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關鍵時刻,曹操是這麼幹的
滿額折

關鍵時刻,曹操是這麼幹的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欠債還債,欠人還人,此乃天經地義的道理,然而,歷史上借什麼可以不用還?最擅於借「勢」的人又是誰?
※說曹操,曹操到!中國歷史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同時被稱為英雄與梟雄的神人,他玩的是心計,也是處世致勝之道。關鍵時刻,曹操究竟是怎麼幹的?
※當別人夥計不容易,想當個叫好又叫座的老闆更不容易,只要搞懂曹操,穩操勝券很容易!老闆要看,身為雜工的你更要看!
※騰訊讀書、新浪讀書、搜狐讀書、豆瓣等力薦!

內文簡介:
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外定武功,內定文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千古英雄,笑傲三國;
關鍵時刻,操之在我!

一個心懷天下、體恤眾生的王者!
一個柔情萬丈、天才橫溢的詩人!
一個敏感自卑、內心孤獨的俗人!

論陽謀,他滿腹經綸,飽經滄桑,以德取譽;
論陰謀,他機關算盡,城府艱深,以計賺名。
夜深人靜時,他慨嘆人生幾何?譬如朝露。
追逐權力時,他寧負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負他。
說他暗黑,愛操弄心計,不如說是他懂得人性!

【本書大要】
曹操,在中國目前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從一個叛經離道的頑皮少年,左右衝突,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成為一代梟雄,足以證明曹操的智慧超群,不同於常人。本書摘取了曹操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典型歷史事件,探其根源,究其始終,透過對曹操一生功過成敗的剖析,來探討現代經營中的經濟、管理問題的應對解決之策,以期給現代的企業管理殷鑑和啟迪,並對讀者帶來深刻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歐陽彥之,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國學方面的研究,同時歷任公司經理人、顧問和董事,擅長從歷史中求證如何走出困境。其文筆風格獨樹一幟,為無數渴望成功的讀者和企業奉上了開啟美滿人生之門的金鑰匙。

目次

第一章 厚積薄發,為實現目標創造條件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像曹操一樣學會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睜大眼睛,在最適合自己脫穎而出的時候站出來,在最不適合自己出現的時候「隱身」。真正可成大事者,大多懂得厚積薄發、後發制人的道理。
1.先立志,再與成功約會
2.信心:自我心理建築的工程師
3.該露鋒芒的時候別隱藏
4.設置合理的目標
5.看準機會,才能一擊奏效
6.堅持不懈,終有所成

第二章 雷厲風行,敢闖敢幹才是本事
敢想敢幹、立即付諸行動、果斷處事歷來是曹操的做事風格,他這種快刀斬亂麻的做法,不僅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政治才幹及膽識魄力,也在當時紛亂的局面中為自己贏得了更多機會,消除了無數隱患。
1.敢想敢幹,積極行動
2.勇於冒險,自古富貴險中求
3.敢為天下先
4.激情是前行的動力

第三章 能容能恕,大度方容天下事
人有多大的度量,就能幹多大的事業。能容天下之事,才能容天下之人;能容天下之人,才能彙聚天下英才於麾下,並形成勢力。曹操深知絕不可以怨服怨的簡單道理。以牙還牙,以毒攻毒,雖然可以解一時之氣,卻難以平息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
1.有度量,得饒人處且饒人
2.一笑泯恩仇,大度能成天下事
3.容人所長,學會欣賞他人
4.寬以待人,因善得福
5.不念舊惡,豁達是你看待這個世界的姿態

第四章 以退為進,為進一丈何妨先退一尺
兇猛的動物在進攻獵物前總是身體先向後撤退,然後再猛撲過去;當我們要越過寬溝高坎時,也總是先向後退幾步,再一躍而過。有時,退讓就是最好的進取手段,而曹操正是借此底牌,方才捕獲更多的「獵物」,從而稱霸天下,成為一代梟雄。
1.能屈能伸,善於適應
2.掌握好進退妥協的尺度
3.適時退讓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知進不知退者難有大作為
5.善隱忍者,方成大業

第五章 借力而行,讓別人為你做嫁衣
帆船出海,風箏上天,無不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要想幹出一番成就,立於不敗之地,僅靠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善打「借力」牌,他們敢借、能借、會借、善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1.借力獲利,亂中取勝
2.借一種旗號提升影響力
3.空手套狼,變敵有為我有
4.借人之手,為我解憂
5.借別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

第六章 控制局面,學會迂迴前進
開疆闢土爭天下,仗是一定要打的,只是打仗不一定非要硬碰硬。要戰勝對手,架高、分化、反間、借勢等都是關鍵性因素。將這些策略運用自如,可以從根本上瓦解敵對者的鬥志,削弱敵對者的力量,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1.化整為零,逐個擊破贏全域
2.找到分化敵對力量的方法
3.散佈假消息,聲東擊西
4.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5.不敵其力而消其勢
6.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第七章 靈活變通,見機行事收效大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對變化,都要選擇變化,並學會正確地處理變化。靈活變通是天地間最大的智慧,為人處世有時不按照常規出牌,恰能妙招頻出,讓一切難題迎刃而解。
1.殺人和獻刀本是一個姿勢
2.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3.隨手一指,謀事在人
4.目的一個,手段要多
5.深諳世事,學會變通
6.兵不厭詐,巧用手段

