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滿額折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賈雷德·戴蒙德著,王道還譯,主要內容是: 人不同于禽獸,毋庸置疑;人是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亦毋庸置疑。 根據現代遺傳學研究,我們與另外兩種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8%是相同的。 若有從外太空來的動物學家,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人歸類成“第三種黑猩猩”。我們對人類并不陌生,但是,人類是怎樣演化成今天的模樣的?人之所以為人,又是哪些關鍵因素的杰作? 對于人類的興亡史,我會分成五個部分討論。第一部涵蓋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直到一萬年前農業興起前夕打住。第二部則討論人類生命循環中的變化,那些變化與骨架的變化一樣,對語言和藝術的發展,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聚焦于我們文化表現的生物基礎之後,第三部接著討論那些我們認為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征。我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語言、藝術、農業這些引以為豪的文明標識。不過,使“人異乎禽獸”的文化特征,也包括我總結為人類自然史記錄上的污點,例如吸毒。 除了吸毒,我們的陰暗特征中,還有兩個可能引領我們走上毀滅的道路。第四部討論其中的一個:我們仇殺外族的潛能。另一個人類的陰暗特征是:對環境日漸加速地破壞。這個行為其實也有不折不扣的動物原型,不幸的是,許多人仍然懷抱盧梭式的幻想,以為我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工業革命以來的新鮮事。在第五部,我會細說人類經營環境失當的歷史,以戳穿那個幻象。 人類從動物界興起,同時,我們自毀的能力也加速成長。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確發軔于動物根源。那些問題跟隨著我們,與逐漸增長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長,現在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得厲害。 要不是我感到迫切的危機,是不會寫這本《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的;如果我相信我們毀滅的命運已經注定,也不會寫這本書。其實,我們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書追溯人類的物種史,就是為了協助凝聚那個意志。

作者簡介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以生物學開始其科學生涯,進而研究演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員。曾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員基金及全國地理學會伯爾獎。在《發現》、《博物學》、《自然》和《地理》雜志上發表論文200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英國科普圖書獎最佳圖書! 《洛杉磯時報》書獎最佳科普圖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崩潰》作者、普利策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人類大歷史三部曲”序曲!

; 究天人之際 早在1863年,比較解剖學家赫胥黎(1825—1895)就發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指出猿類的解剖構造,與人類比較相似,與猴類的差異較大。現代遺傳研究,也發現人類與非洲大猿(大猩猩、黑猩猩與波諾波猿)非常類似。尤其是兩種黑猩猩(過去波諾波猿叫做“倭黑猩猩”)基因組與人類的差異不過1.6%。因此,人類便是“第三種黑猩猩”。 三種黑猩猩的遺傳差異那么小,表示各自獨立後的演化史非常“淺薄”,據估計,大約在700萬年前,人類才分化出來,走上獨立演化的道路。 但是,人類演化史的大關大節,只有“化石證據”能夠透露。 根據19世紀前半葉得到的一個“定律”,與現生物種有關的化石種——也就是現生物種的祖先——通常在現生物種出沒的地區出現,達爾文推測非洲可能是人類進化的搖籃。果不其然,這個預言被證實了,考古人類化石在南非與東非紛紛出土,令人眼花繚亂。現在學者反而“抱怨”:上課講義與教科書得經常更新才成。 