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鉗工工作手冊(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鉗工工作手冊(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便攜、實用、簡明的工作手冊。主要內容包括:鉗工常用基礎知識;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鉗工常用工器具、刃具和設備;鉗工常用量具、量儀及其檢測;典型零部件的修配及相關計算;鉗工基本操作共6章。 本書緊密聯繫企業的生產實際,兼顧了鉗工各個級別的需求,同時採用了最新標準,將實用性、科學性及先進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本書可供鉗工及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學習、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中查閱和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其他機械工種工人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次

第1章鉗工常用基礎知識
1.1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及其換算
 1.1.1國際單位制 (SI)
 1.1.2常用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
 1.1.3常用物理量單位換算
1.2常用數學公式及數表
 1.2.1常用三角函數計算
 1.2.2常用型材的理論重量計算方法
 1.2.3機械傳動效率的概略數值
 1.2.4黑色金屬洛式硬度(HRC)與其他硬度換算
 1.2.5黑色金屬洛式硬度(HRB)與其他硬度、強度換算
 1.2.6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代號
 1.2.7常用材料線脹係數
 1.2.8常用材料熔點、熱導率及比熱容
 1.2.9常用材料的密度
 1.2.10常用材料的彈性模量與泊松比
1.3常用化學元素符號
1.4機械工程材料的種類
 1.4.1金屬材料
 1.4.2非金屬材料
1.5機械工程材料的性能
 1.5.1機械工程材料的力學性能
 1.5.2機械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
 1.5.3鑄造性能
 1.5.4鍛造性能
 1.5.5焊接性能
 1.5.6切削加工性能
 1.5.7熱處理能力
1.6常用鋼鐵材料的種類及應用
 1.6.1鋼鐵材料的一般分類
 1.6.2常用鋼鐵材料的牌號及應用
 1.6.3常用鑄鐵材料的牌號及應用
1.7常用鋼鐵材料的熱處理
1.8常用有色金屬材料的種類及應用
 1.8.1鋁及其合金
 1.8.2銅及其合金
 1.8.3鈦及其合金
 1.8.4鎂及其合金
 1.8.5軸承合金
 1.8.6常用硬質合金牌號、性能及用途
1.9常用非金屬材料的種類及應用
 1.9.1工程塑料
 1.9.2複合材料
 1.9.3工業陶瓷
 1.9.4合成橡膠
1.10摩擦、磨損和潤滑的簡介
 1.10.1摩擦的概述
 1.10.2磨損的概述
 1.10.3潤滑的概述
1.11常用潤滑材料的種類及應用
1.12常用清洗液的配方及應用
 1.12.1常用有機清洗液
 1.12.2常用有機除碳劑配方
 1.12.3常用化學清洗液配方及應用
 1.12.4常用堿液配方及應用

第2章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2.1機械零件加工質量與零件的互換性
 2.1.1機械零件的加工質量
 2.1.2機械零件的互換性
 2.1.3機械零件互換性的保證
2.2極限與配合的有關術語
 2.2.1軸與孔
 2.2.2有關尺寸、偏差和公差的術語及定義
2.3有關配合的術語及定義
 2.3.1間隙
 2.3.2過盈
 2.3.3配合
 2.3.4配合的表示
 2.3.5配合公差
 2.3.6配合制
 2.3.7實體極限
2.4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規定
 2.4.1基準制的選擇
 2.4.2標準公差等級的選擇
