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錦心繡口:林語堂(簡體書)
滿額折

錦心繡口:林語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曾與魯迅齊名,飲譽中國現代文壇!
他,離諾貝爾文學獎僅半步之遙!
他,曾得到過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專門點評!他,被美國文學界列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
在國際文壇,他如一顆永不隕落的明星,璀璨耀眼,光芒四射!
在中國學界,他卻像一塊被遺忘在墻縫里的金幣,曾經長期沉寂落寞,難以放出光芒!
他是誰?他就是人稱“幽默大師”,自詡“一團矛盾”、“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
所謂“毀譽皆自幽默來”,在不經意間,成了眾多讀者心目中的“反動文人”;根本就是“不合時宜”的“一團矛盾”。《錦心繡口(林語堂)》就是從這兩個方面敘述了大師的一生……
《錦心繡口(林語堂)》由亞聯編著。

名人/編輯推薦

有人將他與錢鍾書并稱為“幽默大師”,并認為其幽默是不同于錢氏“冷幽默”的另一種“熱幽默”。他被稱為“文章大家”、“杰出的小說家與文化學者”、中西文化交流的最佳使者,被美國文化界評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他就是人稱“幽默大師”,自詡“一團矛盾”、“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
所謂“毀譽皆自幽默來”,在不經意間,成了眾多讀者心目中的“反動文人”;根本就是“不合時宜”的“一團矛盾”。《錦心繡口(林語堂)》就是從這兩個方面敘述了大師的一生……本書由亞聯編著。

他,曾與魯迅齊名,飲譽中國現代文壇!
他,離諾貝爾文學獎僅半步之遙!
他,曾得到過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專門點評!
他,被美國文學界列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
在國際文壇,他如一顆永不隕落的明星,璀璨耀眼,光芒四射!
在中國學界,他卻像一塊被遺忘在墻縫里的金幣,曾經長期沉寂落寞,難以放出光芒!
他是誰?
他就是人稱“幽默大師”,自詡“一團矛盾”、“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
一、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
林語堂的出身充滿傳奇色彩,與中國大多數文豪相比,他既非書香門第的後裔,也非官宦家族的公子少爺。他只是閩南漳州平和縣?仔村里的一個山里娃,一個山村基督教牧師的兒子。但林語堂與村里其他孩子不同,在艱苦的環境下,他成功地走出了?仔村,走出了國門。他譜寫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篇章,搭起了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
林語堂自幼聰慧過人,深受父親理想主義思想的影響,夢想翩翩。他曾夢想成為一個發明家,讓千家萬戶的生活簡便幸福;他曾夢想要開一個“辯論”商店,做一個辯論“大王”,出賣自己超凡脫俗的辯才;他曾夢想要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流芳百世、名垂千秋……
夢想誘導小小的林語堂不懈地努力奮斗、不斷地求知探索。8歲時,林語堂用三字經的形式編寫教科書,初顯超凡才華,贏得家人的一致贊揚。10歲時,林語堂遠走他鄉,到廈門鼓浪嶼住讀,開始獨立生活。17歲時,林語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初露不凡才華。大學期間,林語堂更是風華正茂、才藝雙馨,成為了聖約翰大學鼎鼎有名的“高才生”。
1919年,24歲的林語堂攜新婚妻子漂洋渡海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比較文學,并獲得了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證書——實現了父親多年的夢想。四年之後,他又獲得了德國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成就再次為這位才氣過人的山里娃錦上添花。
1923年,林語堂學成歸來,在中國文壇上開始譜寫他才情人生的飛揚篇章。
二、從街頭暴力反抗者到文壇巨匠
