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價
:NT$ 359 元
優惠價
873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威爾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傳播學概論》是美國傳播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E.M.羅杰斯這樣評價施拉姆:“如果能夠以某種方式抹掉施拉姆對傳播學領域的貢獻,世界上就不會有傳播學這樣一個學科了。”
全書共15章,分別論述傳播的歷史、功能、過程、符號、代碼和途徑;傳播的媒介、渠道和影響;媒介的結構、功能、經營和知識產業;傳播者、受傳者和把關人;媒介的社會控制、顯著影響和隱性影響、媒介在兒童和成人社會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內容。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威爾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威廉?波特 (William E.Porter) 譯者:何道寬

威爾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美國新聞傳播學者,被譽為“傳播學之父”。他創立了第一個傳播學博士點,創立了大學里的第一個傳播學研究機構,撰寫了第一本傳播學教科書。幾十年來,他引導了傳播學研究的主要方向。1941至1943年,他與社會學家保羅?F?拉扎斯菲爾德、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和卡爾?霍夫蘭等共事,開拓了傳播學研究的新領域。1943年,施拉姆任艾奧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1947至1953年,施拉姆主要在伊利諾伊大學從事傳播學研究。1953年,施拉姆任斯坦福大學傳播學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因此成為最受尊敬和最有影響的傳播學研究中心。施拉姆一生撰寫了30多部著作,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形成了“施拉姆學派”。

威廉?波特 (William E.Porter),美國艾奧瓦大學、密歇根大學資深教授,長期擔任新聞系和傳播系主任。

本書是威爾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1973年舊作《人、訊息與媒介:人類傳播概覽》(Men,Messages,and Media:A Look atHuman Communication)的修訂本。新版由兩位作者撰寫,書名略有修改,意在反映過去10年里社會規範的變化。修訂版的語言考慮到了這些新的規範。
初版和新版的設計,都試圖向讀者介紹傳播過程( communicationprocess)。傳播過程這個術語涵蓋範圍很廣,開車的人看見路牌上的“停”字、《紐約時報》的報導、計算機科學家為電腦編寫的自我矯正錯誤的指令,均在其中。
本書的設計不是傳播研究路徑的常規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學開設了“新聞系”和“講演系”。兩者都是研究語言表達的,一是研究寫作的藝術,一是研究講演效果的藝術。探求兩個系各自領域知識的驅力使之分道揚鑣,自然是在所難免。新聞系的老師分析報刊及後起的廣播,他們傳授的新聞學技藝就由此而生;講演系老師考察的自然是講演裡的心理學問題。最後,這兩個系和其他領域比如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語言學的學者產生了一些共同的興趣,他們開始研究傳播的效果,並對人們交流過程中的現象進行系統的分析。
這些研究模式的發展過程勢必有交疊的情況,學者們開始審視彼此的研究成果,但引導學生入門的工作基本上還是分成兩個領域。一般地說,新聞院系學生的入門課是大眾傳媒概論,其基礎是詳細描繪每一種主要媒介,後續的課程是新聞寫作和編輯。而傳統的講演系則反向而行,先練講演的基本技巧,然後才學習其他的課程;講演系分析講演的結構、講解和說服等要素。
這些模式是好的,效果也不錯;對初入門道的專業人員尤其有效。新聞系的學生想以寫作比如新聞報導為生,講演系的學生想以口語比如廣播為業。
然而,無論環境或設備帶來什麼變化,一個獨創的舉措總是始終如一,成為這兩個系教學和研究的基礎。本書第一版試圖從嶄新和綜合的視角來表現這個基礎,介紹大眾傳播,將其作為研究人類生活與社會的一部分,既反映這個領域的現代知識,又使之具有可讀性,並無需社會科學和研究方法的高深知識。
新版遵循同一範式,同時又作了一些修改,以便反映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比如,卷首論述語言性質的章節作了一些修改,意在反映語言起源理論研究的現狀;論大眾媒介的章節並不試圖詳細描繪這些重大的社會機構的各個方面,無意詳而不漏;但對媒介研究入門書最重要的內容,我們卻著墨甚多;重點是受眾的構成、受眾接觸電視和印刷媒介的性質、新聞的採編過程。有關大眾媒介的社會控制,新版作了詳細的闡述和更新。
然而,最實質性的修改是傳播效果那一章。我們評述了幾種主要的理論,對其歷史發展語境也作了介紹。
最後一章講明天的傳播。未來的時代是面向計算機、錄音機、個性化廣播和互動式廣播的時代,是信息儲存和交換的新系統的時代。顯然,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有些歷史學家稱之為信息時代,有人又稱之為信息革命。對可能即將發生的事情,這個時代的名稱並不太重要。新的傳播技術尤其是計算機、通訊衛星和微電子技術可能會大大促進傳播的流量和力度。實際上,計算機可能會成為20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裡最偉大的傳播機器。有可能產生這樣的結果:獲取、分類並儲存大量信息的能力將成為國力的主要資源,信息資源可能會堪比自然資源、產業發展和軍事力量的資源。我們增寫這一章作為本書壓軸之作,講述這種戲劇性發展對我們大家具有的重大意義。
除了上述內容修訂外,我們還在各章末尾追加了一些思考題和進一步研讀的書目,以便使這一版對老師和學生更加實用。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初版由威爾伯·施拉姆獨撰,所以許多文字用的是第一人稱。新版保留了這樣的指稱,所以書中的“我”指的是威爾伯·施拉姆。
本書的修訂受益於許多學者和讀者的建議,在此深表謝忱,卻難以逐一列舉。其中一些惠助者是保羅·拉扎斯菲爾德( Paul Lazarsfeld)、哈羅德·拉斯韋爾( Harold Lasswell)、伊錫爾·普爾(Ithiel de Sola Pool)、丹尼爾·勒納(Daniel Lerner)、埃利胡·卡茨(Elihu Katz)、亞歷克斯·埃德爾斯坦(Alex Edelstein)、杰拉德·克萊因(F.Gerald
Kline)、史蒂文·查菲(Steven Chaffee)、唐納德·羅伯茨(Donald Roberts),當然還有哈珀一羅(Harper&Row)公司的出版人。使用第一版的學生用書面和講演的形式談了他們的體會,對此我們深表謝意。以上人士和其他讀者使我們能夠推出更好的第二版。

