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戲曲史鈎沉(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戲曲史鈎沉(上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中國戲曲史鉤沉(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中國戲劇藝術雖然淵源可上溯到春秋戰國,但要到元代前后,也就是13世紀、14世紀前后,才產生文本比較完整、表演藝術逐漸形成體系的用南曲演唱的南戲和用北曲演唱的雜劇,因此中國戲劇史論的發展相對地說也比較晚。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鐘嗣成的《錄鬼簿》、夏庭芝的《青樓集》是初期的戲劇史論,理論性不強,史料還是比較豐富的;到明、清兩代,王驥德的《曲律》、潘之恆的《鸞嘯小品》、李漁的《閑情偶寄》這才具備戲劇理論的內容與形式。

作者簡介

蔣星煜(1920-),江蘇溧陽市人。歷任圖書館管理員、編輯等職。主要研究明史、中國戲曲史。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戲曲研究院研究人員、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華東師大與上海師大兼職教授。有關《西廂記》專著計七種,分別出版于北京、上海、臺北與日本。此外《中國戲曲史鉤沉》、《中國戲曲史探微》、《中國戲曲史索引》與《中國戲曲史拾遺》,分別出版于鄭州、濟南與上海。曾主編《元曲鑑賞辭典》、《明清傳奇鑑賞辭典》,為《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常務編委,《六十種曲評注》顧問與《總序》執筆者,《辭海》編委、分科主編。

目次

自序
通史編
中國戲曲史上的四個高潮
中國古代的相撲與喬相撲
雜技與中國戲曲
戲曲與茶文化的互動作用
古典戲曲中關羽的藝術形象
為任德耀談中國兒童劇補遺
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特徵
日本的能樂、狂言的藝術特徵及其同中國古典戲曲的關係

唐宋編
《唐人勾欄圖》在戲劇史上的意義
唐代戲劇形式之探索——敬質《唐戲弄》作者任半塘先生
《拗相公》的歷史背景
《拗相公》對王安石的誹謗
南戲、傳奇的演出與“副末開場

遼代編
遼興宗為后妃演戲而伴奏——兼談《凄涼遼宮月》的史料依據
遼代戲劇史鉤沉

元代編
“元曲四大家”說之產生與發展
“元曲四大家”及其散曲創作——評寧希元《“元曲四大家”考辨》
論“大行散樂”為“上廳行首”及其他——山西洪洞明應王廟正殿戲曲壁畫題名考釋
道教與元雜劇的相互影響
關漢卿自嘲為“銅豌豆
《單刀會》(雙調·新水令]之臺本與文本
關漢卿的關公戲
《金線池》語言研究——談波多野太郎的《元曲疏證》
關漢卿《不伏老》“分茶”之考釋——與王學奇教授商榷
《贊貂蟬》變成《斬貂蟬》
馬致遠《青衫淚》之結構與意境
元人雜劇的選集與全集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的流傳與校注
“把都兒”考略——敬質《元曲釋詞》作者顧學頡、王學奇兩先生
元代的散曲和劇曲的比較和研究
海鹽腔與《金瓶梅》

昆曲編
黃幡綽與昆曲
談《南詞引正》中的幾個問題——昆腔形成歷史的新探索
昆山腔發展史的再探索
魏良輔之生平和昆腔的發展{
關於魏良輔與(《骷髏格》、《浣紗記》的幾個問題
昆腔發展史索隱
調腔·本腔·昆腔
《上海昆劇志》的貢獻與不足
上海在昆曲發展史上的重大影響

明代編
邱浚生平及其戲曲創作
康海《中山狼》雜劇并非為譏刺李夢陽而作——兼談《中山狼傳》小說之作者
《玉簪記》茶事、茶藝考釋
湯顯祖對張居正之認識及其在劇作中曲折的反映
《慕色》婉約秀美《還魂》相形見絀——關於《牡丹亭》的反思
《牡丹亭》茶文化含蘊之探索
“裊睛絲吹來閑庭院”考釋——與夏寫時教授商榷
汪廷訥所作傳奇考辨
範文若的生平與《博山堂三種》——關於《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國戲劇史》、《明人傳奇總目》對
範文若錯誤記載的補正
“彭天錫串戲妙天下
張岱的戲曲鑑賞與戲曲史論
《永安王宮人梨園行》考
吳炳降清后死于痢疾考
《六十種曲》的編刻與流傳——黃竹三、馮俊杰主編《六十種曲評注》序
明末書林的戲曲選本
阿丑的諷喻藝術
明清兩代的口技藝術
明清小說戲曲中的王翠翹故事

清代編
陳實庵、朱素臣生平鉤沉
裘璉及其《四韻事》雜劇
《長生殿》與李白的《清平調》
黃之雋及其《唐堂樂府》
黃圖秘及其《雷峰塔傳奇》
蔣士銓和他的戲劇創作
彭元瑞與乾隆年間的戲曲活動
周書及其《魚水緣》傳奇
夏秉衡及其《秋水堂傳奇》
王曇及其詩文傳奇
焦循與魏長生
焦循及其《花部農談》
從《易余籬錄》探索焦循的戲曲理論
是柳筱閣還是楊小樓?——《清官十三朝演義》與戲曲史
汪笑儂編演劇目存佚考
近代、現代編
魯迅先生與亂彈、調腔、目連戲
揭開魯迅五看秦腔的疑案
歐陽予倩研究戲曲聲腔的成就
胡適與元雜劇、明清傳奇
胡適與京劇
黃芝岡及其湯顯祖研究
周明泰之著述與收藏
戲曲理論家趙景深教授傳略
徐筱汀對京劇之貢獻
徐朔方教授與湯顯祖研究
《天仙配》故事的歷史地理考察
日本漢學家波多野太郎
田中謙二的師承與對晚輩的培養

附錄
徐振貴《中國古代戲劇統論》序
姚品文《寧王朱權》序
馮俊杰《山西神廟劇場考》序
黃吉士《西安高腔薈萃集》序
朱恆夫《灘簧考論》序
聽蔣星煜教授講《中國戲曲史》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