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簡體書)
滿額折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厲以寧所著《非均衡的中國經濟》是厲以甯先生的學術代表作,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經濟非均衡理論”,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南。
本書圍繞中國經濟的非均衡性特徵,從政府,企業、市場三者的關係分析了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制度創新和經濟波動等問題,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宏觀和微觀運行機制的特點,井探討了以企業改革為中心,通過改革調整走出困境,實現順利發展的途徑。
本書被評為“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l0本經濟學著作”之一,列入“中國文庫新中國60周年特輯”,並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作者簡介

厲以寧,江蘇儀征人,1930年生于南京,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發展理論》《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資本主義的起源》《羅馬—拜占庭經濟史》《工業化和制度調整》《希臘古代經濟史》《厲以寧經濟史論文選》《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等。1998年獲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還出版了《厲以寧詩詞選集》(上下卷)、《山景總須橫側看:厲以寧散文集》。

名人/編輯推薦

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
最能反映厲以寧學術觀點的心血之作,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論指南。
如果有人問我:“在你撰寫過的若干本關于當前中國經濟的著作中,你認為最能反映自己的學術觀點的是哪一本書?”我將這樣回答他:“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非均衡的中國經濟》。”
——厲以寧


目次

前言1
第一章資源配置問題的探討1
第一節從非均衡的角度看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問題1
一、非均衡的含義1
二、資源配置的含義3
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資源配置的特點4
四、經濟的非均衡與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7
第二節資源配置失調與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脹”的可能性9
一、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與“脹”的根源9
二、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不協調的原因11
三、“滯脹”與資源配置失調13
四、“滯脹”的可能性與“滯脹”的防止15
五、重新認識資源配置問題的必要性19
第二章市場調節與資源配置22
第一節市場選擇與市場引導22

前言1
第一章資源配置問題的探討1
第一節從非均衡的角度看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問題1
一、非均衡的含義1
二、資源配置的含義3
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資源配置的特點4
四、經濟的非均衡與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7
第二節資源配置失調與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脹”的可能性9
一、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與“脹”的根源9
二、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不協調的原因11
三、“滯脹”與資源配置失調13
四、“滯脹”的可能性與“滯脹”的防止15
五、重新認識資源配置問題的必要性19
第二章市場調節與資源配置22
第一節市場選擇與市場引導22
一、市場選擇22
二、資源組合23
三、市場決策的分散性25
四、市場引導26
第二節投資主體、投資行為與資源配置28
一、投資主體28
二、投資行為的一般原則29
三、非均衡條件下企業和個人的投資行為30
四、非均衡條件下投資行為與資源配置的關系33
第三節消費主體、消費行為與資源配置34
一、消費主體34
二、消費行為的一般原則35
三、非均衡條件下企業和個人的消費行為36
四、非均衡條件下消費行為與資源配置的關系37
第四節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市場自我制約38
一、資源配置過程中市場自我制約的含義38
二、均衡條件下市場的自我制約與資源配置40
三、兩類不同的微觀經濟單位和兩類不同的非均衡41
四、第一類非均衡條件下市場的自我制約43
五、第二類非均衡條件下市場的自我制約46
第三章政府調節與資源配置52
第一節政府調節的含義52
一、政府調節與計劃52
二、政府作為市場的管理者54
三、科學的政府調節56
第二節政府行為的非理想化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58
一、政府行為非理想化的含義58
二、政策效應的滯后性59
三、政策效應的不平衡性62
四、政策效力的遞減64
五、政府行為非理想化條件下的資源配置66
第三節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行為的適度與優化70
一、第二類非均衡狀態中政府調節資源配置的困難70
二、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行為的適度72
三、“警戒線”的設置和“最后手段”的備用74
四、法律的嚴肅性和政府行為77
五、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行為的優化79
第四章經濟運行的機制82
第一節經濟運行的二元機制82
一、經濟運行中政府調節的“覆蓋面”82
二、二元機制之間的關系84
三、政府的分級與市場的分級89
四、市場完善與否和市場體系完整與否的區別92
第二節經濟運行中的摩擦94
一、第一類非均衡條件下經濟運行中的摩擦94
