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是我們這個地球世界的中心。生活在這裡,當然希望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永續發展下去。人類要生存,必須依賴適當的環境,因為受到地球表面地理與氣候的影響,人口分佈變得很複雜,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在適合生活的地區居住。為了能在這些特定的範圍內得以長久生存,就必須努力使人口與自然資源環境之間取得平衡,或從其他地區取得必要的生活資源。

人類以其智慧,會想盡辦法從自然環境中取得或培養其生活中的必需物質。如果因此而破壞環境,使其失去平衡,則人類必因環境的惡化而遭受損害,甚至消滅。

本書以地球主人的身份,深入瞭解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期能「知己,知彼」。不但對居住的環境要有充分的認識,也要充分瞭解居住在這環境中的「人」的特性、習性、健康及壽命的長短、繁殖情形等等,使人類能在這地球上,活得愉悅與長久。

作者簡介

孫得雄
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江東亮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姜蘭虹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黃佳媛
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幹事


陳寬政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

董宜禎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書籍推薦人

吳思華 教育部長
蔣本基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林慶隆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主任


推薦文

教育部長序

全球氣候變遷已是我們面對永續發展的挑戰,亦是人類須嚴正面對的難題,在日趨嚴重的地球暖化現象,以及能源危機問題逐漸浮現後,環境保護與節能減碳,已成為地球村公民共同努力的目標。而《永續發展教育系列叢書》之出版,即是因應100年6月5日環境教育法施行後,我國將環境教育列為重要教育議題之一,以培養具有環境意識與素養的公民,希透過教育方式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本叢書內容分為「永續環境」、「永續經濟」及「永續社會」三系列,其中永續環境系列包括《自然保育》、《公害與防治》、《氣候變遷與災害防救》及《環境與資源管理》等4冊;永續經濟系列包括《綠色產業》、《清潔生產》及《綠色所得與綠色消費》等3冊;永續社會系列包括《文化保存》、《社會正義與社區參與》及《人口與健康》等3冊。合計有10冊。由本部補助,國家教育研究院結合五十多位學者專家歷時兩年餘編著而成,再經由審查通過後出版,是國內第一套為大專校院永續發展教育課程與教學編著的專書。希望讓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巴西之後,躋身少數將環境教育立法與落實教育政策的國家,揭示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的用心與盡力,透過永續發展教育促進民眾主動積極瞭解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之相互關係,培養永續發展之知識、態度、技能、價值與倫理觀,進而產生對永續發展負責任的行為模式,以具體行動解決或避免問題,達到環境、經濟及社會的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教育內容關切環境與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行動、洞悉環境正義與世代永續公平發展、認識環境與經濟關係、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與環保組織等等,係一個横跨環境、經濟以及社會學門的跨域整合的新領域,所需專長遍布各科系,除一般環境議題外,更擴及綠色產業、清潔生產、綠色消費、文化保存、人口與健康等前瞻性議題,涵蓋永續發展各面向,目前坊間並無一套適合大專校院學生使用的書籍,本叢書的出版正符合當前需求,相信對我國永續發展教育的推動,必能發揮很大的助益。

最後,本套書能如期如質付梓,感謝編著者、審查者、本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同仁、國家教育研究院同仁及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等的努力及貢獻。

目次

第一章 人口的特性
第一節 人口的定義
第二節 人口的數量
第三節 人口的先天性素質與後天性組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人口的遷移與分布
第一節 人口的遷移
第二節 都市化與人口密度 
第三節 二十一世紀全球人口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人口的理論
第一節 早期的人口思想 
第二節 馬爾薩斯及古典學派的人口理論 
第三節 最適人口的理論 
第四節 人口轉變的理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人口健康
第一節 常用人口健康指標 
第二節 健康轉型 
第三節 健康的決定因素 
第四節 未來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人口壽命與健康:生命表的建構
第一節 生命表的建構 
第二節 一般生命表 
第三節 死因生命表 
第四節 健康生命表 
第五節 區域生命表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人口的永續發展
第一節 數量的控制 
第二節 少子女化問題 
第三節 人口素質的控制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世界人口發展趨勢
第一節 20世紀世界人口發展概況 
第二節 21世紀世界人口推測與議題 
第三節 主要國家之因應措施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我國近年來人口發展與因應
第一節 我國人口變遷趨勢 
第二節 我國人口變遷之特質與影響 
第三節 我國當前人口政策簡介 
第四節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結 語

