象。我們最希望“接軌”的“國際”,正類我們曾特別想要“進入”的“世界”,其實是以所謂“西方”為主導的。在那個“國際”或“世界”里,不論是在史學偏重政治的時代,還是“文化轉向”后的今天,學術史從來都不那么受重視。四百年前,培根就感覺到西方缺乏能夠“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學術史(story of learning)。到20世紀初魯濱孫(J.H Robinson)寫《新史學》時,他發現培根所期盼的學術思想史仍未出現。1在此后的近百年中,學術史在西方始終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
在培根倡言幾十年后,中國的黃宗羲寫出了《明儒學案》。梁啟超以為,“中國之有學術史,自此始也”。2這個見解常被引用,其實是個創新的說法。從《莊子》的《天下》篇到《荀子》的《非十二子》,中國人很早就關注著不同學術、思想的派別及其淵源流變,并逐漸通過書籍的發展來體現學術派別的衍變(如《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再后來,章學誠以“校讎學”來概括表述這樣一種“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取向。熟悉這一學術理路者,想必不能同意梁啟超關于“學術史”始于《明儒學案》的創見。
實際上,“學案”所重的是宗傳,即學術的家派和譜系,并不是“史”。編撰者在梳理家派譜系時,或許也會求同存異,卻不那么重視培根所關注的不同學派之間的“對峙”(oppositions),更不重視魯濱孫所關心的學說與社會的互動。

目次

自序
引論:經典淡出之后的讀書人
上篇 學術的履跡
一次寧靜的革命:吳宓與清華國學院的獨特追求
《古史辨》的時代語境和學理基礎
――述羅香林少為人知的一篇舊文
轉變與延續:六十年來的中國史學
――偏重中國近代史研究
下篇 學人與學術
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適等人關于“一以貫之”
的新說及爭議
陳寅恪的文字意趣及其“獨立精神”
有教無類:中古文化與政治的互動
――讀陳寅恪隋唐兩論札記
陳寅恪、傅斯年的史學與現代中國
證與疏:傅斯年史學的兩個面相
附錄一 兩岸史學與史家
――《思想》雜志的訪談
附錄二 學無常師:近代中國的留學生

書摘/試閱



當時苻堅命群臣就是否南伐展開辯論,然除苻融自認本是戎族而難為正統外,其余君臣言說皆以“中國”自視,雙方所引理論依據,亦皆孔子遺教。尤其苻堅以“南裔”視晉,自然不承認其居正統。他在答復沙門道安勸諫時更引申朱彤的話說,此次南伐實為“義舉”,以“使流度衣冠之胄,還其墟墳,復其桑梓”,意在否認“衣冠之胄”與晉室的關聯,稍類后世將政府與人民區別看待之意。另一方面,承認出于“戎族”的苻融并不因為自身是戎族而覺與鮮卑等有親密之感,又最強調其與“鮮卑、羌虜”的區分,認為他們“皆國之賊也,我之仇也”,其“羌虜”之稱呼顯帶文化輕視之意。
然而后來鮮卑之一支主政中原時,苻秦究竟是“正統”還是“僭竊”,又存爭議。魏太和十四年,群臣據“五德說”討論魏之統緒。中書監高閭以為,歷代“居尊據極,允應明命者,莫不以中原為正統,神州為帝宅”。而北方之“秦、趙及燕,雖非明圣,各正號赤縣,統有中土”。這一“中原正次之實”不容忽視,故應繼承北方之苻秦,定為土德。而秘書丞李彪等則認為“劉、石、苻、燕,世業促褊,綱紀弗立。魏接其弊,自有彝典”,不當“雜以僭竊”,應仿效漢代棄秦而上承周之例,承晉為水德。詔令群官議之,結果咸認“趙、秦、二燕雖地據中華,德祚微淺”,而“國家積德修長,道光萬載”,應“從彪等所議”。孝文帝雖覺“越近承遠,情所未安”,仍順從“朝賢所議”,實即否定了高閭“地據中夏,以為得統之征”的主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