二、第二類非均衡條件下經濟運行中的摩擦97
三、對經濟運行中的摩擦的認識98
第五章商品市場配額均衡100
第一節數量—價格調節下的商品市場均衡100
一、雙軌經濟體制下的商品供給缺口100
二、雙軌經濟體制下商品供給缺口與商品需求缺口的并存103
三、商品市場配額均衡逐步實現的可能性108
第二節商品市場上數量—價格調節措施的運用111
一、廣義與狹義的數量—價格調節措施111
二、數量調節、價格調節與市場調節、政府調節的關系113
三、數量調節與價格調節的相互滲透關系115
四、商品市場上數量—價格調節措施的配合119
第六章經濟非均衡條件下供求矛盾的緩解131
第一節政府價格調節的逆效應131
一、經濟非均衡條件下供求缺口的剛性131
二、經濟非均衡條件下的商品供給缺口與政府價格調節的
逆效應133
三、經濟非均衡條件下的商品需求缺口與政府價格調節的
逆效應136
四、價格雙軌制的背后:配額調節可能帶來的問題138
第二節企業運行機制的改造141
一、企業運行機制改造與供求矛盾的緩解141
二、企業運行機制改造與結構性失衡的緩解145
三、價格改革的漸進性147
第七章產業結構調整152
第一節產業結構調整的國內資金來源152
一、非均衡條件下的資金缺口與資金潛力152
二、發掘國內資金潛力的主要途徑155
三、結構調整與資金利用效率的提高157
四、國內資金動員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之
間的關系161
第二節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行為的長期化164
一、企業行為短期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對產業結構調整的
阻礙164
二、投資者的利益對企業短期行為的內在約束167
三、投資者的利益對企業短期行為的外在約束168
四、企業行為的長期化與產業結構的合理化170
五、資源配置與社會行為的長期化174
第三節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的不平衡增長179
一、一個理論難題179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投資主體的確定180
三、非均衡條件下政府的配額均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
作用181
四、主導產業政策的運用和經濟的不平衡增長184
五、企業的自我約束及其對產業政策傾斜過度的制約186
第八章政府對農業生產的調節191
第一節非均衡條件下的農產品供求191
一、農業的非均衡狀態191
二、農產品供給與政府調節192
三、農產品需求與政府調節194
第二節農產品供求均衡的趨勢197
一、農產品供求雙方行為的長期化197
二、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200
第九章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的建立204
第一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建立的必要性和困難204
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的含義204
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與經濟改革的深化206
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的建立與制度創新的關系207
四、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秩序建立的困難209
第二節建立商品經濟秩序過程中的利益調整問題213
一、制度創新不同主體的預期純利益213
二、制度創新中不同主體之間預期純利益的沖突217
三、經濟中的剛性與制度創新主體的利益沖突219
四、政府在緩和制度創新的利益沖突方面的作用222
五、制度創新不同主體之間利益關系的調整225
第十章制度創新的規范化230
第一節政府在制度創新規范化中的作用230
一、商品經濟秩序建立過程中的違約現象230
二、作為制度創新主體的政府232
三、作為經濟糾紛裁決者的政府234
四、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壟斷現象和政府的對策235
第二節制度變型與制度創新規范化242
一、制度創新中的兩類制度變型242
二、制度變型的主要原因244
三、制度創新規范化的可能性250
四、制度創新后的相對穩定254

書摘/試閱

第一章資源配置問題的探討
第一節從非均衡的角度看社會主義的
資源配置問題
一、非均衡的含義
在經濟學中,非均衡是相對于瓦爾拉均衡而言的。瓦爾拉均衡是假設存在著完善的市場和靈敏的價格體系條件下所達到的均衡。非均衡是指不存在完善的市場,不存在靈敏的價格體系的條件下所達到的均衡。因此,非均衡又被稱做非瓦爾拉均衡。
根據瓦爾拉的學說,既然市場是完善的,價格體系是靈敏的,每一個參加市場交易的人對于現在的和未來的價格都有完全的信息,對現在的和未來的供求狀況都有充分的了解,價格隨著供求的變化而隨時進行調整,那么在任何一種價格條件下,需求總量必定等于供給總量,社會中的超額需求和超額供給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交易的實現,都以均衡價格為條件。沒有達到均衡價格,不會成交;只有價格均衡了,才可能進行交易。根據這樣的學說,生產的過剩、商品的滯銷、經常性的失業,以及與超額需求有關的通貨膨脹也就不會出現。
對于這種不符合經濟實際的瓦爾拉均衡分析,雖然早就引起一些持有異議的西方經濟學家的尖銳批評,而且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專就資本主義社會中經常性失業存在等問題進行了闡述,但直到60年代初,經濟學界關于非均衡的研究仍是局部性的、非系統的。甚至對凱恩斯本人的經濟理論的解釋,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占主流地位的凱恩斯理論解釋者認為,凱恩斯經濟學仍然是一種均衡經濟學,凱恩斯只是對瓦爾拉均衡學說作了一定的修改,基本上沒有否定它。另一些凱恩斯理論的解釋者則認為,凱恩斯經濟學已經突破了均衡理論的限界,進行了非均衡理論的最初的、系統性的闡述。
這具體表現于:凱恩斯認為市場機制不一定能充分發揮作用,市場難以把各種交易活動協調起來,無論是產量,就業量還是投資量都是波動的,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經常出現的是生產過剩、失業、投資需求的不足。
非均衡理論從60年代后期起有較大的進展。非均衡的研究表明:在市場不完善和價格不能起到自行調整供求的作用的條件下,各種經濟力量將會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而被調整到彼此相適應的位置上,并在這個位置上達到均衡。顯然,非均衡所達到的均衡,并非市場完善前提下的均衡,而是市場不完善前提下的均衡;并非與零失業率或零通貨膨脹率同時存在的均衡,而是伴隨著失業或通貨膨脹的均衡。換言之,非均衡實際上也是一種均衡,只不過它不是瓦爾拉學說中所論述的那種均衡,而是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均衡。這就是經濟學中非均衡的含義。
