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金字塔? — 岡仁波齊峰
藏族人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轉一次神山岡仁波齊峰,我很幸運的多了二次。
一開始我實在不明白,岡仁波齊峰這座神山祂到底有多神?
值得藏族人如此大費周章地,將轉神山岡仁波齊峰做為終其一生的目標,甚至是變賣家當、拚了性命前往。
為了探究竟,查閱了許多相關文獻記載,才知祂大有來頭……
化虛無為現實
這座岡仁波齊峰為何大名頂頂如此有名?
只因祂在佛教徒心中,是被稱為世界中心的須彌山。
據說,須彌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祂又是溼婆大佛的殿堂。原本「須彌山」只是一個傳說中的虛幻世界,可是人們為了心中的精神象徵,有個真正的寄託之處,於是將岡仁波齊峰幻化為人們心中的神山了。
其實在西藏境內,許多山峰都被神格化了,而其中的岡仁波齊峰最為特殊。祂被各種教派共同奉為「萬山之王」。在西藏拜訪了不少藏族人,他們的家中的佛龕上大都將岡仁波齊峰的相片與佛像一起供奉。因此,岡仁波齊峰不僅是一種大自然的美,祂也是人們虔誠信仰的一種表徵。
神山岡仁波齊峰不僅僅是精神之山和信仰之山,在藏族人心中祂更是一座「文化山」,為何又被人們稱為是文化之山呢?只因祂融合了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的文化,並經過數千年光陰的洗禮不斷累積而成的。迄今有四種宗教共尊岡仁波齊為神山,這四種宗教分別為:佛教、苯教、印度教,以及耆那教。這四種教派的教義中,岡仁波齊山被稱為萬神殿,有數以億計的教徒尊奉祂為世界中心,並虔誠信仰祂。
藏語的「岡仁波齊」意為「寶貝雪山」或「雪聖」,梵語意為「神的天堂」,印度語稱祂為「凱拉斯」。祂橫亙於崑崙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中間,座落於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為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峰高僅海拔六千六百五十六米,以高山連綿不絕的西藏而言,排不到前三名。但由於攀登不易(至今未有人攻頂成功),再加虔敬的宗教信仰、各種的禁忌及傳說,使祂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西藏版的神鬼傳奇
其實岡仁波齊峰不只是教徒們的一個信仰寄託,祂也有不少動人的流傳……
在一個口耳相傳的古老傳說中提到,神山頂上有一座勝樂輪宮,宮中供養了五百位羅漢,他們分別在山腰的大大小小洞穴中修行。山腰下又有無數的慧空行母,專門負責侍候佛祖,以及管理宮殿內的一切大小事務。數百年前,阿底峽大師證實了這個神話,有一天他宣揚佛法經此處時,隱約聽到山上傳來陣陣的鐘鼓聲,他猜想應是山上的五百位羅漢在休息吃飯。自此,凡是到岡仁波齊峰來朝聖者,如有福氣,便可聽到鐘鼓聲,無福之人就沒機會啦。凡夫俗子的我轉了三次神山,每次都努力豎起耳朵,但……啥都沒聽見,唉……
另一故事更為動人。拉熱巴尊者尊者(或譯:米拉日巴、密勒日巴)在神山岡仁波齊峰的山洞修行的某天,有個信奉苯教名叫納若奔瓊的年輕人,學會了神變的法力之後,自以為天下無敵,不可一世,找上米拉熱巴尊者尊者單挑。二人第一次比賽未分勝負,納若奔瓊提議十五日後二人再來一場攻登神山山頂的比賽,誰先攻上山頂,誰就可占山為王,成為神山的主人。米拉熱巴尊者一口答應了。
比賽當天清晨,只見納若奔瓊手握單鈸,腰掛皮鼓,攻向神山頂。米拉熱巴尊者見此情形,毫不理會,繼續對弟子們講經說法。弟子們見米拉熱巴尊者遲遲不動,焦急萬分,催米拉熱巴尊者趕緊動身。等到講經告一段落時,已日上三竿,米拉熱巴尊者這時才走出洞口望一望,只見納若奔瓊依然拚命繞山向上奔跑,便回過頭對弟子笑說:「此人為無能之輩。」不久米拉熱巴尊者裝束妥當,十分輕鬆地走到了山頂。到達山頂見如此仙境,十分歡喜,便在山頂打坐誦經。過了許久,納若奔瓊才氣喘呼呼地爬到目的地。見米拉熱巴尊者早已在山頂修行,精疲力竭又萬分羞愧的他,一不留神滾下山去。
從此,納若奔瓊滾對米拉熱巴尊者心悅誠服,甘拜下風,並拜米拉熱巴尊者為師,要求米拉熱巴尊者給他一塊地方修行,米拉熱巴尊者隨意在納若奔瓊滾下山處附近的洞口一指,做為他修行之處。
直到現今,岡仁波齊峰上還留有一道深不見底的溝壑,據稱是納若奔瓊滾下山的痕跡,任冰雪再大,都無法將此深溝淹沒。山腳下的一塊巨石上,也留有單鈸與皮鼓從山上砸下的痕跡。巨石旁還有一個山洞,這便是,納若奔瓊拜米拉熱巴尊者為師修行之處呢!
