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感恩人間
那愛己愛人、不滅不熄的燈火就在心中。愛與喜悅,永不止息。
記得人間
記得是一種真心的付出,也是真心的感謝。每一個「記得」都是一個印記。
生活人間
許多美景就在我們周遭,舒服愉快往往近在身邊,只要留意些就可獲得。
美味人間
送上一盤食物,人生可以因此而溫暖。
游藝人間
離開平淡單調的生活,因為一部電影、一幅畫、一首詩而感動落淚,方能知道,生命果然美好。

1) 本書為國語日報高人氣專欄結集成書。56篇感人、勵志、優美的散文,作者群皆為大學教師,文字優美,讓人如沐春風。
2) 青少年從本書得到終身學習的指引,成人讀者則從本書品味人生的種種愉快。

作者簡介

曾永義
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
曾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胡適講座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講座教授;亦曾於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以及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客座教授。榮獲金筆獎、中興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四度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學術獎,以及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
著有學術著作《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等二十餘種;散文集《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劇本著作《梁祝》等十八種;通俗著作《戲曲經眼錄》等十餘種。

丁肇琴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曾任明道中學、育達高商國文教師,明道文藝、天下雜誌編輯,現任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唐傳奇的寫作技巧》、《俗文學中的包公》、《古典小說選讀》、《筆記小說選讀》。

王基倫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碩士、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北師院語文教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訪問學者、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問學者、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所所長,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著有《孟子散文研究》、《韓歐古文比較研究》、《韓柳古文新論》、《韓愈詩選》、《唐宋古文論集》,主編《中國唐代學會會刊》、《古今文選》、《師大學報》等。

包根弟
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曾任輔仁大學教授,現任輔仁大學兼任教授。
著有學術論文《〈藝概‧詩概〉杜甫論析評》、《論劉煕載評屈原》等,以及學術專著《元詩研究》、《淮海居士長短句箋釋》、《箋釋集評詞選》。

沈惠如
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第二屆王國維戲曲論文獎。學術著作有《尤侗西堂樂府研究》、《戲曲編劇的多重對話》等;散文著作有《永恆的戀曲》、《戲弄美麗的人生》、《幸福的黃金距離》等;並創作京劇劇本《水滸英義》等;實驗崑劇《小船幻想詩》、《戀戀南柯》、《亂紅》均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亂紅》並獲得評審團特別獎。

李惠綿
臺灣臺南縣人,一九六○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榮獲臺灣大學「校教學傑出獎」、「校教學優良獎」教師。著有《王驥德曲論研究》、《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增訂本)、《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戲曲新視野》等學術專著。散文《用手走路的人》(獲中興文藝獎散文獎)、《愛如一炬之火》(獲中山文藝獎)。歌仔戲劇本《宋宮祕史》(刊登於北京《劇本》雜誌社)。與臺北「蘭庭崑劇團」合作,擔任《長生殿》、《尋找遊園驚夢》、小全本《玉簪記》劇本整編。

李毓善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士,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學術著作有論文《「呂氏春秋」之史料價值──以孔子為例》、《孔子自述平生──以「論語」為例》、《孔子之身教──以「論語」為例》;專書《史記引用尚書資料疏證》。

洪淑苓
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暨臺文所教授。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等。著有詩集《合婚》、《預約的幸福》;散文集《深情記事》、《傅鐘下的歌唱》、《扛一棵樹回家》;學術專著《牛郎織女研究》、《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現代詩新版圖》、《二十世紀文學大師:徐志摩》等。

郝譽翔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中正大學臺文所教授。著有小說集《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初戀安妮》、《逆旅》、《洗》;散文集《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衣櫃裡的祕密旅行》;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學術論著《情慾世紀末──當代臺灣女性小說論》、《儺:中國儀式戲劇之研究》;編有《當代臺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曾獲金鼎獎、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

章邯琳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碩士,曾任公立學校音樂專任教師。學術著作有《從歌謠的流變探討學術研究和商業宣傳之間 存在歧異》、《馬水龍「霸王虞姬」與許常惠「國姓爺鄭成功」曲體風格之探討──臺灣九十年代末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謀合的兩個實例》。

鹿憶鹿
父親安徽人,母親澎湖人,出生於澎湖的大倉島。
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研究領域以民間文學、神話學、《山海經》及原住民神話為主。著有《走看九○年代的台灣散文》、《洪水神話》等學術性書籍,近年來專注於晚明《山海經》圖像與日用類書相關研究。
創作部分有《欲寄相思》、《想飛的鹿》、《臨溪路70號》、《桃花李花白》等散文集。