二、資源配置的含義
資源配置是指經濟中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在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間的分配。在資源供給有限的條件下,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把經濟中的各種資源分配于各種不同的用途,以便用這些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為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勞務。任何社會,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在內,只有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才能被認為做到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如果社會上人力、物力、財力有被閑置而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或者,人力、物力、財力有被浪費而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部分,這些都是資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經濟學所要著重研究的問題之一,就是使資源配置趨向合理,以便讓現有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潛在的資源被發掘出來。
資源配置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較高的層次是指資源如何分配于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生產單位,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使每一種資源能夠有效地配置于最適宜的使用方面。較低的層次是指:在資源分配為既定的條件下,一個生產單位、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如何組織并利用這些資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們,使之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
這兩個不同層次的資源配置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它們之間的聯系在于:一方面,就全社會范圍而言,現有的資源總量是一定的,現有資源在不同使用方向的分配情況,必然影響到每一個具體單位的資源利用的效率;宏觀上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必然使相當一部分生產單位的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另一方面,假定大多數生產單位的資源利用效率都能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那么其結果將導致經濟中資源總量增加,而資源總量增加與資源總量不變相比,前者將有利于調整資源在不同使用方向的分配,有助于資源配置合理化。這兩個層次的資源配置之間的區別在于:第一,彼此的目標不同。較低層次的資源配置的目標主要是提高生產單位的資源利用效率,使一定的投入能有更多的產出。較高層次的資源配置的目標則主要是讓每一種資源合理分配,使之進入最適宜的使用方面,然后通過生產要素在廣泛范圍內的重新組合,使生產要素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二,實現的途徑不同。較低層次的資源配置可以在不轉移生產要素的前提下,通過生產技術措施或生產單位內部組織管理措施來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較高層次資源配置合理化的實現,通常要涉及生產要素流動、產權關系規范化、固定資產的轉讓、宏觀經濟調節手段的運用、宏觀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等問題。
但無論是從較高層次上看還是從較低層次上看,資源配置的合理化都表現為一個長期的過程。資源配置的合理程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資源配置的合理化也不會有一個極限。我們只能這么說:通過這一層次或那一層次的調節或改革,資源配置狀況是不是比較合理了,是不是比過去改善了,或改善了多少,等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怎樣通過經濟調節,使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狀況逐漸好轉,逐漸趨于合理,以便在較高層次上和較低層次上都能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
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資源配置的特點
在研究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資源配置問題時,有必要先了解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以及這種經濟體制給資源配置帶來的各種影響。由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可以區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因此,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資源配置也可以相應地分成幾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的資源配置都具有一定的經濟體制所賦予的特點。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可以大體上分為三類經濟體制:一是傳統的經濟體制;二是在傳統經濟體制逐漸失去主導地位和新經濟體制逐漸成長的條件下的雙軌經濟體制;三是新的經濟體制。可以把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這段時間的經濟體制稱為傳統的經濟體制;把80年代以來的經濟體制稱為雙軌經濟體制。目前我們正處于雙軌經濟體制之下。至于新經濟體制,則是我們力求通過經濟改革,在擺脫了雙軌經濟體制之后所要建立的那種經濟體制。后者對我們來說,至今仍然是目標模式,而并非生活中的現實。