幸運兒是我
讀了一肚皮有關神山岡仁波齊峰的資料,塞滿了一腦殼西藏神鬼傳奇的故事,總該親自走一遭,去一窺神山的真面目吧!
其中最令我心動的是,轉神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受下地獄之苦;轉一百圈,今生可以成佛生天。而在午馬年(釋迦牟尼佛的「本命年」)轉山一圈等於轉了十三圈。怪不得2002午馬年第二次拜訪神山時,人多的離譜,原來大家都想「撿便宜」!
在藏人眼中我應該算是幸運兒吧?1999年轉了一趟神山不過癮,2002年又因正值藏曆的午馬年,放下手邊一切大大小小的事兒,再次遠征,踏上轉神山的行列;第三次繞著祂轉一圈是2007年,第四回只是經過與祂打招呼。拜了三回兒神山,依藏人的說法,共轉了十五圈。轉山的伙伴們笑說:「你今世已無罪,又可在五百次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你儘管去殺人放火、搶偷搶拐騙吧!」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轉神山一圈約五十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超過五千米以上。最令人頭疼的是轉山的路車輛無法行駛,只能靠自己的雙腳,來個安步當「車」。加上沿途道路崎嶇不平,也無遮風避雨之處。也罷!只能自我安慰,就把吃苦當吃補吧。
藏族同胞可在一天之內轉完一圈,我們這些四體不勤的都市人,決定利用三天時間走完全程。清晨在凜冽的寒風中,備妥轉山所需的物品,吉普車將我們載到轉山的入口卸下東西。
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徒手走路就又非常吃力,如果再背負一點飲水、乾糧和相機就更不得了。十分幸運地,附近藏民他們有組織的將自家養的犛牛們,租給轉神山的朝聖者使用。二話不說,立馬找了高原之舟『犛牛』來幫忙,看看必備的東西還真不少,一發狠我們租了十來頭犛牛(牠們是一個家族的),馱我們這三天轉山的活命用品,如:個人盥洗行李、帳篷和食物……僅僅是整裝放上犛牛背,又折騰了二小時。一大隊的人與犛牛真是浩浩蕩蕩呀!看看身旁的犛牛大爺大娘們,心想牠們幫人們馱東西轉神山何止百圈?不知何時可成佛?如果逼我轉上一百圈,可能真的要『立地成佛』,直奔西方極樂世界去也。
深吸一口氣,勒緊褲帶,開始這趟不可能的任務,挑戰自己的體力和毅力。當正式面對這充滿挑戰與未知的三天,心中還是忐忑不安呀,不過為了可以洗盡今生罪孽(一笑),不論如何都得咬牙走一遭。
西藏有金字塔?
有人形容岡仁波齊峰的外觀是:「山形如同橄欖,直插雲霄,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如同八瓣蓮花圍繞,山身如水晶砌成,所謂的玉鑲冰雕亦不過如此。」更有一些俄國的學者研究,認為岡仁波齊峰應該是一座「金字塔」。
不會吧?埃及的金字塔怎會千里迢迢地跑到這裡?難不成當年它們玩躲貓貓時,其一座跑太遠,躲到西藏阿里,找不著回家的路了?開始抱持著問號,但是在第三次轉山時,從不同的角度去仔細觀察,外型的確有那麼一點點像金字塔的味道,但神山是由一整塊黑亮的巨石構成,埃及金字塔的造型與神山還是差挺多的。
遺物!遺物?
第一天的徒步行程,算是開胃的前菜,大伙兒走得輕鬆愉快。但是第二天就不同了,忽上忽下穿山越嶺不在話下,最令人今生難忘、讓人震撼的不已的場景,在第二天真實上演了……
爬上第三個達坂時,還來不及定下神喘口氣,就被撲鼻而來的詭異氣味嗆到差點窒息。睜大雙眼勘查異味來自何方?被眼前的景觀嚇傻了。沒料到在這樣荒蕪之地,居然有滿坑滿谷的『遺物』(人類遺留下來的衣物)?怪嚇人的!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哪座垃圾山。定定神,再仔細一瞧,不像是垃圾堆,反而像是人們有意留下的,因為看得出來是有意小心掩埋的樣子。至於掩埋的物品呢?幾乎都可以從身上找得到,有T恤、襯衫、毛巾、手帕、襪子、鞋子、褲子、帽子……等,族繁不及備載。不過,令我好奇的是,沒事幹嘛在這兒留下一堆的遺物呢?