 2.4.3公差帶的選擇原則
 2.4.4配合的選擇原則
 2.4.5極限尺寸的判斷原則
 2.4.6公差與配合新舊國家標準對照
 2.4.7標準公差數值
 2.4.8軸的基本偏差數值
 2.4.9孔的基本偏差數值
2.5未注公差尺寸及其極限偏差
 2.5.1未注公差尺寸
 2.5.2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和極限偏差
2.6形狀和位置公差
 2.6.1術語與定義
 2.6.2形位公差各項目含義
 2.6.3形狀和位置公差的選用原則
 2.6.4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值及應用舉例
 2.6.5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規定
 2.6.6形位公差的檢測
2.7表面粗糙度
 2.7.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2.7.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和方法
 2.7.3標注表面結構的方法
 2.7.4表面結構參數的選擇

第3章鉗工常用工器具、刃具和設備
3.1鉗類工具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1.1鋼絲鉗
 3.1.2尖嘴鉗
 3.1.3扁嘴鉗
 3.1.4擋圈鉗
3.2扳手類工具的外形、規格、用途及正確使用
 3.2.1呆扳手
 3.2.2梅花扳手
 3.2.3兩用扳手
 3.2.4手動套筒扳手
 3.2.5活扳手
 3.2.6內六角扳手
 3.2.7側面孔鉤扳手
 3.2.8扭力扳手
 3.2.9增力扳手
 3.2.10常用扳手的正確使用
3.3常用旋具的外形、規格、用途及正確使用
 3.3.1一字槽螺釘旋具
 3.3.2十字槽螺釘旋具
 3.3.3多用螺釘旋具
 3.3.4電動旋具
 3.3.5常用螺釘旋具的正確使用
3.4常用拆卸工具的種類、結構及操作注意事項
3.5常用虎鉗的外形、規格和用途
 3.5.1普通台虎鉗
 3.5.2多用台虎鉗
 3.5.3方孔桌虎鉗
 3.5.4手虎鉗
3.6手用鋼鋸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6.1鋼鋸架
 3.6.2手用鋼鋸條
3.7鉗工常用銼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7.1鉗工銼
 3.7.2整形銼
 3.7.3電鍍超硬磨粒什錦銼
 3.7.4銼刀的代號、銼紋號及銼紋條數
3.8常用鋼錘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8.1圓頭錘
 3.8.2鉗工錘
 3.8.3什錦錘
3.9常用鏨(鑿)子的形狀、規格、用途及選用
 3.9.1常用鏨子的種類及應用
 3.9.2大扁鏨的選用
 3.9.3小扁鏨的選用
 3.9.4圓口鏨的選用
 3.9.5尖鏨的選用
 3.9.6油槽鏨
 3.9.7三角鏨的選用
3.10劃線工具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10.1劃線規
 3.10.2劃線盤
 3.10.3分度頭
3.11常用刮刀的種類、外形、規格及用途
 3.11.1平面刮刀
 3.11.2刮花刮刀
 3.11.3曲面刮刀
3.12常用螺紋加工工具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12.1機用和手用絲錐
 3.12.2統一螺紋絲錐
 3.12.3圓板牙
 3.12.4統一螺紋圓板牙
 3.12.5絲錐扳手
 3.12.6圓板牙架
3.13常用鑽頭的品種、規格及用途
 3.13.1錐柄麻花鑽
 3.13.2直柄麻花鑽
 3.13.3硬質合金錐柄麻花鑽
3.14常用鉸刀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3.14.1手用鉸刀
 3.14.2可調節手用鉸刀
 3.14.3莫氏、米制圓錐鉸刀
3.15常用磨具和機具的品種、外形、型號、規格及用途
 3.15.1砂輪
 3.15.2磨頭
 3.15.3砂瓦
 3.15.4磨石
 3.15.5砂布
 3.15.6砂紙
 3.15.7金剛石砂輪整形刀
 3.15.8磨料
 3.15.9研具
 3.15.10電磨機具
3.16常用鑽類工具、設備的型號、規格及用途
 3.16.1手搖台鑽床