三種類型的經濟體制之下資源配置的特點如下:
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之下,指令性計劃或者被理解為社會主義經濟計劃的惟一形式,即認為社會主義經濟等同于指令性經濟;或者被理解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形式,從而以指令性方式分配資源成為經濟中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在這種經濟體制之下,市場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或者即使起作用,它對資源配置的影響也是十分有限的。不僅如此,由于否定企業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地位,否認企業應當擁有生產經營的自主權,抹煞企業的自身利益,限制生產要素的流動,因此,在高層次的資源配置方面,不僅存在著資源的極其不合理的分配,造成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經濟結構、就業結構的嚴重失調,而且資源的浪費、破壞也非常驚人;在低層次的資源配置方面,則由于行政部門對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橫加干預,企業既沒有合理使用資源的積極性,也沒有這種可能性,所以企業的生產效率低下,資源的使用效率也很低。這就是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的主要特點。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是資源配置從不合理趨向合理的必要前提。
雙軌經濟體制是新舊經濟體制交替時期客觀存在的一種體制。當傳統經濟體制的缺陷暴露得越來越明顯,從而必須對之進行改革之后,經濟中有可能出現一系列新問題。這是因為,舊經濟體制只可能逐步退場,新經濟體制也只可能逐步建立,新舊體制的交替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一部分經濟活動仍按傳統經濟體制下的方式進行;另一部分經濟活動則開始按新經濟體制下的方式進行。此外,還可能發生這類現象,即一部分經濟活動既要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制約(因為傳統經濟體制尚未退出經濟活動的舞臺),又要受新經濟體制的制約(因為新經濟體制已經開始在經濟生活中發生某些作用);或者,在一些經濟領域內,傳統經濟體制和新經濟體制都不起作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些空白點,從而產生了一些混亂。必須指出,雙軌經濟體制本身具有過渡性,而雙軌經濟體制下的資源配置也具有較大的復雜性,這具體表現于:一方面,產業結構正在朝著比較合理的方面調整,資源的閑置或浪費現象正在減少,資源的使用效率正在提高;另一方面,基本建設規模不合理地擴大,重復建設有增無減,原材料供應更加緊張,由需求與成本兩方面的因素所導致的物價上漲難以被抑制住。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資源配置的整個狀況雖然比傳統經濟體制之下會有所好轉,但這并不排除某些方面的資源配置狀況也許比傳統經濟體制之下更差一些。于是就會使經濟改革遇到原來預料不到的障礙,即本來對經濟改革抱有較大希望的人在目擊新舊體制交替時期發生的混亂現象之后,對經濟改革的信心下降了,對經濟改革的前景感到沒有把握了,甚至認為傳統經濟體制仍有值得留戀之處,至少不會出現像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出現的這些混亂。這就是雙軌經濟體制之下資源配置的特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新舊體制交替時期不可避免的“過渡性癥狀”,即伴隨新經濟體制誕生而來的陣痛。
新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經濟改革之后所要建立的目標體制。這將是一個以企業具有充分活力,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和重新組合的經濟體制。由于企業的內部經營機制已經根本不同于傳統經濟體制之下的情形了,較低層次的資源配置將因企業對自身利益的關心而趨于合理。由于產權關系規范化和生產要素有可能在社會范圍內重新組合,資源在社會上不同使用方向之間的合理配置也能成為事實,于是較高層次的資源配置目標將得到實現。可見,我們將要建立的新經濟體制,是一個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的新體制。
四、經濟的非均衡與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
從經濟體制的角度對社會主義經濟中資源配置的特點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經濟改革和經濟調節的意義和任務。但僅僅從不同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角度來考察,還是不夠的。有必要進而從我國經濟的非均衡性質來分析資源配置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的特點。
根據前面關于非均衡的論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非均衡理論所考察的是市場不完善、價格信號不能起到自行調整供求關系的條件下的經濟運行過程。對我國而言,過去,傳統經濟體制下的經濟運行固然是一種非均衡狀態的經濟運行,而目前,雙軌經濟體制下的經濟運行仍舊是非均衡狀態中的經濟運行。甚至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即使建立了新的經濟體制并使之在經濟中發揮作用,但由于資源約束的繼續存在等原因,經濟運行將會繼續處于非均衡狀態之中,只是非均衡的程度不斷減弱而已。這正是我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我們不應當回避它。