20世紀20年代,林語堂初露頭角于北京文壇。他與魯迅、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孫伏園、甘粱仁諸先生為伍,大戰反動文人,以“語絲”派的重要成員而聞名;他執教于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堅決支持反北洋軍閥的學生運動。在“女師大風潮”中,他毅然放棄了文人革命和斗爭的慣用方式,拿起了石塊和竹竿,與學生一起走上街頭,直接與軍警肉搏,成為街頭暴力反抗者,也因此而遭到通緝,又被現代評論派罵為“學匪”。他索性以“土匪”自居,并以“土匪”的名義痛打“落水狗”,成為打狗“急先鋒”。不久他出任廈門大學的文科主任,舉薦魯迅、沈兼士等一批進步學者為同事,以伯樂而聞名;後來,他投身北伐。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擔任了六個月的外交部秘書,這是他一生僅有的一次“官衙”經歷;他曾經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又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以精純嫻熟的英語而聞名;20世紀30年代,他曾經創辦、主編《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志,提倡“幽默”、“性靈”;後來他輔佐宋慶齡、蔡元培先生,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宣傳主任,高舉起人道主義旗幟;30年代中期至四五十年代,至歐美定居後,撰寫了一系列作品轟動歐美文壇,以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權威作家而聞名;60年代,他曾經回到祖國,定居臺北陽明山麓,恢復了中文寫作,以“無所不談”的出色小品文而聞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重操久違的語言學研究,主編了規模宏大的《當代漢英詞典》;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他作為臺灣文壇的當然領袖和國際文壇的公認巨匠,先後被選為國際筆會臺灣分會會長和國際筆會副會長,1975年又以長篇小說《京華煙云》,被國際筆會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至此,林語堂的名望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紅透了國內外文學界。
林語堂的文章,大多是名著。天賦,加上飽學中西文化,令其出手不凡。他早年是以小品文起家的。20世紀20年代的“語絲”時期,文筆初試,第一本小品文集——《翦拂集》——就引起世人矚目。至30年代的“論語”時期,作文已如行云流水細膩,游刃有余,尤其是以“有不為齋”齋主為名寫成的大量的表現其“幽默”、“性靈”文學主張的小品文,使他的小品文基地《論語》雜志成為當時中國的暢銷刊物。他的名氣吸引了美國著名作家兼出版家賽珍珠。賽珍珠得知林語堂學貫中西,特別是能用純正的英文寫作。斷定他是可以直接用英語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絕妙手筆,也是她難得的搖錢樹,于是登門拜訪,恭請賜稿,希望他以公正的態度、詳實的文筆寫一本闡述中國的書。林語堂欣然應諾,先是在上海家中,後來進避暑勝地廬山,潛心寫作英文專著《吾國與吾民》,一氣呵成。此書1935年9月在美國出版,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美國著名書評家伯發(NathanielPeffer)評價說:“這本書是以英文寫作的以中國為題材的最佳之作。”《吾國與吾民》出版後僅四個月,就印了七版,在當年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後又被定為十大暢銷名著之一,長期暢銷美國乃至西方世界。此書也為賽珍珠及其丈夫華爾希的出版社帶來了滾滾財源。于是,賽珍珠夫婦邀林氏去美國寫作。林氏從《吾國與吾民》一書的成功中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寫作功底,信心十足,欣然應邀,1936年舉家旅美。旅美後寫成的第一本書《生活的藝術》又是一顆重磅炸彈。它于1937年在美國出版後,立即被美國“每月讀書會”選為1937年12月特別推薦的書:1938年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高居第一名達52個星期之久;并在歐美國家的讀者中掀起了一股“林語堂熱”,引出了一大批“林語堂迷”,他們把林氏著作當成生活指南和“枕上書”。從那時以來,《生活的藝術》在美國重版達40次以上;且被譯成法、德、意、丹麥、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以及巴西、中國等國語言的文本,在歐、亞、拉美數十年暢銷不衰。如此這般,使林語堂成為國際性的名家。
