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提高「讀、寫、講、聽」綜合能力
☉培養學習語文興趣,增強思維創意
☉適合新學制下教師參考及學生閱讀

語文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在香港的「三三四」新學制下,如何積累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配合時代挑選多樣化的學習材料,是目前香港中國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

在本書中,兩位大學教授會與你分享以下經驗:
如何訓練語文基本功?
如何培養閱讀興趣?
如何利用聽歌學習中文?
如何在看劇時活學語文?
如何煉成「鐵齒銅牙」?
如何激發寫作的創意?
…………

作者簡介

劉燕萍,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中文系教授。研究專業是古典小說、神話與文學、粵曲。

著作有:《女性與命運—粵劇、粵語戲曲電影論集》、《神話.心理.怪誕—古典小說論稿》、《怪誕與諷刺—明清通俗小說詮釋》、《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神話.仙話.鬼話—古典小說論集》。另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刊於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各大學學報及學術刊物。

鄭滋斌,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學系副教授。多年來主要主要教授語言、文學、文學評論、歷史等科目,並指導博士、碩士生研究文化、思想、文學等領域。

著作有專書七種,論文四十餘篇,主要涉及歷史、古典及現代文學、文學評論、哲學思想,並旁及法律、應用文等內容。

序言

2005年,得到《星島日報》張翠娟小姐的邀請,開始撰寫「常用詞專欄」,一寫便幾年,累積了三百多篇詞條文章,一直想把這些文章作修訂後結集出書,然而因為工作和其他事務繁多,未能如願。去年劉燕萍教授建議,抽取她在《文滙報》發表的若干文章,並選取我的43篇相關常用詞詞條文章,合成一書。我認為這建議很好。因為燕萍的努力,本書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贊助,《文滙報》和《星島日報》都同意我們將作品結集出版,最後中華書局應允印行。借此,我們向他們致以感謝。

文字世界寬闊無垠。燕萍寫了多篇與教育有關的文章,令人思索;我則在尋找常用詞的來源和意義時,發現不少值得辨析其義之處。因為文章涉及的範圍頗廣泛,縱橫上下,而且是與燕萍合為一起的作品,所以用了這個「語文縱橫」的書名統一起來,既以志一時之鴻爪,亦就正於高明。

燕萍公務繁忙,這篇簡序,便由我草撰,歲序駸駸,用以記痕。

 

鄭滋斌

2014年8月於香港

目次

序言

 

讀寫及創意篇

1.「遊於藝」跨媒體閱讀 002

2. 聽歌學中文 004

3. 從流行歌曲中汲取養分 006

4. 看劇活學活用語文 008

5.「互涉」閱讀,趣味更多 010

6. 培養閱讀興趣,受用無窮 012

7. 學好語文講求基本功 014

8. 閱讀是課堂的延伸 016

9. 不為考試閱讀,更有趣味 018

10. 因材施法,閱讀要講策略 020

11. 邊看邊浮想,自有讀趣 022

12. 隨自己興趣,雜讀亦無妨 024

13. 愈挫愈勇讀古文 026

14. 適時讀詩,收穫倍增 028

15. 黃金檔期讀《鏡花緣》 030

16. 敢於突破,創寫作空間 032

17. 作文「擠」字數哪會有趣? 034

18. 文中有我,方能動人 036

19. 描寫欠重點,文章「沒精打采」 038

20. 心理描寫令人物有血有肉 040

21. 每天閱讀,儲「寫作能量」 042

22. 閱報鍛煉文筆 044

23. 顏色渲染,一見難忘 046

24. 提升創意想像力 048

25. 富想像,助思考 050

26. 新鮮角度入手,釋放創意 052

27. 想像力有利讀寫 054

28. 語文讀寫激發創意 056

 

