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熊十力論學書札(增訂本)(簡體書)
滿額折

熊十力論學書札(增訂本)(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可視為《十力語要》《十力語要初續》的續編,將以上二書之外的熊先生論學的書信、札記、文章等匯為一編,與二書有所不同的是,本編所選惟冀存真,不敢稍加刪減。
本書名為《熊十力論學書札》,凡編者以為能體現熊先生學問的,不計長短全部采錄。 此處“學問”一詞,乃取其傳統意涵。儒家所謂修、齊、治、平,本是一個整體,並且“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是與人生實踐一體的,用熊先生常用的話語即是“體用不二”的。故本書不專主狹義的“學術”,凡關乎世道人心,舉如工夫踐履、人倫物事,乃至時事政局者,皆在編選範圍之內。
此次增訂,新收入書信17通,附錄中新增短文兩篇。其中與鍾泰、柳詒徵、張難先、巨贊法師等人的通信,均系近年來新發現,內容豐富,尤足珍貴。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議,並參預護法運動。三十四歲後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後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抗戰期間入蜀,先後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於復性書院、勉仁書院。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後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名人/編輯推薦

《熊十力論學書札(增訂本)》是十力叢書的*後一本,在迄今所見的熊十力書信中選擇有關論學的部分,完整收入。此次增訂,新增書信18封,文章2篇,基本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熊十力1949年1月輯成出版《十力語要初續》之後,此後的大量書信散落各方,近年來更是屢有發現,本書除在《熊十力全集》的基礎上篩選以外,各方尋求搜羅,為迄今*為完備的熊十力論學書信集。

編選說明
“十力叢書”即將出齊。按照本叢書的出版原則,熊先生的絕大部分著作均仍其舊,保持原來單行本的形式。惟熊先生生前未及結集和散落的文章、書信尚有很多,其對於認識熊先生的學問,特別是晚年的思想、境況及相關的人事,極具價值。這些文稿集中收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熊十力全集》第八卷(以下簡稱《全集》)中,但限於全集的體例,對於直欲追尋熊先生精神面目的讀者來說,未免顯得龐雜而不便閱讀。
熊先生有整理書信、筆札成書的習慣,《十力語要》及《十力語要初續》即其例,而後者既名“初續”,依原意其後還將有“二續”、“三續”,自可想見。但自1949年熊先生委托徐復觀在香港印行《初續》,由於印書之難(熊先生晚年的一些重要著作均只能“印二百部保存”而已)和精力所限,其後的信札未見結集。本書的選編即是希望秉承熊先生原意,以本叢書中他書未收為限,時間上以《十力語要初續》之後的為主,將先生有關學問的書信、文章、語錄匯為一編,與《語要》系列有所不同的是,本編凡選入的篇什惟冀存真,不敢稍加刪減。本書名為《熊十力論學書札》,凡編者私以為能體現熊先生學問的,不計長短全部采錄。需要說明: 此處“學問”一詞,乃取其傳統意涵。傳統的學問並非如當今我們慣稱的,僅指專門的知識、學說體系;儒家所謂修、齊、治、平,本是一個整體,並且“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是與人生實踐一體的,用熊先生常用的話語即是“體用不二”的。所以本書並不專主狹義的“學術”,凡關乎世道人心,舉如工夫踐履、人倫物事,乃至時事政局者,皆在編選範圍之內。
編者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 從《全集》所收的440余篇文稿中按照上述想法篩選出書札及文章共185篇。書信除三封已發表的因無法確考寫作時間而按照發表時間排序以外,其余均依據寫作時間順序編訂次序,文章亦按寫作或發表時間編排作為附錄。書信及文章的寫作時間基本依據《全集》的考訂,在此對《全集》整理者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二、 從劉述先所編《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一書(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版)中篩選出劉靜窗致熊十力的書信27通,按次序附於熊十力致劉靜窗的各書信之後。再加上《全集》原附的呂澂致熊十力的信函7通,這樣,熊十力與呂澂,熊十力與劉靜窗的往復論學便成為全書相對獨立的兩個單元。這兩個單元在本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一則是因為討論的問題集中,雙方書信保存完整,更重要的是,這兩次論爭極具代表性,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展現出“現代儒佛之爭”的大問題。
熊呂之爭可以看做是熊十力出版《新唯識論》後引發的熊十力與南京支那內學院乃至與佛教界的一系列論爭的繼續和(參閱十力叢書之《破破新唯識論摧惑顯宗記》)。熊十力曾在支那內學院師從歐陽竟無學習,而呂澂是歐陽先生的傳人,兩人有同門之誼,但學問取向有異。1943年3月,其時歐陽竟無去世不久,熊十力給呂澂去信慰問,勉勵呂澂繼續內學院的事業,並附上《與梁漱溟論宜黃大師》一文,文中對歐陽竟無的評價中有“惜乎以聞熏入手”云云之語,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法相唯識及其他佛學問題的大辯論。
劉靜窗(劉述先先生之父)則是熊十力晚年遷居上海前後的一位知交,從劉靜窗1951年8月因讀熊著《與友人論張江陵》而寫封信給熊十力起至1961年底,十年間兩人書信不斷、往來密切。按照劉述先先生的說法,劉靜窗“由儒入佛,宗主華嚴”,這與熊十力由佛入儒的路向正好相反,通信的前段,兩人的辯論不可謂不激烈,但終於互為體解,雖觀點終有未合,彼此卻情誼深厚,熊先生乃有“八年來(自熊十力1954年移居上海至1962年4月劉靜窗去世,兩人同城共處八年)唯君子終始相親,慰孤苦,相依為命”之語。
三、 查考相關資料,考訂部分寫作時間和先後次序,訂正原書的文字和標點錯誤。
四、 《全集》中原有的編者注有助於說明背景情況的,酌情予以保留,標明“原編者注”;《全集》對於通信所涉及的人物,有的在原文中補齊姓名,本編基本沿用,並有所增加。但由於所涉入物眾多,未及一一查考並注出生平來歷。懼繁怕難,其責固在編者,然此編願仿效熊先生也是傳統語錄體著作的舊例,重在存其學問大體,余非措意也。
劉海濱2009年5月26日記於滬上無畫齋

