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簡體書)
滿額折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內容簡介: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們出于本能反應,總希望它們能夠得到解決或減輕。我們想盡辦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顧一切讓自己覺得好受些。為了滿足自己對安全感的渴求,我們甘愿活在這種緊張之中。
于是,逆境與痛苦對我們來說,一直如一個未解之謎。而佩瑪?丘卓鼓勵我們踏入這個未知領域,停留在曖昧不明的時刻,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在這部如利劍一般劃破無明、直指真相的著作當中,佩瑪?丘卓不僅教會我們如何與逆境共處,也讓我們相信,在逆境的背后,有著我們真正想要尋找的東西。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佩瑪?丘卓 譯者:胡因夢

佩瑪?丘卓,創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剛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長。經歷過先生外遇、離婚等痛苦的洗禮后,她開始接觸佛法,這使她對佛法的體悟和詮釋非常生活化,非常貼近現代人的需求。自1974年持戒以來,佩瑪?丘卓常常在歐洲、澳洲、北美演講,主持工作室。著有《轉逆境為喜悅》《當生命陷落時》《生命不再等待》《不逃避的智慧》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編輯推薦: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不安的未知時刻,愿《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能帶給讀者無可限量的勇氣、悲憫和安忍的毅力。——胡因夢
?備受尊崇比丘尼佩瑪?丘卓經典著作隆重再版
?結集108篇最精妙教誨,隨手可翻,時時喜悅
?身心靈導師胡因夢翻譯并推薦