書摘/試閱

第一節 人口的定義

人ロ(population)可定義為「人的集合體或集團」,係由個別的「人」(human being)所構成。
人口的定義,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人口,一般而言,有特定的指標來規定其範圍。如人ロ統計上所指的人口,都有其統計的地區範圍、統計的時間、和所統計的人口種類或特性,亦即在空間、時間與特性上有所規定。所謂空間係指某一特定地區而言。這種地區可大可小;小至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國家或整個地球。所謂時間係指某一特定時刻,如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幾秒。所謂特性係指這些人所具有的特徵,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所使用的語言、所屬種族、宗教信仰、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種類等等。

例如,臺灣地區民國102年(2013年)12月底的男性人口數為11,617,055人。此時,統計的地區範圍是臺灣地區(不含金門縣和連江縣),統計的時刻是民國102年(2013年)12月31日,而且所統計的人口只限於男性,並不包括女性人口。

至於「廣義的人口」,不僅指某時生存於某一地區的人群,也可以包括己經死亡的「人」,或將來可能出生的「人」。這種概念,在本質上並不受時間與空間的約束。這種人口可稱為「抽象的集團」,和一般人口統計上所說的集團有所差別。例如討論「人口」與環境的關係時的「人口」就是廣義的「人口」。

第ニ節人口的數量

由於「人口」是一種集体名詞,係由個人集合而成的群体,所以其數量的多寡,成為關心的焦點之一。人口的數量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絕對數」,另一類是「相對數」。


(一)絕對數(absolute number)

這是指實際的人口數。例如某時存在於某地區的人數,或實際的出生數、死亡數、學生數、男性人數、女性人數等等。這是人口資料最基本的表示方法。一個地區或某一類人口的數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例如,當該地區內出生了一個嬰兒,人口數就增加一個;如果有人死亡,人ロ數就減少一個。同樣,有一個人從別的地區遷進來,這個地區的人口數就增加一個;有人從該地區遷出去,人ロ就減少一個。一個地區的人口數因出生或死亡所引起的增減稱為「自然增減」;因人口的遷入或遷出所引起的增減稱為「社會增減」。此兩種增減所引起的結果就是「總增減」。例如,臺灣於民國102年自國外遷入62,009人,遷出外國47,224人,即淨遷入(社會增加數)為14,785人,而同一年臺灣有199,113個嬰兒出生,有155,908人死亡,所以自然增加數為43,205人;兩者相加的結果,我國在民國102年的人口總增加數為57,990人。

(二)相對數(Relative number)

相對數是用以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人口資料之間的關係,或人口和其他資料之間的關係的數字。後者有如「人口密度」是表示人口和土地面積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土地面積來除這一塊土地上所居住的人口數而得。例如,臺灣的土地總面積為36,193平方公里,而民國103年7月之人口數為23,261,168人,因此當年的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646人。不過,因為各地的地理環境不同,人口分佈情形亦有差異,所以用以計算的土地面積愈小,即地區愈小愈能表達兩者在地區上的差異。一般而言,都市地區的人口比較密集,人口密度就比較高。例如,同一年臺北市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915人;而新北市的永和區的人口密度更高達每平方公里52,564人,但臺東縣的人口密度就只有每平方公里64人。人口密度愈高,表示每人能夠分配到的土地面積愈小,可能會影響其生活品質。但,人口密度低,不一定表示每人可以享用的土地資源較多,也許是因為當地的地理環境不太適合人類居住,如山地、沙漠等,人口密度必然偏低。此外,這一類「比例」也可用以表示每一個人平均可以享用的資源數量。

例如,2013年新加坡的國民所得為每人平均61,000美元,但孟加拉的所得卻只有每人平均2,070美元,而非洲的Liberia(賴比瑞亞)的所得更只有平均每人600美元,表示生活水準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可以拿一些和人的生活有關的資料來和人口數對比,以表示兩者間之關係或人口的生活水準。例如,每人平均可以分配到的能源、水資源、糧食、交通工具等等,對研究人和環境的關係,幫助很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26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