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調適心理平衡的10堂課
滿額折

調適心理平衡的10堂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讓生活、工作大不同

◎心理素質是可以隨社會發展而不斷自我完善的,透過必要的心理測試,可以瞭解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並對其優勢和弱點做出評價。
◎人最大的病是對疾病的恐懼,而消除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學會「自療」。
◎本書提供你自我測試及治療調解的方法,在閒暇或苦悶時,打開它,它可以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許從此解開了暗藏許久的心理癥結。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個階段,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除了對常見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的調整和治療方法做了深入和專業的介紹外,還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幫助讀者進行心理健康的測試。

因此,本書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測試題,一方面讓讀者透過測試題來檢查自己是否有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對心理異常、人格障礙、病態心理、不良情緒、不良心態和不良嗜好、怪癖等一系列心理問題,以及中老年心理和兩性心理等方面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闡釋和破譯,並對這些心理疾病的治療與調整做了詳盡的剖析與說明。可以說本書是現代人和現代家庭測試,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一本常備書,更是枕邊書。

許多人對心理測試有著恐懼和排斥心理,其實,心理測試與體檢有類似的作用。人們對檢查身體並不會大驚小怪,每個人也會很配合;但因大多數人不瞭解心理測試的意義和方式,往往有一種神祕感,有些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戒備心理。

二十一世紀人才心理素質的要求,可概括為四個要點,即:獨立性、合群性、創新性和開拓性。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些素質,就可能難於承受未來的競爭。心理素質是可以隨社會發展而不斷自我完善的。透過必要的心理測試,可以瞭解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並對其優勢和弱點做出評價。如果您積極追求心理健康,就不會對任何心理測試感到恐懼和不安。

此外,要提醒讀者的是做本書中的測試題,要注意下列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有任何顧慮。
2.對心理測試中答案的選擇不要做任何是非判斷,而應該反應自身真實的狀況。
3.心理測試問卷中,有部分「測謊題」,以保證測試的有效、真實。某些人過於掩飾自己,測謊分數過高,該測試者自然就會成為心理素質有問題的「懷疑對象」。
4.不必反覆琢磨,不要隨便修改答案。憑第一印象,盡快選擇答案,以自己的理解作答。
5.每個題都要做出選擇,不可迴避不答。
6.必須獨立答題,不可議論。

我們不變的希冀和祝願是:「請您試著把本書放在枕邊,在閒暇或苦悶的時候,打開它,它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身的潛力,永保身心健康!」

目次

前 言
第一章 你也可以擁有健康的心理
第一節 何謂健康的心理
第二節 你的心理不健康嗎?
第三節 不易被注意的「亞健康」
第四節 心理健康「營養素」多補多益
第二章 心理異常──變奏的人生
第一節 神經衰弱──輕度的精神病
第二節 焦慮症──ㄧ種保護性的反應
第三節 憂鬱症──心靈的感冒
第四節 恐怖症──恐怖性神經症
第五節 強迫症──欲罷不能
第六節 疑病症──病從心生 第三章 人格障礙──內心幽微的鴻溝
第一節 依賴型人格障礙
第二節 偏執型人格障礙
第三節 分裂型人格障礙
第四節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第四章 病態心理──生命的「無明」
第一節 自卑心理
第二節 嫉妒心理
第三節 空虛心理
第四節 逃避心理
第五節 挫折心理
第六節 自負心理
第五章 不良情緒──心靈的毒藥 
第一節 悲觀情緒──善緣遠離
第二節 急躁情緒──健康的大敵
第三節 憤怒情緒──身心極大的破壞力
第六章 不良心態──人格的禁忌
第一節 猜疑心態──卑鄙靈魂的夥伴
第二節 孤獨心態──擁抱人群是良藥
第三節 完美主義心態──美麗的錯誤
第四節 優柔寡斷心態──心理吝嗇的狀態
第七章 不良嗜好與怪癖──「習慣」作祟
第一節 戀物癖──多見於男性
第二節 購物癖──切忌當作「心藥」
第三節 異裝癖──性變態的ㄧ種
第四節 網路成癮──現代人的生活盲點
第八章 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把關
第一節 「E」時代的早衰綜合症
第二節 慢性疲勞綜合症的調適
第三節 中年「灰色」心理綜合症的調適
第四節 更年期綜合症的調適
第五節 老年心理健康的調適
第九章 讓生活、工作大不同
第一節 壓力──是阻力也是助力
第二節 社交恐怖症──「面對」為上策
第三節 婚外戀──婚姻的綠色妖魔
第十章 換個角度,「贏」向未來
第一節 排除心靈的毒素
第二節 凡事「樂觀」,成就ㄧ切
第三節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第四節 走出心理的牢籠

書摘/試閱

第十章 換個角度,「贏」向未來

生活是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儘管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不同價值取向的人幸福觀天差地別,但有一點卻是不容否認的:幸福即是人的精神滿足。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追求幸福的人是否都得到了幸福了呢?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們雖衣食不愁,卻也有說不盡的苦衷:他們怕孩子被綁架,怕生命遭暗算,怕年輕貌美的妻子與自己反目。整天在憂慮中生活,哪裡有真正的幸福?

