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印度文明(簡體書)
滿額折

印度文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印度文明(雙色圖文經典珍藏)》由龍昌黃編著。
古印度追求的是來世,憧憬的是能在天國中得到靈魂的永生。今天,對于我們來說,古印度漫長的文明史顯得有點遙遠,但它燦爛的文明卻依然光彩奪目,南亞次大陸乃至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地區依然受其光輝照耀,且恒久不變。

古老的亞洲充滿了神奇的色彩,人類共有四大文明古國,其中有三個在亞洲。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黃河流域的古代中國在這塊土地上相繼誕生,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明。在這三大文明中,古巴比倫文明逐漸消沉中斷,而兩個在喜馬拉雅山脈兩邊并起的古文明——古印度文明(指英國殖民前的那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和古代中國文明,則歷經滄桑,頑強地走到了今天。這兩個文明古國又都各具特色:古代中國崇尚今生,堅持務實的人間生活;古印度追求的是來世,憧憬的是能在天國中得到靈魂的永生。
古印度地處亞歐大陸亞洲部分的南端,它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半島,向印度洋凸出,所以也稱它為印度半島;又因為它瀕臨喜馬拉雅和興都庫什兩大山脈,這些崇山峻嶺將它和亞歐大陸分隔開來,所以它又被稱為南亞次大陸。
早在四十萬年以前,就有早期人類在這片大陸上生活了。大約在公元前2400至前1700年,在它北部的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哈拉帕文化,這是迄今所知的這片大陸上最早的人類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的雅利安人開始入侵南亞次大陸,并逐漸占有了絕對的統治權,由此古印度的雅利安文明時代開始了,這個時期在古印度歷史上通常也被稱為古代印度時期。公元前800至前550年左右,雅利安人占領了今天的孟加拉地區。公元前321年,雅利安人建立了孔雀帝國,這是古印度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公元前185年左右,孔雀王朝滅亡。32C1年,笈多王朝建立,笈多王朝時期被稱為古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該王朝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第二個大一統的帝國。大約540年,笈多王朝滅亡,這之后,雅利安文明逐漸衰落,次大陸北方開始進入古印度歷史上的中世紀時期。隨著伊斯蘭民族的入侵,1000年前后,次大陸南部也慢慢邁進中世紀時期,既而產生了很多伊斯蘭民族建立的政權,古印度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時期。1526年,伊斯蘭教的信徒蒙古人又一次建立了印度半島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不過,在此后的歲月里,古印度文明也逐漸消退,最后在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中宣告結束。
宗教是古印度文化的主體。在古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可以沒有國家,也可以沒有民族,就是不能沒有宗教。在古印度歷史上相繼產生和出現了印度教(廣義的)、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其中,廣義的印度教又有吠陀教、婆羅門教和狹義的印度教三種。吠陀教是古印度的原始宗教,最初的《吠陀本集》是其主要經典。
