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抗戰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抗戰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8726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準確把握艱苦卓絕的抗戰時代脈絡,把左權縣抗戰文化置于整個根據地抗戰文化的大背景下,而且要反映出左權縣抗戰文化的特色,是皇甫建偉、張基祥編寫的這本《抗戰文化》的重大課題;全面地、真實地反映左權縣抗戰文化全貌,是寫作《抗戰文化》的歷史責任。

作者簡介

皇甫建偉,生于1948年7月27日,山西省左權縣東隘口村人。歷任教師,縣委宣傳部干事,麻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堡則鄉黨委書記,中共左權縣委常委、左權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中共左權縣委副書記,左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主持了《左權縣人大志》的編寫工作。離崗休息后又擔任左權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主持編印了《左權縣書畫展作品集》,為記錄左權縣抗日戰爭·時期珍貴史料,又主持了《在權抗日烽火》、《碧血遼縣》兩本書的編寫工作。張基祥,1946年7月29日生,山西省左權縣南峧溝村人。歷任教師、記者、編輯、左權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一百多件新聞作品獲省、地(市)多項獎項,被推舉為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會員、晉中地區新聞學會理事、晉中地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晉中地區影視}辦會會員。

業余愛好文學寫作,多篇散文、詩歌在報刊發表,出版有散文集《漫游散記》、詩注《遼陽題詠選注》。并與人合著《左權縣人民代表大會志》、《左權之旅》等。

名人/編輯推薦

皇甫建偉、張基祥編寫的這本《抗戰文化》力圖真實、準確、較全面地記錄8年抗戰這段歷史時期,在左權縣(當然也涉及太行山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所產生的文化現象。
本書所指的“文化”,僅指文學藝術和新聞方面。

八年抗戰,這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火紅的抗戰文化,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在硝煙迷漫的戰場上,在一切為了抗戰的敵后根據地,那此起彼伏的抗戰歌聲,那高亢激昂的戲曲鑼鼓,那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那傳遍千家萬戶的報紙、刊物、傳單,組成了一臺威武雄壯的抗戰歷史大劇,繪成了一幅雄渾壯美的抗戰歷史畫卷。火紅的抗戰文化,真的是紅紅火火。
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左權大地,
烈士的鮮血更是染紅了永載史冊的抗戰文化。
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時期,
我們不應忘記這種文化現象。
左權縣(原名遼縣,1942年9月18日易名為左權縣,1941年9月因對敵斗爭需要,遼縣西北部地區劃為遼西縣,1945年11月與左權縣合并。為敘述方便,本書所述內容為1942年9月18日前的稱為遼縣或遼西縣,之后則稱為左權縣,統述8年抗戰內容的統稱為左權縣)的抗戰文化,是太行山根據地的抗戰文化,是晉冀魯豫邊區的抗戰文化,因而也就是中華民族抗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左權縣抗戰文化活動,和抗日各根據地、和抗戰指揮中心的延安的抗戰文化一脈相承。文藝的提高與普及,文藝的歐化和民族化、大眾化、通俗化之論爭,同時在各根據地激烈地進行。通過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實踐,通過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正確指引,根據地的抗戰文化終于走向了為抗戰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正確軌道,抗戰文化終于和抗戰大業及人民大眾緊緊地融合到一起,產生了波瀾壯闊的民族化的、大眾化的、通俗化的、群眾性的火紅的抗戰文化;左權將軍、《新華日報》社長兼總編輯何云這“一武一文”在遼縣犧牲,眾多戰地新聞工作者和文學藝術工作者們,更是用他們的汗水甚至鮮血染紅了抗戰文化。
這本《抗戰文化》,就是力圖真實、準確、較全面地記錄這段歷史時期,在左權縣(當然也涉及太行山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所產生的文化現象。
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巨大的影響。文化的發展,還具有歷史的連續性。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因此,發掘傳統文化的精華,特別是發揚抗戰文化的精神,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本書所指的“文化”,僅指文學藝術和新聞方面。再具體講,則只限于抗戰期間,左權縣境內的歌舞、戲劇活動和新聞出版工作以及部分文學作品創作情況。
左權縣境內特有的民歌,源遠流長。抗日戰爭時期,由于八路軍總部(及其政治部、后勤部、衛生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師部、太行區黨委、太行軍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等黨、政、軍機關先后駐扎左權縣,左權縣則成了華北敵后抗日的指揮中心、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全國各地大批新文藝工作者云集于此,廣泛開展抗戰文化活動。在他們的影響下,當地的文化教育工作者、民間藝人,為配合抗日救亡工作,舊調填新詞,或者加工整理提高舊曲再填新詞,使左權縣民歌煥發了青春,為宣傳抗日、團結人民、打擊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左權縣傳統的民歌孕育出的“遼州文社火”,即民歌加舞蹈,后又加入簡單劇情,逐漸發展成了“小花戲”,為適應全民抗戰宣傳工作的需要,本縣內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們,對“小花戲”進行大膽創新與改造,用這種形式宣傳抗日、宣傳勞動生產、宣傳《新婚姻法》和《土地法》,被人們稱為“新花戲”。新中國成立之后,則逐步發展為譽滿全國的“左權小花戲”。
山西、河南為中國北方戲劇大省。左權縣地處晉、豫、冀三省交界之處,晉劇、上黨梆子、上黨落子、武鄉秧歌、襄垣秧歌、豫劇、武安落子等劇種在本縣農村劇團中均有。抗日戰爭期間,境內各種劇團和八路軍黨政軍劇團達70多個,為宣傳抗日也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由延安和大后方來到太行山的一大批作家、詩人,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報告文學、戰地通訊。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些作家,還創作了通俗化、大眾化的抗戰小說,在邊區引起了轟動。
以《新華日報·華北版》為代表的新聞媒體、新聞機關,如《勝利報》、《抗戰報》等,抗戰期間也在左權縣境內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并發生了數十位新聞戰士犧牲于一役的抗戰新聞史上罕見的慘案。
左權縣抗戰文化波瀾壯闊,左權縣抗戰文化內容豐富,左權縣抗戰文化史實眾多。編者通過歷史資料的收集、對在世當事人、知情人的采訪,對左權縣境內服務于抗戰的民歌(包括歌謠)、小花戲、戲曲、部分文學作品和新聞工作做一個概況式的介紹,并穿插附錄一些當事人的回憶錄等相關資料,以體現其“史料”價值與歷史的真實性。
由于時代久遠,當事人、知情人大多離世,資料收集困難,許多相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影響的文學作品一定會有遺漏。但編者以為:有缺失的資料集,總比沒有要好得多;況且通過此書,會有一些人拾缺補遺,那就更令人欣慰了。