第八章 恩威並施,賞罰分明的領導藝術
曹操雖得「一代奸雄」之稱,但其在為人方面卻頗通方圓之道:其方者以誠相待,取信於人,虛懷若谷,決不食言;其圓者我行我素,機智靈活。此一剛一柔、一陰一陽之道,可謂爛熟於曹操胸中。
1.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2.恩威並舉,軟硬兼施
3.善用謀略,軍紀嚴明
4.造銅雀台,重賞奇兵

第九章 運籌帷幄,謀劃好了再行動
能成大事者,必定深謀遠慮。急於求成不一定能贏棋,料敵在先,把每一步都看得更深更遠,才能使敵人處處受制。不要以為那些成功者的勝利靠的是運氣,運氣其實是精心運籌的結果。
1.看問題要看到根源上
2.未雨綢繆穩江山
3.殺撫並用,分化敵人
4.沒有謀劃就沒有未來
5.打好基礎圖長遠
6.居高見遠,身後疑塚防人盜

第十章 笑對逆境,永不言敗
人之成功,不唯有曠世之才,亦要有笑傲三國的勇氣與毅力,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人生的成功就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永不言敗,是一種勇往直前的魄力,是一種百折不撓的韌性。
1.再苦再難都要笑一笑
2.路還要靠自己去走
3.與狼共舞,讓自己變成一頭狼
4.九十九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
5.敢於拒絕,勇於說「不」

書摘/試閱

前言
1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硝煙四起,各路諸侯相互吞併整合,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無數風雲人物、精彩事件由此而生。
論崛起之道,曹操的看家本領是對權術的運用,他對權術的運用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歷史上,曹操被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前者指的是他的才能,後者指的是他的道德。
才能被人稱道,而道德卻飽受質疑,這樣的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業,靠的就是陰陽正反這兩種與眾不同的處世謀略。論陽謀,他滿腹經綸,飽經滄桑,以德取譽;論陰謀,他機關算盡,城府艱深,以計賺名。他深諳無德不足以立信,無計不足以謀名之道。通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打造了一副典型的陰陽謀略家的面孔。
曹操雖得「一代奸雄」之稱,但其在為人方面卻頗通方圓之道,其方者,以誠相待,取信於人,虛懷若谷,決不食言;其圓者,我行我素,機智靈活。任憑他人指指點點,他卻能夠遊刃有餘。
想當年,曹操青梅煮酒錯識劉備,但若據此認為曹操識人無珠卻是大錯特錯。你看他麾下,何嘗不是人才濟濟;你看他左右,何嘗不是英雄輩出。一句「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豎起了識人的大旗,一時間,天下英雄不憑資質、不計門第、不分親仇,盡歸其門下。似這等恢宏氣魄,幾人有之?
曹操用人初看起來熱情豪放,細品卻可見其謹慎小心。對於英才,他能將之捧上天;對於逆徒,他能將之打入地。任憑你黑道白道,他那裡自有試金石;莫道你是三教九流,他那裡自有火眼金睛。天下智力競相為我所用,各路豪傑莫不玩於股掌之間。沒有這點手段,曹操怎能聚集旺盛的人氣、收納高明的智囊呢?
喜怒無常、陰險狡詐是人們形容曹操時常用的詞語。但自古以來,高處不勝寒,君者不怒而自威,曹操的管人謀略在這一明一暗、一喜一怒之間如此變幻自如,又有幾人能望其項背?施恩時,其恩澤深似海;發威時,其威風鎮八方。賞之則毫不吝嗇,罰之則鐵面無私,仰望曹公,誰人敢不汗顏?
封建官場上,忙忙碌碌,紅塵之中,所爭的不過一「權」字。這「權」字大如天,沉如地,無人不想掌握它,又無人不害怕它。但曹操卻背負著「奸雄」和「漢賊」的惡名將權柄輕輕地拿起,從容地運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等高深手段,誰人能及?
三國之中,文武全才者,曹操乃第一人。如果說諸葛之謀小心謹慎,殫精竭慮,那麼曹操之謀便是從容輕鬆,招之即來。你看他面對生死毫不畏懼,機智靈活,詭謀迭起,妙計百出,談笑之間不知有幾個對手無處藏身,灰飛煙滅,似這等詭秘頭腦,又有幾人懂得?
魯迅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2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擁之者稱之為英雄,反之者稱之為梟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僅憑在那個「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的時代裡,曹操能從一個離經叛道的頑皮少年,左右衝突,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這一點,便足以證明他智慧超群。
曹操(西元一五五至二二○年),東漢末期權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乃宦官曹騰養子,雖官至太尉,仍為士族所鄙。
曹操二十歲以孝廉為郎,後以騎都尉,參與鎮壓潁川黃巾起義軍,被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因董卓專權,他逃離洛陽,至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散家財,聚兵五千人,與袁紹為首的關東州郡軍一起討伐董卓。
當時諸軍畏卓,莫敢先進,唯操出戰,董卓西逃,袁紹表操為東郡太守。初平三年(西元一九二年),青州黃巾起義軍攻入兗州,殺刺史劉岱,州吏擁曹操領兗州牧,曹操率兵打敗黃巾軍三十餘萬,收其精銳為部下,號「青州兵」。在隨後幾年的兼併戰爭中,曹操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能:打敗袁術,攻破陶謙,平定張邈,消滅呂布,逐漸壯大成一支與袁紹相對抗的力量。
建安五年(西元二○○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十萬大軍,乘勝追擊,陸續攻佔原屬袁紹的冀、青、幽、並四州。十二年(西元二○七年),又消滅曾收留袁紹二子、以遼西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為根據地的少數民族烏桓勢力,基本統一北方。
曹操根據荀彧的謀劃,於建安元年(西元一九六年)將處於困境的漢獻帝從洛陽迎到自己勢力範圍內的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作為傀儡,並遷都於許。從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
他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後推廣到許多州郡,史稱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從物質供應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他精通《孫子兵法》,是今存為此書作注的第一人,著有兵書十萬餘言,善於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賢,要求「唯才是舉」。與東漢重視德行、門第不同,只要才幹傑出,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出身微賤,不懂儒家經術,不仁不孝,名聲卑污,曹操都會考慮予以重用,甚至拔為大將、牧守。豪強大族率眾投奔者,他也極力籠絡,崇以官職。此外,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部下對其如不竭誠效忠,一經發覺,立即清除,毫不容情。一時間,「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願為用」,其麾下人才濟濟。
曹操「攬申、商之法術」,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強調「撥亂之政,以刑為先」。在此思想指導下,他殘酷鎮壓農民反抗,同時對豪強大族的不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平定冀州後,他立即下令,加重對豪強兼併的懲罰。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曹操晉位丞相,率軍南征。荊州劉表適病卒,子琮歸降。操進軍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於赤壁。其時南北統一條件遠未成熟:北方軍隊長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荊州降軍心有顧慮,未肯力戰;加上曹操驕傲輕敵,最終在孫劉聯軍火攻之下大敗而歸。此後,他將重點轉向鞏固北方的統治,鎮壓朝廷中的異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並繼續消滅北方殘餘割據勢力。建安十六年(西元二一一年),曹操討平關隴地區馬超、韓遂,四年以後又征降漢中的張魯,為代漢做了充分準備。在此期間,他曾數次進攻孫權、劉備,但都無功而還。
建安十八年(西元二一三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都於鄴。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後,曹操晉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他名義上雖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後來,子曹丕代漢,追尊其為魏武帝。
這就是曹操,一個擁有傳奇一生的英雄,不管後人怎樣評價他,他永遠堅定地站在屬於自己的那圈歷史年輪上。有人唾罵他是「漢賊」,有人稱讚他為「能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眼中的曹操形象又何止千萬?