人類的演化史,分好幾個特色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猿類是在中新世(2400萬年前到500萬年前)演化出來的。 大約到了中新世晚期開始的時候(約1000萬年前),猿類已經是靈長類中十分興旺的一個家族,種類繁盛,分布廣泛,歐亞非各地都有它們的蹤跡。可是好景不長,自800萬年前起,猿類大量滅絕,留下的化石也極為稀少。現代猿類像是個破敗家族的孑遺子孫。人類祖先就是在這個猿類衰亡史的背景中出現的——人類似乎是猿類演化的新出路。目前我們對于最早的人類祖先,所知有限,一方面由于化石稀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和猿的相似程度太高了,即使發現了“最早的”人類祖先化石,學者也不見得能分辨出來。 我們知道得最清楚的早期人類祖先,是著名的阿法南猿“露西”,大約生活在350萬年前的東非。他們的腦容量與黑猩猩差不多,體型比黑猩猩稍小,能夠直立行動,但是手腳的解剖構造,仍呈現樹棲的特色。 南猿這群“人科”動物,展現了旺盛的模化活力。他們在東非與南非,演化出許多種類。30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之間,非洲至少有兩種以上的“人”同時生存,包括“南猿屬”與“人屬”,他們的棲境可能有重疊之處。現在我們是地球上惟一的“人”,在一起生活。現生大猿的棲境,彼此隔絕,從來沒有做鄰居的經驗。 人類為何能從猿類中脫穎而出?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即使人類已經獨立演化了幾百萬年,從“露西”身上我們也很難偵查到什么“人性”;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會制作工具,從他們的兩性解剖學判斷,他們的社會組織不會與大猿相差太多。所以有學者提議:他們只不過是“直立猿”,因為他們與大猿最顯著的不同,就是直立行動的姿態與生活棲境。 在學術史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覺悟”,因為直到20世紀之初,對人類演化有興趣的學者仍以為,人類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物種,憑著優越的大腦,斗智而不斗力,才能成為萬物之靈。 因此他們期盼的人類祖先化石,是一種腦子大得異常的動物。難怪所有今天有名的人類祖先類型,當初多數學者都認為他們充其量只是人類系譜上的“非主流”,只因為南猿的腦量與大猿差不多(400CC),而北京人(一種直立人)的腦量,平均1043CC左右(現代人平均1500CC)。 其實直立猿(人類祖先)所以能夠“走出去”,脫離傳統的大猿棲境,別開生面,另創新局,全仗直立的姿態。今日世界上只有4種大猿,非洲3種,亞洲1種(紅毛猩猩),全都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紅毛猩猩幾乎可以終日待在樹上而不下地。大猩猩因為體重的緣故,無法在樹上活動,仍然居住在叢林中。中新世晚期以來,地球溫度長期趨冷,熱帶雨林面積縮減,猿類的生活空間縮小了。學者推測這是猿類失落的主因。 更重要的是,直立姿態幾乎全面地牽扯了猿類身體的基本結構,骨盤、脊椎不用說了,連胎兒的發育模式都受影響。因為直立的姿態使得女性的骨盆腔縮小,所以胎兒也許不足月就必須提前出世;提前出世的胎兒,由于不再受子宮環境的束縛,也許反而能“自在”地發育。人類大腦發育的特色,就是出生後還能繼續以同樣的速率增長,而猿類出生時大腦幾乎已經發育完成。換言之,人猿腦量的差異,不過是發育歷程的差異決定的。 因此我們雖然不清楚當初人類祖先“出走”的肇因,直立的“結果”卻是深遠的,例如人類自豪的大腦,就是直立姿態的“副產品”。但是,人類演化史上,大腦、文化業績與物種之間的關系,一直沒有什么“邏輯”可言。首先,大腦的確有逐漸增大的事實,但是卻沒有在文化史上激起相應的發展。例如舊石器時代“早期”分前後兩期,分別持續了100萬年。前期從250萬年前開始,石器制作的技術、形制一直沒有變化。 直到150萬年前,新的石器類型才出現,即“手斧”,于是“舊石器時代早期”進入了後期。可是這150萬年間,人類體質卻經歷了好幾個“物種”層次的演化(南猿——巧手人——直立人)。也就是說,新的體質類型出現的時候,并非總是伴隨著新的文化類型。似乎文化發展總是慢半拍,落後于體質類型的演化。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關系,由于考古資料豐富,更凸顯了這個現象。尼安德特人化石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1859年)之前就已經發現了,他與現代人的關系一直是古人類學爭論不休的焦點。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生活于12萬年前到3萬年前的歐洲與西亞。他們比現代人身材稍矮,體格粗壯魁梧,腦容量已達到現代人的標準,但是頭和大腦形態與現代人稍有不同。尼安德特人的前額低矮,腦顱的前後軸線較長。