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徐霞客遊記
滿額折

徐霞客遊記

定  價:NT$ 580 元
優惠價:9052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
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迴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

時浮雲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
怒流送舟,兩岸穠桃豔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欲仙也。


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杖)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自述

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已而遊黃山、匡廬;入閩,登武夷,泛九鯉湖;入楚,謁玄嶽;北遊冀、嵩,上華山;窮閩山之勝,遇盜於湘江。復尋西南諸夷境,滇南之觀亦幾盡矣。並以〈溯江紀源〉一篇寓余,言〈禹貢〉岷山導江非發源也。霞客記遊之書,高可隱几。當為古今遊記之最。
——明末清初江南文壇盟主錢牧齋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明代萬曆到崇禎間江蘇江陰人。徐霞客自22歲(1607年)新婚那年開始旅遊,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跋涉了許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於荒野。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十六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為紀念徐霞客,他所到之處,基本有徐霞客紀念標誌。明末清初名士黃道周、文震孟、錢謙益、項煜、陳仁錫等與徐霞客經常唱和。

作者簡介

原著作者:徐霞客(1587—1641)
名宏祖,明代萬曆到崇禎間江蘇江陰人。徐霞客自22歲(1607年)新婚那年開始旅遊,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跋涉了許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於荒野。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十六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為紀念徐霞客,他所到之處,基本有徐霞客紀念標誌。明末清初名士黃道周、文震孟、錢謙益、項煜、陳仁錫等與徐霞客經常唱和。

譯注作者:鄭培凱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副修歷史。1970年負笈美國,主修中國與歐洲思想史,及後獲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衞斯理大學、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及紐約佩斯大學,1998年赴港創辦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現任香港特區非物質文化咨詢委員會主席。著作包括《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吹笛到天明》、《游于藝:跨文化美食》、《樹倒猢猻散之後》、《茶道的開始——茶經》,另著《高尚的快樂》、《出土的愉悅》、《真理愈辯愈昏》、《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等。

目次

《徐霞客遊記》導讀——徐霞客跋涉天涯

 

一 遊天台山日記:浙江台州府

二 遊雁宕山日記:浙江溫州府

三 遊黃山日記:徽州府

四 遊武彝山日記:福建建寧府崇安縣

五 遊廬山日記:江西九江府

六 遊九鯉湖日記:福建興化府仙遊縣

七 遊嵩山日記:河南河南府登封縣

八 遊太華山日記:陝西西安府華陰縣

九 遊太和山日記:湖廣襄陽府均州

十 遊五台山日記 山西太原府五台縣

十一 遊恆山日記:山西大同府渾源州

十二 湘江遇盜日記

十三 遊七星岩日記

十四 遊灕江日記

十五 隨筆二則

十六 遊大理日記

十七 溯江紀源

 

名句索引

書摘/試閱

《徐霞客遊記》導讀——徐霞客跋涉天涯/鄭培凱

 

(一)布衣走四方

徐霞客(一五八七—一六四一)是明末的奇人,他的著作《徐霞客遊記》是一本奇書,在文學史、地理知識史、文化意識史上都有獨特的地位,不但為中國旅遊文學開創了嶄新面目,也反映了中國知識精英在早期全球化期間的世界觀發展,對客觀世界進行細部的實證考察,並且提供了探索自然的翔實記錄,同時一一探究知識的可靠性。《徐霞客遊記》的出現,有其劃時代的意義,也有其歷史文化發展的原因。從書寫創作的主觀層面來說,涉及遊記書寫文類的發展,自魏晉以來個人意識的萌發,表現於士大夫文人的放情山水,在欣賞自然美景之餘,記錄個人對自然的獨特觀察與體會,追求審美境界的天人合一。這種屬於審美範疇的思想意境,通過唐宋時期散文書寫的發揚,發展到了明代,已經累積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可以作為徐霞客汲取發揚的基礎,記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化日記的細節書寫為文學性與思想性的篇章。

從社會環境的變遷而言,明代中葉之後,中國東南半壁的經濟生活極為繁榮,沿着長江中下游與大運河流域,城鎮化與經濟商品化發展迅速,參與商業行為的人口頻繁擴張,交通路線急速開展。除了官方《大明一統志》的地理記載,從當時出現大量商程便覽之類的導引書刊,如黃汴的《一統路程圖記》(後來翻刻成《天下水陸路程》、《新刻水陸路程便覽》等)、李晉德《客商一覽醒謎》、程春宇《士商類要》,可知全國的交通路線以及各地驛站分佈,不但臚列得十分清晰,鉅細靡遺,而且標注出五里、十里、二十里、三十里、五十里、六十里、七十里的路程地望,方便商賈經商旅行,當然也同時惠及出門旅行的遊客。因為經濟繁榮與穩定,一些富裕人家在生活有了餘暇之後,遊山玩水成為相當普及的社會風尚,不再是極少數達官貴人的禁臠,得以讓個別精英人物在不憂衣食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個性,在尋覓山水奧祕之中,滿足自我存在的意義。

