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顛覆性的支付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滿額折

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顛覆性的支付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7937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公開肯定比特幣「具有長期前景」
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若比特幣流通於市場,將視為「貴金屬」交易
一個不是由政府發行的貨幣,即將撼動全球經濟秩序!

★ 「2027年,全球將有10%GDP透過虛擬貨幣科技儲存。」──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 比特幣社群將本書奉為聖經,並將全書永久記錄於比特幣公開總帳「區塊鏈」
★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財富》等重量級商業媒體推薦

虛擬貨幣「比特幣」在2008年次貸風暴後應勢而生,
更在2013年賽普勒斯金融危機時狂飆猛漲。
一個拒絕由政府或銀行控管的「去中心化」「匿名」貨幣,象徵更純粹的自由與民主,
並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信任指標,更引爆數位時代的淘金狂潮。

信任是貨幣的一切,貨幣系統就是互相信任的系統。
當國家會破產、銀行不可信──

《華爾街日報》財經專家透過揭密比特幣的起源、真正的功用,以及虛擬貨幣帶來的各種瘋狂與創新。精闢解析虛擬貨幣、區塊鏈科技,與物聯網經濟的相互應用。並精彩地討論趨勢背後的潛在影響。虛擬貨幣會成為當前全球金融體系的終結者?還是成為新一代避險救世主?本書將給予最完整的論述。

比特幣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價值遠遠超過其他在線上流通虛擬貨幣的總額,目前總共開採出1500萬枚比特幣,總市值近70億美金;而支撐比特幣的背後技術──區塊鏈,更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點名為「帶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就;讓人得以想像一個不用再害怕政府祭出錯誤金融政策、沒有負利率、貨幣寬鬆與金融危機,甚至不會有食安問題的美好未來。比特幣與區塊鏈的發明人中本聰,因為為金融界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甚至獲提名為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但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知道中本聰究竟是何人?

虛擬貨幣是500年來,金融領域最偉大的創新之一。──《華爾街日報》

【數位淘金狂潮】虛擬貨幣礦工、科技創業家,乃至於矽谷投資人,紛紛投入時間精力、挹注大筆資金,只為參與一場足以顛覆世界的革命。比特幣玩家將取得比特幣的其中一條路徑:「挖礦」,發展成大規模工業化事業,幾乎比擬19世紀加州淘金熱潮;瘋狂的科技創業家另闢蹊徑,企圖使用區塊鏈技術,創造出與物聯網經濟相輔相成的新工具。矽谷投資人更將虛擬貨幣科技視為繼網際網路之後,大有潛力的投資標的。

【10兆美元的地下經濟】另一方面,在傳統金融體系外的邊緣社會,總共25億人口的無銀行帳戶者,必需仰賴虛擬貨幣才能順暢交易。在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中東國家,女性無法擁有自己的銀行帳戶,甚至無法擁有自己的財產,而比特幣有機會改造中東女性的命運;阿根廷外匯管制使跨國貿易成本昂貴,中間來往的手續費高得嚇人,虛擬貨幣支付系統為此困境找到突破的出口,讓國民能以更低成本交易,而且更加安全;在中國,有可能成為下一次金融危機種子的「影子銀行」,也可能因為北京政府計畫引入虛擬貨幣科技而降低危機爆發的可能。而以上這些地下經濟,粗略統計總值達10兆美元,規模僅次於美國經濟,潛力無窮。


 

作者簡介

保羅‧威格納Paul Vigna
《華爾街日報》的市場分析記者,也負責股市及金融分析。同時擔任華爾街 MoneyBeat 節目的專欄撰寫及主播。經常在各大金融分析節目擔任嘉賓,如 Fox Business Network、 CNN 及BBC等 。

麥克‧凱西Michael J. Casey
《華爾街日報》金融專欄作家,撰寫全球金融趨勢,文章也經常刊載於華爾街日報的MoneyBeat 部落格,與同為華爾街日報的市場分析記者威格納共同編輯BitBeat部落格。
譯者簡介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行動思維時代》、《訂價背後的心理學》、《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FBI教你讀心術》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推薦

 《虛擬貨幣革命》深入、即時,且多采多姿,為讀者帶來新的觀點體驗。──《紐約時報》
 如果要了解比特幣的一切,《虛擬貨幣革命》是最好的選擇。本書作者非常詳盡地描述了加密電子貨幣的哲學與科技基礎,乃至於加密電子貨幣如何影響當今政治與經濟秩序。──《經濟學人》
 《虛擬貨幣革命》以更聰明、更全面的角度談論虛擬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交易方式。──《財星雜誌》
 任何對比特幣或區塊鏈技術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虛擬貨幣革命》。──《比特幣雜誌》

名人推薦

 《虛擬貨幣革命》除了解開了加密電子貨幣的祕密,更以引人入勝、清晰且發人省思的描述方式,闡述加密電子貨幣如何影響未來的金融秩序。──艾斯瓦‧普拉薩德,著有《美元,不得以的避險天堂》
 如果有任何人懷疑比特幣或其他虛擬貨幣不是真正的金錢,或懷疑虛擬貨幣企圖改全球支付系統只是空話;如果有任何人不清楚什麼叫做區塊鏈,甚至把中本聰當成一道日式料理,就應該讀讀這本《虛擬貨幣革命》。──尼爾.弗格森,著有《貨幣崛起》

 