 3.16.2電動臺式鑽床
 3.16.3立式鑽床
 3.16.4搖臂鑽床
 3.16.5錐柄工具的過渡套和接長套
 3.16.6手電鑽
3.17鉗工常用起重器具
 3.17.1麻繩
 3.17.2鋼絲繩
 3.17.3滑車
 3.17.4手拉葫蘆
 3.17.5千斤頂
 3.17.6簡單機械力的常用計算
 3.17.7常用吊裝操作方法及其適用場合

第4章鉗工常用量具、量儀及其檢測
4.1常用量尺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4.1.1鋼直尺
 4.1.2鋼卷尺
 4.1.3纖維卷尺
 4.1.4內、外卡鉗
 4.1.5彈簧卡鉗
4.2遊標卡尺的結構、規格及應用
 4.2.1一般遊標卡尺
 4.2.2高度遊標卡尺
 4.2.3深度遊標卡尺
 4.2.4帶表卡尺
 4.2.5電子數顯卡尺
 4.2.6齒厚遊標卡尺
 4.2.7常用遊標卡尺的結構組成及測量方法
 4.2.8遊標卡尺的讀數方法
4.3微分量具的結構、規格及應用
 4.3.1外徑千分尺
 4.3.2公法線千分尺
 4.3.3深度千分尺
 4.3.4壁厚千分尺
 4.3.5三爪內徑千分尺
 4.3.6內徑千分尺
 4.3.7杠杆千分尺
 4.3.8螺紋千分尺
 4.3.9常用千分尺的結構組成及測量方法
 4.3.10外徑千分尺的零位校正與讀數
4.4指示式量儀的結構、規格及應用
 4.4.1百分表
 4.4.2內徑百分表
 4.4.3千分錶
 4.4.4杠杆百分表和千分錶
 4.4.5磁性表座
 4.4.6萬能表座
 4.4.7杠杆齒輪比較儀
 4.4.8扭簧比較儀
 4.4.9常用百分表的結構組成及其安裝、測量方法
4.5角度量具的外形、規格、用途及測量方法
 4.5.190°角度尺
 4.5.2萬能角尺
 4.5.3�標萬能角度尺
 4.5.4水平儀
 4.5.5正弦規
4.6平直量具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4.6.1鑄鐵平尺
 4.6.2鑄鐵平板和岩石平板
 4.6.3樣板直尺
 4.6.4垂直度量儀
4.7樣板、量塊和量規的外形、規格及用途
 4.7.1塞尺
 4.7.2半徑樣板
 4.7.3螺紋樣板
 4.7.4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
 4.7.5量塊
 4.7.6角度量塊
 4.7.7普通螺紋量規
 4.7.8光滑極限量規
 4.7.9量針
4.8鉗工常用精密量儀的外形、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8.1電子水平儀
 4.8.2合像水平儀
 4.8.3自准直儀
 4.8.4平直度測量儀
 4.8.5測微准直望遠鏡
 4.8.6光學經緯儀
4.9常用的檢測方式、方法及有關計算
 4.9.1檢測軸和孔
 4.9.2檢測角度
 4.9.3檢測圓錐角度
 4.9.4其他角度的檢測
 4.9.5圓柱齒輪的齒厚和公法線長度檢測
 4.9.6常用校驗方法與範例

第5章典型零部件的修配及相關計算
5.1軸、套類零件
 5.1.1軸的種類、特點及應用
 5.1.2軸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學性能
 5.1.3軸的主要形位公差要求
 5.1.4軸徑的檢測及其計算
 5.1.5孔徑的檢測及其計算
 5.1.6軸、套的檢修
5.2箱體類零件及其相關計算
 5.2.1孔距的測量及計算
 5.2.2箱體孔與底平面平行度的檢測
 5.2.3箱體上同一軸線的兩個孔同軸度檢測
 5.2.4箱體上兩垂直孔的垂直度檢測
5.3滑動軸承的種類、特點及其檢修
 5.3.1滑動軸承的類別
 5.3.2靜壓滑動軸承的種類及其特點
 5.3.3液體動壓滑動軸承
 5.3.4常用軸承合金
 5.3.5滑動軸承的檢修
5.4滾動軸承
 5.4.1滾動軸承的基本類型、主要特性及其應用
 5.4.2滾動軸承的代號
 5.4.3滾動軸承公差等級代號的新舊標準對照
 5.4.4常用滾動軸承代號的新舊標準對照
 5.4.5滾動軸承的配合
 5.4.6滾動軸承的裝配調整及測量
 5.4.7滾動軸承的檢修
5.5鍵類零件
 5.5.1鍵的類型、特點和用途
 5.5.2常用鍵的規格及適用軸徑
 5.5.3花鍵
 5.5.4鍵連接的裝配與檢修
5.6銷類零件
 5.6.1銷連接的類型、特點和用途
 5.6.2常用銷的規格及適用場合
5.7螺紋連接件
 5.7.1常用螺紋的種類、特點及其用途
 5.7.2常用螺紋代號的意義
 5.7.3螺紋各部分的代號、名稱與定義
