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滿額折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靈魂是人的內在精神渴望。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邀請你翻開自己的靈魂這本書。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別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以熱愛高揚生命,讓人生永恆而獨特。
 
簡媜(作家)
張德芬(心靈作家)
苑舉正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裕宏(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李崇建(作家)
王丹(作家)
王盛弘(作家)
──誠摰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尼采有言:人生是可疑的,但是對人生的愛仍然可能,就像愛一個令我們生疑的女子。是的,我發現這個女子對我不忠了,可是她這麼美麗,這麼嫵媚,我仍然不得不愛她。人生也是如此,它可能傷害我,甚至以某種方式背叛我,但它依然可愛,使我不得不愛它。
我相信我是找到那個立足點了,就是哲學。哲學使我在愛人生的同時與人生保持一個距離,距離產生超脫,也產生美。人生不是一個我可以占有的女子,我無權要求它對我馴順。它帶給我快樂,我感激,它帶給我痛苦,我也接受。快樂和痛苦都是財富,使人生的感受豐富,都是啟示,使人生的思考深刻。不和人生較勁,對人生的愛就更真實也更持久了。
──節錄自周國平給臺灣讀者的序
 
一代哲人周國平,親選數十年來人生哲學散文中的精品。
談匆忙的人生,追尋一些有趣的精神。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
如果大地本身不是堅實如恆,我們又怎會有追求真理的可能和信心?
如果不曾領略土地化育和接納萬物的寬闊胸懷,我們懂得什麼善良、仁慈和堅忍?
如果沒有欣賞過大地上山川和落日的壯麗,傾聽過樹林裡的寂靜和風聲,我們對美會有什麼真切的感受?
 
‧「沒有目的的旅行」通往何處
如果人生之路沿著唯一命定的軌跡伸展,我們就不遺憾了嗎?
不,正因為人生的種種可能性始終處於敞開的狀態,我們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命運的主人。
 
‧對於「生命的苦惱和創造的歡欣」深刻地感受
沒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
把生命當作你的一次藝術創造實驗,尼采說:「唯一的幸福在於創造。」
生命的偉大不在活得長久,而在活得有氣魄!
 
周國平並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他說:
只有外在生命狀態單純之時,內在生命才會向你敞開。
如同不在乎時光流逝的孩子,在孩子眼裡,歲月是無窮無盡的。
童年之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我們在童年一度擁有永恆。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是周國平對於生命與智慧的感悟。
讓我們接受生命固有的苦惱,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
以熱愛高揚生命,過著符合自己天性的理想生活,讓人生永恆而獨特。
 
〔來自讀者的好評〕
‧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這本書讓我覺得敲擊內心,讓一塊厚重的老繭碎了一地。生活就應該這樣,不驕不躁,穩步向前,永遠溫和面對新的風景,永遠對世界的美抱有感恩之心。
‧以尋求智慧、人生價值、人文精神作為話題,從獨特的哲學角度表述並展開什麼是愛、什麼是智慧,突出了人獲得快樂的源泉來自於豐富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周國平
中國學者、哲學家、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北京大學哲學系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較早研究尼采的學者。他的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和譯作《悲劇的誕生》曾風靡一時。此後他又因為他的散文而獲得更高知名度。他的隨感《人與永恆》已成為一個經典的隨感作品。他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是中國著名的百萬暢銷書。
 
周國平自述:
頭腦和心都不複雜,所以長得年輕。嘴笨手軟,凡是需要求人或整人的事一律不會,所以最後選擇了寫作。不自信,所以怕見名人也怕被人當名人見。生性隨和,所以有很多朋友。生性疏懶,所以只有很少親密朋友。坐在書桌前或搖籃旁的時候最踏實。