講聽與文化篇

1. 錯音懶音,阻礙溝通 060

2. 朗讀加掃讀,可煉成「鐵齒銅牙」 062

3. 說話流暢,無往不利 064

4. 辯論朗誦,練好口語 066

5. 請用心聆聽 068

6. 生命金句,哺育心靈 070

7. 勵志書是成長的養料 072

8.「我要學」——愉快讀書 074

9. 圖像助記憶,默書無難度 076

10. 橫向思考學中文 078

11. 從「常師」到「無常師」 080

12. 從祭月到商品消費 086

13. 大坑舞火龍除疫 089

14.「利是」、「利事」還是「利市」? 092

 

詞義辨析篇

一 論人物

1. 成人 097

2. 義結金蘭 099

3. 死友和死黨 102

4. 忘年之交不容易 105

5. 拈花微笑,心心相印 108

6. 玉樹臨風,端是可人 111

7. 大家閨秀 113

8. 名媛不簡單 115

9. 掌上明珠,不專用於女兒 118

10. 小鳥依人 121

11. 天生尤物,原是貶詞 123

12. 以身相許不止女子 126

13.「人盡可夫」原非貶義 129

14. 我見猶憐 132

二 論感情

1. 何其動人的「邂逅」 136

2. 新婚燕爾原非「新婚」 139

3. 身懷六甲 142

4. 舉案齊眉 145

5. 相敬如賓 148

6. 卿卿我我 151

7. 曾經滄海 154

8. 摽梅已過 157

9. 嫁杏無期 160

10. 天長地久 163

11. 覆水難收 166

12. 和好如初 169

13. 花燭重逢 172

14. 中年傷於哀樂 175

15. 乘車戴笠的交情 178

三 論修養

1. 飲水思源 182

2. 忍氣吞聲 185

3. 盡信書,不如無書 187

4. 附庸風雅 190

5. 從心所欲 193

6. 為所欲為 196

7. 胡天胡帝不是非禮 199

8. 受寵若驚 202

9. 不恥下問 205

10. 乘興而來 208

11. 機關用盡 211

12. 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214

13. 不學無術 217

14. 和光同塵 220

書摘/試閱

讀寫及創意篇

1.「遊於藝」跨媒體閱讀

求學時,常常聽到老師諄諄教誨︰「增進語文知識,便要多閱讀。」多少歲月過去了,我亦有了自己的學生,但我仍是要告訴你︰「要學好語文,沒有捷徑。真的要多讀、多想、多吸收。」

常有學生向我投訴︰「看書是件很悶的事。」我不會否定你的看法,若你吸收的只是文字,當然沉悶—還會「愈讀愈悶」。能夠「享受」文字,引發浮想,才會有點趣味吧。能夠「遊於藝」(《論語.述而》),從趣味出發,在文字中「遊玩」,便最好。

 

從網上遊戲再走入書本

有位學生常常「迷醉」在網上《三國演義》遊戲中,我覺得沒大問題。除了閱讀文字外,輔以遊戲來理解文字內容,也是個不錯的「閱讀」構思。你被《西遊記》劇集中齊天大聖跳「霹靂舞」的造型吸引,目眩於奇幻的特技,就找來動畫、漫畫《西遊記》看看,再看白話本《西遊記》,最後看懂了吳承恩的《西遊記》,不是個很好的「尋趣」過程嗎?當你知道《小王子》是首歌曲,是個音樂劇,甚至是個星座、占卜網站後,找本聖修伯里的《小王子》看看,會被小王子對花的真心、真情,人與人之間單純的愛所觸動,為人類的自私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而悲哀,不是件有意義的事嗎?跨媒體將著作文字化為動畫、漫畫和影像。若這些引發了你的好奇心,你在好好享受「遊於藝」之樂的同時,不妨找本原著來看看,還可以增加語文知識和提高學養呢!