3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究竟能從曹操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首先,曹操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三國亂世,群雄紛爭,人才輩出。曹操憑著他傑出的智慧和才幹,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對當時國家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論三國群英,以綜合素質看,劉備、諸葛亮、孫權等人都比不上曹操。
其次,曹操是個優秀的領導者。曹操的領導智慧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正是靠著這種超凡的智慧,「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終成霸業。他取信於人,虛懷若谷,滿腹經綸,飽經滄桑;他以德取譽,以理服人,積極進取,豁達樂觀;他做事踏實,穩妥發展,機智靈活,妙計百出;他愛才識才,遍攬天下豪傑,確有王者風範,使當時的謀臣勇將爭相歸附。
最後,曹操還是一個一流的智謀家。想那劉備之計謀無不出自諸葛之手,而孫權之計也出自周瑜之流,獨有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才比諸葛、謀過周瑜的謀略家,危急關頭無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當今商戰競爭激烈,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各國都在競相研究《三國演義》,想把三國人物智慧運用於軍事和經濟活動中。曹操的一生處處體現著智慧與練達。世事變幻莫測,沒有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因此,我們應學會曹操的機變與幹練。
假如你練就了曹操的辦事能力,你就能如魚得水,無往而不勝;假如你修成了曹操的做人之道,你就會贏得世人的尊重、信任與支持;兼而有之,你必能領袖群雄,登上人生巔峰!

第五章 借力而行,讓別人為你做嫁衣
帆船出海,風箏上天,無不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要想幹出一番成就,立於不敗之地,僅靠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善打「借力」牌,他們敢借、能借、會借、善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3.空手套狼,變敵有為我有

所謂「無中生有」,就是在戰爭中化敵有為我有,這既需要高超的膽量,也需要有靈活的戰術。在戰鬥中,掠奪敵方資源,以為己用,是補充軍力的有效途徑。
曹操在山東時,與各地諸侯相比,只能算是一小股軍事力量,加之新近起事,沒有很充足的物質儲備。因此,遇到災年,軍糧就成了大問題。荀彧提出了「重地則掠」的謀略,使得曹操輕鬆地從黃巾軍手中收掠了大量的軍事物資,解了燃眉之急。
謀略之法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實用戰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人人難以自保,個個希望偷生。但戰略的物資就是那麼一點點,勝利的利益也只有那麼一點點,不可能人人爭得,所以,謀略之法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掠奪之法,謀略的本質就是掠奪。在複雜的人類社會生物鏈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屢見不鮮,而曹操卻游刃於這個殘酷的競爭遊戲之中,在那裡找到了生存、壯大、發展、稱霸的武器。

