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看故事學中醫(簡體書)
滿額折

看故事學中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看故事學中醫》是一本適合大眾及中醫藥院校學生閱讀的圖文并茂介紹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治病方法的科普讀物。從獨特的理論體系、神奇的診病技術、豐富的治病方法、奇妙的中藥方劑等與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診療有關的故事出發,以靈動的文宇,平實的話言,細膩的筆法,系統地將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治療方法的中醫,通過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集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知識性、文化性于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中醫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通俗書籍。

作者簡介

張效霞,博士,男,1970年生,山東萊蕪人。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醫史文獻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致力于以發生學方法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歸真返樸的整理研究,重還中醫之本原。曾出版《回歸中醫——對中醫基礎理論的重新認識》、《無知與偏見——中醫存廢百年之爭》、《臟腑真原》專著3部。

名人/編輯推薦

《看故事學中醫》:以故事說中醫小故事大道理,品讀中醫故事,感悟中醫道理。

源遠流長、舉世聞名的中醫,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形成了厚重博大的學術體系。其人與天地相參應的自然觀,“以表知里、見微得過”的思維方式,以及平衡協調、審機論治、三因制宜、未病先防、己病防變的治病理念等,都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同根同源,水乳交融。
然而,自近代以來,隨著中國社會和文化的轉型,先進的思想家以“沖破網羅”的精神向中國傳統文化發起猛烈攻擊,一再在價值觀念領域宣判中國傳統文化的“死刑”。在“五四”以來所形成的以西方文化為至上標準的“科學話語”語境中,中學(中國傳統學問)即是舊學,國粹就是垃圾。所謂中學、所謂國故、所謂經典、所謂中醫,全被歸入舊的、倒退的、迷信的、要拋棄的范圍,中醫遂逐漸喪失了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所使用的語言,當時雖然明白易曉,今天卻變得古奧難懂了;所反映的生活,當時雖然真切實在,今天卻顯得遙遠隔膜了;所表達的觀念,當時雖然婦孺皆知,今天卻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了。本來廣為流傳、深入人心、淺顯易懂、明白通暢的中醫理論逐漸變得玄妙神秘、晦澀難懂起來。時至今日,人們普遍對中醫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不知曉,對中醫理論的表述方式不了解,中醫己然成為一門“傳而不繼”的“絕學”了。
為了使廣大人民群眾走近中醫、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承認中醫、相信中醫,我們從歷代書籍和民間傳說中,選取了一些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知識性、文化性,能從一個側面表達和折射中醫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治療方法的趣味故事,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輔以準確簡潔、引人入勝的文字敘述,從獨特的理論體系、神奇的診病技術、豐富的治病方法、奇妙的中藥方劑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治病方法。
品讀中醫故事,感悟中醫道理。細細品味每一則故事,就像喝一杯陳年老酒,需要慢慢啜飲,才能漸漸領悟每個故事所蘊涵的無窮思想與智慧。這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避開了以往中醫書籍的那種教科書式的講解,以靈動的文字,平實的語言,細膩的筆法,將深奧的中醫知識全方位展現出來,力求讀起來簡單、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又發人深思。
品鑒此書,可以為有心人平添幾許談資雅趣,能為忙碌的人們送去溫馨和快樂。飽覽此書,猶如暢游浩瀚的中醫藥文化長河,輕松自如!
本書的編寫,起始于2008年仲春。時予受命負責編撰《中華中醫藥學會史》,在從《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瀏覽了大量中醫科普文章,遂萌生了以故事敘說中醫的想法。
華夏出版社曾令真主任、苑全玲編輯對本書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本書的結構及內容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謹致以衷心的感謝!在撰寫過程中,天津中醫藥大學袁衛玲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莫芳芳博士費力頗勤,感謝她們付出的辛勤勞動!
今值此書將以付梓,爰謹志顛末,以贅篇頭。
張效霞
辛卯仲夏于泉城濼水右畔蟄伏居

目次

獨特的理論體系
萬物皆可分陰陽
紅樓湘云話陰陽
庸醫不辨陰與陽
感冒過汗傷陽氣
陽勝傷陰是病本
陰陽互根療尿閉
巧用冷水治昏迷
生克制化為五行
買東西不買南北
小妖不懂五行理
推沙敲鑼救死兒
一味黃土救太子
妙用五行辨病癥
天人相參巧治病
揉腳治愈紅眼病
周慎齋賞月識病
屠戶治愈瘋舉人
氣血津液全是寶
脾胃之氣生之本
助胃養元洽瘧疾
補氣固氣以調血
以表知里探臟腑
神有余則笑不休
怒傷肝木血不藏
勞思傷脾血失統
肺熱氣喘鼻涕流
酒色過度腎精竭
耳病究源腎之竅
賞景受涼恐傷腎
從膽論治精神病
經絡縱橫連全身
齊秉慧巧辨痰喘
濕熱流注尿竅閉
腎經系舌辨病本
陽明胃經入上齒
陰陽互為表里經
人身氣血灌腧穴
以痛為腧阿是穴
針百會起死回生
隔衣針灸治紅斑
皇帝頭上敢放血
……
神奇的診病技術
豐富的治病方法
奇妙的中藥方劑

書摘/試閱

人們常說:“人活一口氣。”氣看不見,摸不到,到底是什么東西?人的生命難道靠氣維持著嗎?氣真有這么大的作用嗎?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其實“氣”一點不抽象,也不神秘。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對人體起著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氣化和營養等作用。氣的數量不足,對人體的各種作用也必然減弱,進而有各種癥狀出現,稱之為“氣虛”。造成氣虛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養。比如:劇烈運動,尤其在運動後出汗,又被風吹到,很容易感冒,感冒就容易損傷元氣,久而久之,元氣也消耗了。氣虛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故事中的羅天益大夫根據病人的癥狀推斷出病人乃是中上二氣不足所致,故采取調理脾胃、補養元氣的方法予以治療。
此外,羅天益大夫還用到了引氣下行的治療方法。這是因為,人體之氣是不斷運動的,并按照一定規律,以升、降、出、入的基本形式運動著。一旦這種有規律的運動形式被打破,就會出現氣機失調。人體氣機失調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氣的運動受阻、運動不利,稱之為氣機不暢;氣的運動受阻比較嚴重,郁滯在局部,稱之為氣滯。如:我們心情不好,悶悶不樂時,常說:“郁悶。”氣的上升太過,稱之為氣逆。如:吃飯太多不消化時,會出現腹脹,同時可見胃氣上沖打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