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劉荒田美國閒話(簡體書)
滿額折

劉荒田美國閒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8715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者居美30多年,在主流社會謀生,長久經受中西文化碰撞,本書是他歷年來在邊緣地帶所作文化隨筆的選集。主要內容是“文化與人情“,包括:1.以在美生活近30年的“老金山”的視角,圍繞具體事例,談東西文化的沖突和融合。2.以中西文化為縱橫座標,談人情、愛情,講求趣味和深度。3.讀書心得。其中有讀魯迅著作40年的思考。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海外文學大師王鼎鈞先生在評論劉荒田作品時說:“ 我涉獵所及,多少作家總忘不了寫他開什么年份的車,叫什么牌子的酒,吃了多么名貴的海鮮。這些當然也是文學素材,問題是,這酒這車這海鮮在這篇作品里的意義為何?作用為何?它和其他素材如何結為有機體形成深層結構?‘細部’和全體共生,他們沒顧到。劉荒田雖然認識多少名車,經手多少名酒,他在創作時割捨了浮華,在這方面他好比是華人散文中的巴爾札克……”也有評論家將劉荒田歸類為“幽默作家”,其主要依據是他融合東西方諧趣的“閑話”。

序言 : 閑情里的格局與深味
——知人論世說劉荒田

蘇 煒

“入世”、“出世”、“人情世故”、“立身處世”、“知人論世”……。談論中國文化,無論身居廟堂或者人在江湖,其實都離不開這個“世”字。——“世俗”、 “世態”、 “世情”、“世味”的“世”,也就是掉書袋者說的“實踐倫理”、“現世關懷”和“人倫崇拜”。借用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深入淺出而又相當傳神達意的說法,中國文化里的這個“世”字,其實是一種“土氣”——一種深植于土地、注重日常倫理的禮俗社會(費孝通把它稱作“在熟人中生活的社會”)的人性特質。“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陌生人對于嬰孩的話是無法懂的,但是在作母親的聽來都清清楚楚,還能聽出沒有用字音來表達的意思來。”(費孝通《鄉土中國?鄉土本色》)
讀這本《劉荒田美國閑話》——如同讀荒田兄的其它散文、隨筆文字一樣,抒卷掀頁,立時就讓我體味到費孝通上言的“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的言述風格,始終讓我氤氳在、甚至陶醉在一種濃濃的“世味”之中——一種富于泥土味、草根味的,對于世態人情的深細品味。
這種品味,表面看,如同分輯那些小標題一樣,好像是“雞零狗碎”、“東扯西扯”的;細細咀嚼,卻鮮活、靈動,有嚼頭,有真意,有深味。海外華文“祭酒級”名家王鼎鈞先生(我們都尊稱他“鼎公”),把劉荒田散文風格稱之為“華人散文中的巴爾札克”,我以為,就是指的是劉文中這種植根現實土壤深處而深刻剖示人情世態的“世味”。我想起羅丹雕塑的那尊以一襲睡袍、一雙笑眼冷眼慵懶面世的巴爾扎克像——一如寫作“社會百科全書”式《人間喜劇》系列的西方寫實大家巴爾扎克,以樸實無華的文字手術刀,細剖19世紀巴黎社會的浮世繪一樣,劉荒田的這本“閑話”集,也正是他老兄披上的一件“慵懶的睡袍”(用他在書中引用的十七世紀英國詩人何伯特的話,則是“在夜里脫下你靈魂的外衣”),于閑逸閑暇閑說之間,透現出一雙剖示人情世態的笑眼冷眼——笑眼里有幽默會心,令人處處觸撫到人情世故里的那種溫煦莞爾;冷眼中卻又見力透紙背,不時自微言大義中展示世相慘酷的一面而令人怵然一驚。《劉荒田美國閑話》也是一種“浮世繪”風格。與巴爾扎克長于雕鏤人物、塑造典型不同,劉文是以微風細雨、家長里短的札記式文體,道出他植根于故國泥土與北美草根生活深層的世態觀察和人情剖析。