自序:
《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臺灣版序
人生真是可愛,因為會與可愛的女子相遇,朦朧的好感,生命另一半的認定,演繹萬古常新的愛情。人生真是可愛,因為會迎來可愛的小生命,莫名的驚喜,心甘情願的辛勞,譜寫種屬繁衍的史詩。人生真是可愛,因為會打開一本可愛的書,聆聽一支可愛的樂曲,在其中發現了一顆美麗的靈魂,也發現了自己。人生真是可愛,不因為什麼,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可是,人生中不是還有苦難和悲傷嗎,人間不是還有醜陋和罪惡嗎?不錯,所以世上會有悲觀厭世者和憤世嫉俗者,但我不願這樣。一個愛人生的人,因為這個愛而走到了厭恨人生的極端,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我要尋找一個立足點,讓我既能看明白人生的缺陷,又依然愛人生。尼采有言:人生是可疑的,但是對人生的愛仍然可能,就像愛一個令我們生疑的女子。是的,我發現這個女子對我不忠了,可是她這麼美麗,這麼嫵媚,我仍然不得不愛她。人生也是如此,它可能傷害我,甚至以某種方式背叛我,但它依然可愛,使我不得不愛它。
我相信我是找到那個立足點了,就是哲學。哲學使我在愛人生的同時與人生保持一個距離,距離產生超脫,也產生美。人生不是一個我可以占有的女子,我無權要求它對我馴順。它帶給我快樂,我感激,它帶給我痛苦,我也接受。快樂和痛苦都是財富,使人生的感受豐富,都是啟示,使人生的思考深刻。不和人生較勁,對人生的愛就更真實也更持久了。
在本書臺灣版出版之時,我寫了上面這些話。本書是我的哲理散文的一個選輯,讀者從中可以看到,哲學是怎樣幫助我在眷戀人生和超脫人生之間達於平衡的。
周國平
2018年1月10日

目次

Chapter 1 詩意地棲居
親近自然
當好自然之子
詩意地棲居
旅+遊=旅遊?
南極素描
車窗外
城市的個性和顏色
 
Chapter 2 記住回家的路
都市裡的外鄉人
懷念土地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
侯家路
老同學相聚
樹下的老人
 
Chapter 3 傾聽生命的聲音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傾聽生命的聲音
尊重生命
珍愛生命
享受生命
品味平凡生活
閒適:享受生命本身
讓生命回歸單純
簡單生活
保持生命的本色
平凡生活的價值
人生貴在行胸臆
尋求智慧的人生
 
Chapter 4 沒有目的的旅行
失去的歲月
永遠未完成
生病與覺悟
五十自嘲
生命中的無奈
空地
等的滋味
沒有目的的旅行
從「多餘的人」到「局外人」
回歸簡單的生活
 
Chapter 5 生命的苦惱和創造的歡欣
悲觀•執著•超脫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
生命的苦惱和創造的歡欣
天才的命運
度一個創造的人生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海德格的死亡觀
父親的死
神聖的交流
平凡生命的絕唱
 
Chapter 6 人生的哲學難題
哲學與人生
人生的哲學難題
人生話題
 
Chapter 7 人生寓言
告別遺體的隊伍
哲學家和他的妻子
與上帝邂逅
生命的得失
尋短見的少婦
從一而終的女人
詩人的花園
白兔和月亮
小公務員的死
抉擇
罪犯
姑娘和詩人
落難的王子
執迷者悟
潘朵拉的盒子
醫生、巫婆和佛陀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孿生兄弟
倖免者的哄笑
無賴的邏輯
諾亞的子孫
微不足道的事情
 

書摘/試閱

〔車窗外〕
 
小時候喜歡乘車,尤其是火車,占據一個靠窗的位置,靠在窗戶旁看窗外的風景。這愛好至今未變。列車飛馳,窗外無物長駐,風景永遠新鮮。其實,窗外掠過什麼風景,這並不重要。我喜歡的是那種流動的感覺。景物是流動的,思緒也是流動的,兩者融為一體,彷彿置身於流暢的夢境。
當我望著窗外掠過的景物出神時,我心靈的窗戶也洞開了。許多似乎早已遺忘的往事、得而復失的感受、無暇顧及的思想,這時都不召自來,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樣在心靈的窗戶前掠過。於是我發現,平時我忙於種種所謂必要的工作,使得我心靈的窗戶有太多的時間是關閉著的,我的心靈世界還有太多的風景未被鑒賞。而此刻,這些平時遭到忽略的心靈景觀在打開了的窗戶前源源不斷地閃現了。
所以,我從來不覺得長途旅行無聊,或者毋寧說,我有點喜歡這一種無聊。在長途車上,我不感到必須有一個伴讓我閒聊,或者必須有一種娛樂讓我消遣。我甚至捨不得把時間花在讀一本好書上,因為書什麼時候都能讀,白日夢卻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就因為貪圖車窗前的這一份享受,凡出門旅行,我寧願坐火車,不願乘飛機。飛機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來不及寂寞,因而來不及觸發那種出神遐想的心境,我會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樣。航行江海,我也寧願搭乘普通輪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濤萬古流湧,而不喜歡坐封閉型的豪華快艇。有一回,從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誤乘這種快艇,當別人心滿意足地靠在舒適的軟椅上看彩色錄影時,我痛苦地盯著艙壁上那一個個窄小的密封視窗,真覺得自己彷彿遭到了囚禁。
我明白,這些僅是我的個人癖性,或許還是過了時的癖性。現代人出門旅行講究效率和舒適,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縮減為零,舒適到如同住在自己家裡。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門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長途旅行,那麼,現代人搭乘的這趟列車就好像是由工作車廂和娛樂車廂組成的,而他們的慣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車廂裡拚命幹活和掙錢,然後又在娛樂車廂裡拚命享受和把錢花掉,如此交替往復,再沒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車窗外的風景了。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閒心是不容易的。
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於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致靠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傾聽生命的聲音〕
 

