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風華絕代:民國上海四才女之張愛玲傳(簡體書)
滿額折

風華絕代:民國上海四才女之張愛玲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作為“生命”的“袍”,張愛玲“華美”的一面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她舉世驚艷的文學才華;而所謂“爬滿”的“蚤子”,則是她那悲涼凄絕人生的寫照。而這一切,就構成了張愛玲生命的一體兩面。《風華絕代——民國上海四才女之張愛玲傳》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以張愛玲七十五年的生平經歷為線索,文圖并茂地再現了張愛玲風華絕代的人生。那些由一連串痛苦、孤獨和悲涼,以及成功、榮譽、名聲交織在一起的傳奇故事。《風華絕代——民國上海四才女之張愛玲傳》一如張愛玲本人作品的滄桑和華麗,直逼現代都市男女情感世界,令人欷歔不已,難以釋手,是“張迷”們的必讀和收藏之作。

作者簡介

邵江天,江蘇漣水人。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早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曾從事過教職、編輯等,人屆中年後變法,專事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有成斐然。主要著作有:《雨後花》《無花果》《俊彩星馳》《那一邊是空白》《急流勇進》《邵江天散文集》《博粲集》《戰勝自我》《女人不是畫》《遺珠撿拾》《牧比臨風》《流云不是雨》《女人,你病得不輕》《鏡中不是我》。

名人/編輯推薦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她的血管里流淌著名門望族的血液,她卻“自私”得驚世駭俗。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風華絕代——民國上海四才女之張愛玲傳》呈現張愛玲謎一般的一生。