我這里再一次強調了“泥土”和“草根”的字眼,是想特別指出劉荒田文字里的一種視角特質——一種既不是俯視人世的“上帝的眼光”,也不是“零度進入”、旁觀人生的“精英視界”;它的視界是置身其中的。觀察和言說本身,就是生長在泥土里、草根里的,因而是深具泥土氣和人間煙火氣的;或者,這種言說本身,就形成了泥土、草根的樣貌。劉荒田出生、成長于特別富有南國世俗風情的廣東臺山鄉鎮間;旅美多年,他一直在“高級打工族”或者“資深藍領”的生存環境中堅持寫作。一如費孝通前述的“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劉荒田筆下的那些世態風情與所見所思,抒寫的都是他日常“摸熟的”、對最貼近身邊的 “生活流”的細微觀察。他筆下的故國之思,是散發著“阿二靚湯”的濃洌香味的,是藏著“金山阿伯”那串陳年鑰匙的叮哐響聲的;他筆下的美國,是“喬治又向我投訴他老婆偷人了”的美國,是“趿拉著拖鞋上唐人街嘆(享用)一餐下午茶”的美國。所以他文字間的“鄉土味”、“草根味”,完全是自然態、原生態的,手制家釀、原汁原味,大大有別于那種依憑“體驗生活”來營造的“田園風光”或者“到美國三個月可以寫三本書”的快餐式、獵奇式“異國風情”。習慣于精英主義書寫的筆手們,大概不會、甚至不屑于書寫劉荒田筆下的那些“瑣屑話題”——從“六合彩”、“男人回頭率”、“接吻學”、“御夫術” 、“高等調情”、“馬屁學發微”到“修車等待”、“賣房子時機”等等。但這些,恰恰是日常世俗生活里,女人在廚房或者男人在理發店,打工族午餐的地頭或者上班族等車的車站等等,最常遇見的話題和最容易聯系人際倫常感情的方式。劉荒田的“閑話”,就是刻意要和讀者之間搭建這種倫常感情的聯系方式,在日常世俗里拓出宇宙乾坤。中國文化本來是一種非常重視世俗人倫(所謂“人情世故”)的文明樣式。但古來中國士人的“傳統”,幾與“正統”同義。世俗生活的起居行止、油鹽醬醋、為人處世、家長里短,幾乎從未走入過“廟堂言說”和“精英法眼”,而形成“世俗書寫”的有機源流和傳承鏈條。從文學史的角度,近千年來漢語敘事文學的發展——主要是小說,從唐宋傳奇走到明清話本,直到由《金瓶梅》開始,把筆觸伸向世俗日常生活的描摹,才奠基起漢語敘事書寫的成熟理路,引領出日后《紅樓夢》和曹雪芹的巔峰與新文學敘事創作的輝煌的。散文一翼,明清文人的筆記文字里曾有過“世俗言說” 的亮眼表現(比如晚明小品);“五四”新文學以降,救亡、啟蒙的“宏大敘事”成為時代主旋律,對世俗生活的關注,在周作人、林語堂那里也曾靈光一閃,隨即便被呼嘯而過的時代狂飆席卷而去了。自此,“世俗書寫”一概被視為“低級趣味”,從此在“嚴肅書寫”里銷聲匿跡了。文革以后的“新時期文學”,大體沿襲的是“五四”新文學的“民族寓言”與“宏大敘事”路子,個人化的世俗抒寫,在小說一類的敘事作品里尚存生機,在散文隨筆領域,敢于寫“俗”、入“俗”、品 “俗”——剖世態、析世情、言世故,則鮮有標新立異者、自出機杼者。我無意于在此把荒田兄的這本“閑話集”無限上綱,捧到“文學史”某某高位上;但我重視此書的寫“閑”而不避“俗”,而且能夠一無掛礙地寫“俗”、言“俗”、立“俗”。其偏偏能言人所不能言者——特別是“精英書寫”所不能言者,正是:大俗里處處見大雅(想想他與臺灣老詩人紀弦那些為俗話題互相酬唱的詩篇吧——見《從頭發到額紋》);同時,在濃濃的人腥氣、土腥氣與煙火氣之中,氤氳著的厚實的書卷氣(為任何俗話題都可以隨手作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正是本書最令人“驚艷”之處)。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濃濃的 “閑”味。此書確是一本可以隨意撂擱在茶幾上,攜之于旅途中,慢吞吞、悠悠然翻閱于入睡枕前、等車隙間以至如廁之暇,可以隨興自任何一頁進入,泛讀、細讀、“有一搭無一搭”地“臥讀”的書(所以,我對此書版式開本的設想,是千萬不可印制成那種似乎當下書市流行的高堂講章式的“大書”)。然而,看官卻千萬別看走了眼,此書所獨具的“俗味”、“閑味”,卻絕非那種閑得無聊用以打發時光的“地攤味”。此書的大多篇什——從“雞零狗碎”、“談情說愛”到“東牽西扯”,更勿論后面壓軸的“胡亂翻書”,多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居安思危、醍醐灌頂之思,就我的閱讀感受而言,是始而一目數行,莞爾大樂,繼而屏思靜息,“當起真來”,漸漸便品出其中洞世察人的深味,本是“臥讀”的姿式,也不期然地“正襟危坐”起來。
我這里且舉一例:粵語“前世”,常常是老輩人日常的感嘆詞。驚訝、歡喜、震怒等等,都可以感嘆:“前世啊……”劉文以坊間鄰里談天說地的筆調,在細描老人家們各種感嘆“前世”的眉眼聲口之后,筆鋒一轉,發了這樣一段議論:

