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臺灣鄉村研究第13期
滿額折

臺灣鄉村研究第13期

定  價:NT$ 200 元
優惠價:90180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鄉村與農業食糧研究
永續轉型觀點下的食農教育
「再小農化」的有機實踐
 
本期內容特別集結三篇研究論文,王驥懋助理教授一文簡明且深刻地回顧近十年來西方農糧政治經濟學及鄉村研究學術論辯,並提醒東亞的鄉村研究如何與西方的學理基礎,發展出屬於東亞且能與西方理論對話的核心論述。鍾怡婷博士關注永續飲食與農業實踐如何從落實食農教育的過程中出現,藉由兩個不同的案例比較分析,關注行動者如何實踐,探討什麼樣的社會過程,讓食農教育影響意識與態度轉變。陳玠廷副研究員則切合當前社會情勢探討政府推動有機農業政策影響下,地方的農民經營友善環境農業實際處境,觀察地方如何透過「綠色保育標章」發展出在地特有的稻菱輪作系統與友善環境耕作,與水雉的生命周期建立農務與自然協同「再小農化」生產模式。

作者簡介

【台灣鄉村社會學會】
以研究鄉村社會及鄉村發展現象、問題與策略,協助會員增進鄉村社會相關知識與技能,提昇鄉村發展之品質為宗旨。
 
【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以教育、傳播及行銷之整合性多元觀點來推動農業推廣工作,除了本會例行性之會務,如:協助會員辦理農業推廣事項、發行電子報、刊行農業推廣書報等以外,也辦理實務性方案之推廣工作,如:參與農會推廣創新業務輔導,協助台灣各區改良場推廣人員教育訓練、協助縣市政府建置食農教育機制及提供策略輔導等;另外,學會亦定期或不定期辦理重要之農業推廣學術研究工作,包括:主辦或協辦國際及國內學術研討會、承接各種類型學術研究計畫及調查研究,在在都是為了促進農業推廣在學術及實務領域方面之發展為首要任務。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本系發展宗旨在於培育「農業跨域人才、創新傳播菁英」,特別致力於將「農業」與「消費者」、「社會大眾」的互動連結。學術領域具有跨領域科技整合之特性,著重以行銷、傳播相關理論與方法,應用於農業生產、人類生活與社會永續發展等多元面向。

目次

主編的話
 
【研究論文】
鄉村與農業食糧研究:機會與挑戰
王驥懋
 
永續轉型觀點下的食農教育:以二個學童種稻體驗活動為例
鍾怡婷
 
「再小農化」的有機實踐:以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計畫為例
陳玠廷
 
《台灣鄉村研究》期刊邀稿
《台灣鄉村研究》投稿須知
《台灣鄉村研究》編輯委員會組織章程
 
【英文目次】
 
Contents
No.13 August 2018
 
Words from the Editor-in-Chief
Research Articles
Rural Studies and Agrarian Change: Looking Back and Forward
Chi-Mao Wang
 
Food &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Two Cases of Schoolyard Rice-growing Project
Yi-Ting Chung
 
Going Organic and Repeasantization: The Green Conservation of Pheasanttailed
Jacanas in Tainan Guantian District
Jie-Ting Chen
 
Notes to Contributors
Manuscript Preparation
The Chart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JRS

書摘/試閱

〈永續轉型觀點下的食農教育:以二個學童種稻體驗活動為例〉/鍾怡婷
 
一、前言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台灣在近十年來開始引進「食農教育」或「食育」之概念與案例,並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實踐形式。與日本不同,台灣的食農教育並非在國家立法後才開始推動,而主要是由各地的民間組織與學校所發動的由下而上模式,台灣的民間社會針對食農教育理念發展出許多不同操作模式。不論是各級學校、非營利組織與地方社區,不同團體推行食農教育的關懷與出發點也有所差異。
隨著台灣社會對於食農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不少校園單位也開始著手進行食農教育的融入式課程,透過農事體驗、廚藝體驗激發學童對自然環境與食物的好奇心,進而主動關懷。食農教育的風潮開始將小學捲入,不管是在城市裡的小學或是農鄉,都可以看到各種以食農教育為名所展開的農耕或烹飪體驗,或是實地的農村走訪與交流。
在食安問題、校園營養午餐弊案接連爆發的時代下,社會大眾普遍對食物議題抱持高度關切,食農議題開始捲動公眾參與,愈來愈多消費者開始主動關心農業與產銷議題、認識食品添加物和食物標示等等,而這波食農熱潮也引起了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的關注。藉此對食農議題的意識提升,民間團體開始倡議中央或地方政府應訂立食農教育相關法令,期望透過官方的支持更全面地推動食農教育。例如,台南市政府訂立「學校午餐自治條例」,內容統合食品安全、低碳飲食、資源回收、地產地消及飲食禮儀等;宜蘭縣政府也推動「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內容涵蓋食農教育、食品安全、友善農業;高雄市政府也在102-104 學年度推動「飲食教育中程計畫」,強化校園與在地食材的連結,促進食農教育發展。
從上述食農教育在台灣的發展脈絡來看,它不僅嘗試對個人帶來影響,也由於民間社會的倡議,影響政府在政策與法令層次上進行了調整。但是在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中,針對食農教育的相關研究大多著重於探討實施食農教育後對個別參與者的影響,較少在個人層次之外分析制度層面的改變。筆者於2016 年參與一項研究計畫,探討台灣民間社會(特別是非營利組織)推動食農教育之情形,在訪談各個推動食農教育之組織時,發現在影響個別行動者之外,在整個推動食農教育的過程中,亦出現了社會制度上的改變以及對鉅觀層次之社會趨勢(全球化與永續發展)的回應,本文嘗試透過「永續轉型」之觀點來探討這些改變與影響的意涵,尤其是對於當前台灣農業所面對的全球化和永續發展等挑戰具有什麼樣的實踐意義。
本文之形成以上述調查研究計畫為基礎,在所調查之食農教育實施案例中選擇同樣執行「學童種稻體驗」之單位進行案例比較,在地理區位上也選擇相近之中部地區的組織,故本文將針對其中二個組織與小學合作實施食農教育之內容與過程進行分析比較。此二組織分別為「南投縣草屯鎮農會」(後文簡稱其為草屯農會),另一組織為觀樹教育基金會下設之專案小組「裡山塾」,它們分別與週邊的小學合作執行學童種稻體驗活動。研究團隊於2016年9月對其執行學童種稻之食農教育過程進行了深度訪談,受訪者包含了草屯農會推廣部主任、裡山塾專案小組主任,二位受訪者皆具有實際執行學童種稻體驗活動之經驗,並且自初期就參與至今,對於實施之過程與當中之變化具相當程度之瞭解,此外他們也扮演各自組織之管理幹部,對於方案執行之核心價值策略和其他制度設計具有調整與決定之權力。訪談題目圍繞著各自所推動的食農教育方案展開,包含方案內容、執行期程、推動過程與曾遭遇之困難、核心價值與策略、所觀察到的改變等,本文以此深度訪談之材料做為分析和探討之基礎。筆者與研究團隊前往訪談時,受訪者亦提供相關之教材教案提供參考,這些文本資料也是本文重要的分析材料。
本文嘗試藉由這二個食農教育實施案例,探討其對永續轉型之影響與貢獻。以下章節將先針對國內外對於「食農教育」此一議題之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並探討近年來歐美的另類農業與飲食運動與整體社會朝永續發展轉型的關係,之後則透過所蒐集的案例資料來討論實施學童種稻體驗計畫過程中所產生的永續轉型效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