當時,曹操攻打徐州,為父報仇不成,回師山東,時逢大旱之年。曹操在鄄城,得知陶謙已死,而劉備已經被任命為徐州牧,十分生氣地說:「我仇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率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雪先君之怨!」說罷便傳號令,要即日起兵攻打徐州。
此時,荀彧入內勸諫曹操說:「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敵雖有困,終濟大血。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亦是昔之關中、河內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矣。願熟思之。」
曹操說:「今歲荒乏糧,軍士坐守於此,終非實策。」
荀彧說:「不如東略陣地,使軍就食汝南、潁川。黃巾餘黨何儀、黃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朝廷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也。」
曹操採納荀彧建議,決定從敵人手裡掠奪資源以為己用,戰局終有轉機。

每個人做事都不可能具備百分之百的自身條件,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東西,雖然不為我們所有,但用用也無妨。比如,父輩及朋友的人際關係,他人的成功經驗及失敗教訓等。簡單地說,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這也是古兵法中所說的「重地則掠」的道理。
「重地則掠」出自《孫子兵法》,其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重地吾將繼其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芑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意思是說:深入敵國境內作戰,從本國運糧不僅不方便,還會使國內百姓貧困。善於用兵的將領,不一定非得從國內徵兵、運糧,應獲取敵國之兵、取敵國之糧為己所用。
由此可見,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是不行的,長久的戰略意圖是軍事戰爭中的最終利益所在,而短時的勝負對於戰局的變化並無多大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長線勝於短線,眼前利益服從於長遠利益。
從無到有,化他有為我有是世界上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實質。實際上,當今世界的鉅賈富賈,他們當初創業時大都兩手空空,毫無本錢,多靠借貸起家致富,這也是一種商戰中的「以戰養戰」。當自己的力量十分微弱時,有必要借助他人或他方的力量實現自己發展的意圖,借雞生蛋術就是對這一策略的精闢概括。

宋朝時,山東淄博有一個叫韓生的窮秀才,手無縛雞之力,又無一技之長,地主老財連地也不肯租給他。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養雞下蛋換錢花的方法來維持生活。
但他連買雞雛的錢都沒有,只好同別人商量借雞養,即別人的雞由他飼養,下兩個蛋,給別人一個,自己留一個。結果一年間,他就由十幾隻雞發展到一百多隻,又過了一年,發展到三百多隻。僅數年時間,韓生便成了當地的富戶,從此就有了「借雞生蛋」一說。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然而,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他們很渴望掌握通向成功的密碼,但始終沒有找到。事實上,成功的密碼很簡單,只是人們習慣了將它複雜化。它就是除自身的努力之外,再加上一個「借」字。懂得了借,財富將不再遙遠。

鑽石是珠寶之王,若想經營好珠寶生意,就必須經營好鑽石。可是,鑽石的主要來源地是南非,當地由一個壟斷性經營鑽石的戴比爾斯(De Beers)公司,控制了全球八成的鑽石,香港進口的鑽石大都從那裡來。
那裡的鑽石對世界各地採取配給的形式,全世界大概有五百張戴比爾斯的牌照,也就是分配的許可證,沒有這種特殊牌照,便不能批購鑽石。
其實,南非的鑽石礦是南非政府所有,外人豈能染指?那麼,香港鑽石王鄭裕彤是怎樣獲得戴比爾斯牌照的呢?他自有一套妙方。
他瞭解到南非的鑽石礦雖為國家所有,但鑽石加工廠卻是民間私營,而這些加工廠往往都擁有多個戴比爾斯牌照。買一間鑽石加工廠,就有可能擁有多個戴比爾斯牌照。鄭裕彤決心既下,便立即動身前往南非,買下一家鑽石加工廠,這樣不僅解決了從南非進口鑽石的大難題,同時也使他擁有了自己的鑽石加工廠。
這種「借雞生蛋」的謀略,使他一舉成為香港鑽石王。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現代經濟中,「借」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大的意義。事實上,社會上大多數經商成功者都是靠借來成就自己的。
我們來看一看洛維格是如何從銀行借到錢的。

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富翁洛維格所採用的集資方法,是用抵押的方式向銀行貸款,但他的抵押方式非常巧妙。當時,運油比運普通貨物賺錢,而買貨輪又比買油船便宜,所以洛維格便打算從銀行申請貸款買一艘大舊貨船,把它改裝成油輪,從事石油運輸。
但當他來到美國大通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的職員問他:「貸款可以,但是,你拿什麼證明你將來一定能還清本息?」
洛維格想到,他手中還有一艘破爛不堪但勉強能航行的老式油輪,現在正包租給一家石油公司,用它做抵押,貸款或許還有希望。他試探著說:
「我手裡有一艘油輪,現在租給一家石油公司,每月的租金剛好可以還上我每月應還貸款的本息數目,所以,我想把這艘船過到銀行名下,作為這筆貸款的抵押品。銀行可以直接從石油公司收取租金,直到貸款本息還清了,我再把船開走。」
由於洛維格思路很新,善於借用石油公司的信譽,因此雖然洛維格是單獨一個人,沒有足夠的信用,但那家石油公司的牌子很響,信用極好,按月付油船租金根本不是問題。
洛維格這一招的確很靈,他借石油公司的信用提高了自己貸款的可信度,終於從銀行貸到了第一筆資金。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銀行實際上也是一個企業,有利可圖的事當然不會放過,但銀行一般不直接參與做生意的過程,即它不對某個企業投資,但它可以提供本金,所以信用對銀行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許多剛開始創業的人覺得,從銀行貸款太艱難了,不僅手續煩瑣,更重要的是創業之初,資本嚴重不足的時候很多,沒有足夠的財產做抵押,無法從銀行貸更多的錢。其實與銀行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取得信任,讓它有安全感,覺得把錢貸給你將來還可以收回。
生意場上的成功,有時需要巧妙借用他人的金錢來幹一番自己的事業。借他人的「錢袋」發自己的財,需要膽識、智慧,更需要技巧。能做到借別人的錢成就自己的事業,成功和財富將唾手可得。

