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健康飲食好心情:厭食、暴食與肥胖的心理探討
滿額折

健康飲食好心情:厭食、暴食與肥胖的心理探討

定  價:NT$ 240 元
優惠價:9021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營養知識,開心的享受美食,
心情好情緒佳,身體健康最重要!


●妹妹已經瘦成紙片人還想減肥,整天沒精神,月經也好久沒來了…
●我總是靠吃大餐來紓壓,但吃完有罪惡感立刻吐掉,越來越沒法控制…
●媽媽怕胖白天不吃,半夜卻餓得起床吃宵夜,結果越減越胖好沮喪…

你是否常把「我太胖了!」、「我要減肥!」掛在嘴邊,時時注意攝取熱量的多寡,但壓力一來又忍不住大吃,事後懊悔不已?
包含厭食症、暴食症、嗜食症在內的飲食障礙症,與情緒、個性、同儕壓力、自我形象等心理狀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許多患者往往先求助腸胃科、婦科,不知道問題的癥結在於心理層面,而錯失治療黃金時期。
飲食障礙症對生活影響巨大,嚴重的厭食症甚至有生命危險。本書是第一本以本土案例介紹飲食障礙症的專書,作者曾美智醫師是國內飲食障礙症研究的先驅,她詳細介紹飲食障礙症的特徵、高風險群、病程,治療,並提醒讀者要如何預防。
飲食障礙症患者看起來與一般人無異,但內心卻充滿衝突與痛苦,需要旁人更多的關心和理解。雖然治療就像馬拉松長跑,但只要堅持不懈,擺脫厭食、暴食惡夢,重拾身心健康,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

曾美智,1960年生,苗栗人。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和臺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和工業衛生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曾擔任醫策會「臺灣醫療品質指標計畫」精神科照護指標的專案小組委員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科主任;目前為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兼心身醫學科主任。
曾美智接受完整心身醫學相關訓練,特別擅長處理複雜的心身問題,如與壓力和性格相關,合併身體不適的精神疾病。對於飲食和情緒問題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入的見解,為國內少數研究此領域的先驅和專家。曾美智熱愛精神醫療工作,常以淺顯易懂方式釐清問題,協助病人和家屬了解自身的問題和改善其生活品質。飲食障礙症的研究發表在相關國際期刊文獻多篇,並從事門診診療和急性病房診療相關的教學工作。

目次

【目次】

【總 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碑 王浩威、陳錫中
【自 序】飲食失調,台灣的新隱憂 曾美智

前言 飲食障礙是身心疾病

第一章 飲食與情緒
體重的迷思
健康體重的概念
飲食為何與情緒有關?

第二章 什麼是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分類
飲食障礙症的致病潛在密碼
飲食障礙症的發生原因
同理陪伴,培養正確進食習慣

第三章 厭食症
厭食症的診斷和分類
厭食症的病程發展
如何觀察家人是否為厭食症患者?
厭食症的臨床表現
隱藏的男性厭食症
厭食症的就醫與治療
厭食症的預後

第四章 暴食症
暴食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國內的暴食症概況
如何觀察家中有無暴食症患者
暴食症的臨床表現
永不止息的惡性循環
多因情緒問題而求診

第五章 肥胖症
肥胖、情緒與飲食障礙
只進不出的嗜食症
夜食症候群
減重從心理健康和正確的飲食行為開始

第六章 治療之路
與病人的治療契約
藥物及心理治療並進
日常攝食自我記錄表
認知行為治療
矯正飲食行為,就康復了嗎?