目次

概述
第一編 歌舞戲曲
第一章 抗戰民歌與小花戲
第一節 民歌、小花戲淵源與崛起
第二節 民教館和抗戰文藝
第二章 抗戰戲劇
第一節 抗戰戲劇活動簡述
第二節 “百團”大唱革命戲劇
第三節 抗戰戲曲簡介、存目
第三章 向往光明的盲人宣傳隊
第四章 歷史記憶載史冊
第一節 皇甫束玉和民歌、小花戲、戲劇
第二節 閻濂甫、王恕先等和民歌、小花戲、戲劇
第三節 抗戰文化當事人的回憶
第二編 文學創作
第一章 繁榮的根據地文學活動
第二章 快速小分隊——散文與報告文學
第三章 匕首與投槍——抗戰詩歌
第一節 抗戰詩歌的興盛
第二節 岡夫、高詠、柯崗等的抗日詩歌
第四章 老百姓的故事——根據地小說創作
第一節 縣域外作者及作品
第二節 本土作者及作品
第三節 趙樹理及其兩部小說
第三編 新聞出版
第一章 《新華日報》華北版和太行版
第一節 《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創刊與變遷
第二節 《殺斤華日報·華北版》在左權縣
第三節 何云等和《新華日報·華北版》
第四節 《新華日報·華北片反》的木刻和漫畫
第五節 《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功績
第六節 《新華日報·太行版》
第二章 《勝利報》和《晉冀豫日報》
第一節 《勝利報》在太行
第二節 《勝利報》的特色
第三節 《勝利報》的支柱
第三章 《抗日先鋒報》在桐峪
第四章 遼縣《抗戰報》
第五章 根據地文化教育出版發行
第一節 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
第二節 華北新華書店
第三節 華北書店
第四節 抗戰期間的印刷部門
附編 鮮血染紅的左權縣抗戰文化
第一章 永遠的十字嶺
第二章 熱血化碧濤
第一節 新聞工作者在“5·25”前前后后
第二節 發生在遼縣的抗戰新聞史上的大慘案
第三章 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
抗戰文化大事記(1937~1945)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