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滿額折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本書所展示的,不僅僅是某個具體漢字的個體魅力,而是漢語原創時的整體思維形態,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生動、形象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和中國社會發展史。假如我們把漢語的整體思維形態,比喻為一座無與倫比的古典建築的話,那麼漢字的個體魅力,就是這座古典建築上那一件件精妙絕倫的建築構件。本書能夠讓孩子們在領略中華漢字文化的同時,能夠從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直至達到智慧的悟性境界。

作者簡介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縱觀教育發展現狀,更多的疑問在我們腦海中徘徊:如今教育發展了,為什麼各領域湧現出來的大師卻越來越少?為什麼很難培養出擺脫標準答案、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為什麼有學者認為我國綜合國力增強了,但軟實力尚不夠強大?正是這些疑問,促使作者走上了“漢語思維”的研究與開發之路。
本書是作者十幾年潛心研究的結晶。它將被撕成碎片的漢語,還原成為一個整體。它展現的不是某個具體漢字的個體魅力,而是漢語原創時的整體思維形態、生動形象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和中國社會發展史,讓孩子在畫面、故事和歷史中,將學到的知識進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有機整合,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此外,本書還將抽象的字和詞放置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在抽象和具象的轉換間,不僅引導孩子認字識字,還能認物和識事,幫助孩子開發智能、啟迪智慧。
本書打破傳統教育的藩籬,重在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系統的漢字思維,讓孩子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的營養。細細品讀此書,恭喜你可以找到解碼“錢學森之問”的密鑰了。

序言:對“錢學森之問”的再思索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曾經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作為一名普通百姓,我們反復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了,有些地方連高中都普及了,可是為什麼培養不出擺脫標準答案、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呢?為什麼說當今的世界漢語熱,並不等於中國文化熱?為什麼有西方學者預言,中國的國力增強了,但是中國的軟實力尚不夠強大?正是這些問題,把我岳父殷旵老師推上了“漢語智能”的研究和開發之路。
研究“漢語智能”過程中,殷旵老師始終堅持一個自己為之奮鬥了多年的理想和目標:要使數千年源遠流長的國語和國學,轉化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國策和國力。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講座和這本書,誠懇地邀請大家共同參與“漢語智能”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使這一課題能夠由學術研究進一步延伸到教育改革和文化創新,真正有益於國家的振興和民族的復興。
那麼,“漢語智能”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什麼?當然是漢語,而不只是一個個單獨的漢字。雖然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但是“漢語智能”所展示的,並不是某個具體漢字的個體魅力,而是漢語原創時的整體思維形態,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生動、形象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和中國社會發展史。假如我們把漢語的整體思維形態,比喻為一座無與倫比的古典建築的話,那麼漢字的個體魅力,就是這座古典建築上那一件件精妙絕倫的建築構件。
“漢語智能”的研究成果,能夠讓孩子們從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甚至達到智慧的悟性認識,這就是人腦智能的開發。國家教育大綱規定,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應掌握3500個常用字,而“漢語智能”研究所追求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們在一年時間內,通過造字遊戲和親身體驗的方式,基本完成這個教學任務。
另外,“漢語智能”與我們現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完全不一樣。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而是讓機器代替人做一些工作,人工智能並不能取代人腦智能;而人腦智能,才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智能。
那麼,“漢語智能”為什麼能實現這個教學目標?它具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首先,“漢語智能”是一個整體思維形態。古人造字,並不是先造出某個字,然後再去造出另外的某個字……而是成系列、成體系地創造出來的。字與字、字與詞、詞與詞,彼此之間存在某種相互關係。
反觀我們現在的識字教學,基本上是一個字、一個詞地教,孩子們亦是以認識多少個字為榮。所以,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苦澀,教學不能相長。而“漢語智能”所要實現的,就是把已經撕成了碎片的漢語,還原成一個整體,讓教師教得自在,學生學得輕鬆,在輕鬆愉快的遊戲娛樂中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如何進行遊戲教學呢?譬如,“目”“木”“心”“音”這些字,看起來彼此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我們先來看眼目的“目”,它表示我們的眼睛,是我們認識外部世界的感覺器官,就像照相機的鏡頭一樣,負責觀察;而樹木的“木”呢?它是自然存在的客觀事物,是我們所要認識的對象;通過眼睛這個“目”所觀察到的“木”,投射到我們大腦裡面後,就會形成一個“相”。這個“相”,就是我們對客觀世界的反應,這就像用照相機拍攝到的相片一樣。
對於這個投射到我們大腦裡面的“相”,如果我們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呢?這就是“想”;而我們心裡所“想”的事物,通過口把它說出來呢?這就是“音”;如果沒有說出口,而是留在我們心裡的話呢?那就是“意”。我們內心所想像的事物呢?這就叫“心想”;我們心裡想表達的意思呢?這就叫“心意”……
這樣一來,我們把“木”“目”“心”“音”“相”“想”“意”等字,以及“心想”“心意”等詞語,就相互關聯起來了。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非常輕鬆愉快地同時掌握這些字和詞。
如果從認識的角度來說,人類的認知對象無非是自然、社會和我們人類自身這三大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所說的“木”,其實並不只是自然界中的樹木,而是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一個代表。有句話叫“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人類智慧的產生,就是從“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具象思維,上升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抽象思維,進而又上升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智慧思維,人類的認識就是這樣不斷提升而來的。
其次,中國古人在創造漢字和使用詞語的時候,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每一個漢字和詞語其實都有具象的生活形態。一些我們現在看起來相當抽象的詞語,在原創之初,實際上它都有具象的生活情境。
我們現在的漢語教學,無論教學對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往往局限於教學認生字和識字,而忽略了讓學生認物和識事。古聖先賢,他們是在事和物上造字、造詞;我們今天認字和識字,同樣必須是字不離物,詞不離事,而不能把字和詞與事和物分隔開來。我們要在具象和抽象的不斷轉換過程中,開發人類的智能,啟迪我們的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是農耕文化,農耕社會的基本形態是一家一戶的男耕女織。我們從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字來看,“力”字的甲骨文字形 ,就像是一種被稱為“耒”的耕田用的農具,表示耕地。人們在什麼時候耕種田地?當然是在春天,所以稱之為“春耕”;我們再從“利”字的甲骨文字形 來看,它是由“刀”和“禾”組合起來的,表示用刀去收割成熟的禾穀。收割成熟的禾穀,這叫什麼?這就叫“收成”。一年的農業生產勞動,從春耕到秋收,通過“力”和“利”這兩個字就基本反映出來了。
一個家庭裡面,男人的職責是春耕和秋收。那麼,女人的職責又是什麼呢?就是在家裡紡線、織布。織布的時候,需要不斷地轉動織布機上的“勝”。那麼,這個勝什麼是東西呢?織布機上,用於卷線和卷布的那根軸,就稱為“勝”。勝的兩端,看起來有點像輪船上的方向舵。布織好以後,就要把布從勝上取下來。女人每取下一匹布,就會在自己的髮髻上戴上一枚像“勝”一樣的首飾作為標誌,古書上這叫“戴勝”。
女人的勞動成果用“勝”來表示,男人的勞動成果用“利”來表示,“勝”和“利”合起來就稱為“勝利”。字形簡化以後,我們現在寫作成“勝利”。“力”“利”“勝(勝)”“收成”“勝(勝)利”……這些原本非常抽象的字與物、詞與事,就在具象的生活形態中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如果讓老師和家長們用這種思維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漢字和漢語的教育,大家還有難教的感覺嗎?如果讓孩子們以這種方式來學習漢字和漢語的話,還會感覺到難學嗎?在這種原創思維的啟迪下,我們人類自身智能開發的春天還遠嗎?
漢語智能開發的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智慧,而人工智能開發的則是工具,是機器,它並不能改變我們人類自身,無法提升我們人類的思維境界和道德修養。而這,正是引起我們對人類未來擔憂的原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漢語智能的開發就是為我們人類的未來尋找一個安身之所,而不用費盡心機去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去(逃避地球),這就是漢語智能對未來人類的一個貢獻。
當然,“漢語智能”還有其他一些比較顯著的特點,這些我們可以在本書中慢慢地去體會。“漢語思維探秘”系列講座的相關內容,從2012年起到2015年,已經持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版的漢語教室專欄中進行了三年連載。受報紙版面、篇幅等因素的影響,漢語教室的文字內容相對比較精煉。而“漢語思維探秘“系列講座則突破了報紙版面的篇幅限制,並且適當地加以增刪、擴展和延伸,內容講解得更為通俗和細緻,以便於成人對“漢語智能”研究和開發、應用的理解,以便於孩子養成漢字思維。
在整理講座內容的基礎上,圖書《給孩子的漢字思維》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書中部分章節附有“學國學網”錄製的視頻內容,歡迎大家收看並提出寶貴意見。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有些認知可能有錯誤,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更歡迎大家為了孩子,共同來參與“漢語智能”的研究開發、推廣普及和應用!