林語堂的作品至今還在影響著美國人的“中國觀”,堪稱一代文學巨匠。1989年2月10日,美國前總統布什對國會兩院聯席會談到他訪問東亞的準備工作時,說他讀了林語堂的作品,內心感受良深。老布什說:“林語堂講的是數十年前中國的情形,但他的話今天對我們每一個美國人都仍受用。”
三、“幽默大師”的孤寂與落寞
生活之舟,不會像順流的江輪那樣一帆風順。林語堂的生活中并不總是掌聲與鮮花,“幽默大師”也有孤寂與落寞之時。
1936年《人間世》創刊後,林語堂陷入了“左”“右”夾擊的火力網。作為《論語》的主編和論語派的主攻手,林語堂主張從美學的、藝術的和趣味性的角度切入文學,他喜歡用幽默、閑適的筆調使讀者在爽朗的笑聲中領悟文學的奧妙。而魯迅等左翼作家主張從時代性和階級性的角度切入文學,認為文章應該尖銳潑辣,就像匕首一樣直刺敵人的胸膛。魯迅認為在硝煙紛飛、哀鴻遍野的時代,面對驕橫跋扈、貪得無厭的剝削階級,人們是無法閑適,無法享受幽默,更談不上抒發性靈的。林語堂與魯迅不同的文學觀同時也反映了他們政治上的分歧和矛盾。在白色恐怖的艱苦環境下,林語堂逐漸滋生了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崇尚自由主義。他的文章只剩下形式上的幽默與閑適,毫無時代的內容,越來越僅僅適合在戰斗中退縮的小資產階級的口味,離廣大人民的生活疾苦越來越遠。而魯迅歡迎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勇于尖銳批判時政的黑暗和腐朽,真實反映百姓的苦難生活。這對昔日同一戰壕里的親密戰友,在文藝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于最終分道揚鑣,徹底決裂。隨著中國革命的節節勝利和進步文學的發展與繁榮,為小資產階級服務的論語派不得不退出了中國主流文壇,林語堂的文學生命在中國也就逐漸枯萎、消亡。
抗日戰爭時期,旅居美國的林語堂長期撰文宣傳中國抗日的風貌,希望能引起美國援華政策的改變,以報自己一片愛國之心。但事與愿違。林語堂收到的卻是美國出版商的嚴厲警告:“不可以,也不應當再說那樣的話。”林語堂的聲譽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生不如意的事接踵而來。林語堂因長期癡于研發中文打字機,耗盡全部家產。為了能繼續研發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廢,他不得不告借于美國摯友華爾希——賽珍珠的丈夫。結果,錢沒借到,反而引起了他與賽珍珠之間的一場版稅官司。在這場官司中,林語堂得到了經濟上應有的利益,但也失去了他與賽珍珠之間多年的珍貴友誼。為了能重振家業,年邁的林語堂舉家離美,到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校長。可好景不長,林語堂在南大任校長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因預算問題與南洋大學執委會發生尖銳的矛盾,最後不得不辭去校長一職,離開南大。一連串不順心的苦悶事糾纏著這個一向樂觀、豁達的“幽默大師”,使他長期難以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四、落葉歸根
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使飽經風霜的林語堂產生了落葉歸根之感。1966年,林氏夫婦離開美國,定居臺灣。在這里,本想安度晚年的林氏夫婦又一次遭受了致命的打擊。1971年,林語堂的長女——林如斯,因婚姻失敗在臺灣故宮博物館上吊自殺。古人云:“老年喪子,人生之大不幸也。”林氏夫婦在巨大的悲痛面前精神幾乎完全崩潰。廖翠鳳因長期沉溺于失女的悲痛中,不久患了恐慌癥。在一次又一次的殘酷現實面前,林語堂的精神和生活支柱動搖了。他的身體日見衰老。1975年10月10日,林語堂過完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個生日——八十大壽——不久,因心臟病發作,于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瑪麗醫院。他走了,以一種不憂不懼的恬淡心情離開了人世。
一杯黃土,一束素菊,覆蓋在棗紅的棺木上。一代文化名人、幽默大師林語堂,自此長眠于他深愛的家園——崇巒疊嶂的陽明山。他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讓我和草木為友,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
歌德說,人生一世就是為化短暫的事物為永久。林語堂的一生似乎也可依此解讀。林語堂短暫的塵世生命落了幕,同時又揭起另一個“幕”,現出他“永久”的一面。因為,無論是在飛揚的巔峰還是在落寞的低谷,林語堂都在為中西文化交流架設橋梁,在人類精神園地里辛勤而悠然地耕耘。他用短暫的生命贏得了人們永久的回憶。

目次

序論 兩腳踏東西文化
評宇宙文章
一、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
二、從街頭暴力反抗者到文壇巨匠