現在,專就雙軌經濟體制之下的資源配置問題來說,市場不完善、商品比價不合理、價格信號扭曲、資源供給受到很大限制、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總之,非均衡經濟的基本特征,在我國雙軌經濟體制之下都是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在經濟運行的背后,還存在著一個事實,這就是:在雙軌經濟體制之下,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還沒有完全擺脫(或基本上沒有擺脫)行政部門附屬物的地位,它們還不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它們的投資行為和交易行為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扭曲,價格信號即使是準確的,它們也不可能成為企業調整供給與需求的手段。因此,只要對我國現實經濟情況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從非均衡經濟這一立足點來進行考察,那么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出下述結論:要使資源配置從不合理趨向于比較合理,經濟體制改革是必要的;而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價格改革既不是惟一重要的改革,更不可能成為改革的突破口。關鍵在于所有制體制改革,也就是企業體制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在于首先應賦予企業以活力,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能夠接受價格信號并根據它們來調整供求的商品生產者。
要知道,既然經濟改革的目的在于使資源配置從不合理趨向于比較合理,那么需要改革的就是資源配置的機制、經濟運行的機制。以企業體制改革來說,所要改革的是企業自身的經營機制、生產要素流動和組合的機制,而不是隸屬關系或管理范圍的調整(例如從“條條”變為“塊塊”,或從“塊塊”變為“條條”)。在價格改革方面,所要改革的是價格運動的機制、定價的機制,而不是價格比例的調整。只要企業仍然是行政部門的附屬物,企業不能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那么在價格方面,所改的只能是商品的比價,而不是定價的機制。這樣的“價格改革”,其結果只能是“比價回歸”,即比價調整以后不久又恢復到原來的不合理比價的位置上,但是價格水平卻比以前上升了。這對于資源配置狀況的改善是起不到什么積極作用的。
假定把企業體制改革即所有制體制改革作為關鍵,并把賦予企業以商品生產者地位作為突破口,明確投資主體,實現政企分離,培育市場,使市場完善起來,那么在投資主體明確和市場逐漸完善的基礎上,最后必將實現市場定價的格局,資源配置問題的解決也就順理成章。由此可見,在非均衡經濟之中,不從妨礙市場完善和價格信號正常發揮作用的根源上著手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也就是不從先形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企業)方面著手以導致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的形成,而試圖一開始就建立市場,放開價格,那么恰恰把一切都顛倒過來了。如果那樣做,不但只會造成無休止的物價上漲,只會使商品比價依然處于不正常狀態,而且由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不存在,市場還是不可能完善,價格信號仍然是扭曲的,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依舊是可望而不可即。根據非均衡分析,所得出的必然是這樣一個結論。
第二節資源配置失調與社會主義
經濟中“滯脹”的可能性
一、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與“脹”的根源
“滯”是指經濟停滯,其表現形式主要是經濟增長率下降,并停留在低水平上。“脹”是指通貨膨脹,其表現形式主要是物價上漲幅度較大。“滯脹”是指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與“脹”既有可能單獨出現,也有可能一起出現。關于這一點,我已經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書中作了論述。參看厲以寧:《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297~298頁。問題是,造成社會主義經濟中“滯”、“脹”與“滯脹”的根源何在?能不能把這些情況簡單地看成是由于政府工作失誤或受到偶然事件的影響而帶來的后果呢?從前面對于經濟的非均衡分析和對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給予資源配置的影響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無論是“滯”、“脹”還是“滯脹”都有深刻的內在原因,如果說政府工作失誤或偶然事件的干擾多少與此有關的話,那么這只是加劇它們或誘發它們的因素而已。
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作為一種非均衡的經濟,在運行過程中,總量失衡和結構性失衡都有可能發生,總量失衡表現為由于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的不一致而導致經濟停滯或通貨膨脹,結構性失衡表現為由于關鍵性產品需求與供給的不一致而導致的經濟停滯或通貨膨脹,這樣,“滯”或“脹”或者由于總量方面的原因,或者由于結構方面的原因而單獨出現。如果總量失衡與結構性失衡同時發生,那么就可能有下述四種不同的表現:
1由總量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滯”和由結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滯”;
2由總量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脹”和由結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脹”;
3由總量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滯”和由結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脹”;
4由總量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脹”和由結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滯”;
上述第一、二種表現仍屬于單獨出現的“滯”或“脹”,而第三、四種表現則是“滯”與“脹”的同時發生,即“滯脹”。應當說,這四種表現,在非均衡經濟中都是可能出現的。在傳統經濟體制之下和雙軌經濟體制之下,對這些情況的發生可能較易于理解。那么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假定建立了新經濟體制,是不是就不可能發生“滯”、“脹”與“滯脹”了呢?并非如此。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在新的經濟體制之下,企業成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