“前世”如何如何,是樸素的天命論。我以為,如果拿它作為對結果的解釋,而不是行動前的向導,積極意義多于消極意義。在缺乏宗教情懷的人群中,以“前世”給沒有顧忌和敬畏的心靈一點警戒,未始不是好事;何況,它能治療心理創傷。一位去年初往南亞齊亞島采訪的記者告訴我,他親眼看到,在海嘯中死去大半成員的家庭,安葬了親人后,慘重無比的悲傷很快過去,因為他們堅信死者是上帝招到天國去享福的,亡魂安頓得好,他們都安心了。
(《小小品?前世》)
小小一句坊間俚語,其間所包涵的世俗倫常、宗教倫理和現實功用,被作者三言兩語“點化”出來,世俗畫面一時化為哲理思辨,你不由得要在這樣的段落面前略為愣神、掩卷而思;而這種微言大義的段落卻在滿書里俯拾皆是,豐盈搖曳,令你感受到一種“俗中見雅”、“閑里有思”的逸趣。
書中更多的,是娓娓道出的各種令人噴飯的俗世故事之后,作者忽然顯露出的那種洞世知人的機敏睿智。
“談情說愛”一輯里,說了一個讓我捧腹大樂的“公司執行長”的“葷段子”,故事終了,作者寫道:
我且來個推測,勝任柳下惠的現代男人,如果當上這位執行長,結尾處“亂”和“不亂”的比率,又為若干?不錯,執行長的荒謬,在于判斷。然而,在那個特定的日子,特定的情境下,這樣的失誤,不是頗合于“女追男,隔層紙”的邏輯嗎?它所以變成鬧劇而沒衍成婚外浪漫史,僅僅因為戲碼的末尾改了,使得“生日派對”的“驚奇”變為性的洋相。
(《從柳下惠說到性誘惑》)
——這真是一個在“公司政治” 與“辦公室性學”里的吃透了人情世故的“老狐貍”的“毒眼光”!這種俗而不褻的“葷段子”,別說那些涉世未深的嫩竹筍、嫩豆芽們的“文藝腔”道不出個中奧秘;就是那些在各種“主義”概念里高來高去的“精英書寫”們,也很難品出其中況味。然而,“執行長的荒謬,在于判斷”,這種荒誕劇在“特定的日子,特定的情境”下,幾乎是人性通病、“凡人所為”,不是要讓你對“活在真實中”(捷克哈維爾語)的世情世態,品味再三、思之再三的么?
書中種種對世態人情的細說細描、綺想奇思,真的難以一一細述。更不必說,書中眾多篇什,對舊金山華人社區生活事件的現場實況式的描述——比如圍繞“掃黃”與“黃色”的爭議,所引據的《丑陋的“掃黃”可以休矣!》以及《捍衛黃色芻議》諸文,以及關于“辱華”、“筆名”、“紅衛兵”等等的筆墨官司,則簡直可以視作唐人街“世俗風情畫”的深度描述,甚至具有一種社會學、政治學價值的“田野讀本”的意味了。
荒田此書,秉持他一貫的“存天真,任自然”、“無可不言”也“無可不對人言”的筆風文勢,將人情世故的閑話閑說,寫成一種“劉味”獨具的風情格局,讀來鮮活熱辣、潑刺佻跶,有一種無遮無攔、一吐為快的傾吐感、過癮感,“踢到腳邊的石頭都可入文章”,仿佛時時讓我看到一個在田野間、市井間赤足行走,在春雨里、泥濘里赤身沐浴、放肆歌謳的身影。坦白說來,對于我這個沾了一點“精英言說”邊兒的“學院中人”,真真是一種刺激——我時時會掩卷忖思:這樣的句子、這樣的角度,你能么?——為什么你就觸覺不到也說不出來?你能把世俗圖景、市井話題,言說得這樣直白自然、毫無矯飾而又深意獨具么?
記得,歌德曾將他的自傳命名為《詩與真》,明章大義地強調他對“真”在文學書寫中的價值的重視:“所謂自然,即是才情橫溢的詩人對一個矯揉造作、徒具詞藻、墨守成規的藝術時代的反其道而行之。”在這樣的評述短文里,我本來也想作作“瑕不掩瑜”一類的例行文章,為避“諛文”之嫌,給荒田的文字找找茬、挑挑刺,比如“有時候可以落筆更節制一些”,“粵語方言入文如何才能使用得規范化一些”,諸如此類。但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我忽然醒覺:如果硬要按“精英標準”去“規范”劉荒田,“劉荒田”,就不成其劉荒田了!還是讓劉文保持著“她”的原生態——那種選材命題的隨興自然,那種熱辣辣、潑刺刺的泥土氣、煙火味和草根感的好!在今天這個同樣被來自社會、經濟的暴戾氣、銅臭氣擠壓扭曲得矯揉造作、言不由衷的時代,我珍視荒田兄為人為文間的那一分真氣和直氣。所以,盡管因諸事紛忙而行筆匆匆,或許未能細讀細研荒田大作,“盡得閑之三昧”(見《“閑”的三境界》),我也不揣冒昧,呈上以上幾頁粗疏文字——荒田兄堅持要稱之為“序”我卻愧不敢當,就算是一位直腸直肚、同聲同氣的鄉里后學的一點心存誠敬卻未成方圓的讀后感吧!
(寫于美國耶魯大學)