 

2. 聽歌學中文

喜歡聽歌嗎?有想過聽歌學中文嗎?當你喜歡一首歌,有想過為甚麼喜歡它?你可能會「回敬」我一句:「喜歡就是喜歡,沒有原因。」我卻覺得也許「有跡可尋」。

 

「柳」的文化語碼——別離的象徵

在「分手歌」中,便常有「柳」的出現——「分手偏偏折枝柳」(《再見楊柳》,林子祥作詞),「離心牽柳絮,別淚灑花前」(《再折長亭柳》,吳一嘯作曲)。你看,「柳」是種令人聯想起分離的植物,可算作是種文化語碼呢。在中國文化中,「柳」便含有「離別」的語言「密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小雅.采薇》),早在先秦時代,「柳」便是別離的象徵。當你聽到「楊柳」,想到分離,共鳴感便自然產生。

同樣,當你聽到有關「梅花」的歌——「雪入梅林梅傲雪」(《詠梅》,鄭國江作詞),你會想起寒冬凜冽時,「梅」的冰雪貞心;「梅」也是「堅忍自強」的文化語碼。

 

感人比喻,掀動受眾共鳴

除了「文化語碼」外,歌曲中也有不少優秀的比喻。我很喜歡《摘星》中將「後悔」比喻為一間旅店——「店中只有漆黑,找不到光輝明天」(林振強作詞)。還有,《真的愛你》中,以母親的手借代為母親的慈愛——「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帶出溫暖永遠在背後」(小美作詞)。這些歌詞都運用了令人感動的比喻、借代,掀動受眾的感覺,引發共鳴。

學習語文和修辭,不一定要做作業;聽歌學中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下次當你細聽、享受歌曲時,不妨想想為甚麼這首歌會觸動你的感情。是「文化語碼」的效應?是比喻、借代、白描帶出的共鳴效果?靈活學習,寓學習於娛樂,不是較為有趣嗎?

 

3. 從流行歌曲中汲取養分

同學們大多喜歡聽歌,我也愛每天聽聽音樂,收緩一下急促的生活步伐,在匆忙中找個「平衡點」。其實,從聽歌這個「活動」中,也可以汲取不少寫作的技巧。

 

真情實感,觸動他人

最令你有感覺的是哪類歌?愛情?友情?親情?就舉親情類歌曲為例,想一想你為何被觸動。若有真情的話,白描已足夠感人。《愛得太遲》(林夕填詞)一曲,描寫主人公驀然看見父親的老態:「卻霎眼,看出他,多了皺紋,而他的蒼老感,是從來未覺。」這個「剎那」景像,便如凝在鏡中一般,將兒子的內疚、擔心一一呈現。

如選材得宜的話,一個物件也可以引出許多思念和寄意。《空凳》(林振強填詞)一曲,「凳子」便成為一位時間的「證人」,「見證」了昔日「父親仿似巨人」的壯年,以及今天只餘「空凳」─—「巨人」已逝,兒子睹物思人的哀傷。主人公對「空凳」悲哭,便凸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追悔。

 

學習白描、詠物、對比等手法

親情類歌曲,主人公對愛的省悟,往往是個珍貴的心路歷程。《絕對》(黃偉文填詞)一曲,填詞人便利用對比手法,展示親情的「奉獻」是無條件的;與任何人做「伴侶」,熱情都可能會有退卻的一天,「共同進退,唯獨是父母這一對」。亦只有父母能在主人公「孤絕」的處境中,給予「衷心的讚許」。你看,在疏離的人際關係對比下,親情中不求回報的包容及支持,便顯得彌足珍貴。

歌曲中包含不少如白描、詠物、對比等手法。同學們,當你聽歌時,不妨留意歌詞、欣賞歌詞,從中學習寫作技巧,靈活運用到文章的寫作中去─—寓學習於娛樂。

 