前言 數位時代的虛擬貨幣

「金錢不能創造成功,創造金錢的自由才能創造成功。」——曼德拉(Neldon Mandela)

改變阿富汗少女命運的比特幣
阿瑪迪在2014年初時來運轉。Film Annex在紐約的創辦人法蘭西斯柯.盧里(Francesco Rulli)察覺到阿富汗女性所面臨的困難,又對將小額報酬寄到世界各地的成本不甚滿意,於是決定徹底改變Film Annex的支付系統,他以比特幣(bitcoin)支付報酬。比特幣似乎在2013年橫空出世,有一小群倡導者信誓旦旦地保證「比特幣將改變世界」,這群倡導者多半是熱衷科技的數位烏托邦主義者,傾向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且願意全心奉獻於他們的信仰。
盧里信奉的哲學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他迅速「理解」比特幣。為了解對於七千多位像阿瑪迪這樣,名列 Film Annex付費供稿人的阿富汗年輕女子來說,比特幣有哪些優點,他四處蒐集資料。他發現,比特幣儲存在數位銀行帳戶或「錢包」,只要能連結到網際網路,任何人都能在家設定。不必跑一趟銀行開戶,不需要文件或證明你是自然人。事實上,比特幣系統不知道你的名字或性別。因此,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至少那些能夠接觸網際網路的女性就得以掌控自己的錢財。這個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些女性建立的是屬於她們自己的東西,而非屬於她們的父兄。雖然比特幣談不上是萬靈丹,但這異軍突起的二十一世紀尖端科技確實給人希望,可以幫助為數眾多的族群擺脫枷鎖。
美國、英國、義大利,以及其他富裕國家的許多Film Annex供稿人都對比特幣抱怨連連,覺得比特幣不夠便利。而且不管在線上或其他地方,極少有企業接受以比特幣付款,對許多人來說,這整件事似乎相當不可靠。不只是Film Annex的供稿人抱怨,對大多數人來說,比特幣就像一場不成熟的騙局,企圖從傻瓜身上斂財。此外,這些抱怨也是阿瑪迪要努力解決的問題,尤其能使用比特幣的選項依然有限,特別是在像阿富汗這種低度開發的經濟體。為了處理這類問題,Film Annex在2014年架設一個電子商務網站,讓成員得以使用比特幣間接消費,比如以比特幣購買像亞馬遜(Amazon)這種提供送貨到喀布爾、赫拉特,以及其他阿富汗城市的全球性購物網站的儲值禮物卡。事實上,Film Annex正在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性比特幣經濟,這種做法在公司改名為BitLanders時又更為明確了。
阿瑪迪用比特幣買了一部新的筆記型電腦。在幾年前這是不可能的事。她感謝比特幣「教導我們如何獨立以及如何自己做決定,最棒的是,教我們如何自立自強。」比特幣讓她得以想像未來,一個不再只是身邊男性附屬品的未來,一個可以擬定自己方向的未來。「我設想自己未來是個受過教育又活躍的女醫師。」阿瑪迪說。

