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西半球的裂變:近代拉美與美國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西半球的裂變:近代拉美與美國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西半球的歷史盡管存在時空上的一致性,但是拉丁美洲和盎格魯美洲從殖民地時代起就存在明顯的差異。正如墨西哥學者所提出的:“從其起源起,當北美殖民地的邏輯堅持個個利益(無論是殖民地的利潤,還是尋求宗教自由空間)之間,在拉丁美洲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所代表的國家組織中央集權化的征服,并且受一種嚴嚴的官僚等級制的支配。” 本書試以實證的方法,比研究拉丁美洲和美國的歷史進程,論證殖民地時期、獨立革命時期和19世紀美洲各國不同的經濟發展進程及其主要特點,從而揭示西半球的裂變是數百年來拉美和美國不同歷史發展進程的必然結果。 本書是上海市社科“九五規劃”的一個項目,也是我們多年研究的成果。盡管其篇幅不長,但是我們確實花了很多精力,克服和資料不足的困難,最終完成了這項任務。

作者簡介

劉文龍(1942— )復旦大學世界史教授。安徽桐城人。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學院中文系。曾在北京語言學院外語系進修,意大利羅馬大學任教、墨西哥學院歷史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現代史、拉丁美洲史的教學與研究。主講《當代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文化史研究》、《近現代拉丁美洲史》等課程。發表“美洲的發現——新舊文化交匯的結晶”、“現代拉美文化科學的外源性”、“華夏文化在近代拉丁美洲”等論文。著有《墨西哥:文化碰撞悲喜劇拉丁美洲文化概論》、《拉丁美洲文化概論》等,合著《中國與拉丁美洲文化交流志》。主持完成“拉丁美洲與美國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等科研項目。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美洲各殖民地不同的社會經濟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一、孕育美洲各殖民地的不同“母體”: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
邁向近代化的美國
中世紀遺產沉重的西班牙
依附于英國的葡萄牙
二、拉美與北美殖民地的經濟與社會獨特性之形成
不同的經濟開發方式
不同的征稅制度
貿易自由程度之差異
政治自主程度之差異
三、拉美大莊園與北美家庭農場之形成及其不同的特點
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與農業
西班牙美洲的委托監護制與土地占有關系
西班牙美洲的封建土地制度之建立
西班牙美洲大莊園制的形成及其特點
北美家庭農場的形成及其歷史作用
四、美洲殖民地時期天主教與新教不同的社會作用
中世紀末期到近代初期天主教和新教在歐美的歷史地位
天主教:拉美專制與落后發展模式的鑄造者
新教:北美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開拓者
第二章 美國和拉美獨立革命的不同特點及其社會經濟后果
一、影響北美和拉美獨立革命走向的內外要素
二、美國獨立革命——勝利的資產階段級民主革命
北美地方議會——捍衛殖民地經濟和政治權益的一支力量
獨立革命:資產階段革命思想的實踐
從獨立運動到社會變革
三、拉美獨立革命——無社會革命的民族解放運動
拿破侖入侵半島——撞擊出拉美獨立火花的燧石
獨立革命的政治思想基礎——美洲民族主義
獨立后拉美國國家對殖民地遺產的繼承
第三章 19世紀后期西半球之大裂變
一、19世紀后期影響美國與拉美經濟走向的內外因素
二、美國:向資本主義工業化強國邁進
三、拉丁美洲:向依附性資本主義過渡
過渡的三種類型
畸形的經濟增長
四、拉美與美國不同的農業發展模式
美國和拉美農業的歷史作用
拉丁美洲大莊園制度的擴展
拉丁美洲的大莊園——前資主義型的農業生產單位
美國資本主義農場的成長與壯大
美國集約化農業的發展
五、拉美與美國城市化的不同進程與經濟職能
六、拉美天主教與美國新教的不同社會作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