目次

序:對“錢學森之問”的再思索
第一章 變幻神奇的“人”
第1節 從“人”到“仁”
第2節 不同組合的“人”
第3節 頂天立地的“人”
第4節 什麼叫尋常?
第二章 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
第5節 農忙三季
第6節 五穀豐登
第7節 成績與勝利
第三章 從農村到城市
第8節 無“兼”不商
第9節 井井有“條”
第10節 從“尹”到“君”
第11節 “城郭”與“邊陲”
第四章 文和字
第12節 文和字有什麼區別?
第13節 造字的遊戲體驗
第14節 “心”字軟件
第15節 用心,用的是什麼心?
第五章 感性、理性和悟性
第16節 如何進行判斷?
第17節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士”?
第18節 生命與性命
第19節 性能與生態
第六章 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第20節 什麼叫綱常?
第21節 什麼叫仁義?
第22節 民主與自由的中國特色
第七章 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23節 什麼叫根本?
第24節 “作秀”是怎麼回事?
第25節 為什麼叫三陽開泰?
第26節 “小康”、“大同”是怎麼回事?
第27節 順其自然是什麼自然形態?
第28節 和合與合適
第八章 繁體與簡體,如何規範和統一?
第29節 “發”與“發”
第30節 “龍”與“鳳”
第31節 講和與爭訟
第32節 “關聯”與“運動會”
第33節 “義”與“義”
第34節 繁簡之爭何時了?
第35節 繁簡之爭如何了?
第九章 如何做事立功?
第36節 什麼叫“言而有信”?
第37節 什麼叫“謹而信”?
第38節 點點認識世界
第39節 “做”與“作”有什麼區別?
第40節 如何做事?
第41節 職責與責任
第42節 記事與計十
第43節 “時(時)”與“寺”
第十章 如何做人立德?
第44節 如何為人子、為人父?
第45節 如何為人母?
第46節 如何為人師?
第47節 什麼是道?
第48節 得道與為道
第49節 什麼叫傳統?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