公元前6世紀左右,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在南亞次大陸上,這兩種宗教也曾一度興盛,但后來,隨著印度教的復興和伊斯蘭教的入侵,它們在次大陸上徹底失勢,不過,它們并沒有完全滅亡。佛教更是“墻里開花墻外香”,深深扎根于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地區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隨著伊斯蘭民族對南亞次大陸的人侵及近千年的政治統治,在南亞次大陸上,伊斯蘭教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其地位與印度教不分高下。錫克教是新興宗教,它產生的時間較晚,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南亞次大陸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
今天,對于我們來說,古印度漫長的文明史顯得有點遙遠,但它燦爛的文明卻依然光彩奪目,南亞次大陸乃至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地區依然受其光輝照耀,且恒久不變。
編者

目次

神奇的印度半島——地理鉤沉
印度洋上巨大的“倒三角”——印度半島
慈祥而神圣的母親河——印度河與恒河
印度河
恒河
古印度文明的搖籃——印度河一恒河平原
天上來的“圣河”——恒河的美麗傳說
“人種博物館”——民族尋蹤
“博物館”遇到的難題——誰是印度最早的土著居民
土著“嫌疑”最大的民族——達羅毗荼人
印度半島上的新主人——雅利安人
繁榮文明的其他功臣——少數民族人種
蒙古人種
尼格利陀人
原始澳大利亞人
同與不同各有特點——印度的民族
印度斯坦人
孟加拉人
阿薩姆人
古吉拉特人
泰盧固人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文明的足跡
“無歷史之國”的苦惱——印度文明外來說
復活歷史的“死亡之丘”——摩亨佐·達羅
“第一道曙光”——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上空的迷霧——誰是奇跡的創造者
“高貴人”創造的歷史——史詩時代
奴隸制國家的涌現——吠陀時代
穆斯林的武力征服——古印度的中世紀
“分多合少”的歷史——向地理討個說法
延續千年的噩夢——種姓制度
社會等級劃分標準:人種與職業
《摩奴法典》與種姓制度
延續千年的噩夢
文明的烙印——語言文字
“哈拉帕之謎”的守護者——印章文字
主神大梵天創造的語言——梵語
“詳其文字,梵天所制”——梵語文字
佛光普照東南亞——梵語與佛教的傳播
經文與戲劇的用語——中古印度-雅利安語
南印度的通用語——達羅毗荼語
雅利安人的頌歌——神話與史詩
古印度的“四庫全書”——《吠陀》
天、空、地三界的主人——《吠陀》諸神
“眾神之王”——因陀羅
神魔同體的另類神靈——阿修羅
家庭守護神——阿耆尼
印度的“觀音菩薩”——雙馬童神
印度的“荷馬史詩”——《摩訶婆羅多》
“最初的詩”——《羅摩衍那》
權利的角逐——王朝風云
古印度的第一個帝國——摩揭陀國
印度半島的“大一統”——孔雀王朝
古印度的“秦始皇”——旃陀羅·笈多
放下屠刀的一代雄主——阿育王
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貴霜王朝
古印度的“黃金時代”_笈多王朝
“印度歷史上的拿破侖”——沙摩陀羅·笈多
勇武無敵的“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
戒日王施展雄才的舞臺——戒日王朝
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碰撞——德里蘇丹王朝
穆斯林一統印度——莫臥兒王朝
文武雙全的開國之君——巴布爾帝
命運多舛的帝王——胡馬雍帝
