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王爾德喜劇全集(書盒版)
滿額折

王爾德喜劇全集(書盒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880 元
優惠價
7969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溫夫人的扇子
溫德米爾勳爵與妻子感情甚篤,更是上流社會公認的好男人,然而歐琳太太出現之後,溫夫人發現自己不再認識自己的丈夫。因為深愛而導致蒙蔽,將兩人的關係帶向毀滅,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卻是眾所鄙夷的那個壞女人……
王爾德精心設計「道德曖昧之境」,輕易戳破了善惡截然二分的價值觀。

不要緊的女人
易林華斯伯爵,英國上流社會的重量級人物。在一次的邀約聚會中,認識了從美國來的海斯特‧武斯利小姐,並被其特立獨行與聰慧的見解吸引,於是他與友人定下約定,在短期之內會將武小姐追到手。另一方面,由於公事繁重,易伯爵也聘請了年輕的銀行小職員傑若為秘書,並準備好好栽培傑若,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在聚會上遇到他二十年前所拋棄的情人竟是傑若的母親……

理想丈夫
齊爾敦爵士的事業與家庭皆幸福美滿,他是受人尊敬的出色政客,同時也是美麗妻子的理想丈夫。然而,當舊識薛芙麗夫人出現,並威脅要公開過去那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向鎮定自若的齊爾敦亂了陣腳,只能求助風流倜儻的好友高凌。高凌對道德與愛情有獨到見解,卻發現自己陷入了更大的麻煩……

不可兒戲
傑克住在鄉下,為了逃避兩個女人,乃佯稱有個浪子弟弟在城裏,須要常去城裏照顧;亞吉能住在城裏,為了逃避兩個女人,也偽託有個病人朋友在鄉下,須要常去鄉下陪守。這種種倒影回聲交織成天羅地網的對比,而就在這骨架上,情節推移,事件發展,一波波未平又起,激起問妙答的浪花。

王爾德的劇作已然流傳整整一世紀。機智而又妙語如珠的王爾德,下筆絕無冷場,出口絕無濫調。劇中不時出現驚世駭俗的怪論,雋語警句如同天女散花,飄逸不滯,毫無冷場。配上余光中大師譯筆,乾淨俐落,以生花譯筆完整呈現王爾德的微言大義,反話能夠正解,歪理偏可妙悟,讓人讀劇如看戲,擊節稱賞,讚不絕口。不僅為讀者,也為演員與觀眾精妙重現原劇神髓。

本書特色

★ 王爾德風靡倫敦的喜劇作品,咸認自從謝里丹的喜劇傑作《造謠學校》以降,一百二十年間,英國劇壇沒有一齣戲可與之匹敵。書盒版方便一次收藏。
★ 重新大字編排,開本舒朗易讀,經典再現。

作者簡介

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英國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藝術家,才華洋溢,睥睨人群。王爾德於1884年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孩子。1895年因為與同性友人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交往,違反當時社會風俗而被判入獄。1897年獲釋後前去巴黎,直至1900年因病去世。

王爾德的觀點新穎,風格鮮明,在創作上運用豐美的辭藻與華麗的修辭,以絕妙的想像力融入極富於音樂性的文句,並將唯美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社會批評傾向巧妙結合,諷刺社會,映射人心。著有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等;詩集《斯芬克斯》(Sphinx,1894)等;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等;戲劇《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等,另有散文與評論,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作家。

譯者簡介 
余光中

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福建永春人。就讀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在臺大外文系畢業。詩、散文、評論、翻譯,乃作者自稱之「四度空間」。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臺、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及臺灣政治大學之榮譽博士。民國一百年先後獲頒「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現為國立中山大學榮休教授。
著有詩集《白玉苦瓜》、《藕神》等;散文集《逍遙遊》、《聽聽那冷雨》、《青銅一夢》等;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舉杯向天笑》等;翻譯《理想丈夫》、《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老人和大海》、《梵谷傳》、《濟慈名著譯述》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二)、《秋之頌》等,合計七十種以上。

