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偉大的世界之最(簡體書)
滿額折

偉大的世界之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8 元
定價
:NT$ 161 元
優惠價
871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感嘆自然造物的神奇,同時,人類自己也不斷創造奇跡。最大的隕石、最寬的瀑布、最高的動物、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最早的電話、最美麗的雕像……
“科學真奇妙叢書”叢書囊括了地外生命、天文、地理、動物、植物、歷史以及人物等領域,每本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
這本《偉大的世界之最(彩圖版)》(作者李劍橋)是其中一冊。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感嘆自然造物的神奇,同時,人類自己也不斷創造奇跡。最大的隕石、最寬的瀑布、最高的動物、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最早的電話、最美麗的雕像……天文世界的奧妙無窮、大自然的奇景異致、動物王國的幹奇百怪、植物家族的多姿多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智慧的璀璨奪目都體現著世界的博大與精深。
每一個“世界之最”或彰顯大自然的斑駁陸離,或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座里程碑,或留下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因此,有關世界之最的話題長期以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本書從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出發,向讀者介紹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科技、人文六個領域的世界之最,將讀者引入了一個新奇、神秘的世界。
在這裏,我們可以傾聽來自大幹世界的玄妙聲音,感受源自生命的神奇力量,開啟一份新鮮、一份真實,獲得一種充實、一種收獲。

目次

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
第一顆人造衛星
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
最早的天文記錄
最早提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人
最早發現地球引力的人
最大和最小的海
最大的洋和最小的洋
最長的海峽
最大的湖泊
最寬的瀑布
最大的巖石
最大的沙漠
最長的山脈
最大的峽穀
最大的島嶼
最大的平原
最大的高原
最高的高原
最大的三角洲
水最貴的地方
最大的史前動物
和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
最高的動物
最大的有袋動物
最大和最小的斑馬
最會造房子的動物
最大的虎
最兇猛的鳥
最耐寒的鳥
繁殖最快的昆蟲
力氣最大的昆蟲
最大的兩棲動物
最毒的蛙
最大的魚
遊得最快的魚
最低等的海洋動物
最毒的水母
最聰明的動物
北極圈之王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
體積最大的樹
比鋼鐵還要硬的樹
水生植物中最大的葉子
最大的花
產油量最高的植物
最奇特的結果習性
最粗的藥用樹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
最大的種子
最早的空調
最早的電燈
最早的電話
第一架望遠鏡
最暢銷的飲料
最早的電子計算機
最早的罐裝食品
最早的自行車
最早的摩托車
最早的火車
最大的百科全書
最名貴的肖像畫
最出色的聖母像畫家
最大的宮殿
最大的金字塔
最大的教堂
第一座鋼鐵結構高塔