劉向仁
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學術著作有《懷風藻與六朝詩》,譯有《中國詩史》、《中國歷代職官辭典》。散文作品有《影經劇典》、《讀家放映舖》、《親密愛人不打烊》、《村上春樹密碼》、《與村上春樹共舞》、《小賤男的一點點日記》、《重返消失的伊甸園》、《愛妳所以給妳一巴掌》、《閱讀閱幸福》、《幸福沒有什麼劇本》等。

名人/編輯推薦

時時刻刻都愉快
文/黃啟方(國語日報社董事長)

晉武帝時,羊祜主張討伐東吳,但賈充、荀勗兩位大臣卻一意反對;羊祜因而感嘆說:「天下事不如意,十常七八。」後人以為「天下事不如意」的還不只是「十常七八」而已,於是又變為「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了。既是「不如意」,當然就會「不愉快」;然則人生一世,能「愉快」的時候只剩下十之一二,豈能不令人感嘆吁嗟,又增添了一分不愉快!而唐代大文豪韓愈又曾經說過:「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音易好。」果真如此,連僅剩的一二分「愉快」,都很難寫得讓人滿意,則所有的「愉快」不就全都泡了湯嗎?這人世間還能有什麼愉快值得寫、又能寫得動人呢?人所以會發生不愉快的感覺,就以羊祜為例來說:羊祜以相當於宰相的身分,又兼領征南大將軍的地位,大有建立不世功業的機會,卻遭到兩名也有權勢的同僚極力反對,在孤掌難鳴的情況下,就只有懷著不愉快的心理而感嘆的分了。一般說來,人會感到不愉快,或者是認為老天爺不幫忙,譬如說不該下雨的時候卻鬧起了水災,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所以「怨天」的成分相對減少;再者就和「人」有關係了,其中的因素可以說是很多很多呢,諸如自認為被別人蒙蔽、挾持、欺騙,或覺得別人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甚至存心打壓。因此一旦感覺不愉快,多半就會「尤人」──不停的責備這人那人的,大概很少人能抱著「反躬自省」的態度,自我檢討一番:究竟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對?
曾永義教授以他對生命的體悟,認為無論是因為「生命無常」的感喟、「命運無知」的遺憾、「有志不遂」的鬱悶、「形神不親」的懊惱,或者「環境惡劣」的無奈,都是人們主觀認知上造成不愉快的原因。他並提出藥方,只要秉持「人間處處開心眼」的心境,自然能夠養成「擔荷」、「化解」、「包容」、「觀賞」四種能力來面對人生,變不愉快為愉快。曾教授對人生的深刻體
悟,型塑了他「人間愉快」、「愉快人間」的處世哲理,並積極倡導,除了自己撰文宣揚理念之外,當應邀在《國語日報》開闢專欄的時候,更號召友人門生弟子,一起加入「愉快人間」專欄的筆陣,共同經營,希望能以他們愉快的人間體驗,提供讀者對生活與生命更深層的品味。
「愉快人間」專欄推出後,極受讀者歡迎,專欄前後持續了七年兩個月,積稿近七百篇,相當可觀。因為時空的轉移,作者群時有變化,個別選讀越來越不容易,因有彙整所有文稿而編選專輯的構想。負責編務的湯芝萱小姐,在深切體認曾教授理念的前提之下,再依據「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原則,請所有撰稿人自己選定文章,如此彙整之後,總計大約有五十六篇、五萬字的篇幅,
可以編成《愉快人間》專輯,以饗讀者,並表示對所有作者的感謝和回報。書稿大抵確定,湯小姐認為無論從哪一種身分考量,我都必須為這本專輯寫序;在無從推辭的情況之下,也只好應承了。其實,人間愉不愉快,完全由自己決定;能由自己感覺到的人間愉快,推己及人,也讓別人能分享愉快人間,才是這本書最值得推介的重點。我們衷心祈願,所有的人,時時刻刻都愉快。