按照清初泉州人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所記,列舉了士大夫文人的旅遊著述,作者達五十七人之多。這些文人學者書寫的遊記,與路程便覽、客商指迷以及歷代記述地理山水的志書都不同,是屬於親身經歷的記述,不是沿襲前人著作的書抄。歷史地理學者周振鶴研究明代後期旅行家群體,特別指出,這些遊記的作者大多數是進士出身,或者是有一定官職的舉人或諸生。旅遊的性質,有許多是因為「宦遊」,也就是藉着執行官府職務的機會,或走馬上任,或巡按調查,途經名勝古跡,順便「到此一遊」,卻又感到旅遊的樂趣值得筆諸為文,記下自己的遊蹤,也算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體現。如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在他《閩部疏》的序裏就說,「今天下內外官,得行部遍者,直指、督學兩使者而已。世懋束髮宦遊,多歷海內名山大川。」清楚說明,達官貴人旅遊天下,經常是執行公務的附帶行為,多半可以歸於今天所說的「公費旅遊」。必須在此指出,晚明最出色的旅行家徐霞客,雖然出身世家,卻抗拒科舉仕途,未曾謀過一官半職,因此,他足跡遍天下,倒是從未使用過公帑,所有旅遊花費都是自己提供的。

明代中期以後,士大夫文人學者除了遊山玩水,寫下親身經歷,也對寰宇地理進行仔細的實地考察,編寫成長篇著作,既有遊山玩水的觀賞性質,同時反映了實證考察的學術鑽研。從王士性的《五嶽遊草》與《廣志繹》、何鏜的《古今遊名山記》、楊爾曾的《海內奇觀》、墨繪齋刻本《天下名山勝概記圖》、曹學佺的《蜀中名勝記》,以及顧炎武的《肇域志》與《天下郡國利病書》,可以看到,寫作的目的兼具知識性與觀賞性,蘊含了許多個人觀察外在世界的信息,與上述商程導引書刊的性質不同。從這些遊記與記載山川形勢的書中,我們可以探知,明末文人學者遊覽名山大川的動機,或許初始意在旅遊玩耍。親身遊歷,仔細觀察名山大川之後,還要字斟句酌,發之為文,就有了超乎娛樂的文學審美與知性追求。晚明時期的社會文化繁榮與變化,衝擊了許多上層精英的知識系統,在探索內聖外王的心性之學以外,對外在世界的客觀存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觸發了知識結構的變化。知識探求不再限於儒釋道的心性辨析,而想跨越傳統的文獻知識,擺脫古人訴諸聖賢權威的不求甚解方式,試圖通過親身的驗證,清楚認識客觀世界與自然地理的面貌。徐霞客就是這種探求客觀地理真知最典型的人物,《徐霞客遊記》也就成了建構新知識系統的重要著作。

徐霞客才氣縱橫,文筆恣肆而又細膩精確,具備了藝術家刻劃自然的寫生才能,又有觀察實證的科學邏輯頭腦。他探索自然地貌環境,似乎只是為了純粹的求知目的,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記錄實地考察山川地理的經歷,頗像達爾文乘「小獵犬號」(Beagle )考察船環遊世界,抱持追求生物科學知識的執着,記錄各地物種那樣,寫成鉅細靡遺的遊記,並無功利的考慮,沒想過甚麼「實用價值」。我們可以想象,徐霞客每天翻山越嶺,攀援險峰,涉過溪澗,到了晚上還孜孜不倦,在昏暗如豆的燈下,展開文房四寶,沾濡着他飽覽山川大地的無限深情,以優美的文筆,一個字一個字,記下詳細的親身觀察。他從家鄉江陰出發,穿的是草鞋或麻鞋,日復一日,不存在任何功利目的,走遍中國名山大川,進入西南大地,深入不毛,一直走到滇緬邊境,這是何等的精神?到了夜深人靜,他還不顧跋涉整天的疲勞,寫下如此優美的大地頌歌,是甚麼樣的超越力量支撐着他,為我們留下了《徐霞客遊記》?