書摘/試閱

“哈勃”太空望遠鏡總長度超過13米,質量超過11噸,主鏡面直徑約為2.4米。它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千米的軌道上,大約每10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
“啥勃”太空望遠鏡的構想可追溯到1946年,開始設計於20世紀70年代,建造及發射耗資超過20億美元。在1980年初,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以紀念在20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啥勃。
“哈勃”太空望遠鏡原定於1986年升空,但該年1月發生了“挑戰者”號航太飛機爆炸的事件,所以,它升空的日期被推遲。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終於隨“發現”號航太飛機發射升空。
“哈勃”太空望遠鏡服役的十幾年來,對太空中的2.5萬個天體拍攝了50多萬張照片。科學家根據它的觀測結果,撰寫了7000多篇科學論文,這使“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為人類製造的最高產的科學儀器之一。
現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已到“晚年”。它在太空工作的十幾年中,經歷了5次大修,分別為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9年。經過2009年的最後一次維護,“哈勃”太空遠鏡有望工作至2014年。
這顆衛星外表呈球形,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載有2部無線發報機,通過安裝在衛星表面的4個天線,不斷地把最簡單的信號發射到地面。在密封的鋁殼內安裝有電池組、無線電發射機、熱控制系統組件、轉接元件、溫度和壓力傳感器等。
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設計和製造,主要是由前蘇聯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設計師科羅廖夫領導的實驗設計局完成的。衛星距地面的最大高度為900多千米,繞地球一周需1小時35分,92天內共繞地球飛行了1400圈,總航程6 000萬千米。
衛星的主要探測項目包括測量200~500千米高度的大氣密度、壓力、磁場、紫外線和x射線等數據。衛星還攜帶試驗動物,用以考察動物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
發射衛星用的運載火箭是用P-7(SS-6)洲際導彈改裝的。經過改裝的P。7定名為“衛星”號運載火箭,它全長29.167米,最大寬度10.3米,起飛重量267噸,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
“人造地球衛星”1號發射後不久,1957年11月3日,為給載人航太作準備,前蘇聯又發射了一顆載有名叫“萊依卡”的小狗的“人造地球衛星”2號。
“土星”5號運載火箭高110米,約有36層樓房那麼高,這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火箭第一級有五臺發動機,它們各有692.8噸推力。點火後,這個3 200噸的巨物便迅速飛向高空。由它和登月艙組成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將第一批登月者送上月球。
火箭起飛後12分鐘,第一、二級火箭已脫離飛船,第三級火箭進入繞地球飛行的軌道。在繞地球飛行的軌道上進行飛行校正和檢查後,第三級火箭重新點火,飛船很快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4千米),向月球飛去。
“阿波羅”飛船有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7月21日登月艙連同兩名宇航員在月面上緩緩著陸。另一名宇航員則在指揮艙內繼續繞月球飛行。
7月22日,兩名宇航員在月面考察結束以後,登月艙上升起飛,與指揮艙對接。登月的兩宇航員再次進入指揮艙,一小時以後,登月艙號指揮艙分離,登月艙落回月球表面。
登月艙落回月面後,服務艙的火箭開始工作。等到進入大氣層時,服務艙和指揮艙分離。服務艙穿越大氣層後墜毀。7月24日指揮艙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濺落在太平洋上,回到地面上的指揮艙只有5600千克重。
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可以說,天文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之一。人類關于天文現象的記錄非常早,幾乎都始於西元前。其中關於日食、哈雷彗星和太陽黑子的最早記載都發生在我國。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來自於我國《漢書·五行志》的記載,書中對河平元年(西元前28年)三月出現的太陽黑子做出了詳細的描述:“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次記錄記載了西元前28年5月10日的一次黑子。
歐洲關於太陽黑子紀事的最早時間是西元807年8月,當時還被誤認為是水星淩日的現象,直到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1660年發明天文望遠鏡後,才確認黑子是確實存在的。
世界上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出現在我國的史書《春秋》上,書上說:魯文公十四年(西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關于哈雷彗星內容記錄最早的是我國西漢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訓》說:“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據我國天文學家推算,這是西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出現在我國河南省安陽,時間是西元前1217年5月26日,這個記錄被刻在一片甲骨文上。我國古代對日食的觀察,保持了記錄的連續性。例如在《春秋》這本編年中就記載了有西元前770-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
最早提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人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他提出的這個觀點一般被稱作“日心說”。日心說經歷了艱苦的鬥爭後,才為人們所接受,這是天文學上一次偉大的革命,不僅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重大革新,而且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支柱。
實際上,旱在西元前300多年的阿裏斯塔克斯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圍繞太陽運動的。但阿裏斯塔克斯只是憑借靈感做了一個猜想,並沒有加以詳細的討論,因而他的學說在科學上毫無用處。
雖然阿裏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學說早1700多年,但是事實上哥白尼得到了這一盛譽。因為哥白尼逐個解決了猜想中的數學問
在哥白尼發表他的日心說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圍繞地球運動,而恒星遠離地球,位於太空這個巨型球體之外。
即使在《天體運行論》發表後,哥白尼的日心說還不斷受到教會、大學等機構與天文學家的蔑視和嘲笑。終於在60年後,開普勒和伽利略用大量實驗結果和詳細的計算證實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1535年,哥白尼完成了科學巨著《天體運行論》,但他卻擔心教會反對,遲遲不敢發表,直到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說公之於眾,書中首次提出了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其實人類早在發現地球引力之前就已經開始利用地球引力了,例如古人使用天平和桿秤來稱量物體的重量,這都是利用地球引力的作用完成的。但是,人類真正認識地球引力也不過只有幾百年的時間。最早發現並開始研究地球引力的人是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
1666年的一天,英國一個叫做牛頓的大學生坐在蘋果樹下看書,這時一個蘋果落了下來,這個現象激發這位年輕人開始思考:蘋果為什麼會落在地上,而不飛向天空呢?
後來,牛頓經過認真研究終於發現了蘋果落地是因為地球具有引力的緣故。蘋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著軌道圍繞太陽運行都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從而,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是由於物體具有質量而在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大;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小。
1643年1月4日,牛頓出生于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裏,由於早產,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牛頓活不下來。誰也沒有料到他不但活了下來而且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活到了84歲的高齡。P6-1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