蓮花步步生
文/曾永義(國家文學博士)
「人間愉快」是我長年以來逐漸體悟的生命境界,甚至於認為人生的真意義和真價值也不過如此。在我體悟過程中,曾經在報刊上寫過〈相攜並舉〉、〈真摰自然〉、〈擔荷、化解與觀賞〉、〈蓮花步步生〉、〈命運與運命〉、〈形神相親〉、〈相得益彰〉、〈神仙境界〉、〈拈花微笑〉等等文章,終於在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一日的《聯合報》副刊上建立了「人間愉快」的理念。
我首先探討人們愉快的原因在於無常之感、命運的無知、有志不逐、形神不親、環境惡劣;但只要「人間處處開心眼」,就自然能夠養成擔荷、化解、包容、觀賞四種能力來面對人生,從而達到「相攜並舉」、「蓮花步步生」愉快人間的圓滿境界。我也在民國八十三年九月由正中書局出版題為《人間愉快》的散文集,又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由亞細亞出版《愉快人間》一書,而後大陸友人卜鍵先生為我散文作選集,於民國九十三年十月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也題作《人間愉快》。可見「人間愉快」、「愉快人間」,已成了我的「口頭禪」。我不僅口中念念它,足下的步履也在實踐它。
而今芝萱又將專欄文章選錄成《愉快人間》,我內心的愉快可想而知。如此一來,以「人間愉快」和「愉快人間」為題的書各有兩本。請千萬不要以其重複為嫌,因為「人間愉快」、「愉快人間」,日新又新,越多越好。
雖然我在專欄中只寫六篇被選五篇,其他絕大部分為我的徒兒李惠綿、沈惠如、洪淑苓、鹿憶鹿、丁肇琴、郝譽翔、章邯琳和「徒夫」王基倫、劉向仁所執筆,但其旨趣都是相同的。讀者如果讀了這本書,一定可以放開心眼,於綠水青山相依相偎相回相護相映成趣光輝燦爛之餘,白鷺高舉自由在翱翔飛舞於漠漠水田之際,黃鸝宛轉悠揚於綠柳深樹繁花苑囿之時,必然不會再有李白「黃河天上、明鏡白髮」的悲涼,也必然能了悟「大江東去,其勢必然」的道理;而我身處「人間」則但取其「愉快」而已。
——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十日凌晨於臺大長興街宿舍

目次

序一 時時刻刻都愉快 黃啟方
序二 蓮花步步生 曾永義
一、感恩人間
愉快人間 曾永義
歹竹出好筍 洪淑苓
夢中的微笑 李惠綿
雪鄉 劉向仁
尋訪燈火 李惠綿
請借我掌聲 李惠綿
愛在行止坐臥間 李惠綿
明天的希望 包根弟
二、記得人間
先鋒將軍 王基倫
考前三十天 洪淑苓
啊!螢火蟲 劉向仁
記得 洪淑苓
溫馨喜相逢 丁肇琴
社區漫遊者 劉向仁
往事不會如煙 李毓善
三、生活人間
更上一層樓 王基倫
籤王 王基倫
晚風中的笛音 洪淑苓
且看杜鵑庭院 曾永義
留得枇杷聽鳥鳴 丁肇琴
午後素書樓 鹿憶鹿
雙城記 沈惠如
對位與對立 章邯琳
「習慣」的哲思 劉向仁
以詩文遊心 曾永義
寄語臺灣的大學生 王基倫
晴空的老鷹之歌 章邯琳
胎記 劉向仁
微笑小天使 劉向仁
鼠年鼠話 李惠綿
生活方式 王基倫
四、美味人間
茶事 洪淑苓
蓮花池的回憶 鹿憶鹿
暖流 劉向仁
苦瓜 鹿憶鹿
有關茄子的種種 鹿憶鹿
年節的儀式 李惠綿
臘月臘肉香 丁肇琴
師生愉快人間記 丁肇琴
以花佐餐 鹿憶鹿
渡海 鹿憶鹿
五、游藝人間
構圖 王基倫
騎在雲的背脊上 洪淑苓
里斯本的故事 郝譽翔
輕盈 沈惠如
蝴蝶 沈惠如
拆不穿的西洋鏡 王基倫
活著 郝譽翔
異鄉的眼淚 沈惠如
港邊的杜麗娘 沈惠如
戲如人生 丁肇琴
戲演完之後 曾永義
二分之一 沈惠如
畫圓 李惠綿
浪漫之必要 沈惠如
回首白雲間 曾永義