原來掩埋了一堆「遺物」的山坡地,當地人稱「天葬台」(早年稱「石瓦插」)。走到此處,藏族人都會找一件自己貼身的東西,將它掩埋於此,這是轉神山岡仁波齊峰的一個傳統。根據古老的傳說,只要在此處留下自己身上的衣物,死後他的靈魂可以直達天庭;另一種說法則是,在這裡掩埋一件自己的貼身衣物,可將所有的厄運、霉運,或罪孽,都隨著這件衣物的掩埋而離去,有祈福保平安的意含。
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一個習俗,所有的人正在七手八腳紛紛找尋自己身上可供掩埋的東西時,我發現居然有位年老的喇嘛面對神山,盤腿趺坐在一堆『遺物』中,口中唸著佛號,不時又吹奏的法螺,神情莊嚴而肅穆,無視於周遭的環境。當他發現我在凝視著他,笑笑地拿出毛線打了三個金剛結繩與我,祝我一路平安。
雪花飄飄七月天
轉神山活動屬第二天的行程最辛苦,必須要連翻四個達坂。爬完了前三個達坂已經只剩下半條命,當第四座出現在眼前時,你會恨自己為何吃飽了撐著,花錢來此找罪受!
1999年爬到第四個達坂跟前,用殘存的力氣瞄了一眼,哇勒!這座「卓瑪拉」達坂的坡度至少有四十五度,只要仰望就會昏倒,何況還要往上爬。伙伴們早已豎起白旗,紛紛爬上犛牛背。本想放棄,無奈罪孽深重,不得不趁此良機來贖過。唉!革命尚未成功,只好獨自繼續努力。
只怪膝蓋不爭氣,被自己蹂躪得新舊痕累累,醫師曾警告,再貪玩膝蓋就報銷了。無奈事到臨頭不爬不行,只好「勸者諄諄,聽者藐藐」!果不其然爬到一半,膝蓋不聽話的在裡面亂竄,護膝完全失去作用;心臟跳動失去章法亂了套,差點跳出嘴外;肺細胞似乎像不定時炸彈,隨時準備爆破;腦袋則是來不及輸送血液,一片空白停止運作。
2002年第二次舊坡重爬,情況也沒改善,膝蓋痛到極致,淚水已止不住地狂飆。一位藏人看我哭得可憐,問明原委,立刻掏出一個小罐子,倒了一些粉末在我的手心,告知是祖傳祕方,吃下去膝蓋就不疼了。請問誰敢吃這成份不明的藥粉?正想拒絕,看他一臉誠意,不忍他失望,牙一咬吞了下去,雖然並沒有因此而好轉,但藏人的熱情,讓我感動不已。
2007年的夏天,是第三次來見神山老友啦!原以為會「習慣」這一切,怎知年老體衰,心臟不按節拍亂彈、肺葉則是自個兒瘋狂抽慉,四肢完全失控,靠著死不認輸的個性撐到山頂。正得意攻頂成功,怎知突然烏雲密布,刮起陣陣寒風,天空飄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咦?怪了!七月雪?揉了揉眼,不相信自己所見,以為累到得了飛蚊症。一查GPS(衛星定位儀),才知「卓瑪拉」達坂的海拔已高達五千七百公尺,這種高度夠冷,天冷自然下雪!我還以為有人含冤待雪呢!(註:六月雪是竇娥冤的故事。)
成功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
這三天的風餐露宿,豈一個「苦」字了得!眼看苦行僧般的磨難即將結束,忽見一位長者,三步一拜五步一叩首,用「磕長頭」方式龜速前進,忍不住停下腳步,用僅會的幾句藏語與他溝通,得知為了轉山他已走了八天,一路上幾乎沒休息,虔誠之心令人感動,除了拍下他的身影,也將身上僅有的乾糧塞入他懷中,表達對他的敬意。
在轉神山岡仁波齊峰的沿途路上,經常可看見絡繹不絕的朝聖者,尤其是2002午馬年更是多到要排排隊呢!虔誠的藏人在轉山時,許多人都是用「磕長頭」的方式,前往瞻仰祂的聖容。更有人是從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徒步前來朝拜。對信仰者而言,可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心願與最重要的事了。他們堅定的意志,讓在萬丈紅塵中沉淪的我欽佩與汗顏。
姑且不論岡仁波齊峰的神話與傳說,我以為神山的存在是大自然不凡的創舉,更是老天爺雕塑出來的一件偉大藝術作品。看過千山萬水之後,會被祂那種獨有的磁場所迷惑;我想,誰踏到了西藏這塊土地上,誰就懂得神聖永恆的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