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價值實現論(簡體書)
滿額折

價值實現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價值實現論》三本著作二十多年的出版,經歷了從“文化價值哲學三部曲”到“大道哲學全書”,再到“文化價值哲學三部曲”的過程。這也算是否定之否定吧。但它不是原地重復,而是在更高層次上的修訂再版。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筆者在哲學本體論上的追求造成的。最初寫這三《文化價值哲學三部曲(3)·價值實現論:關于人的文化主體性及其價值實現的研究》的動機,是想把哲學認識論的研究對象由生物物理領域轉向并擴大到整個社會文化領域,研究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化世界是怎樣建構人的價值意識(包括價值思維悖謬)的。做此研究,一方面想解決存在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一系列中介變量問題;另一方面,想解決人在現實生活中,是通過怎樣的文化環境、情境、情勢與生活細節發展價值意識,成為意識到的存在者的。這要比德國古典哲學家從“自我”出發,解決哲學知識論或認識論問題,要現實得多,也生動具體得多。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文化價值哲學三部曲”二十多年來才一直廣受歡迎。

作者簡介

司馬云杰,1939年生,河南清豐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專業為中國文化哲學及文化社會學,其為學術,以張橫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使命,著述大道哲學,推本于天,反誠于性,以經大經,以立大本。已出版的著作有《大道運行論》《綿延論》《盛衰論》《心性靈明論》《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價值實現論》《中國文化精神的現代使命》《文化社會學》《文藝社會學》等。其中,《文化社會學》獲1987年度中國圖書獎及第二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一等獎,《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分別獲第六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大道運行論》獲第十屆華東地區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等。

目次

第一章 關于人類價值實現的科學
一 價值實現的一般原理
二 文化價值的主體性格
三 價值實現與人性研究
四 建立一種人類價值實現的科學

第二章 從自在的實現到自為的實現
一 自在的無主體性
二 自為的泛主體性
三 自為的原始綜合
四 自為的主客體分化

第三章 不同文化世界的人性結構與價值實現
一不同文化世界的人性結構
二文化的先驗價值判斷能力
三價值判斷的先驗綜合
四先驗綜合與價值實現

第四章 歷史實現的主體性格
一 歷史的文化本質與主體性
二 歷史規律與人的價值選擇
三 人在歷史上的自主性

第五章 價值實現與主體間意向性結構
一 價值實現的群體本位與個人本位
二 主體間關系與意向性結構形態
三 意向行為的邏輯關系與非邏輯關系

第六章 情境界定因明論
一情境界定的主體性思維
二情感力量與理性精神
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四人生的隔與不隔

第七章 價值實現的廣泛因果論
一 關于宇宙結構秩序的價值思維肯定
二 全方位結構的價值因果聯系
三 廣泛因果論與價值思維判斷主體性

第八章 文化邏輯及其辯證法的運動
一 人生邏輯與文化存在
二 生活的小邏輯與大邏輯
三 大道的超邏輯運動

第九章 知識結構與價值實現
一 知識積累與人性發展
二 知識結構與價值秩序
三 自然知識在人性發展中的地位
四 人文知識與人生價值觀

第十章 深層價值實現的悟性
一 悟性的文化意義
二 悟性與價值體驗
三 悟性與知識聯想
四 悟性與精神升華

第十一章 尋求大化流行的中華人本精神
一 中華人本精神及其深厚的哲學基礎
二 中華人本精神的衰微與哲學體系的僵化
三 中華人本精神的歸復與哲學重建

第十二章 人學三大定理與現代人的價值實現
一 第一、第二定理的價值及其局限性
二 排除第三定理理解中的非理性
三 為人的價值實現創造更多樣有利的機制
四 尊重人吧,它將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書摘/試閱

說明邪?是淫于色也;說聰邪?是淫于聲也;說仁邪?是亂于德也;說義邪?是悖于理也;說禮邪?是相于技也;說樂邪?是相于淫也;說聖邪?是相于藝也;說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猞囊而亂天下也。
在莊子看來,聰、明、仁、義、禮、樂、聖、智八者,是亂天下之性命之情而不能縱任自然的臠卷猞囊,是人生大惑,悖于自然道德的主要障礙。因此,他認為只有絕聖棄智、撞玉毀珠、焚符破璽、掊斗折衡,天下才能不爭;只有殫殘天下聖人之法,人民才可以自由言論而不失真言;只有擢亂六律,鑠絕竽瑟,滅文章,散五采,天下人才能聰明;只有毀鉤繩,棄規矩,天下人才能有若拙的大巧;只有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天下的人才能率性合理,歸復原始的自然道德狀態。及至自我窈窈冥冥,昏昏默默,無視無聽,無勞無搖,抱神以靜,守其一而處其和,以內心的感受,遂于大明之上,入于窈冥之門,中和妙道,達到至微至精至神的境界,也就是人生的不隔了。
莊子的看法和西方現代主觀內省的哲學家如克爾凱戈爾、叔本華、尼采、狄爾泰、胡塞爾、海德格爾、雅斯貝斯、薩特等人的觀點是很接近的,那就是在如夢如幻、變化莫測的生活世界里尋找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并通過自我感受、自我體驗來理解、認識、了悟生活的真理性及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克爾凱戈爾認為,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虛偽性,整個現代人都失落在人群之中了,都被吵吵嚷嚷、喧鬧不休的人群弄得不知所措了。群眾、大眾傳播造成了虛偽,造成了人生的困境,造成了麻痹癥。這頗似中國明人李贄“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滿場是假,矮人何辯”的看法。不過李贄是要恢復失去的童心,而克爾凱戈爾則是通過內心的信仰和激情,在對個人永恒幸福的無限關心中去接近上帝。因為在他看來,靠理性永遠不能擺脫人生的困境,只有靠非理性的內在精神才能跨越空蕩蕩的深淵,走向自我實在性。
如果說克爾凱戈爾還需要非理性的宗教,那么尼采連宗教也不要。他認為,“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是人的頹廢形式”。在尼采看來,由豐富想象和自然創造力的神話經過抽象化,變為抽象的人、抽象的教育、抽象的風俗、抽象的權力、抽象的國家,這一切都是蘇格拉底主義的惡果。他甚至認為現世的一切哲學家、動物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各種國家學說、民族學說、貿易理論、法學都是為現實的關系辯護的。因此,尼采認為,誰要想擺脫現代文化的呆滯、沉醉、催眠和麻醉,誰要想擺脫罪惡感而恢復不容褻瀆的神聖性,誰就要從現代心靈的糾纏中解放出來,憑著天賦的心靈,哪怕這心靈是孤獨的,以懷疑的眼光和自由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幸福和真實的人生,做一個純潔的人,做一個唯一的醒者,唯一思考著真理和現實的人,并以此解除理性的反抗,否定可惡的理性和權力。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