增訂本補記 此次增訂,增補書信凡17通:其中熊十力致鍾泰函六通,其中四通由鍾泰先生賢孫鍾斌先生提供;另外二通則根據鍾斌先生提供的線索,分別轉錄自郭齊勇先生《熊十力、梁漱溟佚札三通與佚文一篇》(載《玄圃論學續集——熊十力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方繼孝《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另有熊十力致柳詒徵函一通,復張難先函一通,系鍾泰先生保存的抄件,亦由鍾斌先生提供;致巨贊法師書信四通,原載朱哲主編《巨贊法師全集》第三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由《新經學》主編鄧秉元先生提供,並對文字有所校正。在此對直接或間接提供幫助的諸位先生謹致謝忱!又通過篩查雅昌拍賣網所示熊十力書信圖片,選錄內容與論學有關的書信五通,分別為《復蔡元湛(1930或1931年10月26日)》《與徐復觀(1949年4月10日)》《致柯樹平(1949年9月22日)》《與科學出版社編輯部(1958年1月7日)》《答張晴麓(1926年8月4日)》。以上書信,除與徐復觀一通(此函本書初版時未收,此次補入,並依雅昌拍賣網原信圖片對《熊十力全集》著錄的文字、標點加以校正)外,其余均未曾收入《熊十力全集》。
此外,《印行十力叢書記閱後函示劉虎生等》一函,原載1947年湖北十力叢書自印本卷首《印行十力叢書記》之後的《附記》,移錄至此,並改今名。
附錄中新增短文兩篇,其中《黃梅馮府君墓志》亦錄自前揭郭齊勇《熊十力、梁漱溟佚札三通與佚文一篇》,另一篇《為卞孝萱之母李夫人題辭》,乃錄自雅昌拍賣網。
事事皆有因緣。2004年前後,因讀牟宗三先生的《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心體與性體》,此前讀不進去的宋明儒語錄乃至四書都一時敞亮起來;由此因緣,才有了後來編校出版“十力叢書”的想法,未曾想,其間又因讀了熊先生的《新唯識論》《佛家名相通釋》,難懂的佛書也仿佛云開霧散,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2009年“十力叢書”初版出齊,此後我的讀書問學專注於儒佛經典,與現代新儒家的因緣也告一段落。
不想十年之後,我先是有緣編輯出版了熊先生晚年摯友劉靜窗先生的遺稿《劉靜窗文存》,接著又著手《鍾泰著作集》的策劃整理,並因此得見前述熊十力致鍾泰的書信。至這本《熊十力論學書札》增訂完成,“十力叢書”也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因將這段因緣補記於此。
然而,我面前的這條道路才剛剛開始。