4.借人之手,為我解憂
如果有些問題自己不能或不便解決,便可考慮把皮球踢出去,借助他人之手為自己解憂。這是「借術」最常見的情況。
漢語有許多詞是十分生動而形象的,僅以「殺人」為例,就有「殺人不見血」「借刀殺人」等說法,而這個「殺人不見血」既有一種恐怖陰險的意味,又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感。
以曹操的一生來說,其殺人不計其數,但殺人的方法卻各不相同,廣為流傳的幾個故事都充分表現了曹操殺人的陰險毒辣及高深莫測。例如,他不動聲色殺警衛,將錯就錯殺伯奢,無字密信殺荀彧,借刀殺禰衡等。
曹操殺人的原因不同,計謀也不同,目的更不同,在殺人這個問題上,十足表現了他陰險的一面。

當年,曹操招安張繡之後,採納賈詡的建議,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劉表。孔融薦出禰衡,誰知禰衡恃才自傲,將曹操的手下貶損了一番。
當時張遼在一旁,抽劍要殺禰衡,曹操制止說:「我正缺少一個鼓吏,早晚朝賀享宴,可令你擔任這個職責。」禰衡不推辭,應聲而去。
張遼說:「此人出言不遜,為何不殺了他?」
曹操說:「此人素有虛名,遠近皆知,今天殺了他,天下人必然說我不能容人。他自以為有能耐,所以令他為鼓吏來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賓客,令鼓吏擊鼓。禰衡一身舊衣而入,擊《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深沉遼遠,如金石之聲。座上人聽著,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為何不更衣?」
禰衡當著他們的面脫下舊衣服,裸體而立,赤身盡露,客人皆掩面。禰衡慢慢穿上褲子,臉色不變。
曹操叱道:「廟堂之上,為何這般無禮?」
禰衡說:「欺君罔上才叫無禮。我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而已。」
曹操說:「你清白,那誰污濁呢?」
禰衡道:「你不識賢愚,眼濁;不讀詩書,口濁;不納忠言,耳濁;不通古今,身濁;不容諸侯,腹濁;常懷篡逆之意,心濁。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作鼓吏,這像陽貨輕賤孔子。」
曹操指著禰衡說:「令你去荊州做說客,如果劉表來降,就封你做公卿。」
禰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備三匹馬,令二人挾持著他而去,並教文武官員在東門外為之置酒送行。
荀彧告訴大家:「如果禰衡來,諸位都不要起身。」
禰衡到,下馬入見,眾人皆端坐。禰衡放聲大哭,荀彧問:「為什麼哭?」
禰衡說:「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
眾人皆說:「我們是死屍,你就是無頭的狂鬼。」
禰衡說:「我是漢朝的臣子,不做曹操之黨羽,怎麼沒有腦袋?」
眾人要殺禰衡,荀彧急忙制止,說:「他不過是鼠雀之輩,用不著玷污我們的刀。」
禰衡說:「我是鼠雀,可還有性,而你們只能叫作寄生蟲。」眾人恨恨而散。
禰衡到荊州,見劉表之後,表面上頌揚劉表的功德,可實際上盡是譏諷。劉表不高興,叫他去見黃祖。有人問劉表:「禰衡戲謔主公,為何不殺了他?」
劉表說:「禰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殺他,是因為怕因此失去名望。曹操讓他當說使到我這裡來,是要借我的手殺他,使我蒙受害賢的惡名。我如今讓他去見黃祖,讓曹操知道我劉表有見識。」眾人皆說好。
禰衡至黃祖處,兩人一同飲酒,都醉了。黃祖問禰衡:「你許都有什麼人物?」
禰衡說:「大兒孔融,小兒楊修。除此二人,別無人物。」
黃祖說:「我像什麼呢?」
禰衡說:「你像廟中的神,雖然受祭祀,遺憾的是不靈驗!」
黃祖大怒,說:「你把我比成是土木製作的偶像了嗎!」於是殺了禰衡,禰衡至死罵不絕口。
曹操得知禰衡受害,笑著說:「這個以舌為劍的腐儒,自己遭到報應了!」

曹操借劉表、黃祖之手把自己的心頭之患處理得乾乾淨淨,並且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污點和不便,這一招實在高明。
懂得太極的人都知道,在太極的圖案中,陰陽兩魚相互依存,相互變化,彼此相生,它暗示著陰陽謀略的變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高明的謀略家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意圖暴露在別人面前。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遊說齊相田常。
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剷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剷除異己。田常心動,但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
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
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
子貢遊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脅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偷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係: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西元前四八四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
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了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又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夠聰明的頭腦。或許你手中燙手的山芋就是別人眼中的香餑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借別人之力,你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棘手難解。

5.借別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

有時,完全憑我們一己之力,很難做出成績,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想法,而別人的引薦或一句讚美之言就能幫我們照亮前進的路,讓成功來得更快。