當然,徐霞客具有特殊的文學藝術才能,有觀察世界的精密邏輯思考方式,像實驗室裏的科學家一樣,鍥而不捨,一絲不苟,有興致,也有能力,組織起身體力行的觀察,記錄下跋涉天涯的每一步足跡。不過,我們還是要問,除了上述的時代環境,是甚麼具體原因,因緣際會,激發了徐霞客,讓他停不下腳步,必須走盡天涯海角,必須把分分鐘鐘的歷程,記錄得絲毫不漏?徐霞客的主觀能動性是哪裏來的,是甚麼內在因素激勵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行走天涯,寫出如此卷帙浩繁的遊記?是家世中的甚麼特殊背景,生命中的甚麼環節,驅動他的心靈,使他像一顆漫遊在外太空的彗星,循着自己的軌道,永不歇止?

讀《徐霞客遊記》,要心存景仰之情,不止是讀一本好玩的遊記,也不止是欣賞優美典雅的文章。要想到徐霞客行走天涯,是以獨特的個性,來展現人類特有求知精神,求真求是,為求知而求知,為審美而審美,為躬親體驗山河勝景而遊歷。這種對外在世界的純粹好奇,要親身去體驗的求知精神,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特性,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動因,值得我們思考,也值得我們學習。

(二)輝煌又悲劇的士紳徐家

徐霞客(一五八七—一六四一),原名宏祖,亦作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南直隸江陰人。他的家族是江陰望族,祖先於宋元之際來到江陰的西順里,後來定居梧塍里,至少到了元代就已經在地方饒有聲名,躋身於精英階層。從倪瓚(一三○一—一三七四)在一三七○年寫的〈題書屋圖〉可知,無錫地方的大畫家倪瓚與徐氏祖先徐均平是好朋友,特別欣賞均平剛滿十歲的兒子徐麒(一三六一— 一五一五),說他「清令不凡,異日必能乘長風破巨浪」,所以為他取了「本中」為字。倪瓚還說,他畫這幅〈書屋圖〉,是為了鼓勵徐麒,期望這個聰慧的少年努力向上,可以繼承與發揚徐家的〈世德家聲〉:「徐郎己能緝書鉏經,尚默觀此意,居靜飲和,允執以往,吾知為世德家聲所積者深矣。並為圖一書屋,題詩於上,以誌期望云。」

倪瓚顯然非常器重徐家的少俊,才會為他畫一幅〈書屋圖〉,還題了詩,希望徐麒能夠讀書成才:「問字慙荒老,垂髫喜亢宗。親方行役遠,道在慎吾中。露淨當空月,香餘隔戶風。幽齋無長物,琴帙隱高松。」雖然是寫給徐麒,鼓勵青少年讀書上進,詩中流露的心境,卻嚮往隱逸高士在幽齋彈琴讀書的情景,想來也隱約是倪瓚的自畫像。這幅畫還有不少著名的詩人畫家為之題跋,如倪瓚的好友楊維禎(一二九六— 一三七○)當時就在場,即席寫了〈本中書室圖與雲林子賦〉,說道:「蓉城徐郎十歲耳,瓊芽軒軒,已有餐霞禦颷之異。雲林子以世好命之字曰本中。復為掞墨。予時在閣中,顧索賦,遂並紀一絕。」詩云:「小鳳遐飛碧玉京,玄亭抵掌共卿卿,圖成好識先天語,十二樓頭第六楹。」也是鼓勵青年少俊要努力,以求飛黃騰達,在崑崙仙宮群玉山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不過,鼓勵年輕人讀書上進,以飛升仙家宮闕作為參照,也的確是別有用意,不知道小徐麒是否讀得出其中深意。蘇州的大詩人、明初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啟(一三三六—一三七三)也為倪瓚書屋畫幅寫了題跋,說,「雲林師之字本中,窅然不欲作小大觀,不可無言,為申幽解。」並且賦詩一首,申說幽微的深意:「一往翔駒氣若龍,風雲舉足自相從。寸心寧逐天倪返,變化由來未出宗。」先標出龍馬精神,風虎雲龍,氣象干雲,隨後卻說內心寧願回歸自然之道,萬變不離其宗。

