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和平:中立的臺灣
滿額折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和平:中立的臺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臺灣民主,由「三牛」論、運用「四遊」法,到「地方包圍中央」的邊陲結合戰略,一群「黨外」民主先鋒是以「筆桿」取代「槍桿」,首次結束幾千年的專制皇權文化。

冷戰結束後的東亞,在全球化及大國崛起之下,兩黨、兩岸及三國外弛內張中,此時反是臺灣領導人化患為利大破大立之良機。欲化棄兒而為寵兒,操持在此道,在於:內肇法治、外爭主權,徹底建構穩定發展的國家體制基因,為世界人類高築二十一世紀和平的燈塔。
這是一部結束集權的和平兵法、民主力學。

本書特色
「民主,在臺灣既可由兩黨共同鑄造,何嘗不可由兩岸共襄盛舉?」

作者從分析國際情勢作始,由臺灣的國際地位、民主發展歷程作視角,以過去參與發起民主運動的經驗,為臺灣的未來導航──面對崛起的中國、列強環伺之下,臺灣如何轉變命運,從棄兒而為寵兒?
作者並在書中預言:引導臺灣走向兩岸三十年民主一統,五十年世界大同。內肇法治,外爭主權,將和平民主的火炬,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照亮世界。

作者簡介

張俊宏

一九三八年生,臺灣南投縣人,臺大政治系、政治研究所畢業,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當選第六屆省議員,後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八年,一九八八年創辦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之後歷任民進黨秘書長、代理主席、中常委,第二至五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海基會副董事長。

民主力學「三牛」與「四遊」

「台大教授只告訴你理想,不告訴你方法!」。年少當時,這個課題確實讓我困心橫慮,甚至為此還想轉系又轉校。年逾七十,回想讓我堅持在臺灣大學唸到政治研究所的驅動力,歷經半世紀讓我無悔的關鍵,是因為我遇到不少早一代的「貴人」。

薩孟武教授是第一人,不為闡揚理想、理論,是為了教導學生實踐力行,推翻終結所痛恨、所厭惡的集權。在那裡,找到了方向,也找到了方法。

如同李麥麥教授所診斷:中國文化的痛根在霸道的統一,薩孟武教授指出:數千年的中國史上,推翻極權暴政,凡透過「二遊」的結合,朝代必變。就為這個立論,四年的台大政治系後,為求精進又再唸了三年的政治研究所。

「遊民」和「遊士」在正常的社會,是各居兩個沒有交集、不可能來往的世界。當時代該變的時候,社會條件成熟,儒雅紳士成為「遊士」;草根流氓成為「遊民」,原本相互歧視的兩種人,因為對改革現狀的共同體認,搭起了彼此的橋樑,居於兩極端的邊陲,一拍即合,成為推動時代巨輪的核心力量。

但是,「遊民」和「遊士」結合之後,究竟要如何成事?翻遍了圖書館,整部中國政治社會史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結論,那就是必須動用武力,無論是遠古時期最原始的「竹竿加菜刀」,或是近代的槍砲子彈,都要以流血換來朝代的興替。蔣緯國先生,生前面對異議份子一句名言:"你們要政權!拿槍來",年少氣盛之時,為理想身家性命皆可拋,只因思考流血得來的政權,很難不依賴鐵血維持;由古到今,從西方的法國拿破崙到蘇俄列寧,從中國的秦始皇到毛澤東,即便是知識份子領導革命,一旦施行鐵血政策,終極也必成暴君。革命起義是為解除生民塗炭,換來長治久安,若仍須「以暴易暴」,革命價值的意義又何在!

為解開這個疑惑,三年研究所日夜待在圖書館,翻爛了英法政治史,找到了「revolution」和「evolution」的差異。前者是法式的「群眾」流血革命,所導致的是無政府狀態,為施行掌控,很難不以恢復集權暴君制度收場;後者是英式的「公民」非流血革命,較易於以和平方法解決,達成漸進的民主制度。

找到方法,主意打定,決定不留在校園裡虛度青春,為驗證真理,必須實踐證明薩孟武教授的「遊民、遊士」,若再加上中小企業者與非主流的官僚「遊商+遊官」,這兩種原本界外於政治圈的邊陲力量,一旦結合,即可成為改革的核心。遊民與遊士結合起來的邊陲力量,或許仍須採取暴力流血的方式;加入遊商與遊官這股邊陲力量,則不必採取暴力手段即可以和平方式爭取自由民主,兵不血刃不泅過血海,不踩過屍山而改朝換代!