少年曹操因為頑劣異常,不治學業,因而「世人未之奇也」,沒有太多人看好他,大家都認為這小子是曹家新上市的「地雷股」。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樣一個聰明異常的孩子一旦上道,將會是一支前途遠大的「潛力股」。
持這種觀點的有兩人:一個是當時有俠名的黨錮中人何顒,估計他是看中了少年曹操身上那股不羈的氣質;另一個則是東漢末年的名士橋玄(也有人稱作喬玄),此人就是《三國演義》中大喬、小喬的父親,也就是孫策、周瑜的岳丈喬國老的原型。
青年時代籍籍無名的曹操曾經拜望過這位老前輩。交談過後,橋玄對眼前的這位年輕人頗為讚賞,對他說:「天下即將大亂,今後能夠讓人民重歸安樂的人,非你曹孟德莫屬。」
得到有「知人」之名的橋玄的稱讚,曹操頓時身價倍增。而橋玄對青年曹操的幫助,也並不僅僅限於「背書」一途,他將這個被自己視為未來大漢棟梁之材的人進行了一番精美包裝,並隆重推薦給了朝廷。
橋玄推薦曹操去見一個人,一個在當時以品評人物而知名於天下的人——許劭,他同從兄許靖主持了一檔在當時影響極大的「節目」,叫「月旦評」,即在每個月對當時朝廷內外的人物進行品評,而「月旦評」的意見常能上達天聽,被當政者採納。橋玄的目的就在於希望以許劭的點評為曹操鋪就一條通往政壇的「高速公路」。
於是,躊躇滿志的曹操沐浴熏香,備上厚禮,拿著橋大人的推薦信,興沖沖地前去拜望鼎鼎大名的許劭。
不料,這許先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就是不給橋大人面子,曹操在許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吃閉門羹。
正在弱冠之年、血氣方剛的曹操惱火非常,不禁又使出了他原本就擅長的「非常手段」,找個機會抓住了惜字如金的許先生,硬是逼他說了一句評語,而此語一出,卻讓兩個人全都名聲大噪。這句考語的原話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而讓許劭名垂後世的卻是原話的「改編版」——「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我們今天已經很難分析在曹操流氓手段的威逼下,他得到的這句點評有多少是出自許劭的真心,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原本十年「玩鬧」無人問的曹操,靠著這句評語名聞天下。
有了橋玄、許劭這樣「輿論名嘴」的開光,一些原本「唱衰」曹操的人也加入到為曹操搖旗吶喊的隊伍。
借貴人的「光」,可以為自己照亮前進的方向。很多人相信「愛拼才會贏」,但有些人拼盡全力也沒贏,這大約是因為缺少貴人相助。在某個關鍵時刻,若能有個貴人推你一把,也許就能使你「鯉魚躍龍門」。

推薦諸葛亮給劉備的第一個人是司馬徽。司馬徽的身分是「隱士」,沒點兒學問能當隱士嗎?司馬徽的話,劉備完全相信。徐庶深得劉備信任,水準很高。他說諸葛亮比自己強百倍,徐庶的話,劉備也相信。
石廣元、孟公威高談闊論,使劉備折服,知道二人身分後,想起了司馬徽說的話「亮自比管仲、樂毅,石、孟只夠當刺史」,更想見諸葛亮了。諸葛均、黃承彥朗誦諸葛亮的詩詞,好像也在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似乎這些名士只起到了一個作用——推薦諸葛亮,就像是諸葛亮有意安排的似的!
諸葛亮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誰人能及?樂毅率燕軍伐齊,連下七十餘城,哪個能比?這個讀書種田的青年人,自認為能比,當時很多人都嘲笑他。
諸葛亮雖然有才學,但政治履歷空白,空有大志,誰能證明你有本事呢?既然自視大賢,不能毛遂自薦,世道混亂,又不能通過考試顯示才能,該怎麼辦呢?
諸葛亮化主動為被動,採用「名人推薦法」。當時他在荊州很有名氣,一些有知人之明的賢能人士慧眼識才,對他印象頗佳。他社交工作做得很到位,人脈很廣,聲名遠揚,因此他不急,他知道有一天會有明主來訪求自己。
雖然他沒有有意讓眾人推薦自己,但劉備還是知道了他的存在。三顧茅廬後,諸葛亮隨劉備出山,成功地走上了建功立業的舞臺。

在攀登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這不僅能縮短你走向成功的時間,還能加大你的籌碼。

4.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古人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釣魚時,首先要捨出一些餌料,才能得到魚,這就是所謂的「有付出才有回報」「吃小虧占大便宜」。在遇到問題時,如果懂得恰當運用「以利誘之」的策略,你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操領兵救援劉延,解除了白馬之圍後,正打算收兵後撤,忽然聽說河北名將文醜為報關羽斬顏良之仇,率領大軍渡過黃河,追殺了過來。
曹操得知後,急忙下令讓後軍為前軍,前軍為後軍,並讓糧草輜重先行,軍兵在後迎戰文醜。眾將對曹操突然調整部署感到疑惑,不明白其用意所在,只有謀士荀攸說:「如此正可以餌誘敵。」
不錯,曹操正是為了使文醜產生輕敵冒進情緒,故意擺出錯誤的陣法,以利誘之,讓文醜去打劫沒有多少防備的糧草馬匹。
文醜果然中計,他成功奪了曹操的糧草馬匹,而且這點小勝也讓他變得趾高氣揚起來。誰知,正當他失去戒備之心時,曹操率軍乘機突然衝殺過來,文醜軍隊措手不及,頃刻大亂,人馬互相踐踏,刀槍遺棄遍地,文醜也在亂軍中被關羽所殺。曹軍取得了勝利,糧草馬匹又全部奪了回來。