「生命」是一個美麗的詞,但它的美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掩蓋住了。我們活著,可是我們並不是時時對生命有所體驗的。相反,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是像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
人們追求幸福,其實,還有什麼時刻比那些對生命的體驗最強烈最鮮明的時刻更幸福呢?
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裡佈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生命是最基本的價值。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是,每個人只有一條命。在無限的時空中,再也不會有同樣的機會,所有因素都恰好組合在一起,來產生這一個特定的個體了。一旦失去了生命,沒有人能夠活第二次。同時,生命又是人生其他一切價值的前提,沒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
因此,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當知珍惜,對於他人的生命,我們當知關愛。
這個道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仔細想一想,有多少人一輩子只把自己當作賺錢的機器,何嘗把自己真正當作生命來珍惜;又有多少人只用利害關係的眼光估量他人的價值,何嘗把他人真正當作生命去關愛。
 

生命是我們最珍愛的東西,它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們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們最忽略的東西,我們對於自己擁有它實在太習以為常了,而一切習慣了的東西都容易被我們忘記。因此,人們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寶貴,實際上卻常常做一些損害生命的事情—抽菸,酗酒,縱欲,不講衛生,超負荷工作,等等。因此,人們為虛名浮利而忙碌,卻捨不得花時間來讓生命本身感到愉快,來做一些實現生命本身的價值的事情。
往往是當我們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才凸顯在我們的眼前。但是,有時候醒悟已經為時太晚,損失已經不可挽回。
讓我們記住,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生命,第一有愛護它的責任,第二有享受它的權利,而這兩方面是統一的。世上有兩種人對自己的生命最不知愛護也最不善享受,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縱欲者,他們其實是在以不同的方式透支和榨取生命。
 

生命原是人的最珍貴的價值。可是,在當今的時代,其他種種次要的價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標乃至唯一目標,人們耗盡畢生精力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從來不問一下這些東西是否使生命獲得了真正的滿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生命原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組合體,包含著多種多樣的需要、能力、衝動,其中每一種都有獨立的存在和價值,都應該得到實現和滿足。可是,現實的情形是,多少人的內在潛能沒有得到開發,他們的生命早早地就納入了一條狹窄而固定的軌道,並且以同樣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也培養成片面的人。
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須為生存而奮鬥,這一點決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視的必然性。然而,我們可以也應當減輕這個程度,為生命爭取盡可能大的空間。
在市聲塵囂之中,生命的聲音已經久被遮蔽,無人理會。現在,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傾聽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最重視生命價值的學派應是道家。《淮南王書》把這方面的思想概括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莊子也一再強調要「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相反的情形則是「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在莊子看來,物欲與生命是相敵對的,被物欲控制住的人是與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馳的,因而是顛倒的人。自然賦予人的一切生命欲望皆無罪,禁欲主義最沒有道理。我們既然擁有了生命,當然有權享受它。但是,生命欲望和物欲是兩回事。一方面,生命本身對於物質資料的需要是有限的,物欲絕非生命本身之需,而是社會刺激起來的。另一方面,生命享受的疆域無比寬廣,相比之下,物欲的滿足就太狹窄了。因此,那些只把生命用來追求物質的人,實際上既怠慢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也剝奪了自己生命享受的廣闊疆域。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的來源神秘莫測。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奇蹟。於是,你便會懂得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它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於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裡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於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
 