挑戰全球經濟秩序的新科技
通常在比特幣的相關報導中,不太會出現類似阿富汗少女阿瑪迪的故事。大部分報導都聚焦在比特幣劇烈起伏的不定性,更將比特幣視為一種非常靠不住的貨幣概念。到街上問問路人對比特幣的了解,如果對方可以說出一二,大概會提到新聞中那些最出名的報導:比如,毒販在絲路(Silk Road)網站 上使用比特幣被逮到的故事;或者會提到價格波動無常,並說出泡沫這樣的字眼;又或者他們可能會想起那個名字像出自蘇斯博士(Dr. Seuss)故事的Mt. Gox 突然有大筆比特幣消失不見,但也只知道那是東京一個無名的線上交易所。也許他們聽說過有人在尋找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個創造比特幣的神祕人物。
所有圍繞比特幣而起的花絮都精彩有趣,同時也對了解比特幣的由來很重要。但若是因此把比特幣斥為騙局,那就是在排拒某種可能改變人生的東西。比特幣是具革命性的數位科技,具有徹底改變銀行業務與商業經營模式的潛力,而且有可能帶領新興市場的數十億人進入現代數位化、全球化的整合經濟。如果這場貨幣革命真的奏效(但目前為止仍是個大哉問),許多至今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將如古騰堡印刷術那麼古老過時。
現在我們用來管理貨幣匯兌與資產的制度,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代的梅迪奇(Medici)家族,當時銀行首次在歐洲取得貨幣經濟的主導地位。那些人是最早的科技破壞創新者、激進的思想家,他們發現社會大眾的需求並予以滿足。本質上,他們設法在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間媒合斡旋,引入存款人多餘的資本,再分配給需要的借款人,這些過程全都要收取費用。這就是矽谷投資人稱為網絡效率(network efficiency)的戲劇版。藉由將社會上不計其數的債務和索償權納入單一銀行的總帳,銀行家建立一套強大的集中式新信任制度。在他們專業的中介服務協助下,原本對彼此無法充分信任的陌生人就能談生意了。事實上,梅迪奇家族建立了一套強而有力的貨幣創造系統——金錢不再只是實體的貨幣,而是組織、擴張以及分攤社會債務與支付的系統。這為商業貿易大爆炸開路,進而創造財富與資本,提供資金讓文明大國得以發展並征服世界。
可是銀行在這套集中式信任系統中變得太過強大,導致陌生人沒有銀行媒合就無法做生意,世界上日益複雜又相互連結的經濟體只能完全依賴銀行的中介。他們留在機構內部的總帳成為社會了解公民之間債務與支付狀況的重要工具。銀行因此建立了最大的競租(rent-seeking)事業,確立它們是收取費用的守門人,促使經濟運作的金融流動管理人。位在這個金流發送和接收兩端的任一方別無選擇,只能和銀行打交道,就像芭麗莎.阿瑪迪在Film Annex改變支付政策之前的困境一樣。隨著這個新的金融業務擴張並且變得更複雜,其他競租中間人也將自己定位成專門提供中介信任的業者——從早期的債券及證券經紀人到保險經紀人,到財務律師,再到現在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及信用卡公司。以目前的運作情況來說,如果那些中間人停止現有的業務,我們高耗能的全球經濟體系將全面崩潰。種種因素只會讓位在中心的銀行更加強大,以至於原本理應賦予人民力量的系統,卻孕育出一種危險的依賴性。這就是導致華爾街巨獸出現的原因,最後在2008年將整個世界帶到災難邊緣。
加密電子貨幣(cryptocurrency)因此出現了,比特幣便是加密電子貨幣的一種。這項技術的天才之處在於它剔除了中間人,但又保留基礎架構讓陌生人可以彼此交易。方法是從集中式(centralized)金融機構手中拿走維護總帳這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交給獨立自治的電腦網絡,建立一套自外於任何機構控制而運作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信任系統。從核心本質來說,加密電子貨幣是建立在一個不容破壞的共同總帳原則之上,這份總帳完全公開,時時由那些基本上可以各自獨立運作的高效能電腦驗證。理論上,這代表我們不需要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者代替我們形成信任關係。大多數加密電子貨幣系統將這個以網絡為基礎的總帳稱之為「區塊鏈」(blockchain),可取代中間人的工作,因為它可以有效地告訴我們交易的另一方是否付得出錢。
藉由消除中間人及其相關費用,加密電子貨幣可望降低做生意的成本,並減少這些中介機構內部可能產生的貪腐,以及涉入它們豐沛人脈圈中的貪腐政治人物。加密電子貨幣使用的公開總帳,可以公開那些難以窺測的政經體系內部運作。事實上,這項技術用在推動公開透明及責任歸屬的潛力,遠超過做為金錢和支付之用,因為可以排除掌控交易資訊的中間人;以選舉為例,熱衷加密電子貨幣的人就能發現這項技術具有終結舞弊的可能性。而此技術的核心本質就是一種不同以往的社會組織形式,可望從權威精英手中奪回金錢及資訊的掌控權,讓金錢及資訊的所屬人重新掌握自己的資產與才華。

「為什麼我得關心比特幣?」
本書作者邁可的鄰居,史考特.羅賓斯(Scott Robbins)的說法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的普遍認知,許多中產階級的西方人難以理解,為什麼加密電子貨幣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關心比特幣?」史考特有一天晚上提起。
當然,如果只是把焦點放在比特幣可以為我們省下每一筆信用卡交易2%或3%的手續費,就很難讓人對「加密電子貨幣革命」感到激動興奮。但如果能意識到一年87兆美元的全球經濟產出,有多少類似的費用是被那些銀行及金融機構分走,感受顯然大不相同。當加密電子貨幣可以繞過那些中間人時,其中省下的費用可能就高達幾兆美元了。我們每個人可以從這幾兆美元中取得自己的一份,不管是企業藉由省下財務成本而創造的就業機會,又或者是讓我們受益於降低利率,以及銀行與信用卡帳戶收取的手續費⋯⋯等等。另外再想想,從你開始賺錢及花錢的那一刻,就開始不斷地將金錢的一部分交給那些中間人,那些錢一輩子累積下來可能多達幾百萬美元。加密電子貨幣可望停止這種外流,並將錢放回你的口袋。這是比特幣最基本的價值主張,也是史考特為什麼應該關心比特幣的答案。
加密電子貨幣當然不是沒有瑕疵和風險。有些人擔心,如果採用比特幣模式,這種獎勵電腦所有者維持及管理公開總帳的機制(激勵他們競賽爭取每十分鐘發出的新一批比特幣),可能鼓勵運算能力的破壞性集中。因此,就算比特幣的目的是為了分散貨幣權力,資本主義固有的壟斷傾向還是可能導致部分玩家累積足夠的運算能力,奪取網絡控制權,並將值得信賴的去中心化制度恢復成由利己的集中式機構掌控。比特幣目前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威脅,許多人也認為威脅永遠不會發生,因為能靠擁有比特幣而獲利的電腦所有者沒有興趣摧毀它。不過,卻無法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而種種比特幣與犯罪之間的聯想,如絲路網站一例,使用者企圖利用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的匿名性販毒和洗錢。也有許多人擔心比特幣可能挑起經濟危機,因為比特幣剝除政府決策者調節貨幣供給的能力,史德政府沒有機制去抵銷眾人在集體恐慌時囤積的本能。我們將檢視這些重要問題,並說明從事比特幣應用的那群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目次

前言 數位時代的虛擬貨幣
改變阿富汗少女命運的比特幣
挑戰全球經濟秩序的新科技
「為什麼我得關心比特幣?」
比特幣的刀鋒指向誰?
比特幣科技的力量
新的價值標的?還是海市蜃樓?
橫跨全球的貨幣革命