最關鍵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你才能笑著面對人生,把挫折當作當作磨煉意志與才氣的機遇;而把人生的順境當作創造的契機,當作加速發展的條件。總之,幸福來源於奮鬥,高質量的生活得之於人的心理健康。

第一節 排除心靈的毒素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打擊,面對這些失意的人生,有人會把負性情緒牢記於心,心靈長期受到困擾,就會喪失對生活的自信和熱情。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病毒既包括外來之毒,如世俗的不良觀念、他人的惡意嘲諷,也包括內在之毒,如錯誤的觀點、思維和行為方式。前者往往是不良心理的刺激源,後者則是前者堆積於心,內化而形成的一種心理反應機制。因此,及時地排除體內毒素,保持內心環境的衛生,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的記憶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有意無意拋掉那些消極的情緒及體驗,可使個體得到心靈的有效衛護。因此,對那些長期困擾自我的經歷有選擇的遺忘,是值得提倡的。美國紅十字會負責人克拉克.巴頓女士就有過一次吃虧的經歷,幾年後的一次聚會,她的朋友談起此事,但是巴頓女士已經想不起來了。她的朋友追問道:「難 道你不記得了嗎?「巴頓女士回答說:我不記得了,但是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決心要忘記這件事!」可見,人的內心必須要保持與外界順暢的狀態,讓積極的東西不斷進來,把消極的東西排擠出去。

第二節 凡事「樂觀」,成就一切

積極的心理態度和確定的目標,是走向一切成就的起點。播下一個行為,你就會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就會收穫一種品德。播下一種品德,你就會收穫一種命運。用積極的心理態度,控制你的情緒,掌握你的命運。人的心理具有神祕的力量,要 敢於探索你的心理力量,學會使用適當的暗示去影響別人,學會應用正確的有意識的自我暗示。做到了這兩點,你就能在生理、心理和道德上獲得健康、幸福和成功。

人人都會有許多難題。那些具有積極心理的人能從逆境中求得極大發展。人的心理所能構想和相信的東西,人就能用積極的心理態度去得到它。要認識那些似是不可信的事物的可能性。在激勵你自己和別人時,希望具有神奇的力量。
要想說話熱情,戰勝膽怯和恐懼,就要說話響亮;說話迅速;強調重要辭彙;在書面語中用句號、逗號或其他標點符號的地方,在說話時就要做出適當的停頓;使你的聲音含有微笑,以免它變得粗啞,難於入耳。樹起你目標的靶子,不斷地試射,直到你擊中它為止。

失敗可以是一塊墊腳石,也可以是一塊絆腳石,這決定於你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熾烈的願望可以產生行動的動力,這是偉大的成就所必需的。你分給別人共用的東西會有所增加,你保住不給別人的東西會減少下去。實現崇高的理想需要勇氣和犧牲,你可能要孤身對付別人的訕笑和無知。有一件事比謀生更重要,那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
如果你把苦難和不幸分攤給別人,更多的苦難和不幸就會來到你的身邊。要得到幸福,首先就要使別人幸福。

第三節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常聽人說,「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實際情況卻常常相反:「心想難以事成」,「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調節,讓不良情緒長期左右自己,就會有損於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現代心理醫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俗話說:「吃飯歡樂,勝似吃藥。」說的就是良好的情緒能促進食欲,利於消化。心不爽,則氣不順;氣不順,則病易生。難怪有的生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

許多醫學專家認為,良好的情緒本身就是良醫,人體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心情愉快,神經鬆弛,餘下的15%也不全靠醫生,病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故而,每個人都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培養自己愉快的心情,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人生是用一串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是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一個人如果能樂觀地對待不如意的事,自然會煩惱自消,愁腸自解。

第四節 走出心理的牢籠

全面正確地瞭解自己,正視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而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的,常常是當局者迷。不少朋友對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氣質、性格缺乏準確的瞭解。因而有的人不自量力;有的人過分自卑、喪失信心。
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觀的估價,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對自己存在的不足與缺陷,要勇於承認,並努力彌補。

防止過高或過低地錯估自己,正視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所面對的現實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不宜從自己的喜怒哀樂出發去看待社會。如果逃避現實,終日沉溺在空想和白日夢之中,就容易產生困擾、衝突和挫折。要增強心理承受力,這是指面對挫折,能夠駕馭,保持心理的正常狀態。

當然,適量的挫折可以鍛鍊人的意志。這裡的心理承受力是指在遇到不順心的事,遭受較大挫折時,可以制止、避免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經受住來自環境的各種打擊,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能力。有些人耐挫折力不強,心理承受力太差,一遇到刺激和打擊,就很容易造成心理苦惱,感到無法接受。如有些人自幼嬌生慣養,受到過分保護,有求即應,一帆風順,以致挫折經驗不足。以後在生活中一遇到「風風雨雨」,就表現出逃避或抗拒、攻擊等反常行為,這就難以適應社會。

著名心理健康專家喬治.史蒂芬森博士總結出十一條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參考:
1.當苦惱時,找你所信任的,談得來,同時頭腦也較冷靜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將心中的憂悶及時發洩出來,以免積壓成疾。
2.遇到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敗而陷入自我煩悶狀態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環境,轉移一下注意力,暫時回避以便恢復心理上的平靜,將心靈上的創傷填平。

3.當情感遭到激烈震盪時,宜將情感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忘我地去做一件你喜歡做的事,如寫字、打球等,從而將你心中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感轉移、替換掉。
4.對人謙讓,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後台工作人員。
5.多替別人著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當面臨很多難題時,宜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逐個解決,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並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以免緊張、焦躁,心理壓力過大。
8.對別人要寬宏大量,不強求別人一定都按你的想法去辦事,能原諒別人的過錯,給別人以改過的機會。
9.保持人際關係的和諧。
10.自己多動手,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
11.製定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養身心的計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