人生的意義,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於對生命的態度。
 

在事物上有太多理性的堆積物:語詞、概念、意見、評價等等。在生命上也有太多社會的堆積物: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天長日久,堆積物取代本體,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虛假的世界。
 

從生命的觀點看,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個弊病。一方面,文明為我們創造了愈來愈優裕的物質條件,遠超出維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複雜,離生命在自然界的本來狀態愈來愈遠。另一方面,優裕的物質條件也使我們容易沉湎於安逸,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我們的生命遠離兩個方向上的極限狀態,向下沒有承受匱乏的忍耐力,向上沒有挑戰危險的爆發力,躲在舒適安全的中間地帶,其感覺日趨麻木。
 
〔悲觀・執著・超脫〕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然而,真正讓人想一輩子,有時想得驚心動魄,有時不去想仍然牽腸掛肚,這樣的問題並不多。透底地說,人一輩子只想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一視同仁無可迴避地擺在每個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輩子也未必想清楚。
回想起來,許多年裡糾纏著也連綴著我的思緒的動機始終未變,它催促我閱讀和思考,激勵我奮鬥和追求,又規勸我及時撤退,甘於淡泊。倘要用文字表達這個時隱時顯的動機,便是一個極簡單的命題:只有一個人生。
如果人能永遠活著或者活無數次,人生問題的景觀就會徹底改變,甚至根本不會有人生問題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暫性。不過,從只有一個人生這個前提,不同的人,不,同一個人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結論。也許,困惑正在於這些彼此矛盾的結論似乎都有道理。也許,智慧也正在於使這些彼此矛盾的結論達成辯證的和解。
 

無論是誰,當他初次意識到只有一個人生這個令人傷心的事實時,必定會產生一種幻滅感。生命的誘惑剛剛在地平線上出現,卻一眼看到了它的盡頭。一個人生太少了!心中湧動著如許欲望和夢幻,一個人生怎麼夠用?為什麼歷史上有好多帝國和王朝,宇宙間有無數星辰,而我卻只有一個人生?在帝國興衰、王朝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星辰的運轉中,我的這個小小人生豈非等於零?它確實等於零,一旦結束,便不留一絲影蹤,與從未存在過有何區別?
捷克作家昆德拉筆下的一個主人公常常重複一句德國諺語,大意是只活一次等於未曾活過。這句諺語非常簡練地把只有一個人生與人生虛無畫了等號。
近讀金聖歎批《西廂記》,這位獨特的評論家極其生動地描述了人生短暫使他感到的無可奈何的絕望。他在序言中寫道:自古迄今,「幾萬萬年月皆如水逝、雲卷、風馳、電掣,無不盡去,而至於今年今月而暫有我。此暫有之我,又未嘗不水逝、雲卷、風馳、電掣而疾去也」。我也曾想有作為,但這所作所為同樣會水逝、雲卷、風馳、電掣而盡去,於是我不想有作為了,只想消遣,批《西廂記》即一消遣法。可是,「我誠無所欲為,則又何不疾作水逝、雲卷、風馳、電掣,頃刻盡去」?想到這裡,連消遣的心思也沒了,真是萬般無奈。
古往今來,詩哲們關於人生虛無的喟嘆不絕於耳,無須在此多舉。悲觀主義的集大成者當然要數佛教,歸結為一個「空」字。佛教的三項基本原則(三法印)無非是要我們由人生的短促(「諸行無常」),看破人生的空幻(「諸法無我」),從而自覺地放棄人生(「涅槃寂靜」)。
 