在迎擊文醜的戰鬥中,曹操抓住了文醜貪圖小利的弱點,成功地施展了「以利誘敵」的計策,大獲全勝。
《孫子兵法‧虛實篇》寫道:「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其意思是:「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夠把敵人調動起來而不是被敵人所調動。能使敵人自己來的,是以小利引誘了他們;使敵人不能前來的,是牽制妨害了敵人。」
以利誘敵所指的就是,對於貪利的敵人,要用小利去引誘他。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發兵攻打絞國,強大的楚軍數方人馬很快兵臨城下,氣勢如虹,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於是堅守城池不出。
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的多次強攻都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屈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後,認為絞城只可智取,不可強攻。他對楚王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隨後,他提出了具體的「利誘」方案: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可以在開始的幾天裡,讓他們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了,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
楚王認為有理,便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果然,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並得知他們並無楚軍保護,便立即安排人馬出城去襲擊樵夫,並小有收穫。這樣幾天下來,絞國的收穫相當可觀。
絞侯看到輕易得到的好處,越來越麻痹,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上鉤,便決定迅速收網。
第六天,大量絞國士兵像往常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急忙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便被引入了楚軍的埋伏圈內。不一會兒,只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裡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只得投降。

絞國因貪圖小利,不知不覺中踏進了敵人設下的圈套,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以利誘之」也能從另一個角度給我們以啟示,就是當我們做事時,如果能夠「投其所好」,那麼遇到的阻力就會小得多,事情也會很容易辦成。

二十世紀初,美孚石油公司為了打入中國市場,沒有直接採用銷售產品的辦法,而是給每戶居民贈送了一盞嶄新的煤油燈和兩斤煤油。煤油燈當然比豆油燈要亮得多,而且還是免費的,所以一時間,家家都用上了煤油燈。
然而,免費贈送的煤油很快就會用完,但已經體會到煤油燈優點的中國人捨不得放著那盞漂亮的燈不用,同時也實在不願繼續使用昏暗的小豆油燈,於是只好去買美孚公司的煤油。就這樣,美孚公司順利打開了中國市場。

美孚公司懂得揣摩人心,能夠抓住人們的心理弱點,因此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有投資才有收穫,有付出才有回報。

有位大富翁建了新居,富麗堂皇。為了讓新居更具文化氣息,這個富翁想讓鄭板橋給自己畫幾幅畫掛在家中。然而眾所周知的是,鄭板橋恃才傲物,更鄙視權貴,被他拒之門外的達官顯貴不計其數。
富翁不想吃閉門羹,經過苦思冥想,心生一計。他首先派人四處打探鄭板橋的生活習慣和各種愛好,得知鄭板橋酷愛吃狗肉後,心裡就有了主意。
這一天,鄭板橋外出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好奇之下便循聲而去,結果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院。院門虛掩,鄭板橋推門而入,眼前的情景讓他大感驚訝: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髮童顏,銀髯飄逸,正在撫琴演奏。
老者看見他,立即停止演奏。鄭板橋見自己壞了別人的興致,有點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邀他入座,兩人談詩論琴,頗為投機。
談興正濃時,突然飄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鄭板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僕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面前。一見狗肉,鄭板橋的眼睛就轉不動了,老者剛說個「請」字,鄭板橋連客套話都沒說,就急忙上前大快朵頤起來。
酒足飯飽之後,鄭板橋才發現自己居然連對方的尊姓大名都還不知道,就糊裡糊塗地大吃了一通。他感覺無以為報,便對老者說:「今天能與您老邂逅,實在是幸會,感謝您的熱情款待,我無以為報,請您找些紙筆,我畫幾筆,也算留個紀念吧。」
老者聽後甚是驚喜,說道:「老夫平生最喜歡琴棋書畫,今天可算遇上知己了。」
畫完之後,鄭板橋問了老先生姓名,並寫了落款,這才告辭離去。
第二天,鄭板橋的這幾幅字畫不出意外地出現在了大富翁的客廳裡,他還請來賓客共同欣賞。消息傳開後,鄭板橋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別人的圈套。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一旦得了別人的好處,就不好意思再拒絕別人的請求了。這也體現了以利誘之,先予之後取之的道理。

6.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中國歷史大勢,被人形容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統一是大趨勢。統一的手段離不開暴力鬥爭,鬥爭的對象往往不止一個。每次大統一,統一者都必須成功地瓦解敵對者的聯盟,把敵對者的朋友變成敵對者的敵人,從而成為自己的朋友。