劉海濱2019年3月15日

目次

編選說明劉海濱 / 1論學書札 / 1

與梁漱溟(1925年3月29日) / 1

答黃艮庸等(1925年4月23日) / 2

答黃艮庸等(1925年4月24日) / 4

答張晴麓(1926年8月4日) / 5

復蔡元湛(1930或1931年10月26日) / 7

復馬一浮(1931年1月2日) / 8

致鍾泰(1932年8月15日) / 9

復馬一浮(約1932年9、10月間) / 10

熊逸翁先生語(約1930年至1933年) / 10

答王星賢(1935年4月23日) / 15

致胡適(約1935年11月21日) / 15

答王星賢(1937年3月17日) / 17

復居浩然論本體(1938年3月19日) / 17

答龔海雛(1939年8月) / 19

答王守素(1939年8月) / 19

與友人(約1940年) / 20

復黃本初(1941年7月17日) / 21

復黃本初(1941年9月12日) / 21

致葉石蓀、朱孟實(1942年3月31日) / 22

復黃焯(1942年4月28日) / 24

致呂澂並附與梁漱溟論宜黃大師(1943年3月10日) / 24

致呂澂(1943年3月16日) / 27

附: 呂澂復熊十力(1943年4月2日) / 28

致呂澂(1943年4月7日) / 28

附: 呂澂復熊十力(1943年4月12日) / 30

附: 呂澂致熊十力(1943年4月13日) / 33

致呂澂(1943年4月17日) / 33

復呂澂(1943年4月18日) / 39

附: 呂澂致熊十力(1943年4月22日) / 43

復呂澂(1943年5月21日) / 43

附: 呂澂致熊十力(1943年5月25日) / 45

復呂澂(1943年6月3日) / 46

附: 呂澂致熊十力(1943年6月12日) / 47

復呂澂(1943年6月21日) / 48

附: 呂澂致熊十力(1943年7月2日) / 49

答徐復觀(1943年7月5日) / 52

復張北海(約1943年7月9日) / 53

復呂澂(1943年7月19日) / 55

與朱孟實、葉石蓀(1943年8月3日) / 57

答徐復觀(1943年) / 58

答徐復觀(約1943年10月15日) / 60

答徐復觀(1944年1月13日) / 61

答徐復觀(1944年9月28日) / 61

答徐復觀(1944年10月5日) / 62

答王星賢(1945年2月25日) / 63

與王孟蓀、徐復觀(1946年6月7日) / 64

與談壯飛(1947年1月6日) / 65

復鍾泰(1947年1月17日) / 66

答黃焯(1947年5月1日) / 67

答黃焯(1947年5月22日) / 68

論湖湘諸老之學書 / 69

論治學不當囿於一孔書 / 70

論本體書與說理書 / 70

致胡適(約1947年7月29日) / 74

答徐復觀、牟宗三(約1947年9、10月間) / 75

......

與梁漱溟、林宰平(1958年6月) / 244

答黃焯(1958年7月12日) / 245

與林宰平、梁漱溟(1958年7月22日) / 246

與劉靜窗(1958年10月15日) / 247

復劉靜窗(1959年1月2日) / 248

與梁漱溟、林宰平(1959年1月) / 248

致王致中(約1959年5月17日) / 250

復陳亞三(1959年7月2日) / 254

復劉靜窗(1960年3月9日) / 255

與劉靜窗(1960年3月16日) / 256

與劉靜窗(1961年2月14日) / 256

復劉靜窗(1961年3月1日) / 257

與劉靜窗(1961年3月26日) / 257

與劉靜窗(1961年7月28日) / 258

致葛正慧(1961年) / 258

與劉靜窗(1961年9月18日) / 259

致劉靜窗(1961年9月20日) / 259

致劉任先(1961年9月26日) / 261

與劉靜窗(1961年10月7日) / 261

與劉靜窗(1961年10月16日) / 262

復劉靜窗(1961年11月23日) / 262

與友人 (約1960年代初) / 263

致唐至中並轉唐君毅、牟宗三(1962年5月29日) / 265

致唐至中轉唐君毅、牟宗三(1962年6月5日) / 266

致張清和(1962年6月14日) / 267

答王星賢(1962年7月15日) / 268

勉劉任先、劉震先兄弟(1962年8月9日) / 269

再勉劉任先、劉震先兄弟(1962年8月11日) / 270

與董必武(1963年3月29日) / 270

致唐至中(1964年4月10日) / 272

致董必武等(1964年12月29日) / 273

致鍾泰(1964年7月29日) / 275

與或人(約1960年代中) / 276附錄 / 278

鳩摩羅什贈慧遠偈略釋 / 278

哲學與史學(悼張蔭麟先生) / 280

孔子內聖外王之學 / 281

研窮孔學宜注重《易》《春秋》《周禮》三經 / 283

與人論執中 / 287

論漢學 / 289

為青年申兩大義——公誠與自由 / 291

與友論新唯識論 / 294

談百家爭鳴 / 303

唐世佛學舊派反對玄奘之暗潮 / 305

熊氏創修族譜序 / 312

居正著辛亥札記序 / 313

謝幼偉著現代哲學名著述評序 / 315

讀汪大紳繩荀 / 316

清聞齋詩稿序 / 319

黃梅馮府君墓志 / 319

為卞孝萱之母李夫人題辭 / 320

胡佩九先生小傳 / 321

哀文 / 321

貞節夫人何母杜氏墓志 / 322

記陳營長癸丑德安就義事 / 323

先世述要 / 32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