結語 預防重於治療
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自序】飲食障礙,台灣新隱憂◎曾美智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要行為。既然是天賦本能,為什麼會出現「障礙」呢?吃東西真是一門學問,吃多、吃少或不吃都會造成問題;吃得不正常,身體運轉失去了平衡,生病是早晚的事情。
有些人不在乎自己的體重為何持續下降,或不在意體重為何急遽上升;也有人以為月經沒來是婦女疾病的問題、腸胃道不舒服是單純的器官症狀,完全沒有意識到諸多身體的異常症狀,就是飲食失調的變裝:「飲食障礙症」早已悄悄上身。
近十幾年來,國人體重趨向兩極化,身為醫師,有必要提出以下的警訊:罹患飲食障礙症的族群,尤其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初期的女性之中,有逐漸偏多的趨勢。無論是在台灣或在國外,飲食障礙症在年輕女性的族群當中,已成一種相當普遍的疾病。
目前國內探討飲食障礙症的書籍多翻譯自國外著作,專門分析台灣飲食障礙症的臨床現況,又適合民眾閱讀的書籍,少之又少。
在眾多精神疾病當中,比起情緒方面的疾病,飲食障礙症涵蓋的層面較為複雜。大家可能比較理解什麼是情緒障礙、也逐漸認識情緒方面的疾病,但一般人不太能夠察覺飲食方面的行為異常。其實臨床發現,飲食失調和情緒障礙之間常有密切的關係,飲食障礙的病患多數有情緒困擾,也就是說,飲食障礙症患者經常合併有情緒方面的疾病問題。
減重是否會造成憂鬱症,始終是醫學界熱門的研究及討論題目之一,甚至有學者提出「特別是體重仍在健康範圍內所進行的減重,後來演變成飲食障礙症者,其產生憂鬱症的現象可能會特別明顯」的假設。
根據多年來治療飲食障礙症患者的經驗,我相當同意這樣的推測及研判。畢竟包括患者本身,國人對於「飲食障礙症」仍非常陌生。當身體發出不舒服的訊息,大家絕對不會在第一時間內聯想到飲食和情緒的關係,更不會主動向精神科求診,通常是在醫院其他科別的門診繞了好幾圈之後,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最後不了了之。這也是為何我常會思考「國內到底還有多少潛藏案例沒有被發現」的主因。
本書將逐一分享臨床觀察與治療的心得,除了探討厭食症、暴食症,也將介紹較不為人知的嗜食症,和其他未分類的飲食障礙症。對於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也會詳加說明,因為一般人鮮少明確知道如何觀察疾病的線索,在知識不足、欠缺病識感的前提下,往往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在寫書的同時,我要提出一項呼籲:若國內真有這麼多潛藏的飲食障礙症個案,那麼校園裡的相關預防推展,實在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必須及早建立合適的轉介治療管道,讓患者和家屬早日得到幫助。

【前言】飲食障礙是身心疾病
進食的愉悅,確實有紓解壓力、放鬆心情的效果。有些人遇到沉重壓力時,便透過「大吃」紓壓,長時間下來,體重便不自覺地攀升了。但另一方面,又經常被「肥胖有礙健康」的資訊提醒,心裡清楚「肥胖是不好的」。為什麼明知肥胖不好,卻難以停止靠大吃紓壓的行為?關於飲食與壓力、情緒之間,是否有什麼是我們應該知道卻不明白的事實?
以下的幾個案例,都是由於生活形態的改變伴隨壓力增加後,主要因為過度進食導致體重明顯上升的例子。

十五歲的玉芳(化名)正值青春期,上了國中之後,在升學壓力和父母的期望下,準備課業的時間增長,長期坐臥缺乏運動,又以吃零食當成是犒賞自己的方式,因此體重快速增加而導致肥胖。

十八歲的家明(化名),身為大學新鮮人,第一次離家到外地求學,在陌生的環境裡,總是藉由大吃大喝來找尋安慰。高中原是游泳校隊選手的他,體能狀況很好,然而一旦停止集訓,加上三餐進食不正常,體重便突然暴增!

三十三歲的啟祥(化名),是大夜班的上班族,養成與同事一起吃宵夜、或藉由吃來提神的習慣,不知不覺幾個月下來就胖了一大圈。

四十二歲的子晴(化名),是家庭主婦,生活圈較小,遇到子女教養問題、夫妻相處問題時,無人可傾訴,心情一不好就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來轉移不穩定的情緒。

從以上的四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在壓力情境中,個案可能或不自覺地自己的情緒困擾,但是他(她)們共同都有不適切的飲食習慣,造成了肥胖的結果。

從相關的追蹤研究來看,情緒與飲食兩者間有雙向的影響——患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會透過飲食來安慰自己,久而久之,每當處在壓力環境中,就以為吃了東西即可改善困擾中的難題,不自覺地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體重因此迅速上升。

除了壓力的影響之外,媒體不斷播送「瘦才是美」的名模身影,使得暴露在這些資訊下的青少年,很容易造成飲食態度偏差的問題。他們一心惦記著不能吃油膩的食物,不要胖,胖不好;再加上同儕的影響,自信心低、敏感、固執又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便可能發展出過度節食的控制體重行為,越來越瘦,以藉此獲取成就感。
另外一種人,平日節食,但是無法長久,一遇到壓力、身體擋不住飢餓,便發展出暴食行為。但因為他們心裡還是怕胖,便用催吐或吃瀉藥的方法讓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但內心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也害怕和人交際。

目前研究證實有飲食問題的人,容易有情緒問題外,也發現有飲食障礙的人容易有低自尊、低自信的問題,人際關係、身體問題和就醫頻率相對較多。當然,營養不良和肥胖都可能導致身體產生許多方面的狀況,所以飲食障礙是一個結合精神心理和身體多層面的複雜疾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