人要悲觀實在很容易,但要徹底悲觀也並不容易,只要看看佛教徒中難得有人生前涅槃,便足可證明。但凡不是悲觀到馬上自殺,求生的本能自會找出種種理由來和悲觀抗衡。事實上,從只有一個人生的前提,既可推論出人生了無價值,也可推論出人生彌足珍貴。物以稀為貴,我們在世上最覺稀少、最嫌不夠的東西便是這遲早要結束的生命。這唯一的一個人生是我們的全部所有,失去它我們便失去了一切,我們豈能不愛它,不執著於它呢?
誠然,和歷史、宇宙相比,一個人的生命似乎等於零。但是,雪萊說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國興衰、王朝更迭何足掛齒!……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運轉與歸宿又算得了什麼?」
面對無邊無際的人生之愛,那把人生對照得極其渺小的無限時空,反倒退避三舍,不足為慮了。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疆界,最要緊的是負起自己的責任,管好這個疆界,而不是越過它無謂地悲嘆天地之悠悠。
古往今來,儘管人生虛無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勸人執著人生愛惜光陰的教誨更是諄諄在耳。兩相比較,執著當然比悲觀明智得多。悲觀主義是一條絕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虛無,想一輩子也還是那麼一回事,絕不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樂趣。不如把這個虛無放到括弧裡,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既然只有一個人生,世人心目中值得嚮往的東西,無論成功還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無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緊迫的心情和執著的努力,把這一切追求到手再說?
 

可是,一味執著也和一味悲觀一樣,同智慧相去甚遠。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度,執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占有的態度。
所謂對人生持占有的態度,倒未必專指那種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行徑。弗洛姆在《占有或存在》一書中具體入微地剖析了占有的人生態度,它體現在學習、閱讀、交談、回憶、信仰、愛情等一切日常生活經驗中。據我的理解,凡是過於看重人生的成敗、榮辱、福禍、得失,視成功和幸福為人生第一要義和至高目標者,即可歸入此列。因為這樣做實質上就是把人生看成了一種占有物,必欲向之獲取最大效益而後快。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寧說,它是僥倖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遲早要把它交還。我們寧願懷著從容閒適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淩駕於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在終極的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雲煙,彼此並無實質的區別。
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
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但同時也要像蒙田說的那樣,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這樣一種執著有悲觀墊底,就不會走向貪婪。有悲觀墊底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超脫。
 

我相信一切深刻的靈魂都蘊藏著悲觀。換句話說,悲觀自有其深刻之處。死是多麼重大的人生事件,竟然不去想它,這只能用怯懦或糊塗來解釋。用貝多芬的話說:「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
當然,我們可以補充一句:「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憐蟲!」真正深刻的靈魂決不會沉溺於悲觀。悲觀本源於愛,為了愛又竭力與悲觀抗爭,反倒有了超乎常人的創造,貝多芬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深刻更在於,無論獲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內心蘊藏的悲觀,因而終能以超脫的眼光看待這成功。如果一種悲觀可以輕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斷定那不是悲觀,而只是膚淺的煩惱。
超脫是悲觀和執著兩者激烈衝突的結果,又是兩者的和解。前面提到金聖歎因批《西廂記》而引發了一段人生悲嘆,但他沒有止於此,否則我們今天就不會讀到他批的《西廂記》了。他太愛《西廂記》,非批不可,欲罷不能。所以,他接著筆鋒一轉,寫道:既然天地只是偶然生我,那麼,「未生已前非我也,既去已後又非我也。然則今雖猶尚暫在,實非我也」。
於是,「以非我者之日月,誤而任我之唐突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誤而供我之揮霍可也」。
總之,我可以讓那個非我者去批《西廂記》而供我消遣了。他的這個思路,巧妙地顯示了悲觀和執著在超脫中達成的和解。我心中有悲觀,也有執著。我愈執著,就愈悲觀,愈悲觀,就愈無法執著,陷入了二律背反。我乾脆把自己分裂為二,看透那個執著的我是非我,任他去執著。執著沒有悲觀牽肘,便可放手執著。悲觀揚棄執著,也就成了超脫。不僅把財產、權力、名聲之類看作身外之物,而且把這個終有一死的「我」也看作身外之物,如此才有真正的超脫。
由於只有一個人生,頹廢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墮入悲觀的深淵;執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熱望。兩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智慧是在兩者之間,確切地說,是包容了兩者又超乎兩者之上。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統一。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虛無,又用零否定全,以約束貪欲,智慧仿走著這螺旋形的路。不過,這只是一種簡化的描述。事實上,在一個熱愛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真相的人心中,悲觀、執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都存在著,沒有一種會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於它們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之中。我不相信世上有一勞永逸徹悟人生的「無上覺者」,如果有,他也業已涅槃,不再屬於這個活人的世界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