「北國風光還看今朝」,驗證於今,這項公式,讓毛澤東以槍桿得了天下;但二遊再加另外的二遊:遊商與遊官,在臺灣,則以筆桿即改變了蔣氏一家一黨專制50年的政權。因緣際會,以實踐證明「四遊」之公式,毛澤東採取「鄉村包圍都市」,打破千萬顆人頭取得政權;臺灣黨外運動,則採取「地方包圍中央」,憑藉選舉選票的「數人頭」即可和平政權轉移。

臺灣和平民主化的發展,由蔣介石的極權殖民統治,到和平民主的政黨輪替,足足五十年的過程,個人不止親眼目睹,而且親自恭逢其盛的操盤。由蘊釀期的「二遊」,到「四遊」的思考與運作,甚至到「三牛論」以「解牛」取代「鬥牛」成功的實踐。

列寧曾指出「Novelty」在政治上視為「新生事物」,個人則以「量少、質精、爆發力強的團體和觀念」為定義,即令今日少數,則將成明日多數。

猶記年幼時期,目睹勇敢的臺灣人,「竹桿湊菜刀」,幾乎是以徒手抗爭的方式,在二二八事變中慘烈的對抗集權暴政,得到的是「空手鬥牛」破膽的教訓。青壯時期,親自入場實驗,以筆桿結合遊民與遊士,號召知識份子結合群眾走向街頭,以「持劍鬥牛」之勢,導致「美麗島高雄事件」的爆發。後美麗島時代,甫結束政治牢獄,即與志同道合的海內外民主運動人士,透過政黨的組織力量,以公民革命為後盾,用「遊商」之助,結合「遊官」之力,兵不血刃的完成「庖丁解牛」。群眾革命如果用的是大刀,公民革命的「庖丁解牛」等同免於流血的雷射刀。

「空手鬥牛」的時代,臺灣日治時期受過菁英栽培,即使對政權不具威脅的優秀頂尖人才,也幾乎屠殺殆盡,具代表性者包括教育家林茂生博士、名畫家陳澄波先生。用鮮血染紅的街頭和曠野,留給後世敦厚善良臺灣人民的,是對於極權中國的統治,永難釋懷。

「持劍鬥牛」乃是結合二遊,以群眾路線結合議會路線所激發的高雄事件,雖然付出了民主運動領導菁英受軍法審判坐牢的代價,卻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喚醒許多人對臺灣民主運動的參與,啟動了第三階段遊商與遊官狂熱參與的「庖丁解牛」,完成不流血的公民革命。

拿破崙曾說:「敵對陣營最弱之處,在於兩軍聯結之處。」同樣,集權統治最弱之處,在於兩代繼承交接之初。

在「庖丁解牛」的後美麗島時代,仍然運用集權制度繼承交接的空窗期,李登輝以臺灣人副總統,及雖處於主流卻被視為非主流的國民黨員身份,接掌蔣經國過世後的國家政權,在缺乏宮廷派穩固支持的情況下,可說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這時,黨外運動者結合弱勢「遊官」,終而完成雷射刀不流血的「庖丁解牛」。

黨外運動長期渴望解決報禁、黨禁、陸禁、海禁、媒禁等違反人民自由的限制,力促國會全面改選,甚至總統直選,「庖丁解牛」這一階段可說一次切割了這些阻礙民主發展,可能擴散的癌細胞。可貴的是,這個階段未發生任何「事件」,也無「事變」,未流一滴血,也未聞槍響,一一宣告和平完成,這是臺灣由群眾革命進階為公民革命的結果。
1989,在這個轉型的關鍵年代,兩岸同步進入禍福迥然相背的發展。同樣起源於學生運動,然而「空手鬥牛」和「庖丁解牛」的結果,也成為民主與集權的絕然相異的分水嶺。

「六四天安門事件」共軍槍口對準學生、群眾,引發國際輿論同聲撻伐,造成世界各國經濟上的杯葛與抵制;「野百合運動」青年學生在中正紀念堂靜坐,這場抗爭規模更大,若放任其發展,將成為易發難收的運動;在朝野政黨的努力斡旋下,促成「國是會議」的召開。

兩岸為爭取自由民主的學生示威活動,其結局禍福不同,關鍵即在於危機升高之時,巧妙的以具體能行之目標,由廣場抗爭活動轉於會議桌上的論政,更成為之後總統直接民選的重要關鍵力量。這是將公民運動用於「庖丁解牛」的過程。