可與阿育王媲美的盛世之君——阿克巴大帝
永生的靈魂——宗教
古老的原始宗教——婆羅門教
改革后的“新婆羅門教”——印度教
改革印度教的“假面佛教徒”——商羯羅
梵天、如意牛與恒河——印度教的基本信仰
“永恒的達摩”——印度教的教義
梵天、濕婆、毗濕奴——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毗濕奴派、濕婆派和性力派——印度教三大教派
神秘的“天啟書”——印度教的《吠陀經》
“達摩”之花的盛開——印度教的傳播
“覺悟者”的宗教——佛教
“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
超脫輪回的不二法門——佛陀的箴言
佛教徒神往之所——佛教圣跡
中印文化交流的碩果——佛教傳入中國
“墻里開花墻外香”——東南亞盛行佛教
實行嚴格苦行主義的宗教——耆那教
“尊上神為天父,視眾人為兄弟”——錫克教
影響深遠的外來宗教——伊斯蘭教
神靈的廟宇——宗教建筑
萬神飛舞之所——印度教建筑
中印度圣都里的廟宇——卡杰拉霍神廟群
供奉濕婆“林伽”的建筑——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一輛巨大的戰車”——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印度的巴洛克建筑”——哈勒比德一貝魯爾寺廟群
獻給佛祖的巨構——佛教建筑
供奉“舍利”的建筑——窣堵波(佛塔)
與泰姬陵齊名的建筑——阿旃陀石窟
印度標志性佛教建筑——摩訶菩提寺
真主的宏偉殿堂——伊斯蘭教建筑
“永恒面頰上的一滴眼淚”——泰姬陵
德里的標志性建筑——庫特卜尖塔
莫臥兒王朝燦爛文明的代表——拉合爾古堡
“莫臥兒”風格的典型之作——胡馬雍陵墓
磚石鑄就的輝煌——其他建筑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建筑之集大成者——阿格拉古堡
錫克教的“上帝之殿”——一阿姆利則大金廟
罕見的三教同堂建筑——埃羅拉石窟
深沉的繆斯之歌——古典文學與宗教文學
“印度的莎士比亞”——迦梨陀娑
“孔雀女”的愛情故事——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
婆羅門與妓女的悲壯愛情一首陀羅迦的《小泥車》
古印度的寓言童話集——《五卷書》
宣揚佛法的方便法門——佛教文學
濕婆的狂歡——舞蹈與音樂
宗教色彩極濃的肢體藝術——印度舞蹈
“舞蹈之王”——《戲劇吠陀》中的濕婆
獻給眾神的贊歌一印度音樂
古國的智慧——自然科學
源于占星術的科學——印度天文學
婆羅門祭禮的派生物——印度數學
“長壽的知識”——印度醫學
宗教王國的實用技術——工程與冶煉
神明的哲思——印度哲學、法學及其他
“梵我一如”的哲思——一古印度哲學
印度教瑜伽派的經典一缽顛閣利的《瑜伽經》
吠檀多不二論的開山祖師——喬茶波陀
印度教理論的奠基石一商羯羅的哲學
“自己心中的真理世界”——納那克的錫克教哲學
“治國安邦之策”——《政事論》
古代印度法的主要淵源——《摩奴法典》
與神同在的日子——社會習俗
充滿神性光芒的時刻——印度的傳統節日
霍利節
十勝節
燈節
杜爾迦節
游神車節
貢普節
克里希納誕辰節
羅摩誕辰節
恒河女神下凡節
薩拉斯瓦蒂節
為永生而舍棄肉體——死者的葬儀
“把新娘帶走”的儀式——生者的婚禮

書摘/試閱

印度人民認為,恒河是眾山之王喜馬拉雅山和其妻須彌山的女兒,流經三界:天上、人間和冥界。據說,為了提高自己的神性,天上眾神紛紛來到眾山之王那里,想得到恒河的愛情。在恒河與人類之間,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下面就是其中之一,講的是恒河下凡的故事。
從前,在天神和阿修羅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阿修羅們以大海為掩護,束手無策的天神不得不向阿羯多大仙求助。阿羯多大仙施展法力,把海水吸進肚子里,大海枯竭了。于是天神們戰勝了阿修羅,不過,海水卻回不去了。天神們只好請教梵天,梵天說,只有阿逾陀國王跋吉羅陀才能使大海重新注滿水,所以只能等待。