書摘/試閱

歹竹出好筍 文/洪淑苓

從來沒聽過這句臺灣諺語,直到我考上北一女,親友來道賀,才聽到阿爸呵呵笑著說:「歹竹出好筍,歹竹出好筍啦!」
還記得放榜後的那個暑假,媽媽提議到內湖碧山巖遊玩,順便找個小溪畔戲水烤肉。我們都覺得阿爸不會答應──一來花錢,二來做鐵工的他,每天在大太陽下工作,怎麼可能再跟我們去烤肉?
沒想到阿爸爽快答應,而且叮嚀媽媽多買些好吃的。
當天一早,帶齊用具,我們一家六口歡歡喜喜的出發。下了車,爬一小段山路,然後再往山谷走,果然找到一處水潭,已經有其他遊客捷足先登,開始生火,準備烤肉。
那裡可能有個地名,但我已經忘了。只記得我們幾個孩子興奮的衝向水邊,打起水仗來。而阿爸則一言不發的搬來幾個大石頭,搭成一個簡單的灶,又找來一把枯樹枝,架上木炭,開始生火。阿爸手法俐落,火苗很快就旺了起來,媽媽叫我也來幫忙。我負責烤肉,等到肉熟了,「好鼻師」一樣的弟弟和妹妹竟然不請自來,一掃而空。
在我忙著烤肉時,阿爸已經在旁邊架好另一個石頭灶,煮好一鍋甜不辣冬粉湯。於是弟弟妹妹又轉攻那鍋湯,我才能「搶」回幾塊肉,拿給爸媽吃。
整個下午,就在吃吃喝喝、戲水打鬧中度過。夏日炎炎,清澈的溪水潑在身上,真是清涼無比。
我偶然從笑鬧聲中尋找阿爸的蹤影,發現他躺在水邊一塊大石頭上歇息,岸邊的樹影正好灑在他身上。一陣陣風吹過去,敞開衣襟的他,半閉著眼睛,怡然自得的神情,就像國畫裡的神仙一樣。
「你阿爸是因為大姐考上北一女,很高興,才肯帶我們出來玩的。」回家的路上,媽媽突然跟我們四個孩子這麼說。我乘機問她,什麼叫「歹竹出好筍」?
「那是你阿爸太高興,自己謙虛才這麼說。其實他小學時成績也很好,只是當時不能繼續念書。」
阿爸出生於民國二十年,整個少年時期都是困苦的。所以從國校畢業就去工廠當學徒,一輩子都是個辛勤的工人。「歹竹出好筍」──沒有他這枝「歹竹」,哪能有我這個「好筍」?
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諺語,它不只是自謙之詞,它真實的說出了一個工人父親的心聲。

里斯本的故事 文/郝譽翔

我很喜歡旅行。小時候有人幫我算紫微斗數,說我遷移宮特別旺盛。我聽了十分滿意,以為自己會當個東奔西走的外交官,每天坐飛機高來高去。但這個夢想如今是不會實現了。既然選擇文學作為我畢生的事業,也就只能在字與行之間跳來跳去,運用想像力去旅行。
但幸好還有電影。我終日足不出戶,坐在沙發上,就可以透過電影環遊世界。我對伊朗、東歐、北歐,甚至巴黎、義大利、西班牙的認識乃至迷戀,都是從電影而來。它們讓我看見了生活的多彩多姿,以及生命的複雜、沉重與輕盈。譬如法國是輕盈的,西班牙是熱情的,北歐是深刻的,伊朗是質樸的,而東歐總是又荒謬又悲哀。
也因此我喜歡德國導演文‧溫德斯的《里斯本的故事》。溫德斯向來以「公路電影」著稱,他的《慾望之翼》、《巴黎德州》以及《直到世界末日》,都是沿著公路展開一段追尋的旅程。他彷彿在說明生活就是持續的離開,從城市到沙漠,從清晨到日落,不斷前行的鏡頭讓我深深著迷。
也因此他拍了《里斯本的故事》,這是一部獻給電影的電影。
在媒體充斥著陳腔濫調的好萊塢式影像之際,我們對於一棵樹、一張臉孔、一口井的感動已經失去了。因此,溫德斯想要喚回我們最初的目光──好久好久以前,電影這項科技剛發明的時候,我們透過銀幕,看到它居然捕捉住那些已逝的甜美畫面,而興奮得大喊、落淚之時,那種顫動的目光。
而旅行不也如此?旅行使得我們離開陳腔濫調的生活啊,重新因為一棵樹、一張臉孔、一口井而感動落淚,而這時方能知道,生命果然美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