一九九六年中華民國第一次實施總統直選,不是好的制度,都是將民力引進政場,有效切割國民黨威權統治,包括免於「民主假期」過後,集權後辟之再起,所作的考慮。十五年矣,歷經三次大選,二O一二年即將舉行第四次總統大選。過去老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世代交替繼承時所產生的民主假期,一旦國家新主和政權宣告穩定,即開始收編收拾,針對民主假期的異議人士進行秋後算帳。而今,政黨輪替後的國民黨,即令掌握執政權,過去所憑藉的集權統治亦不可能再行復辟;常態性的政黨輪替,乃是創造民主自由的最高產值。

使國民黨舊集權勢力,民主假期過後不再能復辟的產值,總統直選和媒體開放兩件大事,牽涉到兩個關鍵人物。國民黨的宋楚瑜秘書長和新聞局長的胡志強,前者和平解決了野百合運動,化為國是會議開啟了總統直選之門;後者胡局長發了第一張民營電台,開啟了第四權,成為第一權。和平民主沒有第三遊「遊商」,尤其「遊官」第四遊的參與,集權政體庖丁解牛的工程不能完成的。臺灣民主既可由兩黨共同鑄造;兩岸民主何嘗不可共襄盛舉?

臺灣與中國,民進黨的黃信介主席與共產黨的毛澤東主席,前後完成海峽兩岸截然不同的兩樣革命。前者是打破數千萬顆人頭的革命家,其肖像至今仍矗立於天安門的大國之巔。後者是透過選舉手段,以數人頭的方式達成民主改革,成為終結中國五千年集權統治悲劇宿命的革命家,他的荒塚則靜臥於淡海山坡之邊。
傳統中國槍桿出政權的革命,在臺灣則首度易之以筆桿「四遊」完成。今日人手一機的網路時代,網路的信息流通成為革命的新工具,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成功,即是最佳的例證;然而,任何國家地區,以「解牛」而不以「鬥牛」和平終結極權統治,若要真正免除血流遍地的革命過程,邊陲民主仍然必須沿用「四遊」結合的邊陲論,這是後繼各國民主志士可以引為參考的成功例證,也是實踐和平轉變的真理所遵循的密碼,為此本書以極大篇幅陳述臺灣民主發展過程的主要目的。

記取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研究所得:物種繁演的密碼,並非體能最強、智力最高,而是最具調適能力者,有如天蠶破卵成蟲,結繭成蛹,破繭成蝶;地上爬蟲遨遊於天際;只憑不斷的否定與重生!

劇變的世界,面對崛起的中國,列強環伺之下,轉變臺灣命運從棄兒而為寵兒,宛如天蠶,其操之在我的自救之道,審重思考,採取如下方略:
向全世界宣告:
Ⅰ.非武化永久中立國;
Ⅱ.全面開放自由貿易島;
Ⅲ.內閣制的聯合政府。
與13億同胞約定:

30年兩岸王道一統;50年共創世界大同!

目次

自序 民主力學「三牛」與「四遊」
生不為己 大道長存

前言 山登絕頂民為峰,海臥怒濤我為橋

第一篇 大國崛起的契機與危機
01奧運之後的大國崛起
02中國崛起,全球嚴陣以待
03破解國強民富後的宿命悲劇

第二篇 中國育種、臺灣栽培
01草莽崛起的民主
02五四運動孕育的中國品種
03與臺灣草根運動結合-槍桿子Vs.筆桿子
04三牛論與四遊法
05臺灣民主的麥克風
06臺灣民主撼動中國神經

第三篇 在朝在野,誰主浮沉
01臺灣主權與認同爭議
02島內輪替,雙贏典範
03經國體制培養的領導人
04偉大的國家,不需要偉人
05誰主浮沉的至理
06內肇法治、外爭主權

第四篇 臺灣做世界島的中心
01海權的戰略中心
02滿洲國與美洲國
03從歐體到亞體
04轉危為安的世界驛島

第五篇 建立兩岸共識
01打開中國門戶的鑰匙
02望聞臺灣,問切政經
03法治臺灣,民主中國
04從民族對決到民主競賽

第六篇 兩岸一統的戰略思考
01臺灣定位的盲點
02臺灣是美國的籌碼
03獨立宣言掀起的燎原之火
04民主是化毒成補、金鋼不壞之道
05戰術可變、戰略不可變
06小國大略—修改國號(一)
07小國大略—修改國號(二)
08小國大義-非武化—永久中立
09臺灣精神 越沉越香

結語 傳承-承接和平火炬的青年,你在何方?

附錄一
紀念黃信介詩文
黃鄧會談的歷史紀錄
昔人已乘黃鶴去,歷史聖業,尚待來者

附錄二 性靈的小故事
瀕臨滅絕的稀有性靈
聖島-性靈永飄香 (紀念一位聖母,王太夫人)
九旬王林添汝 接生逾兩萬新娃兒
扛轎者的尊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