第一章 從巴比倫到比特幣——貨幣系統的核心
失去信任的貨幣
信用破產的阿根廷
貨幣作為一種「社交科技」
一元美鈔的價值?
貨幣金屬論 vs. 國家貨幣論
貨幣的起源
鑄幣權:金錢與權力
非官方貨幣的誕生
金本位、美元,與「布列頓森林協議」
大平穩時代的詛咒
虛擬貨幣的挑戰

第二章 虛擬貨幣的創世神話
比特幣的初期階段
第二位採用者出現
加密電子貨幣的起始
密碼龐克與數位貨幣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貨幣實驗
花旗銀行數位美元計畫
一宗美國企業史上最大合併案的影響
信任破裂的世界,比特幣登場
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機制
數位掘金熱潮

第三章 由社群驅動的貨幣
神出鬼沒的創造者
謎樣人物:中本聰
誰能找到中本聰?
任何人都能參與:開放原始碼
虛擬貨幣邁向真正貨幣的第一步
第一個大型比特幣交易所
用比特幣交易的匿名線上市集
5,000%的投資報酬率
社群召喚:各式各樣的山寨幣
不只是一種貨幣和一種科技
靠比特幣生活


第四章 暴漲暴跌如雲霄飛車
看不見的成本
1.5%的GDP,只為保護現金系統
打破以銀行為中心的支付模式
「真的安全嗎?」
顯而易見的疑慮:價格波動
潛藏價值
狂飆猛漲的起點:賽普勒斯金融危機
吸引投資人關注
各國政府開始干預


第五章 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區塊鏈
建立信任感的中樞系統
完全公開的公共總帳
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的一切
區塊鏈的運作方式
核心角色礦工的報酬

第六章 追逐比特幣的軍備競賽
中學生也加入追逐行列
有如數位毒販的祕密事業
比特幣「挖礦」戰爭
消耗能源挖掘虛擬貨幣,明智嗎?
駭人的小瑕疵
信任危機:集中挖礦與51%攻擊
懸殊的財富差距成另一隱憂
解決威脅的方法
幾乎和世界一樣大的實驗室

第七章 中本聰的夢工廠
虛擬貨幣革命的心臟地帶
創意與創業的搖籃:20Mission
改變世界的小人物
創業,你要幾近瘋狂!
趕緊參與,免得錯過一場革命
未來的生活方式:去中心化經濟
一杯咖啡,變成了一部筆記型電腦
bitcoin.com背後的曲折故事
虛擬貨幣的遠大展望

第八章 無銀行帳戶者——10兆美元的地下經濟
低階傳統手機的比特幣錢包
經濟整合的絕佳工具
虛擬貨幣在開發中國家潛力無窮
中國12兆美元存款的逃脫路徑
中國的地下經濟
加勒比地區的金融困境
建造比特幣的引爆點
加密電子貨幣有機會解放中東女性
阿根廷的貨幣問題:比特幣比國家貨幣可靠?
結合全球最成功的行動支付與數位貨幣
大草原矽谷——非洲的科技重鎮
整合地下經濟的科技

第九章 區塊鏈──非懂不可金融新科技
區塊鏈另類用途:比特幣博弈
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群眾集資方式
與物聯網經濟相輔相成的「智慧合約」
破壞性創新:去中心化自治應用程式
在區塊鏈上運作的公司
加密電子貨幣的Android系統
搶攻每日交易額5兆美元的金融市場
山寨攪局
籌資活動大災難
使用者習慣
去中心化挑戰既得利益者?

第十章 最根本的問題──如何建立信任
錯誤的原始碼
比特幣的強大智囊團
海星挑戰:加密電子貨幣難以監管
政府說話了
無法定機構監管
監管套利:數位貨幣的避稅天堂
要求監管比特幣的壓力
監管 vs. 絕對自由

第十一章 演化中的新經濟
去中心化 vs. 集中化
該漠視、對抗,還是合作?
支付產業的嘗試
若銀行失去中間人角色
國家的新任務與新角色
鐵飯碗時代逝去
新科技的政治影響力

