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漂泊的漢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學科論(簡體書)
滿額折

漂泊的漢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學科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寶琛文庫.漂泊的漢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華文文學學科論》共分為八章。第一章總論;第二章學科本體論,分為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的研究範疇、“臺灣‘回歸原鄉’寫作”論題構想、七十年來的臺灣現代文學史編纂史回顧等進行論述;第三章學科主體論,以陳若曦等作家為例進行個案分析;第四章學科文本論,以日本華文作家毛丹青等的作品為例進行文本細讀;第五章學科周邊論,以文化創意產業、歷史、政治、哲學對於文學的影響,以及不適於列為臺灣作家但卻與臺灣文學關係密切的來台日本作家西川滿等為例,闡明台港澳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研究應該以開放性的眼光重視周邊的文化現象,並由此反觀自身的學術價值,提升自己的學術自信;第六章學科現象論,以臺灣的島外寫作、華人作家的“回歸寫作”等為例,論述那些早已存在卻還沒有得到正名和應有重視的本學科領域的文學思潮和流派;第七章學科方法論,以重修臺灣現代文學史的新理路、文學研究方法之研究、以“審美隔斷”理論研究新移民華文文學等理論方法為例,期望對學科建設能夠有理論系統方面的啟示;第八章結論,歸納全篇論點,強調台港澳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或世界華文、華人文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必要性。.

名人/編輯推薦

《漂泊的漢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華文文學學科論》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目次

第1章 總論
第一節 台港澳地區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學科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形散神聚的學科性:研究理路與論述架構
第2章 學科本體論
第一節 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研究範疇的擴展
第二節 “臺灣‘回歸原鄉’寫作”論題構想
第三節 七十年來的臺灣現代文學史編纂史回顧
第四節 香港文學:漢學心態與國際視野
第五節 具體而微的澳門文學
第六節 加強第三世界國家地區華文文學的研究
第七節 加強世界華文文學教學與研究的學科性
第3章 學科主體論
第一節 臺灣作家呂赫若小說文本的文化隱喻功能
第二節 論臺灣當代旅美作家陳若曦小說創作的現代派藝術
第三節 闡釋學視野裡的梁實秋
第四節 晚年林語堂文學的原鄉文化修辭
第五節 旅英作家淩叔華的兒童題材小說透視
第六節 喧囂都市中沉靜的智慧
第七節 香港作家蔡麗雙的麗質慧心
第4章 學科文本論
第一節 漢家丹青繪蓬瀛
第二節 臺灣日據時期的民間方言歌謠
第三節 臺灣早期閩南語流行歌的歷史流變及其審美意蘊
第四節 臺灣原住民作家的現代詩寫作智慧
第五節 莫那能詩歌的新解讀:臺灣原住民進城務工者的血淚文學
第六節 旅美華文作家少君《網緣》略讀
第5章 學科周邊論
第一節 西川滿臺灣民俗題材文學
第二節 閩台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幾個歷史階段及其未來走向
第三節 臺灣文學:歷史、政治、哲學的混響
第四節 南社交遊臺灣考
第五節 海外華文傳媒與華文教育
第6章 學科現象論
第一節 近代以來臺灣文學現代性發生過程中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
第二節 日據前臺灣宦幕大陸詩人考論
第三節 臺灣日據時期的島外臺灣人寫作述論
第四節 兩岸四地及海外華人文學中的“回歸”寫作
第五節 活躍于國際漢學界的華裔文學批評家
第六節 光復初期臺灣的翻譯文學
第七節 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現象
第八節 海外華人文學回返中國傳播現象
第7章 學科方法論
第一節 重修臺灣現代文學史的幾個新理路
第二節 “日本的‘臺灣文學研究’”課題及其衍題述要
第三節 新移民華文、華人文學及其研究:在變與不變、隔與不隔的美麗間行走
第四節 另一種鄉愁:外國漢學家的華文文學創作與華文文學研究
第8章 結論
第一節 台港澳地區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及其研究:漂泊的漢學
第二節 台港澳地區暨海外華文、華人文學學科的獨立性:從現行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教材出發
參考文獻
後記並致謝.

書摘/試閱



成舍我早年擔任記者。1924年起在北京創辦《世界晚報》、《世界日報》、《世界畫報》,創辦了北京新聞專科學校。1927年在南京創辦《民生報》。1935年在上海創辦《立報》。1938年在香港出版《立報》。1945年在重慶創立中國新聞公司并出版《世界日報》。1947年曾當選立法院立法委員。l952年遷臺,在臺灣政治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東海大學任教,1955年在臺北創辦世界新聞職業學校(現世新大學),1955年,為“改進中國新聞事業及訓練手腦交用之新聞人才”,創辦了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后升格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67年起任世界書局董事長。1991年在臺灣逝世。在臺期間成舍我主要創作時評短論、札記、隨筆等散文文體,代表作品有回憶散文《我所接觸的季鸞先生》、雜文集《卑論集》等。
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清政府一紙《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這個名詞便成為中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們心頭之痛。南社詩人們也把臺灣的光復、回歸和兩岸的統一視作中華復興、民族覺醒的頭等大事,并由此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于臺灣,自覺或不自覺地結識臺灣朋友、游賞臺灣風景、描繪臺灣風物、投身臺灣建設,由此將自身的愛國之情付諸表現。南社詩人們不約而同地交游臺灣、書寫臺灣、想象臺灣、呼喚臺灣,或者置身臺灣而懷念大陸,種種不同經驗的臺灣交游,除說明臺灣已成為以南社詩人為代表的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用以辨別忠奸善惡的情感載體之外,也有力地說明了南社作為大陸與臺灣溝通、交流的橋梁、管道的另一面重要價值,以及南社詩人的現實主義關懷傳統。
第五節 海外華文傳媒與華文教育
[閱讀提示] 與華裔人士社會政治地位的提高相伴隨的,是所居國華文傳媒和教育的繁榮發展。華文文學創作是以漢語為基礎的;沒有這種語言基礎,就談不上華文文學創作。因此,以傳播漢語語文知識和中華文化為主要宗旨而展開的海外華文傳媒和華文教育,對華文文學的發展和推廣中華文化、促進中西互為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