 5.7.4普通螺紋的牙型及尺寸計算
 5.7.5普通螺紋的直徑與螺距系列
 5.7.6普通螺紋的基本尺寸
 5.7.7普通細牙螺紋的基本尺寸
 5.7.8普通螺紋的公差帶及配合標記
 5.7.9管螺紋的牙型及尺寸計算
 5.7.10蝸杆螺紋的牙型及各部分尺寸計算
 5.7.11梯形螺紋
 5.7.12方牙螺紋
 5.7.13螺栓的校核
 5.7.14螺紋的擰緊力矩
 5.7.15螺紋連接的常用防松方法
 5.7.16螺旋傳動
5.8過盈連接件的裝配
 5.8.1壓入法的裝配要點及其適用範圍
 5.8.2溫差法的裝配要點及其適用範圍
 5.8.3液壓法裝拆的要點及其適用範圍
 5.8.4紅套裝配的過盈公差
5.9鉚接件
 5.9.1常用鉚釘的形式、規格和用途
 5.9.2鉚接的常用工具
 5.9.3常用鉚接的方式和形式
 5.9.4鉚釘和鉚釘孔直徑的確定
 5.9.5鉚接的相關尺寸計算
 5.9.6鉚接的常用操作方法
 5.9.7常見鉚接缺陷的分析與處理
5.10聯軸器與離合器
 5.10.1聯軸器
 5.10.2常用離合器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應用
5.11齒輪傳動件
 5.11.1齒輪與齒輪傳動的類別及其應用
 5.11.2齒輪的幾何要素名稱及代號
 5.11.3齒輪的模數系列
 5.11.4齒輪各部分尺寸的計算
 5.11.5齒輪傳動的檢修與調整
 5.11.6常用行星齒輪傳動的傳動形式及特點
5.12帶傳動件
 5.12.1傳動帶的類型、特點及其應用
 5.12.2常用傳動帶及帶輪的主要尺寸規格
 5.12.3常用帶傳動的相關計算
 5.12.4帶傳動的檢修與調整
5.13鏈傳動件
 5.13.1鏈條的種類、結構特徵及其應用
 5.13.2常用鏈條的鏈號及規格
 5.13.3傳動鏈的潤滑
 5.13.4鏈傳動的相關計算
 5.13.5鏈傳動的檢修
5.14旋轉件及其平衡
 5.14.1轉子的種類及其平衡方法和應用
 5.14.2常用靜平衡裝置及其平衡的方法和平衡精度的計算
 5.14.3常見動平衡機的類型、主要技術參數及其適用場合
 5.14.4轉子動、靜平衡試驗的選擇
 5.14.5平衡精度
5.15密封件
 5.15.1常用靜密封的種類及其應用
 5.15.2常用墊片的種類、材料及其適用範圍
 5.15.3密封墊所要求的法蘭表面粗糙度經驗數值
 5.15.4常用密封填料
 5.15.5標準密封元件
 5.15.6唇形密封圈的種類及其特點
 5.15.7機械密封
 5.15.8各類浮環密封的結構特點
 5.15.9迷宮密封片(環)的結構形式及其特點
 5.15.10各類螺旋密封的結構形式及其特點
 5.15.11常用密封件的種類及其適用場合
5.16液壓傳動件
 5.16.1液壓傳動系統的類別
 5.16.2液壓系統的組成
 5.16.3液壓傳動系統的優缺點
 5.16.4液壓系統常用的圖形符號
 5.16.5液壓缸的種類及其結構特點
 5.16.6常用液壓油液
 5.16.7液壓系統的檢修與裝配
 5.16.8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5.17彈簧件
 5.17.1常用彈簧的類型
 5.17.2圓柱螺旋彈簧技術參數的代號及名稱
 5.17.3常用圓柱螺旋彈簧的型號、代號、結構特點及其應用
 5.17.4圓柱螺旋彈簧結構參數的計算
 5.17.5圓柱螺旋彈簧的手工盤制
5.18壓力試驗
 5.18.1壓力試驗分類
 5.18.2壓力試驗的目的
 5.18.3耐壓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5.18.4耐壓試驗的通用要求
 5.18.5液壓試驗
 5.18.6氣壓試驗
 5.18.7氣液組合壓力試驗
 5.18.8洩漏試驗
5.19地腳螺栓和墊鐵零件
 5.19.1地腳螺栓
 5.19.2墊鐵
5.20裝配的基礎知識 
 5.20.1裝配的工藝配合方法
 5.20.2各種裝配的組織形式
 5.20.3裝配工藝規程制定的基本原則

第6章鉗工基本操作6.1劃線
 6.1.1劃線的概述
 6.1.2劃線前的準備
 6.1.3劃線基準的選擇
 6.1.4劃線的基本方法
 6.1.5在圓形工件上劃線
 6.1.6箱體工件的劃線
 6.1.7大型工件的劃線
6.2鑽孔與鉸孔
 6.2.1鑽削加工概述
 6.2.2鑽削中採用的基本技術措施
 6.2.3鑽床的輔助工具
 6.2.4常用的鑽孔方法
 6.2.5手工鉸孔的方法
 6.2.6機動鉸孔的方法
6.3攻螺紋和套螺紋
 6.3.1攻內螺紋
 6.3.2套外螺紋
6.4刮削