結語 虛擬貨幣的未來奇想
如何躍升成為主流貨幣
未來的諸多可能
失敗?或成功?
其他可能的劇本
一場真實世界的試驗
加密電子貨幣背後的科技與他真正的價值

書摘/試閱

第三章 由社群驅動的貨幣

虛擬貨幣邁向真正貨幣的第一步
我們在前一章提到了拉斯洛.漢耶茲。他是發現了以GPU挖礦的程式設計師,結果迅速改變比特幣最重要的挖礦網絡運作方式。漢耶茲對比特幣發展的貢獻,尤其是在改善社群名聲及文化方面,遠遠超過他在這個社群草創故事中的關鍵地位。
 2010年5月21日,漢耶茲吃了一份棒約翰的起司披薩。這份披薩本身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特別的是付款方式。
 比特幣存在一年多之後,這位住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的程式設計師,已經透過挖礦挖到不少比特幣。他發明顯示卡的應用,使得挖礦的計算能力爆增超過八百倍,讓他幾乎獨霸比特幣通訊協定當時付出的獎勵;所有挖礦得到的比特幣,他拿到了將近一半。「我有很多。」他說,多到他的麻煩是不知拿那些比特幣怎麼辦。「如果沒有人接受,它們就一文不值。」於是他想出一個點子。
「我付1萬比特幣買幾個披薩,像是買兩個大的,我就可以留一些隔天吃,」他5月18日在比特幣論壇上寫道,該論壇當時只有約兩百三十名成員。他想不出會有什麼人接受這個提議。真實世界中沒有人真正使用過比特幣。而他居住的那個地區,當然也沒有披薩店接受以比特幣支付。漢耶茲需要有個中間人,於是根據當時剛起步的比特幣市場報價,計算出價值約41美元的1萬比特幣,可以買到兩片披薩並酬謝中間人的勞心費力。
三天之後,一個在聊天論壇叫傑寇斯(jercos)的英國比特幣玩家出面接下提議。傑寇斯在線上向傑克遜維爾的棒約翰下訂單,以信用卡在網路上付帳。漢耶茲將比特幣從自己的錢包轉到在英國的對方。沒多久,一個茫然的送貨員帶著兩片披薩到漢耶茲家,滿臉困惑不解。他說:「新鮮披薩……來自倫敦。」這是比特幣邁向真正貨幣的第一步,而且確實走了很長一段路。如果根據2014年8月的市價估算漢耶茲花用的比特幣價值,那兩片披薩花了他500萬美元。
在中本聰首次釋出風向球的一年半後,比特幣社群始終成長緩慢。回顧當時,漢耶茲說就像是「業餘無線電火腿族」。他們志趣相投,靠著對比特幣的興趣而結合,但對比特幣的未來沒有把握。例如在2010年3月,論壇最早的成員之一、綽號叫「菸抽太多」(SmokeTooMuch)的玩家,提出要拍賣1萬比特幣。起標價為50美元。沒有人接受。
新成員通常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容易犯錯,但他們發現這是個友好熱情的團體。「於是我終於讓自己的電腦連線開始生產了。」一個叫AgoraMutual的使用者將軟體下載到筆記型電腦後寫道:「我的第一筆交易完成,增加了五十枚硬幣。耶!」但他不確定自己的電腦是否還在產生硬幣。程式似乎就停止運作了。他立刻獲得解答。他把軟體看錯了。他還在產生硬幣。回答的人是誰?中本聰。「當時有很多人互相幫忙。」漢耶茲說,其中一個就是中本聰。
 漢耶茲描述的社群是大家相互扶持,克服在理解這項新科技時伴隨而來的技術障礙。而隨著他們了解更多,新人也成了幫手,開始拿比特幣程式碼做實驗。漢耶茲的其他早期貢獻之一,就包括寫了一個可在Mac電腦運作的版本。
買披薩跟GPU挖礦的興起,很快就改變這項體驗。漢耶茲就留著那個提議沒有更動或刪除,想著如果挖到的比特幣足夠一星期買一片披薩,他也覺得很好。一開始,以他自己說的「運作時聲音就像吸塵器」的高性能新機器,輕輕鬆鬆就達到目標。他又做了好幾次披薩的交易,但後來就發現一個問題:挖到的比特幣沒有以前多了。那項披薩的提議讓外界知道比特幣有實際價值,引起線上世界的注意。結果引來挖礦競爭,所有新來的人都設定漢耶茲率先採用的GPU策略,用上了更多、更快的顯示卡。中本聰的演算法每天只釋出數量有限的比特幣;有更多人用上更強大的硬體,提高了數學謎題的難度,使得挖礦更加耗時,報酬卻變少了。
 「一個星期後難度驟升,一般人根本無法挖礦。」漢耶茲說。原本以前一個月他可以得到1萬比特幣,很快一天就只剩下1比特幣了,而且存貨都用來買棒約翰的披薩了。他說這個披薩交易他做了四、五次,總共花了4萬比特幣左右。
漢耶茲說,回想中本聰在聊天室中的互動,發現比特幣創辦人對這種改變不太高興。這位創辦人想要的體系,是一般人以普通設備就能使用的。現在卻變成沒有藉助強大的電腦就無法挖礦。儘管兩個星期前,標準電腦上的CPU就能給電腦主人帶來幾百枚比特幣,現在能夠賺到一、兩個就算走運了。不用多久,挖礦就變得更加昂貴,因為能源成本急速升高。這不再是業餘火腿族不花錢的事業。以成本來說,用買的似乎比較明智。後來他們也開始這樣做,這也是為什麼漢耶茲剩下的比特幣最後還是值上不少錢。
這個披薩的奇妙故事不只證明了漢耶茲原本的想法,也激發對比特幣新的興趣,而且用戶群開始擴大。到了6月,有五十五人註冊加入比特幣論壇。7月有三百七十人。價格也跟著變動。五天期間,比特幣的匯率跳升九倍,從0.008美元升至7月18日的0.08美元。1比特幣的價值首次超過1美分。到了2010年夏天,漢耶茲漸漸停下披薩交易,這股快速擴增的興趣卻引起其他會大幅擴展社群的冒險活動,只不過也引來很大的爭議。同樣是在7月18日比特幣創下價格週期高點的那一天,比特幣論壇出現一個新的使用者。「嗨,大家好!」他寫道,「我剛成立了一個新的比特幣交易所。」這個使用者的名稱是mtgox。