導言:隨手可讀的修行書
埃米莉?希爾伯恩?塞爾/文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結集了佩瑪?丘卓數本著作中的一百零八篇教誨。它們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是引領我們人生的智慧。“大乘”意味著更大的乘具,這條道路能引導我們逐漸脫離自我沉迷的緊縮狀態,進入一個與全人類建立深刻情誼的宏大世界。本書揀選出來的教誨,能讓我們一瞻大乘佛法的堂奧,品嘗到它所提供的修行方法,以及能夠在生活里實際應用的洞識和禪修。
佩瑪汲取的教誨源自于一個長遠的傳承和師承。她的風格相當獨特,不過她的教誨沒有一則是獨創的。她的教法尤其受到她根本上師創巴仁波切的影響。創巴仁波切是第一位用英文傳授佛法給西方人的西藏人,他結合了噶舉與寧瑪這兩個藏密傳承的法教,并且引介了香巴拉的教誨。香巴拉是傳說中的一個解脫社會,它的精神根植于本善、禪定、菩提心、友愛和慈悲的覺醒之心。據說香巴拉的第一個國王從佛陀那兒聽聞到佛法之后,便身體力行地開始修持,然后將佛法傳給了他的子民。創巴仁波切稱這個適合在家眾修持的傳承為“勇士菩薩的圣道”,這條道路強調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覺醒本質(“本善”)。修行就是要發現我們的本善,培養菩提心。如果抱持這個觀點,那么修行、各種的活動,甚至最世俗的情況,都能變成覺醒的工具。
因為這些教誨是奠基在宇宙法則及日常的實際情況之上的,所以它們能夠一直存留下來——至少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它們絕不是教條。老師總是鼓勵學生要親自去實驗它們,體證個中的真理。基于這個理由,這些教誨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它們可以適用于任何一種語言和任何一種文化。佩瑪?丘卓承繼了創巴仁波切的香巴拉傳統,將這個古老的修持方式和香巴拉的勇士傳承,融入到現代文化和精神之中。
在本質上,這些教誨乃是要告訴我們,如果能培養正念和覺察力,我們就能體認到自己與生俱來的資糧,而將其與人分享。這個內在的寶藏便是所謂的菩提心。它像是深埋于我們心中的一顆珍寶——只要條件成熟,它就會顯露出來。菩提心通常有兩種面向:絕對與相對。絕對菩提心是我們最本然的狀態,它是令我們和地球眾生產生聯結的根本善性。它擁有許多稱號:開放之心,終極真理,我們的真實本性,柔軟地帶,溫柔之心,或是“真如”。它結合了慈悲的品質、無條件的開放性以及睿智。它是沒有任何概念、意見和自他之分的解脫之心。
雖然絕對菩提心就是我們最本然的狀態,我們仍然被它那無條件的開放性所威迫。我們的本心是那么的脆弱和溫柔,因此我們必須虛構出一堵墻來保護它。即使是看到這堵墻的存在,都需要下極大的內在功夫,若想除掉它,卻必須溫柔相待。誠如佩瑪所言,我們不需要立刻拆解掉它,或是“拿起大鐵錘來擊垮它”,因為安住于開放的本善是終生要學習的功課。這些教誨提供了我們溫柔而精確的方法,幫助我們持續地修行下去。
相對菩提心指的是以勇氣和慈悲來探索我們的仁心,盡量安住于其上,并逐漸拓寬它。培養相對菩提心的關鍵,就在于繼續敞開心胸面對痛苦,而不去封閉它。慢慢地,我們將學會揭露內在無限量的愛、慈悲、喜悅和平等心,并將其拓展到他人身上。把我們的心拓寬到這種程度,是需要勇氣和善意的。
有幾種修持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敞開心胸面對自己和他人。其中最基本的訓練就是坐禪,它能使我們熟習自己的空性和無所依恃的本質。另一項重要的修持,是由11世紀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傳授下來的修心七要。修心七要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自他交換(藏密的施受法),亦即將痛苦吸進來,將快樂呼出去;二是熟記修心口訣,并利用這些簡單的口訣來倒轉自我中心的習性。這些方法教我們把那些看似最嚴重的障礙——憤怒、嫌惡、恐懼、嫉妒——當成是覺醒的燃料。
在本書中佩瑪教導我們坐禪的方法、施受法、修心七要、發四無量心,來覺醒內在的菩提心。借著每日的坐禪練習,我們會越來越熟習自己的開放本質。我們會更有定力,更能安住于其中。下座之后進入日常生活里,我們要開始進行實驗,看看自己能不能敞開心胸面對最不愉快的情境。借著施受法和修心口訣,我們才開始品嘗到令我們害怕的事是什么滋味,并且開始有能力趨向以前一直在躲避的事物。若想進一步地突破自己的局限,敞開我們的心胸,就必須透過四無量心——友愛心(梵文稱為慈心)、悲憫心、歡喜心和平等心——為其他眾生發愿。
此外,我們還可以勤修六度波羅蜜,來超越人類奇特的自保本能,以及逃避覺醒之喜悅的本能。佩瑪稱六度行動為“六種慈悲的生活方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或智慧。這些修持方法的基礎,都是要培養慈心,也就是對自己的一份無條件的友愛,我們要告訴自己:“就從目前的條件開始修起。”
在佛法中,這條道路便是菩薩道。簡而言之,所謂的菩薩,指的就是發愿從覺醒的本心采取行動的人。按照香巴拉的教誨,此即勇士之道。為了結合這兩種觀念,佩瑪比較喜歡采用“勇士菩薩”這個詞匯,因為它暗示著一股鮮活而勇往直前的能量,以及甘愿為眾生的利益而受苦的心量。這樣的行動還涉及克服自欺、克服自我防衛以及試圖讓自己安全的所有慣性反應——由概念形成的監獄。溫柔而精確地突破自我的障礙,我們將直接體驗到內在的菩提心。
這條路上的每一個人都發愿安住于未知——滿懷欣喜地。痛苦的根由就是不肯接納未知,無論面對的是什么情況,未知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佩瑪的教誨鼓勵我們以安適的心情面對未知,看看會發生什么事。我們所謂的未知,其實就是每個當下的開放性。如果能安住于這份開放性——它永遠都在我們的眼前——你會發現自己關愛別人的能力,其實是無窮無盡的。
如果讀者已經接受過坐禪的訓練,本書的教誨可以當成日常或每周、每月的修行警訓。至于那些尚未開始禪修的人,本書可以帶給你一些新的信息——但不是要取代你原先的修行方法。
這一百零八篇的教誨,都是從佩瑪以往的著作中摘錄下來的。在編這本書的時候,我將它們觀想成一顆水晶念珠的一百零八個面向。但愿它們能帶來無限的裨益。

目次

1永不消逝的愛1
2菩提心的治愈力2
3安住于無常3
4不逃避的智慧5
5友愛:主要的精神修持7
6友愛與禪修9
7為何要修持禪定11
8坐禪的六個要訣13
9沒有所謂的“真實故事”這回事15
10坐禪16
11慈心的四種品質18
12苦難的根由20
13四季更迭與四圣諦21
14生命的真相:無常23
15不造成任何傷害25
16法27
17正念與自制力29
18隨它去30
19修心七要32
20一切活動皆以同樣的心意來面對33
21將刀箭轉成花朵34
22無堅不摧36
23生命的真相:無我37
24安住于中道39
25以自己的見證為準41
26面臨邊緣地帶43
27人生的真相:苦45
28希望與恐懼47
29放輕松(換個不同的做法)48
30四種警訓50
……