 6.4.1刮削用顯示劑的種類、配方及其應用
 6.4.2接觸精度的研點數
 6.4.3刮削餘量
 6.4.4常見刀花紋的刮削方法
 6.4.5刮削操作的姿勢及要領
 6.4.6刮削常見缺陷的分析與預防
6.5研磨
 6.5.1研磨餘量
 6.5.2研磨壓力
 6.5.3研磨速度
 6.5.4常用的研磨方法
 6.5.5常用研磨壓砂的方法、步驟
 6.5.6研磨常見缺陷分析與預防
6.6鏨削與銼削
 6.6.1握鏨子的方法及其應用
 6.6.2揮錘的方法及其應用
 6.6.3常見鏨削的方法
 6.6.4鏨子的刃磨要點
 6.6.5鏨削的角度
 6.6.6鏨子淬火的方法、步驟
 6.6.7鏨削缺陷的分析與預防
 6.6.8持銼的方法
 6.6.9典型表面的銼削
 6.6.10銼削缺陷的分析與預防
6.7矯正與彎曲
 6.7.1矯正和彎曲的概述
 6.7.2常用手工矯正工具及用途
 6.7.3冷矯正
 6.7.4熱矯正
 6.7.5彎曲操作的基本方法及應用
 6.7.6常用型鋼的展開長度計算
 6.7.7管子彎曲
 6.7.8矯正和彎曲常見缺陷的分析與預防
6.8零件的修復技術
 6.8.1零件修換的基本原則
 6.8.2確定零件修換的因素和方法
 6.8.3常用修復工藝對不同材料的適用程度
 6.8.4各種修復工藝可達到的最佳厚度
 6.8.5常用熱噴塗技術及其應用
 6.8.6常用電鍍層的種類及其應用
 6.8.7電刷鍍技術及其適用場合
 6.8.8低溫鍍鐵修復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6.8.9堆焊金屬的合理選用
 6.8.10膠接技術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企業急需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而鉗工作為技術性強、知識面廣的技術工種,在各行業的生產和發展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為了滿足鉗工及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學習、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中查閱和參考的需要,根據廣大讀者的反映和建議,我們在韓立江主編的《鉗工工作手冊》的基礎上修訂編寫了本書,以達到“簡明、實用、現代、可靠”的宗旨。
本書保留了第一版的優勢和特點,從鉗工工作的實際出發,將原來的8章修訂為6章,分別為鉗工常用基礎知識;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鉗工常用工器具、刃具和設備;鉗工常用量具、量儀及其檢測;典型零部件的修配及相關計算;鉗工基本操作。
本次修訂保留了第一版中鉗工常用工器具、刀具和設備,鉗工常用量具、量儀及其檢測兩章,將原書的第1、2、3章內容合併,刪除了一些不常用的內容並按照現行標準進行重新編寫為第1章鉗工常用基礎知識;第2章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按照新標準並以舉例的方式進行重新編寫;第5章典型零部件的修配及相關計算,刪除了一些不常用的內容,增加了液壓傳動件、壓力試驗和裝配的基礎知識等內容,第6章鉗工基本操作,大篇幅地對劃線、鑽孔與鉸孔的基本操作方法進行重新編寫,對彎曲與矯正及零件的修復技術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本次修訂緊密聯繫企業的生產實際,保持了敘述簡練、通俗易懂、直觀形象、結構合理、圖文並茂的特點,涵蓋知識面廣,兼顧了鉗工各個級別的需求,總結了鉗工多方面的操作經驗,同時採用了最新標準,將實用性、科學性及先進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中許多內容對其他機械工種工人及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總篇幅減少10%以上,方便查閱。
本書由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機械製造分公司(原吉化機械廠)郭傳東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于蕾、毛恩澤、張魁林、王鑫、所春琦等。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