第六章 追逐比特幣的軍備競賽

中學生也加入追逐行列
其中一個新手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中學生傑森.衛倫(Jason Whelan),他的兩大熱愛是電腦遊戲及電腦網路。對於後者的興趣將他吸引到線上密碼學論壇,並在2010年秋天,發現論壇突然為了比特幣熱鬧起來。他得知有個叫Mt. Gox的新交易所在那一年稍早上線,意思就是有愈來愈多人不僅在挖比特幣,也在買比特幣,而且價格在攀升——那年10月的價格就上漲超過三倍,從6美分升到20美分以上。因此,為了快速賺錢,衛倫把為了遊戲組裝、搭配兩個超強平行Nividia顯示卡的個人電腦做了些調整,變成比特幣礦工。
一開始不太順利。運轉一個月後,他父親問起,納悶為什麼電費飛漲。衛倫全天候執行挖礦軟體的強力雜湊運算程式,但因為運轉過熱,衛倫擔心他的「得意之作」安全堪虞,於是把電腦移到地下室涼爽的角落,以免被他父親看到。可是又有另外一個問題,他鍾愛的遊戲電腦現在完全用在執行這個單調的工作。而且似乎不能讓他變有錢。
「我比較想拿新遊戲電腦玩遊戲,而不是看著它在那裡產生一些我不是很了解的神奇貨幣。」衛倫回憶道。於是,他在累積到30比特幣時關掉挖礦軟體端。當時,那筆錢幣價值6美元;等他在2014年5月跟我們說起時,已經價值1.8萬美元。很可惜的是,他的硬碟覆寫過好幾次,又沒有把錢包的密碼和金鑰寫下來。不知道自己用過的私密金鑰密碼,甚至是附加在錢包本身的公開金鑰,那些錢幣可能就此永遠遺失。「我敢說其他像我一樣的人,都會對他們沒有從早期就挖礦而失去的財富抱著幻想。」他說。
三年後,衛倫已經是安大略理工大學的大二學生,正在攻讀網路與資訊安全,他意外得知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20美元。他開始認真研究數位貨幣,而且根據他對網路日益增加的專業知識,很快就抓住比特幣在社群和科技上的重要性,而這些在他青少年時期並不了解。於是他決心回去繼續挖礦。
說比做容易。在那空白的三年,GPU已經被淘汰。隨著2013年1月出現突破,中國的阿瓦隆交出第一批挖礦用的ASIC機器,市場轉而使用這些專用「挖礦機」,裡面配備的超快晶片原本就是設計只處理雜湊運算。隨著比特幣的價格呈幾何級數飆升,競賽轉為製造更加快速的ASIC晶片以及更有效率的挖礦機。在我們寫作之際,最新的機器零售價約6,000美元,號稱每秒鐘計算三兆雜湊值,或者創造區塊的十分鐘內一千八百兆雜湊值。這個速度大約是中本聰於2009年1月挖出第一批比特幣時,以最快的CPU執行同樣任務的三百萬倍。
不過,儘管挖礦的虛擬世界以閃電般的速度前進,實體世界的工廠和供應鏈卻難以跟上腳步。2013年9月,充斥比特幣輿論界的故事,都是超高端挖礦機的大型製造商出貨長期延誤。可以想像那些人付出4,000美元「預訂」一台蝴蝶實驗室(Butterfly Labs)Imperial Monarch挖礦機,之後卻得等上六個月出貨,明知每多一個星期,比特幣就愈難挖到,同時還有更快的挖礦機問世。總部位於密蘇里的蝴蝶實驗室後來被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勒令停業。蝴蝶實驗室並非唯一跟顧客關係緊張尖銳的公司;瑞典斯德哥爾摩的KnCMiner、美國奧斯丁的CoinTerra,美國華盛頓州班布里治島的Alydian,以及舊金山的Hashfast,都有出貨問題,最後兩家甚至落得破產。許多訴訟指稱那些公司欺騙顧客,收取訂金卻是用來資助自己的挖礦業務。至於業者,則是怪罪零件供應商準備不足。阿瓦隆的共同創辦人南瓜張表示,台灣的ASIC製造商一開始沒有把比特幣挖礦機製造商客戶當一回事。到了2014年中會有出貨問題,也在意料之中了。
至於衛倫,解決辦法就是買個二手挖礦機。他從當地的分類廣告花500美元挑了一台蝴蝶實驗室的Jalapeño挖礦機,有點像買了一輛里程數達十萬英里的二手賓士車。即便這台挖礦機的哈希率每秒5 gigahash,遠遠不及市面上最快的機器,但有馬上到手的優點。隨著比特幣的價值穩定上揚,他能愈快開始愈好。
衛倫接下來做的差不多就是當時每個中小型礦工做的事,加入挖礦池。這種做法篤定能有穩定的錢幣流入,雖然只有小量增加,但比起不知道要等上多久才能等到的新型挖礦機要好得多。不過他並不覺得這樣的報酬不好。不同於中學時期初次涉足挖礦,這一次他更有學理基礎。「2010年時,我看到的是自己只賺到了多少美元。」他說:「但是現在我抱持新的心態,就算我在美元上虧了錢,以比特幣如此強勁的走勢,我賭它未來會升值。」