書摘/試閱

第一輯 東牽西扯

中 國 式 聯 想

1
在美國的中國男性移民中,這樣的經驗不算稀罕:路上,妙齡洋女子娉婷而來,她的美艷你不能不注目。在你意蕩神搖的片刻,她微帶嬌羞,不勝甜蜜地嫣然一笑。然后,各自繼續走路。對視的一秒,你感到什么?受寵若驚乎?相見恨晚乎?彼在勾引乎?機不可失乎?好在,除非性荷爾蒙分泌特豐沛,一般人僅限于想入非非,不會回頭追上伊人,自我介紹,請她上酒吧乃至汽車旅館,最低限度,索要一個電話號碼。也幸虧東方式含蓄使我們維系表面的禮貌,如果動真的,最大的可能是招來白眼、一頓好罵乃至一記響亮的耳光,對方如果招警,你也許被控騷擾或意圖性侵犯。原來,洋女子們從小就受這樣的禮貌訓練:在路上遇到任何陌生人,都應以微笑作無聲的招呼。
2
類似的中國式聯想,還有諺語:“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從前它也許是教人安分守己的好格言,但后來成為國人自私、沒公益心的表征。其實,摒除聯想所附加的內容,它并沒錯,如果嚴格實行,世風應變好些。
先看第一句。門前雪是不能不掃的,大雪連日,開門一看,積下數尺,行走不便,開車更成問題。積雪非鏟去不可。清理之后,雪往那邊倒,是另一大問題。我在國內外都見過不只一次,商戶把人行道和鋪內垃圾往街上倒。前幾天我去一鄉親家做客,他飯后幫太太清理廚房,提著幾個垃圾袋興沖沖下樓,久久不見人回來。原來他提著袋子走幾個街區,扔進建筑工地裝廢料的大鐵箱。他去年才從大陸移民,壓根兒不知道,這是非法的,如被抓獲得付罰款500塊以上。門前雪,掃了,還得處理好,不能往鄰居那邊堆。
第二句,“他人瓦上霜”該不該管?“霜”不同于門前之“雪”。倘若鄰居的屋頂,壓著厚厚的積雪,不立即清理,怕要壓塌天花板。碰巧你有古道熱腸又有閑暇和能耐,而鄰居是孤獨老人,你自告奮勇,在鄰居同意之后當鏟雪的義工,這是值得大力贊美的。至于瓦上結霜,人家自己也不當回事,輪不到你閑吃蘿卜淡操心。不管,于情于理,均無懈可擊。
問題不出在諺語本身,而出在發揮。不管他人瓦上霜,被引申為:他人面臨麻煩或危險,只會袖手旁觀或溜之大吉。微不足道的“霜”,被推衍為千鈞一發、生死攸關。不管,就是冷血。
進一步,如果你為了避免被責為自私,只知自保,奮不顧身地“管”,也要具體分析,對茲事體大的他人“瓦上霜”,一是你有沒有管的權利,二是有沒有管的能力?如果都沒有,那就盡你的本份,替鄰居打電話求援,讓專業人士去干,或從旁聲援。免得你爬上屋頂,立足不穩,一個仰八叉,從屋頂摔到地面,于事無補,卻白白賠上醫藥費。此外,他人的“門前雪”也許你不能不掃,比如,你要把車開出去,光是自家車道的雪清理了不行,鄰居的積雪也導致你的車趴窩。