三、“幽默大師”的孤寂與落寞
四、落葉歸根
第一章 山村里走出洋博士
一、夢想翩翩的童年
二、聖約翰大學的高才生
三、游學海外
第二章 馳騁中國文壇
一、“語絲”苗圃里的精英
二、與軍警赤拳搏斗的“土匪”
三、打狗“急先鋒”
四、“幽默大師”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使者
一、結識賽珍珠
二、在美歐掀起“林語堂熱”
三、快樂的流浪者
四、美洲七國之演講
五、迎來第二次小說創作高峰
六、國際筆會的副會長
第四章 熾熱的愛國心
一、盧溝橋炮聲刺痛游子心
二、寫小說為祖國抗戰作宣傳
第五章 美麗曲折的愛情
一、魂牽夢繞的初戀
二、悲痛欲絕的再戀
三、金玉良緣
第六章 “幽默大師”的苦悶
一、在前進中彷徨
二、與魯迅兩度親疏
三、美國出版商的警告
四、為發明中文打字機而傾家蕩產
五、林、賽決裂
六、南大風波
第七章 悲泣的暮年
一、滿載鄉愁回臺定居
二、痛失愛女
三、八十自敘:“一團矛盾”
四、抱憾歸西
第八章 逝者余音
一、國內評論:眾說不一
二、國外評價:褒揚頗多
第九章 林語堂著作簡介
一、成名作
二、代表作
附錄
一、林語堂精彩語錄
二、林語堂生活花絮
林語堂年表

書摘/試閱

1916年,林語堂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勝利完成學業,被推薦到北京清華大學任英文教員。在學習上,林語堂是一個永不知足的索取者。一到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的事宜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從家庭的寵兒到聖約翰大學的“校園明星”,林語堂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清華大學又一次為這個幸運兒提供了機遇。當時,清華大學的全稱是“清華留美學校”,是培養赴美留學生的基地。清華每年都把畢業生送往美國留學,除供給學費外,每月另有80美元津貼。清華又規定:任教三年的在職教師,也可由校方資助出國留學。根據這條規定,林語堂在1919年順利地獲得了留美的機會,美中不足的是:他只得到了半額獎學金,每月40美元。
盡管只有半額的獎學金,但他還是決定要把新婚妻子廖翠鳳一起帶出去留學。這時,林語堂根本不算什么經濟賬。80減半是40,而40再除以2,等于20,這簡單的算術表明了一個嚴酷的事實:林語堂的實際生活費只有其他留學生的1/4。可是,愛情的價值是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計算的。經濟上的拮據困難并沒有動搖這對新婚夫婦一起赴美的決心。
愛情畢竟不能代替糧食充饑,林語堂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因為手里握有兩張王牌:其一,銀行家的女兒廖二小姐出嫁時有1000銀元的陪嫁錢。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銀元堅挺,那時的行情是一塊中國銀元的價值略高于一塊美金。如果每月從中取出40元來貼補生活開支,這筆陪嫁的財產,可供林語堂夫婦用兩年多。林語堂的第二張王牌與胡適博士有關:自從林語堂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漢字索引制說明》和《論“漢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學》兩文後,引起了胡適的注意。胡適憑自己的眼力,認定林語堂是一個人才。正受命為北京大學“招兵買馬”的胡適,很想把林語堂“挖”過來。打聽到林語堂只得到半額獎學金後,胡適的“人才流動”計劃,就可以付諸行動了。因為,剛從美國回來的胡適,對美國的生活水準、中國留學生所需要的最低開支等情況,了如指掌。當林語堂“當局者迷”時,胡適卻是“旁觀者清”:80元供一個人用綽綽有余,而現在林語堂夫婦共享40元,每人才20元,肯定不夠用,了解到林語堂的家底後,胡適博士決定為林語堂雪中送炭,每月資助他40美金,不過有一個附加條件:林語堂學成回國後,要脫離清華到北大來任教,因為這40美元是以北京大學的名義補貼林語堂的。
水往低處流,人朝高處走。當年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文化精英的薈萃地。林語堂“對新文化運動是堅定支持的”,對“首善之區”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早已仰慕多時。現在,既有胡適博士的牽線,又有“物質刺激”,當然求之不得。所以,胡適的建議正中下懷,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一項口頭上的君子協議。
1919年秋季,林語堂自以為經濟上有了保證,就在臨行前和廖翠鳳完婚。廖女士下了花轎就登上了去美國的海輪“哥倫比亞”號。林語堂出洋留學的航程,就是這對新婚夫婦的蜜月旅行。
