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
奇妙的未來科技
陳安儀(親職作家)
關於「未來世界」的科幻小說,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主題。事實也證明,過去科幻小說作家無邊無際的想像,到如今許多都已「美夢成真」。
比如說,以前想像中覺得「會動的照片」非常不可思議;然而現在的動態攝影、動態相片,在生活中已經無所不在。以前想像中的「機器人管家」好厲害啊!現在許多時髦先進的社區大樓,已經都擁有電子控制系統,人還沒回家就可以遙控家中所有的電子用品。還有許多恐怖小說中人工智慧、甚至複製生物,現在也都一一出現,雖然礙於科學倫理,有些並未合法,但是現代的科學家其實已經有能力製造了。
因此,科幻小說不但是一種創意的勃發,也啟迪孩子的想像力。很多父母對於科幻小說常常有一種偏見,覺得它「沒有什麼用」、「不是正經的書籍」,不如經典或是文學可以加強文筆或是培養品格,甚至覺得科幻小說是「怪力亂神」,滿紙荒唐言。殊不知,文學與科學都需要想像力,而雪花世代的孩子,未來更需要比舊時代更多的想像力,才能在網路科技世代中生存;死板的像個知識載具、當個永不反抗的乖乖牌,未來恐怕只能「前浪死在沙灘上」。
「解碼男孩」就是這樣充滿想像的一本科幻小說。威廉天賦異稟,遺傳了祖父「解碼」的天分,對於跟密碼有關的事情,特別感興趣。因此,雖然祖父當年捲入「智慧金屬」的搶奪案而離奇失蹤、父親也遭遇車禍癱瘓、全家躲躲藏藏了八年,禁止他玩一切跟「解碼」有關的遊戲,威廉終究還是掩蓋不住自己「解碼」的天分,在媒體曝光後,被惡人鎖定。
在躲進了「人類進化研究所」之後,威廉遇到很多未來的科技產品,無一不是有趣的想像。像是:一杯會自動變換口味的果汁;會講話、報告來者何人的房門;吵鬧的機器寵物與電子昆蟲間諜;神祕溫室中大型的食肉植物……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構築了讀者腦海中的畫面,不但閱讀時樂趣橫生,也彷彿跟著威廉歷險,見識到這一切奇妙的未來科技。
「解碼男孩」集合了所有男孩喜愛的劇情:科幻、冒險、動作;當然也夾雜了這個年紀仍然離不開的親情與友情。而且,小說除了滿足了青少年想「離家出走」的獨立探險需求之外,也把威廉塑造成勇敢聰明、不聽話、偶爾也會軟弱的性格,更加貼近青少年的實際面貌,讓青少年能夠在閱讀時認同主角。那些「叫半天不來吃飯」、「整天戴著耳機」、「緊閉房門不知道在裡面搞什麼鬼」的場景,多麼讓人似曾相識啊!相信做父母的看了,都會會心一笑。
附帶說明一下,「鎏(音同流)銳錪」原文中luridium是作者創造出來的英文字。因為他要講的是一個古老科技的人工智慧金屬,這是人類前所未知的東西,英文中當然沒有這種金屬的名字。書上說,這是出自古老的語言,失傳已久,猶如密碼。所以譯者根據這個流體金屬迷人的藍光與具有強大力量的特質,大膽的把它譯為「鎏銳錪」,「鎏」是美麗的金屬,「銳」暗指力量強大,「錪」則是音譯。至於這人工智慧金屬到底流落何方,那就自己慢慢往下看囉!