4. 看劇活學活用語文

看電視、看劇集是否浪費時間?那要視乎你的「選擇」。有些電視劇集真箇值得收看,有些電影也可一看再看,有些節目更是學習語文的「上佳材料」。

張黎導演的《走向共和》便是一個好例子。同學可以一邊看劇,一邊重溫「甲午海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中國近代史事。此外,你也可以在觀賞時「增加」一點難度以挑戰自己:試試聆聽演員的普通話對白,看看自己能理解多少,再快速「核對」字幕以加深記憶。看,這不是「聽」、「讀」的「活動教材」嗎?還有,看字幕的時候,也可注意一下遣詞用字。慈禧斥責七爺「修園子」不力:「搪塞拖延。」七爺嚇得哭着臉說:「肝腦塗地也無以為報(慈禧大恩)。」翁同龢與光緒論政、論字說:「意在筆先。」同學將這些字詞「積學儲寶」,日後在寫作課上便可派上用場。

 

優秀戲曲也是上佳材料

除了劇集外,優秀的戲曲電影也是學習語文的好「拍擋」。唐滌生(1917-1959)改編的《紫釵記》(1957年首演)和《帝女花》(1957年首演)便是表表者。《紫釵記》改編自唐傳奇《霍小玉傳》(蔣防作)中,霍小玉對李益說:「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這段絕命誓詞便字字鏗鏘。《帝女花》改編自清代黃燮清的同名劇作,寫明思宗女長平公主被父砍臂及國破家亡之事。唐滌生筆下的長平殉國、殉情,亦體現了「帝女花」─—即菊花「卓為霜下傑」(陶潛《和郭主簿》)的「傲骨」。

學習語文不是件枯燥的事情,同學大可將從劇集、電影中「活學」到的知識,「活用」到日常的語文運用中去。

 

5. 「互涉」閱讀,趣味更多

閲讀文學作品,除了欣賞其內涵、寫作技巧等項外,如果能融會貫通,「文本互涉」——比較相關之作,讀趣或者更大,「發現」的快意也更多。有沒有嘗試就不同的作品,甚至從不同媒體的作品中,尋出相關之處,作比較閲讀?有沒有注意到小説,甚至電影,也常常涉及成長的主題?

《西遊記》可被視為一部「成長小説」:叛逆的行者,需要接受九九八十一難的試煉。〈心猿歸正六賊無蹤〉裏,悟空打死眼、耳、鼻、舌、意、身六賊——六個注重享樂的「感官盜賊」,為之後他收歛傲性、狂躁行為的章節,埋下重要的伏筆。在第十四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襌心〉中,行者受黎山老母、南海菩薩、普賢、文殊四聖所化的母女誘惑,卻對「色誘」,表示了義無反顧的回絕。在第二十三回,悟空由大鬧天宮至成為鬥戰勝佛,便經歷了「成人儀式」——由「頑童」成長為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內化」主題,比較欣賞

「成長」——往往是英雄冒險故事的主題。《戰狼300》(2007年,薩克薛達導演),亦涉及「成長」。這部改編自法蘭‧米勒原著的電影,描述溫泉關戰役中,斯巴達(Sparta)王雷奧尼達率領驍勇死士三百人,對抗千萬波斯大軍的故事。電影中描繪斯巴達式教育及斯巴達王的成長,便很吸引。斯巴達男孩自小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七歲離家被編入團隊,捱鞭子也絕不求饒。男孩年滿十二,便被編入少年軍,光頭赤足,身穿單薄衣服;為了求生、求食,接受大自然種種殘酷的挑戰。斯巴達王在雪地,孤獨奮戰野狼,便是他個人嚴峻的考驗。能通過試煉,通過「成人儀式」,才能「成人」——成長為神勇的斯巴達戰士。

閲讀貴能「內化」資料,不同媒體的作品,都可能有相類的主題,可以「互涉」閲讀。能將不同之作,進行比較欣賞,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6. 培養閱讀興趣,受用無窮

「閲讀可以成為一種興趣?」這是許多同學的疑問。

我會説:「當然可以!」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女兒未學懂説話,我便給她們講故事。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時間」,亦是我回復童稚的時候。《山海經》裏九個虎頭、站在崑崙山巔的「開明獸」,蓬頭、虎齒、豹尾、善嘯的「西王母」,還有與太陽競跑的「夸父」,以及每天「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東海的「精衞」,各式奇形怪狀的神物、妖怪,紛紛化身為每晚故事的主角,伴隨着女兒成長。孩子長大,書本順理成章成為她們的「好朋友」。