溫夫人的扇子

《溫夫人的扇子》是王爾德的第一本喜劇,所探討的主題是上流社會的定義,說得具體一點,便是淑女與蕩婦之別。王爾德的答案是:難以區別。要做淑女或蕩婦,往往取決於一念之差。未經考驗的淑女,也許就是潛在的蕩婦。眾口相傳的蕩婦,卻未必是真正的蕩婦。換一句話說,天真的女人不一定好,世故的女人也不一定壞。同時,未經世故的女人習於順境,反而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女人深諳逆境,反而寬以處世。在《溫夫人的扇子》裏,母女兩人都陷入了這種「道德曖昧之境」(moral ambiguity)。

溫夫人的母親二十年前拋棄了丈夫和女嬰,隨情人私奔,不久又被情人所棄。二十年後,她得悉女兒嫁入了富貴人家,便立意把握機會,回到上流社會。她用自己的秘密威脅溫大人,勒索到一筆財富,又因溫大人的牽引,得以在自己的寓所招待體面人生,漸漸回到上流社會。她的最終目的,是在溫夫人二十一歲的生日舞會上正式露面,十分風光地成為名媛。她,便是閱盡滄桑的歐琳太太。
這一切,身為女兒的溫夫人全不知情,反而懷疑是溫大人有了外遇,委屈與憤恨之餘,竟然接受達林頓的追求,就在生日舞會的當晚,出走私奔。幸有歐琳太太苦口婆心,及時勸止,而未鑄成大錯。同時在緊要關頭,幸好歐琳太太巧為掩飾,才保全了她的名節。至此,做女兒的對這位「壞女人」的印象才全面改觀,因此對自己身為「好女人」的信心,也起了懷疑。這件事發生在溫夫人成年的生日,改變了她對別人和自己的評價,使她終於成熟。

不要緊的女人

王爾德的喜劇繼承了英國康格利夫與謝利丹「諷世喜劇」的傳統,在情節的開展上都巧於安排,成為宋春舫(宋淇父親)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這種喜劇的張力,常生於上流社會的醜聞,也就是情節所附的核心祕密。當然,祕密如果尚未洩漏,還不成為醜聞,只算敗德。劇情往往隱藏多年前的一樁敗德,就像紙中包火,必然形成張力。

隱私的敗德一旦揭開,成為公開的醜聞,張力就消減了。安排劇情,訣竅全在這致命的祕密究竟要瞞誰,能瞞多久,而揭開時應該一下子水落石出, 還是半洩半瞞,對誰才洩,對誰才瞞,都有賴高妙的布局。如果洩密太多又太早,氣氛就不夠緊張了。……《不要緊的女人》裡也有二十年前的敗德,一旦揭開就會變成社會醜聞。貴族易大人要僱年輕的銀行小職員傑若做私人祕書,卻並不知道傑若竟是他的私生子。父子之間的這樁祕密,互不知情,只有亞伯納太太,也就是易大人始亂終棄的情婦,才知道真相,但一直瞞住了兒子傑若,更瞞住了社會。這真相,早在第二幕快結束時,已經在劇台上向觀眾揭開,但對台上的許多人物仍然是祕密,所以仍有其張力。至於關鍵人物,那私生子傑若自身,卻一直被瞞住,要到第三幕落幕前一分鐘,才石破天驚,由亞太太臨危道出。緊張的觀眾這才鬆一口大氣,只等餘音嫋嫋的第四幕,把一切尚未交代的線頭收攏理齊。

王爾德善於諷刺英國的貴族,所謂上流社會,但是在這本《不要緊的女人》裡,他的冷嘲熱諷不全是由貴族們自暴其短,自獻其醜,而是用了一個新的角度,借一個活潑自信的美國少女之口,不留情面地來指責英國貴族的自私自大,麻木自閉。一般的印象,都把王爾德視為象牙塔上的唯美大師。其實他仍是頗有社會批評意識的。要點在於,王爾德錦心繡口,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而非刻意推銷某一意識型態的宣傳家。四面八方,只要有機會諷刺,有藉口逞其巧舌語鋒,他絕不甘放過。我們不應只樂聞他調侃美國人如何崇拜法國,說什麼「好心的美國人死後,都去了巴黎」;也不必只樂顧英國貴族,那大玩家易大人,如何挖苦美國的清教徒,說什麼「聽他們的言談,你還以為他們是在童年的第一階段呢。就文明而言,他們也才在第二階段。」
……
像其他的三本喜劇一樣,這本《不要緊的女人》也因台詞奇趣無窮,呼應緊湊,正話可以反說,怪問而有妙答,令人覺得曠代才子王爾德的靈感匪夷所思,一無拘束,像在高速公路上倒開飆車。