赤壁之戰兵敗後,曹操退回北方。雖然在給孫權的信中表示了對赤壁之敗的不服氣,但實際上他還是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特別是從戰略角度說,他對孫劉聯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赤壁之戰後,孫權履行了盟約,借荊州給劉備。消息傳到北方,驚得曹操失魂落魄,「方作書,落筆於地」。
曹操認為,如此一來,孫劉之間的聯盟必然會進一步加強,變得更加不好對付。為了對付這兩個較強的敵人,曹操準備將他們拆散。他不僅在武力上防禦、軍事上進攻,同時還做了一些拉攏及分化瓦解的工作。
他所使用的第一個手段就是,在建安十四年(西元二○九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的第二年,派九江人蔣幹前往江陵,企圖說服周瑜歸於自己部下。
蔣幹字子翼,其人一表人才,能言善辯,在江淮間稱得上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蔣幹接到指令後,布衣葛巾,假託有私事前往江陵。周瑜早知道他的來意,一見面就說:「子翼,您太辛苦了,遠涉江湖,是來替曹操做說客的吧?」
蔣幹猝不及防,只得辯解說:「我同足下是同鄉,分別了這麼長時間,聽說足下建了大功,所以特來敘舊,並學習一下治軍的良規,怎能懷疑我是說客呢?」
周瑜笑著說:「我雖然不像夔和師曠那樣聰靈,但聽弦賞音,還是能夠知道雅意的。」
後來,周瑜設宴款待了蔣幹,並請蔣幹參觀了軍營、倉庫、軍資、器仗等。參觀完畢,又設宴款待,在席間還拿出服飾珍玩之類的東西給他欣賞,但就是閉口不提軍事方面的事。
最後,周瑜明確表態說:「大丈夫處世,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聽計從,禍福與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蘇秦、張儀再生,酈食其複出,也不可能說動我,這又哪是足下所能做得到的呢?」
蔣幹聽了無話可說。回去後,蔣幹對曹操說,周瑜氣度恢宏,品格高尚,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曹操聽了,只能無奈地放棄招降周瑜的念頭。
兩年後,曹操又用了另一種手段。建安十六年(西元二一一年)冬,曹操又讓阮瑀代筆,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就是,想把自己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讓兒子曹彰娶孫權的堂弟孫賁之女為妻。
曹操指責孫權拋棄了兩人從前的交情,他說這是受小人劉備挑撥、煽動所造成的結果。最後,他希望繼續恢復他們以前的友好關係,這樣,他就可以使孫權享受高官顯爵、擔任治理江南的重任。
曹操軟硬兼施,其目的只有一個:拉攏孫權,分化孫劉聯盟。在這期間,他又用了第三種手段:讓阮瑀代筆,給劉備寫了一封信,今尚存兩句:「披懷解帶,投分托意。」意思就是開懷相見,以此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信中內容大概也與給孫權的信差不多。
此外,他還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如今也只存有兩句:「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雞舌香,也就是丁香,能治口臭。給劉備寫信,給諸葛亮送東西,其目的很單純,同樣是進行拉攏,促使孫、劉二人散夥。

曹操意識到了孫、劉聯盟對自己的威脅程度,而赤壁之戰也給了他很大的教訓,這可使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使他以後的戰略、戰術變得更加成熟、完善。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個道理也許不難懂,但做起來就難了。因為敵人的敵人跟你可能也是敵對的,你跟他成了朋友,聯手消滅了敵人,他再把你打垮了,那不弄巧成拙了嗎?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宋、南宋之亡了。

北宋與遼乃世仇,經常受遼的欺負,割地賠款,納幣輸金,心裡暗恨,卻無力反抗。遼的屬國女真興起,建立金朝,金興兵反遼,約宋一起出兵,宋自是大喜過望。於是,金、宋南北夾擊,滅掉遼國。可北宋的腐朽與無能全部暴露在了金朝眼皮底下。滅遼後,金兵大舉伐宋,北宋滅亡。宋室餘脈倉皇南渡,建立了偏安小朝廷——南宋。
南宋受到金的壓迫,日子過得比北宋更慘,失去更多的土地、獻出更多的金帛不算,還要對金稱臣,這不啻於奇恥大辱。南宋也反抗了幾次,無奈實力與金相差太遠,只好強裝笑臉曲意逢迎。直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漠北,大舉伐金,南宋才算出了口惡氣。
金在蒙軍鐵騎的打擊下,雖喪權失地,一敗再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時半刻還滅不了。於是,蒙軍約南宋一起伐金,南宋不假思索便一口應承。金主得到消息後,給南宋寫了一封信,闡述「唇亡齒寒」之理,南宋如何聽得進去?於是,南宋聯蒙滅金,最終也重蹈了北宋滅亡的覆轍。

兩宋之亡,在於沒有正確分析敵情我情。遼、金的實力在兩宋之上,而金、蒙的實力又分別在遼、金之上。兩宋聯合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無異於為虎作倀,焉能不亡?
秦滅六國,用范睢「遠交近攻」之法,安撫強敵,滅掉弱小,或聯合弱小先滅強敵,最終一統天下,這才是運用「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一策略的最高境界。曹操無疑是達到了這一境界。
袁、呂結盟時,為了對抗他們,曹操選擇先拉攏呂布,一方面是因為呂布有勇無謀,另一方面是由於曹操看到他力量弱小,好爭取,這才有了袁、呂後來的敗亡;為了收定河北,曹操利用袁尚、袁譚兄弟的矛盾,拉攏實力較弱的袁譚,最終消滅了袁氏的殘餘勢力,統一北方;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失敗在於背離了他自己一貫重視的正確戰略,其中就包括沒有團結一個敵人打擊另一個敵人;赤壁之戰後,曹操接受教訓,重新拾起了屢試不爽的法寶,這才有了平定關隴、收據漢中之功,並在襄樊大戰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但只是暫時的朋友。當共同的對手被消滅後,原來的朋友也就成了敵人。所以,選擇誰做「朋友」是至關重要的。曹操在這一點上看得清、選得准,顯出了過人的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