目次



第一章 多事之秋的名門哀樂
一、張烘出世
二、名門佳偶
三、孤兒寡母
四、軍門小姐

第二章 另立門戶的沉淪墮落
一、兄弟分家
二、天津新家
三、母親出國
四、初人私塾

第三章 少女時代的成長煩惱
一、重回上海
二、見習淑女
三、人學新校
四、父母離異
五、天才初夢
六、牛刀小試

第四章 才華初露的女中歲月
一、含苞待放
二、父親再娶
三、後母當家
四、少女心事
五、嶄露頭角
六、懶惰低能
七、淘氣闖禍

第五章 後母引爆的父女決絕
一、慘遭毒打
二、逃出牢籠
三、兄妹反目
四、如此母女

第六章 求學香港的人生歷練
一、求學港大
二、結交炎櫻
三、戰時香港
四、魔鬼看護
五、故鄉無夢

第七章 橫空出世的絕代才女
一、插班新生
二、賣文為生
三、一炮走紅
四、橫空出世
五、譽滿滬上
六、木秀于林

第八章 張胡之戀的人生棋局
一、胡某其人
二、投靠汪偽
三、意興闌珊
四、結識愛玲
五、兩情相悅
六、結為夫婦

第九章 濫情導致的緣盡分手
一、武漢辦報
二、護士小周
三、狼狽逃難
四、不求甚解
五、溫州之行
六、緣盡分手
七、隔洋借書

第十章 萎謝之後的重振雄風
一、重新出發
二、涉足影壇
三、母子小聚
四、再續輝煌

第十一章 漂泊海外的艱難謀生
一、二下香港
二、焦頭爛額
三、柳暗花明

第十二章 人到中年的顛沛流離
一、結識賴雅
二、首次安家
三、母親去世
四、入籍美國
五、臺灣之行
六、重回故地

第十三章 晚景歲月的角色轉換
一、後母難當
二、賴雅病逝
三、學者生涯
四、接受采訪
五、會見友人
六、國際名聲

第十四章 寂寞凄清的孤獨謝幕
一、功德圓滿
二、悄然離去
附:張愛玲年表
後記

書摘/試閱

一、含苞待放
由于住校,張愛玲平時很少回家。
那個家是壓抑的。“那里我什么都看不起,鴉片,教我弟弟做‘漢高祖論’的老先生,章回小說,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像拜火教的波斯人,我把世界強行分作兩半,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神與魔。屬于我父親這一邊的必定是不好的。……父親的房間里永遠是下午,在那里待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
1931年,張愛玲進人聖瑪利亞女中就讀。聖瑪利亞女中創辦于1 887年,是美國聖公會設立的大學預科性質的學校。它與當時一般的中學不同,分為英文部和中文部兩個部分。英文部由英美或加拿大籍的教師授課,設置的課程包括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西洋歷史和地理,還有《聖經》等科目,課本是英文的,授課的教師一律用英文講解。中文部的課程設置則較為簡單,只是全漢語的文、史、地三門。有趣的是授課教師,初中教師一律都是年齡三十歲以下、師范學校畢業的中國小姐,旗袍短發,俊俏高挑,洋派而新潮;而高中教師,則大多沿用那些前清科舉出身的學究腐儒,在講臺上搖頭晃腦,一唱三嘆,講課仿佛做戲,與初中教師中的小姐們形成了極具諷刺意味的反差。這種“反差”,成為聖瑪利亞女中一道引人人勝的風景。
在聖瑪利亞女中,張愛玲成為國文教員汪宏聲的得意門生。汪宏聲是一位有所追求和有所堅守的教育家,在教會學校當局普遍不重視中文的情形下,仍然非常重視對學生國文基礎的培育和訓練。在他的強力組織下,聖瑪利亞女中創辦了一份中文校刊,起名叫《鳳藻》,專門用來發表學生的優秀作文。張愛玲的第一篇作文《看云》,就發表在《鳳藻》上。
汪宏聲對于張愛玲的文章推崇備至,認為作者有著與她的年齡極不相稱的文學天賦。接著,《鳳藻》又發表了張愛玲的小說《不幸的她》。小說寫的是年輕孤傲的“她”少年喪父,只好與母親一起外出投親。二十一歲時,因對母親給她訂下的婚事不滿而離家出走。在外漂泊多年以後,得知母親已經去世,為了排遣凄清與寂寞的心緒,她應邀到童年好友雍姊家做客。雍姊的家住在海邊,優雅的海濱生活使這個家庭總是充溢著幸福與快樂的氣氛。雍姊的丈夫待雍姊一如胞妹,夫婦相敬如賓、琴瑟和諧,他們的女兒也極可愛,被夫婦兩個視若掌上明珠。
本來,這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但在“她”的眼中,這個家庭的“幸福”卻被無限地放大了。雖然“她”受到了雍姊一家“和藹的招待”,但“她”只住了一個星期就不告而別。究其原因,“她”在留下的紙條上寫得很清楚:“我不忍看了你的快樂,更形成了我的凄清。”本來,“她”和雍姊是小時候的一對密友和玩伴,但命運卻把她們播弄出截然兩樣的人生:雍姊經過自由戀愛結婚生子,而有了幸福美滿的今天,相比之下,“她”卻如此孤苦伶仃,形單影只。“她”的內心既充斥著對造化弄人的強烈不滿,又苦于無法向別人傾訴而感覺郁悶。在雍姊家住了一個星期以後,“她”內心的這種糾結不僅沒有得到化解,相反卻越發痛苦得劇烈。雍姊一家待“她”越好,“她”的心里就越是難受,因此只好一走了之。
雖然這篇小說仍然顯得稚嫩,結構上也有著明顯的概念化的傾向,對人物心理的挖掘也略嫌不夠,但對于一個只有十二歲的少年來說,能夠十分從容地把這樣復雜的人物心理刻畫得如此曲折而細膩,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張愛玲的文學天賦,于茲可見一斑。
就在這期間,張愛玲還在《鳳藻》上發表了一篇散文《遲暮》。我們不知道一位十三歲的小姑娘為什么會寫出這樣一篇文章來,這種“黃卷青燈,美人遲暮,千古一轍”的感慨,本不該屬于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
我讀著這篇不足千字的散文,聯想到此文出自一個童真未泯的少年之手,心里竟無端地生出些許恐懼來:她畢竟只有十三歲,怎么會有如此“遲暮”的感覺呢?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呢,還是在她的內心深處竟是有了“遲暮”的預期?“她曾經在海外壯游,在崇山峻嶺上長嘯,在凍港內滑冰,在廣座里高談。但現在呢?往事悠悠,當年的豪舉都如煙云一般霏霏然地消散,尋不著一點的痕跡,她也唯有付之一嘆,青年的容顏、盛氣,都漸漸地消磨去了”——雖然她對美人遲暮的心理把握得非常準確,但惟其如此,才更讓人感覺不安和蹊蹺——這是不是張愛玲在為自己的晚年占卜呢?她十三歲時的這種“遲暮”的感覺,為什么竟然與她晚年的心境是如此相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十四歲那年,張愛玲還創作了一部長篇的鴛鴦蝴蝶派的章回體小說《摩登紅樓夢》,全書共分六回,回目是由張志沂後來根據張愛玲的原作擬定的:第一回“滄桑變幻寶黛住層樓,雞犬升仙賈璉應景命”;第二回“弭訟端覆雨翻云,賽時裝嗔鶯叱燕”;第三回“收放心浪子別閨園,假虔誠情郎參教典”;第四回“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屬,凄涼泉路同命作鴛鴦”;第五回“音間沉浮良朋空灑淚,波光怡蕩情侶共嬉春”;第六回“陷阱設康術嬌娃蹈險,驪歌驚別夢游子傷懷”。
小說開頭是秦鐘與智能兒坐火車私奔至杭州,自由戀愛結了婚,但是經濟拮據,又氣又傷心。後來是賈母帶了寶玉和眾姐妹來觀看西湖水上運動會,吃冰淇淋。
這種奇思妙想的結構雖然十分現代,但張愛玲使喚的筆意卻似乎與曹雪芹同出一轍,結構致密嚴謹,文詞自然婉約,不做作、不賣弄,通篇的敘事風格和節奏,依稀便是曹雪芹本人,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竟然已有如此筆力,實屬罕見。
P34-37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