比較起來,現代人天庭飽滿,額葉比較發達,顱頂較高,前後軸線較短。從神經心理學的證據來看,額葉涉及高等心智功能,是認知系統中組織、綜合、判斷的中樞。看起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應有神經心理學的差異。 (這不只是作者強調的:尼安德特人也許沒有現代人的說話能力。)但是十幾萬年前,現代人的祖先剛在非洲出現時,并沒有表現出什么新奇的文化創作,即使有也是零星地在中東地中海海岸地區,現代人祖先與尼安德特人曾經生活在同一地區,共享同樣的文化。直到4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前夕,現代人似乎才發展出新奇的文化類型(舊石器晚期文化)。 也許,因為現代人發展出了新奇的文化,所以有能力驅使尼安德特人走上滅絕之路。 這個事實有什么意義呢?為什么體質演化似乎與文化創作沒有關系?作者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因為作者不是“正統的”人類學家。在精神意趣上,作者可說是“今之古人”,以傳統“自然史”發展之路透顯人性的根源——這才是本書的特色。20世紀初學院派人類學正式在學術社群中生根,可是傳統的“人類自然史”(“人類學”的本義)架構卻解組了:生物的歸生物,文化的歸文化,好端端一個人類學搞出了“兩個文化”,不僅不通音訊,甚至分庭抗禮、對立攻擊。 事實上,我們人類的確是自然孕育的“怪胎”,我們從自然來,可是又與其他動物有別。人類自然史一定是一門“究天人之際”的學問,必須解答“人性”起源的問題。在人類500萬年以上的演化史上,我們認得出的“人性”最近幾萬年才出現,而我們現在對“人性”的理想與期望,是這1萬年才發展出來的。因此,不僅深入人類的生物學背景,是理解與凸顯“人性”特征的重要鑰匙,人性“發展”的秘密也不可輕易放過。 否則,有的社群幾千年前就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有的社群到了19世紀仍處在石器時代,如何解釋? 本書對于當前的重大議題,如兩性關系、族群關系、生態問題,都有重要的睿見,關鍵在此。人類的“性行為”決定了社會組織的方式。人類是惟一遍布全球的物種,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人性”實驗空間,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導致“族群問題”。人類近1萬年的歷史,以族群擴張與沖突為基調,可是充滿血淚的歷史劇,進一步分析後,反映的竟然只是“生物地理”的宿命。族群擴張其實還有更深刻的面相,塑造了人文世界的榮耀與隱憂:發展普遍人倫理想以及恣意剝削自然。 總之,作者的關懷與結論固然動人有力,他討論問題的路數(自然史),更值得欣賞。作者的多重身份,更令人玩味。戴蒙德受過生理學博士的訓練,專業領域為腸道的吸收機制,在大學醫學院教授生理學,并以生理學研究的成績,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是他也是一位田野生物學家,精心研究了新幾內亞以及熱帶太平洋各島嶼的鳥類生態與演化。他的豐富調查經驗,又讓他涉足環保事務。 戴蒙德呈現在本書的觀點與希望中,新幾內亞都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是他第一本為知識大眾寫的書,1992年出版了本書中的重要論點,又在1997年出版的兩本書中做了更完整的鋪陳《槍炮、病菌與鋼鐵》、《性趣何來》。

目次

譯者序 究天人之際緒論第一部 不過是另一種大型哺乳類罷了 第一章 三種黑猩猩 第二章 大躍進第二部 奇異的生命循環 第三章 人類性行為的演化 第四章 婚外情的邏輯 第五章 擇偶的邏輯 第六章 性的選擇與人類起源 第七章 死亡與老化的奧秘第三部 人為萬物之靈 第八章 語言的演化 第九章 藝術的自然史 第十章 農業:福兮禍之倚 第十一章 為什么麻醉自己——煙、酒與毒品 第十二章 深邃的寂寞第四部 世界征服者 第十三章 人類史的新面貌:世界村 第十四章 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第十五章 印歐語系擴張的故事 第十六章 “原住民”問題:族群沖突第五部 日中則仄 第十七章 天人合一的迷思與理念 第十八章 哺乳類大滅絕:新世界的故事 第十九章 更大的危機:生態跋語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擴充閱讀賈雷德·戴蒙德:從一名野鳥觀察者成長為一位出色的生物地理學家

書摘/試閱