父親林至誠從?仔趕來為林語堂送行。山村窮牧師當年在油燈下編織的“夢想”,已經被林語堂實現了。現實甚至會比當年的夢想更加動人——新媳婦與兒子同行,父親可以放心地把兒子交給這個能干的媳婦。
林語堂的第一個驛站是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歸屬布里斯·皮瑞(Bliss Perry)、白璧德(Irring Babbitt)、契特雷治(Kit-trege)等教授門下。皮瑞教授在學生中威望頗高,林語堂的論文《批評論文中語匯的變化》一文,曾得到皮瑞教授的好評。契特雷治教授在莎士比亞研究課上講授伊麗莎自時代的英文,林語堂只聽了一兩次課,因為缺乏興趣,就再也不去聽課了。但契特雷治教授的學問,使林語堂非常佩服,林語堂稱他“活的百科全書”,他常穿著燈籠褲,身子筆直地在哈佛的校園里漫步,很有風度。 在這些教授中名聲最大、對中國現代文學影響最深的,要數白璧德教授。在上世紀初的美國文壇上曾經有過一場劇烈的論爭,白璧德就是其中一方的代表。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思想是以傳統的、保守的文化價值觀對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一種反觀。白璧德企圖恢復古典文化(古希臘文化、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精神和傳統的秩序,以此來拯救現代文明的弊端。他強調理性和道德意志的力量,崇尚中庸平和的人生境界。白璧德以為世界應該是有秩序、有紀律、有規矩的,不能任憑個性張揚、自由膨脹。因此,白璧德在文學上倡導一種傳統的、典雅的、保守的古典主義,白璧德自稱其為人文主義,為了與文藝復興以後的人文主義相區別,一般人把它稱為新人文主義,這種新人文主義不僅是一種文學理論,同時也是一種人生哲學。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在美國文學批評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白璧德教授學識淵博,講課又善于旁征博引,舉一反三。一些帶著挑戰心態走進課堂的青年人常被他雄辯的邏輯力量所懾服。他無愧于當年哈佛大學里唯一能授予碩士學位的文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壇上的留美派作家,不少人都是白璧德的門生弟子,後來,有的人成了白璧德主義的信徒,另一些人卻成了叛逆。前者有著名的學者梅光迪、吳亦和梁實秋,梅光迪和吳宓當年曾和林語堂坐在一條長凳子上聆昕白璧德教授的高見,而梁實秋師從白璧德時,林語堂則早已回國當教授了。以“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為座右銘、以張揚個性為天職的林語堂終于不肯接受新人文主義的觀點,而是站到了導師的對立面,為白璧德教授的論敵斯平加恩(Spingam)辯護。這位年輕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名教授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精神,體現了這個“山地的孩子”無拘無束的性格。在白璧德與斯平加恩的辯論結束後,林語堂詳細周密地研究了雙方的論點。十年後,林語堂在為自己編譯的《新的文評》一書作序時,曾詳細地回顧了這次爭論對他審美觀的影響。
在哈佛大學,林語堂毫無顧忌地站到導師的論敵斯平加恩這一邊。而斯平加恩極端推崇克羅齊,認為克羅齊的“藝術即表現即直覺”的美學理論,從十個方面革新了傳統的文藝理論體系。而林語堂的收獲是:發現自己與克羅齊的看法完全吻合,反對中國的文體觀念和文章法規的林語堂,同樣反對新人文主義的秩序、紀律和規矩,于是他從斯平加恩、克羅齊那里找到了直覺隨感式的藝術路向——隨意寫來,如行云流水,“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可不止”。
林語堂不是故意給白璧德難堪,因為,在林語堂的整個學生生涯中,凡是他所讀過的學校,到處都留下了向教師挑戰的記錄,這個獨立不羈的“山地的孩子”,生平最討厭聽從別人的教導,他只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愿意按別人的意愿去行事。
對林語堂來說,哈佛大學的吸引力,與其說是實力雄厚的師資力量,還不如說是它那收藏豐富的圖書館。
林語堂夫婦居住的波士頓精山街51號,就在衛德諾圖書館後面。房東太太告訴林語堂,衛德諾圖書館的藏書如果排列起來有幾英里長。圖書館成了林語堂夫婦的樂園,除了上課時間外,他們都泡在圖書館了。因為拮據,連買兩張足球賽票也舍不得。別人在看戲看球賽,他們就從圖書館里借本書帶回家來,用書本娛樂自己。
對于林語堂來說,衛德諾圖書館就是哈佛,而哈佛也就是衛德諾圖書館。在圖書館里任意選擇自己愛讀的書,從中汲取知識,林語堂認為這是最佳的學習方法。P20-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