第七章 中本聰的夢工廠

未來的生活方式:去中心化經濟
史考特.羅賓森(Scott Robinson)是Plug and Play科技中心的行銷經理,該創新育成中心位於森尼韋爾,在帕羅奧圖與聖荷西之間,舊金山灣區南端。他也是該中心所在地的比特幣傳道者。他之所以得知加密電子貨幣,是2011年從一個用比特幣在線上買毒品的朋友那裡聽說的。後來注意到媒體有愈來愈多報導,開始感到好奇。2012年末,他開始參加由羅傑.維爾安排,在森尼韋爾舉辦的比特幣聚會;羅傑.維爾是比特幣的早期投資者,也是比特幣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現在也在比特幣會議圈中擔任類似激勵演講人的角色。當維爾搬到東京時,他請羅賓森接手舉辦聚會。他接了下來,最後開始在Plug and Play的辦公室舉辦聚會。
Plug and Play是賽義德.阿米迪(Saeed Amidi)的創意,阿米迪是個喋喋不休的伊朗移民,2006年創立這個創業加速器,並將這個成功的概念轉化成全球性連鎖事業,在世界各地吸收新創公司。如今Plug and Play在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約旦、達吉斯坦、俄羅斯、波蘭,及墨西哥都有分公司,在美國還有另外四個據點。全世界存在許多這類計畫,而在矽谷就有Boost、英雄城市、Y Combinator、500 Startups,概念都差不多。而「育成中心」(incubator)和「加速器」(accelerator)之間的差異有些模糊,但加速器背後的主要概念是加快速度。Plug and Play標榜自己是「迷你矽谷」(Silicon Valley in a box),將新創事業、企業、創投基金,以及大學全拉在一起,撞擊出新公司。這是出奇成功的模式。幾百家新創事業都在這裡經歷過整個流程,2014年夏天大約有三百二十五家,還有幾家繼續發展成數十億美元的事業。
森尼韋爾的校園規模宏偉。核心是提供給新創事業的開放式辦公空間,面積大約有足球場那麼大。許多公司聚集在企業合作夥伴附近,例如福斯汽車(Volkswagen)和松下(Panasonic)。其他則依產業和技術而聚集在一起:例如比特幣業者就在同一個小房間。中心有個大禮堂、展覽空間,甚至還有個大露臺可以遠眺聖塔克拉拉山區。
這裡也安排了指導顧問,引進和新創事業相同領域的資深人士。新創事業的創辦人會引介給創投業者、企業主管,以及大學代表。而Plug and Play則藉此取得每一家新創公司的股權,通常是2.5萬美元換得5%的股權。若是做得好,這是雙方互利的安排。那些公司獲得曝光,並能取得原本絕對得不到的專家意見和資本,而Plug and Play則像是挖了很多口井。如果有一個成功了,回報也非常豐厚,PayPal、Dropbox,以及Zoosk都經過這個方案輔導。
2014年6月,Plug and Play主辦每季一次的一日「展覽」,這是加速器方案高潮的交流活動,將投資人與新創事業湊在一起,進行一連串的簡報與研討會,最後是提案大會,每一家新創公司派出團隊的一名成員上台,面對幾百位來自全球各地有興趣的基金投資人。在這瘋狂忙亂的一天之前,是好幾個月通宵寫軟體程式、測試、又重寫,之後還要一再草擬企畫案。到最後,這些創業家在展覽會上有三分鐘;三分鐘內提煉三個月的努力精華,三分鐘上台表演的時間,表演並推銷自己的公司、創意,面對的是口袋非常、非常深的一群人,他們聽慣了各式各樣天花亂墜的提案。這是黃金機會,因此也更讓人緊張不安,尤其大多數科技人都不是天生推銷高手,也缺乏一般行銷經理的魅力。一組評審會挑出三個贏家。羅賓森尤其得意,因為這個展覽會包含他別具意義的心血結晶:參與提案的二十四家公司,有五家比特幣相關的新創公司。
整個活動有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的感覺,就像許多深受歡迎的歌手從《美國偶像》工廠冒出頭,但同樣也有很多人並未獲勝——道奇樂團(Daughtry)、凱薩琳.麥菲(Katharine McPhee)、卡莉.萍勒(Kellie Pickler)。在Plug and Play的展覽會上勝出非常棒,但這並非唯一的獎賞。做出優秀的提案報告,就算沒有獲勝,大家都會開始注意,獲得回報的那一天或許也就不遠了。