 

想與書做朋友,要付出交友時間

你想與書本成為「好朋友」,每天抽點時間讀讀書,便要付出「交友時間」。睡前看個小故事,也是個好習慣。「看甚麼書?」隨心所欲,讓興趣做你的「領導」吧。你要我推薦一本書?你或可考慮《心靈雞湯》系列——心靈也需要「養分」來「滋潤」,才不至麻木,才能恢復點生機吧。《心靈雞湯》裏有則小故事——〈藏在信裏的愛〉,便很有意思。故事中的母親,為逗樂生病的孩子,化身為「秘密筆友」,為兒子寫信,直至孩子病逝。母親從「做筆友」的過程中,理解到病孩的孤苦;在兒子離世後,繼續「善舉」,甚至成立「情書機構」,為病童寫信送愛、送關顧,這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生動例子。

同學們,你也可以養成每天閲讀的習慣。讓書本帶你進入一個「他界」,體驗日常生活以外的「經歷」。書本會豐富你的生活,成為你心靈的「食糧」。能「自師」、「自學」——自我教育,你將會受用無窮。

 

7. 學好語文講求基本功

學生問我:「學習語文、文學有沒有捷徑?」我斬釘截鐵地説:「當然沒有!」我常勸説學生要做好「基本功」,並建議他們買備兩套「工具書」——一套較好的文學史(如章培恆、駱玉明的《中國文學史》)和一套較易吸收的中國通史(如傅樂成的《中國通史》)。遇上疑難可「自學」、自行「解惑」才是求學之道。常有學生向我投訴:「文學史這科太悶了!」我便「反建議」他自習文學史,不要待老教授才學。從中學開始,將文學史好好翻看一遍,鍛煉好「基本功」才是上策。

 

先精讀原文,再閱覽資料

研習課文,道理也是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同學必須好好理解、賞析原文。例如研讀關漢卿的《竇娥冤》,同學便該先從「基本功」入手,好好掌握文本的情節、主題各項內容,如自行欣賞竇娥堅抗逼婚之貞節,善待婆婆之孝義及蒙屈之冤;感受弱女呼喊:「不分好歹何為地」、「錯勘賢愚枉做天」的悲憤。先「精讀」原文,再閲覽有關悲劇等參考資料才是「正途」。

 

囫圇吞棗,對錯難辨

如果同學忽視「基本功」,粗略看看原文,便囫圇呑棗般吸收參考資料,則是十分「危險」的做法。沒充分掌握文本,未具備自己的立場,對評論的對錯便無從判別,以至觀點錯漏百出。學習語文、文學,實在沒有「捷徑」。打穩地基,才能建造樓房;做好「基本功」,才能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

 

8. 閱讀是課堂的延伸

教學上,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才算是成功的教學?」我相信課堂只是個「起點」,有外延、有伸展,令學生有啟發的,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良好的閲讀,便是課堂外「延展」的自我教育。

當我問及同學的閲讀書單時,不難發現受同學歡迎的「校園文藝」與「老師推薦書單」往往是兩回事。同學流傳閲讀的,可能是解決各種案件,又能化險為夷的《神探大開‧灰衣人》(梁科慶著),或者是描述學生心態、瑣事的《超凡學生》(袁兆昌著)。我覺得閲讀「校園文藝」沒有問題,但「老師推薦書單」如張愛玲、白先勇的作品,或中國經典名著如《西遊記》、《紅樓夢》等,也不要忽視。閲讀宜多元化,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啟發。

同學的閲讀範圍不妨擴大一點,經典的、流行的,甚至翻譯的,也可一讀。多方面吸收知識,才能豐富你的成長經歷。課堂的世界是「有限」的,閲讀的世界則相對的「無限」。我相信閲讀是課堂的「延伸」,亦是重要的自我教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