當時阿逾陀的國王是薩竭羅。他的出生非常富有傳奇色彩。在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成了寡婦的王后肝腸寸斷,想跳到火堆里殉情。關鍵時刻,祭司一把拉住她,說她已經懷孕了,而且這個即將出世的孩子將成為一位偉大的國王。薩竭羅出生后,就跟隨法力無邊的奧爾瓦仙人生活在靜修林里,直到長大。此時,因為沒有國王,附近的野蠻部落乘虛而人,侵占了阿逾陀王國。長大后的薩竭羅潛回王國,在他的帶領下,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并肩作戰,最終將敵人驅逐出境。然后,薩竭羅又率軍轉戰南北,征服了其他部落民族,王國盛況空前。
不過,當了國王的薩竭羅卻有一塊心病。原來,他有克希妮和蘇馬蒂兩個王后。她們是姐妹,可都沒有生育。對此國王憂心忡忡,他把國事暫且交給他人,自己帶著兩個王后偷偷地來到了峻峭的喜馬拉雅山。他不斷折磨自己的肉體進行苦行,那種痛苦是常人無法忍受的。終于一百年后,特力瞿大仙被他的苦行所感動,賜予他國王的法力,還告訴他,兩位王后中有一個將會生一個兒子,能為他傳宗接代;而另一個王后也能生兒子,而且會生六萬個。
王后聽了欣喜若狂,她們問仙人:“仙人啊,我們中哪個會生—個兒子,哪個會生六萬個兒子呢?”特力瞿要她們自己選擇。于是,克希妮選擇了前者,而蘇馬蒂選擇了后者。
國王帶著王后們回到祖國。果然如大仙所言,兩位王后很快都懷孕了。十個月后,克希妮生了一個面如天神的兒子,而蘇馬蒂卻生了一個大大的南瓜。這個消息不脛而走,立刻傳遍了整個王宮,人們議論紛紛,認為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薩竭羅國王也勃然大怒,叫仆人馬上把南瓜搬到宮外摔爛。就在仆人正要摔南瓜的時候,突然天上傳來了聲音:“國王啊,別干傻事,這樣會把你的兒子們摔死。你準備好六萬只罐子,每個罐子里都裝滿油脂,并放人一顆南瓜子。這樣,每個罐子里都會長出一個兒子。”薩竭羅國王聽后,按上天的旨意絲毫不差地把這件事做好了。不久,南瓜子果真發了芽,每個罐子里都長出了一個樣子可怕的兒子。
克希妮的兒子被封為王太子。可王太子從小就很壞,經常仗勢欺人,都城里正直的百姓差不多無一幸免。甚至連蘇馬蒂生的六萬個兒子也受他的欺負。最殘忍的是,他喜歡偷偷拐走別人家的孩子,殺害后拋尸河中。由于王太子的邪惡行為,全城百姓整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王太子的惡習被薩竭羅國王知道了。國王大義滅親,將他永遠趕出了這個國家。幸好王太子生有一個兒子,名叫安舒曼。他正直、溫和、善良,富有同情心,與他父親的品性截然不同,深受國王寵愛。全國上下也都衷心喜愛他。
然而,蘇馬蒂所生的六萬個兒子也像王太子一樣,逐漸沾染了許多惡習。他們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甚至敢當面侮辱天神,惹得國人叫苦連天,紛紛向梵天抱怨。梵天告訴他們,薩竭羅的六萬個兒子遲早會自取滅亡。正在這時,’薩竭羅國王要舉行馬祭。按照慣例,先要把馬放出去,然后由國王的兒子隨馬征戰。然而,當祭馬跑到早已千枯的海底時,卻突然無影無蹤,好像消失在地下了。薩竭羅國王的兒子們到處尋找,也沒有結果。這下王子們開始慌亂起來了,因為他們知道祭馬丟失了,是個不好的征兆。他們不敢回去,因為如果國王知道了這件事,一定會對他們嚴加懲處。想到這些,他們繼續苦苦尋找,不敢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終于,他們在干涸的海底找到了一條很深的裂縫,猜想祭馬可能從這里鉆了進去。他們決定從這里一直挖下去,直到找到祭馬為止。