導讀二
以科幻參與全球—初探挪威兒童科幻新作《解碼男孩》的取徑
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如今,臺灣童書市場除日系、英語系及西歐作品外,日漸增多其他國家、文化所生產之兒童文學,這是可喜現象。但普遍看來,讀者對於北歐兒童文學的認識恐怕仍很貧乏,學界的研討也少 ,不是停滯在北歐神話、傳奇與童話,就是止步於已成經典的作品,諸如芬蘭朵貝‧楊笙的「姆米谷」和瑞典阿思緹‧林格倫的「長襪皮皮」,丹麥部分則恐停留在安徒生童話的印象。
北歐兒童文學的當代性值得重視。挪威導演兼電影劇作家巴比‧皮爾斯創作出他的第一部兒童小說《解碼男孩──神奇的密碼球》,為「解碼男孩」兒童科幻系列的首部曲。皮爾斯能擇以「兒童科幻」,而非神話、傳說或童話般的奇幻故事,將挪威兒童文學當代發展的潛力面向推上國際舞台,實屬難得。「解碼男孩」系列參與了全球對於科技社會發展的關注,以及對於科幻文學想像的當代性,這份當代性包含了兒童與科學知識及科技實踐間的關係。而「人類進化研究所」裡那些理當服務人類的機器人,其意識主見和情緒反應令人拍案叫絕!真空吸塵器想要趕去電視間看正在播放的《魔鬼終結者》、會說話的房門宣稱「我可是有遠大抱負的」……,這些令人類幾乎束手無策、只能對其咬牙切齒的機器人想像,恐怕連曾經訂下「好機器人」三大鐵律的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都會感到趣味橫生。
現實生活裡,有些孩子對於魔術方塊的把玩力與破解力更勝於成人,遑論他們在網遊與桌遊中所展現的闖關態度及破解遊戲密碼的能力;此外,尚有「兒童偵探」或「兒童福爾摩斯」的元素在其中。這些都說明「解碼」早不再是僅由成人所把持的權力知識。皮爾斯將12歲主人翁威廉‧溫登設計成一個解碼天才兒童,且讓他在首部曲中顯現讓同儕望塵莫及,更惹得成人驚豔甚至垂涎的天賦能力。但威廉並不只是具有駭世驚俗的「破解力」,他還秉持勇敢積極的闖關態度,歷經從「解碼」、「解謎」到「解密」之旅。解碼天才或許沒有解不開的密碼筒或密碼球,但天才兒童也會和其他兒童一樣,遭逢比密碼挑戰與闖關更難破解的人生謎密。
對於威廉來說,破解密碼筒及密碼球級數的挑戰皆非難事,讓他陷入困境與險境的是關於親人(爺爺)與他自身命運相關的謎題。威廉發現自己竟然才是被追殺的對象!某種程度而言,小說彷彿藉由威廉的際遇不斷追問:何處得以讓天才兒童安身?天才兒童能夠信任誰?成人想從天才兒童身上獲得什麼?天才兒童又該如何與其他(天才)兒童相處?作者也沒有忘記關照兒童的心理感受,還有親人與同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甚至細膩的描繪每回天賦作用時,威廉的生理反應——沒錯,天賦不只是頭腦的事,當天賦作用時,身體與心靈也會為之震動,伴隨而來的將會是更多的「謎茫」:我是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特別是,因為一場車禍,威廉這位天才兒童的體內被爺爺植入了極為古老且稀罕珍貴的金屬「鎏銳錪」,一種「高智慧的金屬。換句話說,也就是一種會自己思考的金屬」。威廉體內含有高達百分之四十九的鎏銳錪,他會因此發生什麼樣的自我變化?他與鎏銳錪的結合會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與能量?這真是皮爾斯留給讀者對於續集發展的絕佳誘餌。
此外,收錄在巴比‧皮爾斯作家官網上,由《挪威日報》所發表的簡短書評特別引我關注。該評論讚譽「解碼男孩」威廉‧溫登為「具有國際規模的挪威幻想文學英雄角色」,並宣稱,「如果說挪威的童書世界還需要一樣東西,那就是部國際暢銷書」;根據這則評論,本書正是這樣的作品,且有成為「新《波西傑克森》」之勢。
不論是「新《波西傑克森》」或被他國媒評譽作「少年版的《達文西密碼》」,我想,都沒有比讀者親自體驗這套想被世界看見的挪威兒童科幻作品,來得更為切實與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