孔夫子主張凡事“再思”。在這里,一思,大概是指對直觀、直覺驅動下的沖動的思考,再思,乃是出于冷靜的理性。
3
再看一條:“衣錦還鄉”,它和漂泊海外的人,關系格外嚴重。先僑在海外勞苦數十載,晚年帶上好幾口“金山箱”,回到家鄉。無限風光,無限辛酸,都包含在這諺語內。再往上溯,它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此言包藏慫恿項羽回家鄉孤注一擲,讓劉邦有機可乘的禍心,這一層不說。回歸原義,它何曾非要你賺足多少百萬美元,帶上多少洋警衛和金發女秘書,包一架波音737,再以清一色的奔馳車隊,浩浩蕩蕩開進萬人圍觀的村頭?它的意思僅僅是“穿得體面點”而已。比如說,冬天穿三件頭西裝,夏天穿高檔點的,如鱷魚牌襯衫、耐吉球鞋,女士可涂香奈兒香水。有一難題:鄉親未必知道你一身行頭值多少美元,折為人民幣又是若干;你又不能效法從前的土老冒,戴上一面“雷朋”墨鏡,連洋標簽也舍不得剝掉。只好聽其自然,或者間接地暗示來頭,比如,在茶樓中請客時冒出一句:“失陪了,加州州長來電,我要和他談一樁來華的投資-------”又或者,赴宴故意遲到,進門后稍作解釋:“被X書記拉進市政府,不讓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別的伎倆冷門,但打腫臉充胖子,買空賣空一類當今大熱,再舉例,一定被人譏笑為“教爺爺抱孫子”。
說來真為一些“老金山”惋惜,舊金山的鄉親中,不乏一輩子不敢回鄉的,一部分限于身體條件,如患糖尿病、心臟病,無法坐越洋客機。大部分終生和鄉愁糾纏,久久難以成行,僅僅為了“難以衣錦”。一位朋友,年過80,來美40年,兩個兒子在大陸當工程師,早已成家立業。我問老人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兒孫。他長吁短嘆:兩手空空怎么行,禮物呢?紅包呢?這么丟臉-------如果他的思路會拐彎,明白要作的無非是買機票和幾身好點的衣服,至于其他,均屬次要,就不用當一輩子帶兩條腿的望鄉臺。
2010.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