他們不停地挖,挖了很多天,一直挖到地底,才發現了祭馬,那里靜悄悄的,祭馬正在吃草。一個隱士坐在祭馬的附近,正在閉目沉思,他就是苦行者伽毗羅,是一位由毗濕奴大神轉世的大仙。這些王子們立刻圍了過來,要牽走祭馬。他們平時驕橫成性,看見伽毗羅,就嚴厲地斥責他說:“該死的壞蛋,膽大包天,敢偷走我們的馬,小心有朝一日我們打爛你的骨頭!”王子們的罵聲驚醒了正在閉目修煉的伽毗羅,他睜開雙眼,目光里怒火沖天,霎時間,這六萬個王子全部化成了灰燼。噩耗傳回阿逾陀城,國王悲痛欲絕,不過他知道這是兒子自作自受,只能聽從天神的安排。哀悼亡靈后,他叫來了孫子安舒曼,說:“安舒曼,我心愛的孫子,現在你是我身邊唯一的親骨肉了。你父親罪惡滔天,被逐出王宮;而你的叔叔們又葬身于毗濕奴大仙的怒火中,變成了灰燼;你是我僅有的安慰。現在,我交給你一個任務,你一定要不辱使命,把失蹤的祭馬幫我找回來吧。” 安舒曼立刻動身,一路跋山涉水,終于來到了那條大裂縫前。沿著叔叔們挖好的洞,他一直來到地底。祭馬還在那里吃青草,而伽毗羅也仍在那兒閉目沉思。安舒曼唯恐打擾了這位虔誠的苦行者,就悄悄地靠近伽毗羅,匍匐在伽毗羅腳下,雙手合十,對他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安舒曼的舉止是那樣的謙卑恭敬,語言是那樣的誠懇,使伽毗羅印象深刻。于是,他答應滿足安舒曼兩個愿望。安舒曼的第一個愿望是帶回祭馬,第二個愿望是希望大仙告訴他怎樣才能幫叔叔們洗脫罪孽,讓他們升入天國。大仙說:“安舒曼啊,你是如此的善良、正直,沒有人會拒絕你的請求。把祭馬牽回去完成馬祭吧。至于你的第二個愿望,那要等你有了孫子之后才能實現。濕婆大神會喜愛你的孫子,把天上恒河的水引到地上。恒河會注人大海,大海將會重新波濤洶涌。只要恒河水和你叔叔們的骨灰一接觸,就會洗去他們的罪孽,他們就會升入天國。”
安舒曼牽著祭馬回到阿逾陀城,向薩竭羅國王轉達了大仙的話。國王聽了喜出望外,立刻舉行隆重的馬祭。國家繼續繁榮富強。薩竭羅死后,安舒曼做了國王;安舒曼死后,他的兒子底離缽繼承了王位;底離缽死后,他的兒子跋吉羅陀坐上了國王的寶座。
跋吉羅陀英明神武,舉世無雙,世人對他稱贊有加。他把祖輩們的事業繼承了下來,不斷擴大疆域,但先輩們的遭遇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終,他放棄了王宮舒適的生活,到雄偉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苦修。他用最嚴格的苦行磨礪自己長達上千年的時間。
千年以后的一天,跋吉羅陀正在修禪靜坐,喜馬拉雅山的女兒恒河化身為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來到了他的面前。對他說:“偉大的國王啊!你已經在這里刻苦修行了一千年,我可以滿足你一個愿望。你想讓我做什么呢?”
“女神啊,我在此苦行的目的就是想解救我先人的靈魂。”跋吉羅陀對恒河女神說,“很久以前,我的先輩們無意中觸犯了伽毗羅仙人,被他的怒火燒成了灰燼。而他們的罪過只有您的圣水才能洗刷。所以我請求您讓圣水流到地上,讓我先輩的骨灰可以接觸到您純潔的圣水。”女神說:“我很想答應你的要求,但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做不到。如果我把河水從天上直接傾瀉下來,大地根本無法承受。因此,你還要征求濕婆的意見,如果她同意了,你的愿望就會成為現實。”
因此,跋吉羅陀又去找濕婆大神。濕婆早就被他的苦行感動了,同意了他的請求。于是,兩人一起登上喜馬拉雅山,高呼女神的名字。女神應聲降臨在了雪山之巔,河水從天上傾瀉而下。為了保護大地不被激流沖壞,濕婆用前額抵住了河水的巨大沖力,讓河水沿著自己的身體緩緩流到地上,流向大海。恒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使干枯的大海重新又盛滿了水。河水也開始沿著裂縫滲到了地下世界,并洗刷了薩竭羅國王的六萬個兒子的骨灰,洗掉了他們的罪過,使他們的靈魂最終升入了天國。完成了先輩們所賦予的重任后,跋吉羅陀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苦行生活也結束了,他返回祖國,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
從那以后,恒河水就在印度半島上奔騰不息,最終流入大海。
P8-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