理想丈夫

《理想丈夫》有一個重大的秘密,不得洩漏。外交部次長齊爾敦爵士年輕時擔任賴德利勳爵的秘書,得悉英國政府擬購蘇伊士運河的股份,將內閣機密洩於安海男爵,獲利致富,因而宦海一帆風順。當年他寫給安海男爵的那封密函,落入了男爵情婦薛芙麗太太的手裏。薛太太乃以此信威脅齊爵士,逼他在下議院支持她重資投機的阿根廷運河計畫,他若不從,就將此信公開。

齊爵士多年前的隱私忽然面臨敗露,頓感雙重的威脅。其一是政治生命即將斷送,其二是一旦揭發,愛妻恐將不再愛他。齊夫人是一位有道德潔癖的清教徒,一向崇拜丈夫,認為他高貴無瑕,一旦發敗德的真相,婚姻必然不保。前有強敵,後有嚴妻,素來受人敬畏的齊爵士十分恐慌,頓成弱者,一位被多年隱私回頭反噬的「滄桑男子」。
但在另一方面,齊夫人在情急之餘派人送了一封短箋給高凌大人,只說:「我需要你。我信賴你。我要來找你。」不巧這封信也落到了薛太太手裏,這次成為對齊夫人貞潔的威脅。

和齊爵士一樣,薛太太也有她不堪追究的過去,包括偷竊和誘婚,十足一位「滄桑女子」(Woman with a past)。原來她和高大人訂過婚,卻又被撞見與一位老貴族調情,解約的條件反而使她得益。這時她在脅迫齊爵士後拜訪高大人,欲續舊情,並且表示願意放棄齊爵士的舊信,換取高大人娶她為妻。高凌拒絕了她,反控她當年偷了他送給妹妹當婚禮的鑽石胸針。薛太太只得交出齊爵士的舊信,卻乘機竊走了齊夫人的新函。
社會棟樑的齊爵士夾在對峙的兩個女強人中間,沒有出路,成了弱者。反之,玩世不恭的高大人,倫敦第一間人,在緊要關頭卻出手相救,解除了他的危機。在高大人的面前,兩位女強人卻成了弱者:一位被他制服,一位被他說服。對比著名高權重的齊爵士困獸盲鬥,一事無成的高大人更顯得談笑風生,指顧間,強虜已灰飛煙滅。高大人不是危機的當事人,卻是本劇的真正主角。

不可兒戲

《不可兒戲》在倫敦聖傑姆斯劇場的首演,是選在二月十四日,西方的情人節,一名聖范倫丁日(Saint Valentine’s Day)。首演選在這一天,頗合劇情,因為這是有情人終成美眷的熱鬧喜劇,而劇中人西西麗的暗自心許正是二月十四。那天天氣很冷,滿街都是雪泥,倫敦的市民擁在街上,看緊裏貂皮大衣的名媛淑女匆匆進入劇院。青年觀眾則學王爾德,都在襟上佩著鈴蘭。劇院裏面卻溫暖如春,漾著香水的氣息。看得出這齣戲今晚會一鳴驚人,可是知道內情的人,在興奮期待的心情之中又不免暗暗擔憂。因為昆司布瑞侯爵,王爾德「膩友」德格拉斯的父親,也訂了座。雖然演出人喬治‧亞歷山大及時發現而將訂座取消,這位憤怒的父親仍然趕來攪局,手裏捧了一紮紅蘿蔔和白蘿蔔拼成的「不雅花束」(phallic bouquet),準備在劇作家出場時用來打靶。院方不讓他進去,並在每一道門口佈下警察。好出風頭的王爾德這次也破例,躲在後臺,始終沒有露面。