第八章 無銀行帳戶者——10兆美元的地下經濟

中國12兆美元存款的逃脫路徑
中國對比特幣玩家來說是個誘人的市場,就像對所有生意人一樣。理論上,獨立的加密電子貨幣對中國公民有莫大的吸引力。這等於他們陷在中國銀行裡的12兆美元存款有希望找到逃脫管道;存款在中國的銀行利息太低,不足以應付通貨膨脹。中國的法令又限制外匯買賣,只給他們有限的其他投資工具。進退兩難的中國存款戶拿錢補貼炒作房地產的投機客和貪腐的國營事業,造就人為壓低的便宜銀行貸款方便撈大錢,將中國債務危機的陰影,提升到足以和美國及歐洲匹敵的程度。理論上有了比特幣,就能繞開這個不公正的銀行體系,讓人以低成本將錢送出中國。
儘管中國的比特幣投資人和礦工社群龐大且熱切,但將比特幣當成商務或轉移資金的實用工具,需求卻尚未顯現。少數接受比特幣的商家,集中在服務比特幣社群的企業,例如北京的車庫咖啡會舉辦比特幣聚會,還有深圳一些製造比特幣挖礦設備的製造商。比特幣在中國純粹是投機客的遊戲,對價格的賭博,無論是透過大陸本地有限的幾個交易所還是靠挖礦。這很平常,中國的交易量超過世界的任何地方。來自中國的需求,是比特幣在2013年12月直線上升,突破1,100美元高點的幕後主因,而中國的挖礦行動估計約占全部算力的30%(如果扣除給火力發電廠的補貼,推高了電力成本,這一點就可能有變)。不過同樣地,這些都是猜測。雖然有許多創投業者將目光投向中國,有些還投資當地的比特幣交易所和挖礦事業,但幾乎沒有創投業者或天使資金投入商業或支付處理。
政府曖昧不明的規定更於事無補。比特幣本身在中國並未遭到禁止,但也沒有給予法律規範的合法性,而且透過中央審查制度,媒體被勸阻報導。如果結合中央銀行對金融公司的限制約束,對比特幣公司就形成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比特幣中國的執行長李啟元如此說道;比特幣中國是繼Mt. Gox倒閉之後,全世界營運最久的比特幣交易所。「他們把支付公司歸入不能碰觸比特幣的金融公司類別。」李啟元說。「我們獲准接觸比特幣,但根據定義,我們不准申請支付執照。」那是否可以乾脆建立一個無執照的比特幣支付處理公司呢?「不清楚。」他說。
但是阻礙中國人履行以比特幣支付的不僅是規定,還有就是金錢誘因不多。政府掌控的中國銀聯(UnionPay)支付卡網絡,特別設計壓低交易手續費,因此以卡片支付對消費者和商家就較比特幣更有金錢誘因,而比特幣還背負波動風險的附加成本。除此之外,以人民幣為主的電子商務供應商,早已有蓬勃方便的數位貨幣系統。騰訊控股相當普及的微信(WeChat)訊息傳送應用程式,大約有四億智慧型手機用戶,似乎遇到的每個中國人都時時在查看,而騰訊就有自己好用的數位支付工具。有了微信,可以立刻把錢寄給朋友、付錢給計程車司機,或是從自動販賣機買東西。這項服務連同競爭對手電子商場阿里巴巴的支付寶(Alipay),將中國變成全世界最有活力的電子商務經濟。比特幣要如何競爭?


中國的地下經濟
不過,若說繞過政府對跨境資金轉移的控制,潛力如何?這個嘛,較比特幣更方便的替代方法也已經存在,由一個向我們自我介紹是「費先生」的人為代表,他是上海古北一個黑市外匯兌換商。費先生天天跟同行駐守在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分行前面的人行道上。在這些國營商業銀行的保全及員工一覽無遺的情況下,費先生公然做起他的非法交易,當街兌換外幣現金。他給我們的報價是兌換200美元的話,1美元兌6.16人民幣,匯率比機場的6.12好。他說如果換15萬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可以到6.18。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將錢匯給他在香港的聯絡人,不管我們喜歡什麼樣的形式,他會親自在上海交付等值的人民幣。要是我們願意,他也可以反過來操作,在上海接受人民幣,在香港交付美元。在我們談話期間,費先生的同伴和一個光鮮亮麗的婦女完成交易,以約4,000人民幣購買72萬韓圜。我們在上海的一個聯絡人說,他經常與費先生交易,對費先生絕對有信心。
費先生提供給顧客的價值不僅是匯率更有利,還有就是便利性。政府限制每個中國公民每年購買5萬美元外匯。這樣的金額似乎過得去了,但幾千萬乍富新貴的中國居民想在新加坡投資房地產,或是送孩子到美國上大學,這就是非常麻煩的限制。除此之外,每次他們想換錢,都必須送交一大堆文書證明身分、國籍、工作權、稅單,以及收入來源,這樣政府才能監控他們的外匯活動。費先生讓這些都不需要了。類似這樣眾所周知的漏洞,還包括使用銀聯卡在澳門的賭場購買以美元計價的籌碼,政府似乎都能容忍。中國沿海城市有幾千個費先生。有了這樣的替代方法,比特幣在中國開始像個尋找問題的答案。
有個情境或許能促使中國人接受加密電子貨幣,那就是銀行危機,這個威脅是經濟學家都要嚴陣以待的,有些甚至視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利用不利存款戶的控制利率模式,銀行輕率借錢給市政當局和開發商,累積了幾兆人民幣注定變壞帳的債務。等到真的成了壞帳,政府可能給全國最大的幾家銀行紓困,就跟2003年債務大到無法處理時一樣;但這次可能讓一些中小型銀行和信託公司破產倒閉。畢竟,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宣布計畫放寬利率,並開放銀行參與海外競爭。它還特別強調計畫推行現代化的存款保險制度,以對存款戶成本最低的方式推行改革。這樣轉向由市場領導的模式對中國是必要的,如此方能達成有一天人民幣足以和美元抗衡的遠大願望,但這也代表無法保障銀行的獲利能力,銀行必須為不良投資付出代價。問題是,如果容許銀行倒閉,發出的訊號會讓中國存款戶怎樣看待以人民幣為主的中國金融體系?他們會因此熱情接受比特幣嗎?
「美國很多人因為2008年的危機而不信任銀行。他們知道銀行可能破產。但中國的氛圍不同。」在上海主持比特幣聚會的艾瑞克.古(Eric Gu)說。「如果有什麼人經歷過銀行破產,可能都七十多歲了。但是像我父親那一輩的人,從來沒有見過銀行倒閉。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信任銀行。他們認為錢放在銀行最安全。」艾瑞克.古知道銀行若是倒閉了「一定會很麻煩」,並好奇這是否有可能改變大家對銀行體系的態度,並對比特幣產生更多興趣。艾瑞克.古曾在多倫多生活七年,他提到,對比特幣感興趣而不光是把比特幣當投機性投資的人,多半是像他一樣曾在海外生活過的人,或至少有大學學歷。「他們了解。」他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