書摘/試閱



1永不消逝的愛
心靈覺醒經常被描述成一趟登山涉嶺之旅。我們舍棄了對世俗的執著,緩步邁向山頂。到達頂峰時,我們已經轉化了所有的痛苦。這個比喻只有一個問題:其他人似乎被我們置之度外了。他們的苦難還是延續著,不會因為我們的出離而得到紓解。
勇士菩薩之道則是朝著山下行進,似乎山頂的方向是在地面而非天空。與其超越眾生的苦難,我們反過來盡量深入于內心的騷亂和困惑。我們探索危險和痛苦的真相及其不可逆料的本質,而不企圖將它們推開。就算花上一輩子的歲月,也在所不惜。我們本著自己的節奏,不疾不徐地朝著山下一步一步地行進。與我門同行的有數百萬人,他們都是逐漸從恐懼中覺醒的道友。
到達山腳時我們發現了水源——富有治愈力的菩提心泉。菩提心就是我們那顆柔軟易感而受創的心。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發現了永不消逝的愛。它是平和而溫暖的,它是清徹而靈敏的,它是開放而寬大的。覺醒的菩提心就是眾生最根本的善性。
2菩提心的治愈力
菩提心在梵文里指的是“高尚或覺醒的心”,如同奶油源自于牛奶,香油取自于芝麻,“菩提心”這個柔軟地帶,也潛藏在你我的心中。有人將它與愛的能力等同看待。不論我們有多么無情、自私或貪婪,真誠的菩提心永遠也不會喪失。它就在眾生的身上,從未損毀,一向完整無缺。
據說面臨困境時,只有菩提心能治愈傷痛。當心靈得不到任何啟示時,當我們正準備徹底放棄時,我們很可能在心中那痛苦的脆弱地帶,發現到這股療愈的力量。有人也將菩提心與慈悲心——與眾生同悲共苦的心——等同看待。若是不能發現到它,我們還是會繼續護衛自己,不去面對那令我們害怕的恐懼。因為深怕自己會受傷,于是我們豎起了由偏見、對策、情緒和論斷所構筑的圍墻。然而就像埋在土里上百萬年的珍寶一樣,這顆高尚的心是不會褪色或受損的,縱使我們用盡各種辦法不去發現它。這顆珍寶任何時刻都能重見天日,它將若無其事地綻放出耀眼的光華。
如果我們不再企圖掩蓋自己的脆弱,不再遮蔽生存易碎的本質,這顆仁慈的菩提心就會覺醒。
3安住于無常
全力覺醒菩提心的人,便是所謂的菩薩或勇士——不是打打殺殺的戰士,而是聞聲救苦的和平勇士。勇士菩薩涉入困難的情境里,為的是減除眾生的苦難。他們愿意看穿內心的反應和自欺。他們致力于揭露那根本而真實的菩提心。
勇士愿意承認,自己對未來將發生的事是一無所知的。我們總希望凡事都能平安,而且在預料之中;我們總想活得舒適而安全。但人生的真相卻是:我們永遠無法躲避無常變易。這份未知的感覺,本是這趟冒險之旅的一部分。這也是令我們恐懼的原因之一。
不論我們身處何方,都可以訓練自己成為一名勇士。我們的工具就是禪定、施受法、修心七要、培養四無量心——友愛、慈悲、歡喜和平等。有了這些修持方法的幫助,我們將在痛苦與感恩里,在盛怒與驚恐的戰栗之中,發現到那顆柔軟的菩提心。在孤寂與仁慈的感受里,我們將揭露自己與生俱來的善性。但菩提心的修持并不能保證快樂的結局。這個一直想得到安全感、一直想抓住什么的“我”,最終也許什么都沒找到,卻因為這場追尋而長大了。
倘若我們懷疑自己是否真能成為一名勇士,不妨深思以下這則問題:“我愿意以成熟的態度直接面對人生,還是寧愿老死于恐懼之中?”
4不逃避的智慧
勇士的訓練并不是要教會我們如何閃躲無常及恐懼,而是要學會與不舒暢的感覺共處。我們該如何與困境、與自己的情緒、與日常不可逆料的遭遇共處呢?對我們這些急于想得到解答的人來說,痛苦的情緒就像高高豎立的一面旗幟,上面寫著:“你又卡住了!”我們應該將失望、丟臉、焦躁、嫉妒和恐懼的時刻,當作是一種提醒,讓我們看見自己正在退縮,正在以某種方式封閉住內心。這些令人不舒服的感覺可以提醒我們,要振作起精神面對眼前的情境,雖然我們寧愿屈服和退縮。
當旗子高高豎起時,我們的機會就出現了:與其陷入妄想中,不如安住在痛苦的情緒里。只有學會安住于痛苦,我們才能溫柔地察覺,自己正企圖將嫌惡之心硬化成歸咎、自以為是,或是一種疏離的心態。我們有時也會制造出一種心靈啟示或解脫的情緒,讓自己舒服一些。要能覺察到這些心態,總是說易行難的。
我們通常都會被自己的習性牽著走。我們一點也不想干預自己的慣性模式。但精神修持可以使我們安住在破碎的心、無名的恐懼、想要報復的欲望之上。安住于無常,可以讓我們學會在混亂的情境里放松下來,在腳下無立足之地時,讓心情冷靜下來。每天我們都可以不斷地把自己領回到心靈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甘情愿地安住于當下的無常——一次又一次地安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