一夕有驚無險,《不可兒戲》的首演轟動倫敦,從觀眾到報紙,一片好評。以往對他的劇本毀譽不齊的劇評家,這次也在滿意的笑聲中一致讚揚。《紐約時報》的評論家費甫(Hamilton Fyfe)說道:「可以說王爾德終於一展絕招,把他的敵人全踩在腳底了……這劇本局格小巧,全無目的,就像一只紙做的氣球,可是卻滑稽得不同凡響,大家都認定它會無限期地一直演下去。」
這是二月中旬的事。那年一月,王爾德已經因為《理想丈夫》的上演大出風頭,連小說家威爾斯也為文稱美。等到《不可兒戲》也推出後,王爾德便有兩齣戲同時在倫敦上演,而且都很叫座。這種風光,有哪位劇作家不引以自豪?王爾德也真是飄飄然了。可是三個月後,他官司敗訴,告人不成,反被人告,法院判他同性戀罪有應得,入獄苦役兩年。

從謝利丹的《造謠學校》到王爾德和蕭伯納在十九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版的喜劇,散文喜劇在英國的文壇沉寂了不止一個世紀。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壇,無論詩、散文、小說,都有驕人的成就,唯獨在戲劇一方面欲振乏力。大詩人如華茲華斯、柯立基、拜倫、雪萊、濟慈、丁尼生、白朗寧、安諾德、史雲朋,或擬希臘古典,或步莎髯後塵,沒有一個沒寫過詩劇。但是說來奇怪,這些「書齋劇」儘管雄詞麗句砌成了七寶樓臺,但是唸起來卻感到沉悶,而演起來呢也顯得彆扭,沒有一齣能久立於戲碼。大概天降文才,除了莎士比亞一流的少數例外,罕見一枝妙筆能兼詩才與劇才之長。王爾德就是一個例子。他才思閃電,妙想奔泉,一片錦心無論付予巧腕或是宣之繡口,莫不天衣無縫,令人驚歎。他雄心勃勃,一身而兼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之名,但是依文學史的定評,他的傳後傑作在戲劇和小說,至於他的詩,則除《列丁監獄之歌》外,多半追隨浪漫派與前拉菲爾派的餘風,只能算是二流。他的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設想之奇可比愛倫坡,不幸只此一部,乃似錢鍾書的《圍城》,獨一無二得可貴又可惜。

餘下來的鎮艙之寶,就是他的五部戲劇了。這五部作品依次是《莎樂美》、《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其中只有《莎樂美》是悲劇,餘皆喜劇。《莎樂美》是用法文寫成。後來由作者的那位男友德格拉斯譯成英文。在中國,名氣最響的一部是《溫夫人的扇子》,那是因為早在一九二五年,洪深就把它改譯並導演,而且換了一個中國味的劇名:《少奶奶的扇子》。

洪深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集的導言裏,自述《少奶奶的扇子》演出後,頗得好評,只有田漢去信指摘。但是僅在四年之前(一九二一年),英國另一現代戲劇大師蕭伯納的社會問題劇《華倫夫人之職業》,由汪仲賢譯述並促成上演,卻一敗塗地,「演未及半,已有幾個看客在臺下紛擾起來,甚至有些要想退票還錢!」究其原因,是蕭劇在中國首演,距五四運動只有兩年,一切條件均未成熟,加以蕭大鬍子筆下的人物個個雄辯滔滔,議論冗長,「區區六個人,在臺上平平淡淡說四個鐘頭的話」。而到了《少奶奶的扇子》,話劇運動已稍開展,各方面的條件都有進步,況且王爾德的作品結構單純,情節緊湊,正是宋春舫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made play),宜於雅俗共賞。

……

在《不可兒戲》首演前夕,王爾德接受洛思的訪問。以下是訪問記的一段:

問:你認為批評家會懂大作嗎?
答:但願他們不會。
問:這是什麼樣的戲呢?
答:這齣戲瑣碎得十分精緻,像一個空想的水泡那麼嬌嫩,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
問:一套道理?
答:那就是,我們處理生活的一切瑣事應該認真,而處理生活的一切正事,應該帶著誠懇而仔細的瑣碎作風……第一幕很巧,第二幕很美,第三幕呢妙不可耐。