目次

第一章 傳播的歷史
第一節 “傳播”的含義
第二節 傳播的黎明
第三節 語言的起源
第四節 文字的濫觴
第五節 大眾媒介的產生

第二章 傳播的功能
第一節 人類傳播:三位心理學家的解釋
第二節 傳播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傳播對人類的作用

第三章 傳播的過程
第一節 信息的性質
第二節 傳播關係
第三節 傳播關係的雙向性
第四節 傳播契約
第五節 傳播行為
第六節 電路與傳播行為
第七節 傳播如何起作用

第四章 傳播前符號
第一節 符號的性質
.第二節 非語言符號的性質

第五章 傳播的代碼
第一節 語言符號和代碼及沃爾夫-薩丕爾假說
第二節 語言的若干問題

第六章 傳播的路徑:誰與誰交談
第一節 用廣角鏡看傳播
第二節 傳播路徑的幾種模式
第三節 為何選擇這些路徑?
第四節 路徑選擇的公式涉及哪些問題?

第七章 傳播媒介:大眾傳播渠道與人際傳播渠道。
第一節 關於大眾傳播渠道與人際傳播渠道的樸素心理學知識
第二節 兩級傳播論
第三節 麥克盧漢學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大眾媒介面面觀
第一節 大眾媒介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大眾媒介的經營之道
第三節 媒介的延伸:知識產業

第九章 發送者、接收者與選擇過程
第一節 新聞的選擇
第二節 大眾傳播的受眾
第三節 各年齡段使用媒介的模式
第四節 受眾愛好的模式
第五節 教育程度與媒介的使用

第十章 社會控制與大眾傳播
第一節 媒介控制的實際問題
第二節 媒介的社會控制:其他方面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一)
第一節 被拋棄的模型——魔彈論(模型一)
第二節 有限傳播論(模型二)
第三節 使用與滿足論(模型三)
第四節 采用一擴散論(模型四)

第十二章 傳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二)
第一節 說服論模型(模型五)
第二節 一致論模型(模型六)
第三節 信息論模型(模型七)
第四節 一種信息論模型
第五節 傳播效果諸模型小結

第十三章 大眾媒介悄無聲息的影響
第一節 個人使用媒介所花的時間
第二節 我們的知識從何而來?
第三節 媒介的社會化作用

第十四章 大眾媒介比較明顯的效果
第一節 輿論
第二節 媒介人物
第三節 媒介事件
第四節 媒介的議程設置
第五節 廣告
第六節 媒介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

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第一節 新時代的標志
第二節 應對信息超載
第三節 信息問題的社會延伸
第四節 計算機的特殊重要性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