; 大躍進 我們與黑猩猩弟兄分家之後,足足有幾百萬年,不過是一種經營特殊生計的黑猩猩罷了。直到4萬年前,西歐仍住著尼安德特人,他們是原始人群,對藝術與進步沒什么概念。然後變化發生了,急遽而突兀——形態與我們完全一樣的現代人在歐洲出現,藝術、樂器、燈具、貿易與進步隨之而來。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尼安德特人就消失了。 歐洲發生的那場“大躍進”,也許是前幾萬年中東與非洲發生的類似事件的結果。不過,即使幾萬年,在我們的獨立演化史上,也微不足道,連1%都不到。可是如果要我回答“我們是什么時候變成人的?”我的答案是:從大躍進那一刻起,我們就成人了。那一刻之後,不出幾萬年,我們便馴化動物,發展農業與冶金技術,并發明了文字。那時只消再進一小步,人類便創造出了一連串代表文明高峰的里程碑,拉開了其他動物與人類之間本來就像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例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德國達豪集中營的猶太人焚化爐、盟軍轟炸德雷斯頓。 本章的主題是:我們急遽而突兀地擁有了“人性”這個事實。怎么可能?為何那么迅速?尼安德特人最後的命運是什么?為什么他們沒能跨出那一步?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相會過嗎?果然如此的話,他們如何相處? 了解“大躍進”并不容易,討論也難。直接證據是化石骨骼與石器的技術細節。考古學家的報告充滿了外行人不易理解的詞匯,例如“枕骨橫結節”、“退縮的顴弓”以及“夏特貝紅式厚背刀”。我們真正想了解的,是各種形態祖先的生活方式與他們的“人性”,反而沒有這方面的直接證據,只能從骨骼與石器的技術細節推斷。大部分證據都已經散失了,考古學家對出土的證物也有不同的解讀。由于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已出版了許多專著,討論骨骼與石器的細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參考。筆者強調的是從骨骼與石器所作的推論。 討論人類演化,得先對地球生命史的輪廓,有正確的認識。生命在地球上,幾十億年前就出現了;恐龍大約在6500萬年前滅絕。我們的祖先,大約在600萬年到1000萬年之間才與黑猩猩、大猩猩分家,走上獨立的演化道路。因此,人類的自然史只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小節,微不足道。科幻影片有時出現史前人類逃避恐龍的情節,那是地道的科幻,根本與事實不符。 人類、黑猩猩、大猩猩的共祖,生活在非洲,直到現在,黑猩猩與大猩猩仍然還是非洲的“土著”。我們也在非洲生活過幾百萬年。起初我們的祖先也只不過是一種猿,但是一連串變化,使我們的祖先朝現代人類的方向演化。第一個變化大抵發生在400萬年前,根據化石,那時人類祖先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以直立的姿態行走。相對地,大猩猩與黑猩猩只是偶爾直立行走,平常四肢齊用。直立姿勢讓雙手解放出來,可以做其他的事,結果雙手制作出工具為人類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第二個變化發生在300萬年前,人類家族分化成兩個支系。為了理解這個變化的意義,我們得知道: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兩個動物種,必須扮演不同的生態角色,而且通常不雜交。舉例來說,在北美洲,郊狼與狼很明顯是親緣密切的物種,生活在同樣的地區(後來美國的狼幾乎滅絕了,這是後話)。 可是狼體型較大,以獵殺大型哺乳類維生。如鹿與駝鹿,而且往往成群出沒。郊狼體型較小,獵殺對象是兔子、老鼠之類的小型哺乳類,通常成對或小群體行動。一般而言,郊狼只與郊狼交配,狼只與狼交配。相對地,今天每一個人類族群,只要與另一個族群有廣泛地接觸,就會通婚。現代人類的生態分化,是幼年教育的產品:沒有哪一群人天生就尖牙利齒擅長獵鹿的,也沒有一群人天生一副適于嚼食植物纖維的牙口,以草莓維生,拒絕與獵鹿人婚配的。因此所有現代人類都屬于同一個物種。 不過,人類在演化史上,也許有兩次分裂成不同的物種,像郊狼與狼一樣。最近的一段,也許發生在大躍進的時候,我後面會討論。比較早的那次,大約發生在300萬年前,當時人類家族分化為兩個支系:一個支系是頭骨粗壯、頰齒巨大的粗壯南猿;另一個支系,是頭骨纖細一點、牙齒也較小的非洲南猿。非洲南猿後來演化出腦容量較大的“巧手人”。不過,代表“巧手人”的化石,無論腦容量還是牙齒尺寸,內部的歧異都很大,因此有些專家主張“巧手人”化石中有兩個物種的標本。也就是說“巧手人”有兩種,一種是“巧手人”,另一種是神秘的“第三種”。這么一來,到了200萬年前,世上至少已有兩個甚至三個“原人”種。 使我們祖先越來越人模人樣的第三個大變化(也是最後一個),就是使用石器的習慣。這是人類主要的特征,可是在動物界已有原型(先例):啄木鳥、埃及禿鷹與海水獺,分別演化出使用工具捕捉或處理食物的能力,不過它們不像人類那么依賴工具。珍妮·古道爾是第一個發現黑猩猩會使用工具的學者,它們有時使用石頭,但還不到搞得環境中遍地都是石器的地步。但是250萬年之前,東非的“原人”棲息地已出現大量粗糙的石器。當時有幾個“原人”種,制造石器的是哪一種?也許是頭骨構造比較纖細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演化史從未中斷,而石器也繼續演化。P36-3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