過了八年之後,洪武十一年戊午(一三七八),同列明初十大才子的徐賁(一三三五—一三九三)在徐麒的行笥中,看到倪雲林的圖詠,發現其中題跋,都是逝去的故友,「不勝今昔之慨」,也題了一首詩:「幽人丘壑心,英士風雲色。出處萬里遠,觸機在深寂。領此未發意,相看兩不拂。雲林有高真,玄扉鍊靈液,往來挾飛仙,不與人群習。遙望故人子,一見能洞別:丹佳影猶含,叢蘭茁方出,錫之以珍名,授之以微密。先天返吾宗,小景圖太極;華篇遂成林,風雅東南絕。忽焉數載餘,語語既冥合。鴻聲啟後人,遺詠慕前哲。作者慨莫從,來者欣未息;瑛帶轉難窮,珍重千秋業。」從這首詩裏,我們多少可以窺知元末明初知識精英,生活在動蕩年代所處的困境,對出處仕進採取消極的態度。作為徐麒的長輩,在稱讚少年英華的同時,不經意流露出明哲保身的想法,暗示歸隱才是處身之道。青少年時期的徐麒是否能夠讀出前輩詩中的弦外之音,我們是無法知道了,但是,後來世事的發展卻殘酷地「為申幽解」,印證了詩句對仕進的憂懼。倪瓚與楊維禎退隱山林,得以善終;高啟與徐賁捲入官場的起伏,最後都遭到明太祖的殘殺。

徐麒是徐霞客高祖徐經(一四七三—一五○七)的高祖,也就是上溯八世的祖先。從徐麒出生(一三六一)到徐霞客逝世(一六四一),徐家九代人恰好經歷了明朝的三個世紀,也與明朝興衰的命運類似,經歷了從興盛到逐漸衰敗的歷程。從南京國子監祭酒陳敬宗(一三七七—一四五九)在正統十二年(一四四七)所寫的〈明故徐徵君(麒)墓誌銘〉來看,徐家在元明之際就已經相當富裕,徐麒更是經營有方,而且樂善好施,喜歡交往文人畫家,經常舉辦雅集:「家極豐盈,至君闢畦連阡,原田每每,儲橐益廣,然富而好禮,見義必為,贍荒周之,時時惟以推衣授室為念,故德流曖溢,所以淪澈乎物者甚廣。至於禮賢下士,傾蓋之契,久要之誠,互極其綢繆雅意。性不嗜酒,無歌聲舞影之懽,惟良朋登訪,必展瑤席,飛彩毫,相與酬酢觴詠,徹晝夕而無怠色。蓋其灝氣襲人,和風鼓物,有非恆情可能者,是以宇內播揚,咸仰之為山斗。」

徐麒在明初建國的洪武期間,曾被地方推舉到中央,奉詔到西南羌蜀地區,做過安撫邊區少數民族的工作,受到朝廷的嘉許。但是,他並不棧戀官場升遷,以家計浩繁,需要處理為由,請求回到家鄉做徵收賦稅的工作,辭去朝廷頒獎,急流勇退。他被安排回到家鄉工作,正好配合明初國家草創急需稅收的政策,也符合前輩的稱許與期望,退居鄉里,明哲保身,卻是當時極為少見的。陳敬宗寫的墓誌銘就說:「回想我高皇之朝,得請告歸里者,自君而外,未能一二見也。」此後的徐家,在江陰地區擔負徵收賦稅的任務,「上下相安於樂利」,奠定了穩定的社會基礎,一直保持富裕鄉紳的地位。徐麒的兩個兒子景南與景州,都能繼承父業,在明代前期的永樂、宣德、正統年間,得到政府的眷顧,累積了豐厚的資產。

徐景南的兒子徐頤(一四二三—一四八三),曾接受詔令,擔任過中書舍人的職位,在文華殿當差,有過親仰龍顏的榮耀,使徐家的地位更上一層樓。但是,他依然遵循謹慎篤實的家風,按着祖父徐麒處世的方法,在朝中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以奉養雙親為由,辭官歸隱家鄉,繼續富裕鄉紳的低調生活。他繼承祖輩回饋家鄉的策略,通過各種善舉,捐賦稅,救災荒,修橋鋪路,維持了徐家樂善好施的名聲。李東陽(一四四七— 一五一六)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的時候,曾為徐頤寫墓誌銘,就說,「家舊多貲,君益勤儉,治生業,增產拓地,殆無虛歲。乃以其羨賑凶貸之,而薄其息入以為常。及其子元獻舉鄉貢,喜甚。會當徵逋穀,貧不能償者數千石,悉捐之。縣南通衢有永安橋,當潮沖圮弗洽,君發私財修之,工役頗鉅。其餘葺治橋道,多至不可數。」最後總結為銘文:「大江之陰,山高水深,君居其間,不聞足音。有田有廬,有服與簪,亦有行義,邦人所欽。西順之鄉,梧塍之里,生斯葬斯,終復其始。著銘刻石,作者太史,九原有知,以慰汝子。」稱譽有加,卻也符合事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2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