說穿了,這劇本根本沒有什麼主題或什麼哲學,也不存心要反映什麼社會現象。為了語妙天下,語驚臺下,他不惜扭曲常理,顛倒價值,至少在短短三小時內,把觀眾從常理和定規的統治下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空中飄遊一晚。巧合嗎?那原是藝術的特權呀。王爾德原就認定:不是藝術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藝術。劇中人物原就半真半幻,尤其是那些女人,在陽光之下絕不可能那麼反話胡說,而又胡說得那麼美妙,令人驚喜。才發現每一次驚是虛驚,喜是真喜。觀眾明知其假,卻正在興頭上,寧信其真。

目次

溫夫人的扇子

總序

目錄

一笑百年扇底風
——《溫夫人的扇子》百年紀念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不要緊的女人

目錄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上流社會之下流
——《不要緊的女人》譯後

理想丈夫

總序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百年的掌聲
——王爾德喜劇《理想丈夫》譯後

不可兒戲

總序

一跤絆到邏輯外
——談王爾德的《不可兒戲》

本劇人物
本劇布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與王爾德拔河記
——《不可兒戲》譯後

書摘/試閱

溫夫人的扇子

《溫夫人的扇子》是王爾德的第一本喜劇,所探討的主題是上流社會的定義,說得具體一點,便是淑女與蕩婦之別。王爾德的答案是:難以區別。要做淑女或蕩婦,往往取決於一念之差。未經考驗的淑女,也許就是潛在的蕩婦。眾口相傳的蕩婦,卻未必是真正的蕩婦。換一句話說,天真的女人不一定好,世故的女人也不一定壞。同時,未經世故的女人習於順境,反而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女人深諳逆境,反而寬以處世。在《溫夫人的扇子》裏,母女兩人都陷入了這種「道德曖昧之境」(moral ambiguity)。
溫夫人的母親二十年前拋棄了丈夫和女嬰,隨情人私奔,不久又被情人所棄。二十年後,她得悉女兒嫁入了富貴人家,便立意把握機會,回到上流社會。她用自己的秘密威脅溫大人,勒索到一筆財富,又因溫大人的牽引,得以在自己的寓所招待體面人生,漸漸回到上流社會。她的最終目的,是在溫夫人二十一歲的生日舞會上正式露面,十分風光地成為名媛。她,便是閱盡滄桑的歐琳太太。
這一切,身為女兒的溫夫人全不知情,反而懷疑是溫大人有了外遇,委屈與憤恨之餘,竟然接受達林頓的追求,就在生日舞會的當晚,出走私奔。幸有歐琳太太苦口婆心,及時勸止,而未鑄成大錯。同時在緊要關頭,幸好歐琳太太巧為掩飾,才保全了她的名節。至此,做女兒的對這位「壞女人」的印象才全面改觀,因此對自己身為「好女人」的信心,也起了懷疑。這件事發生在溫夫人成年的生日,改變了她對別人和自己的評價,使她終於成熟。

不要緊的女人

王爾德的喜劇繼承了英國康格利夫與謝利丹「諷世喜劇」的傳統,在情節的開展上都巧於安排,成為宋春舫(宋淇父親)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這種喜劇的張力,常生於上流社會的醜聞,也就是情節所附的核心祕密。當然,祕密如果尚未洩漏,還不成為醜聞,只算敗德。劇情往往隱藏多年前的一樁敗德,就像紙中包火,必然形成張力。
隱私的敗德一旦揭開,成為公開的醜聞,張力就消減了。安排劇情,訣竅全在這致命的祕密究竟要瞞誰,能瞞多久,而揭開時應該一下子水落石出, 還是半洩半瞞,對誰才洩,對誰才瞞,都有賴高妙的布局。如果洩密太多又太早,氣氛就不夠緊張了。……《不要緊的女人》裡也有二十年前的敗德,一旦揭開就會變成社會醜聞。貴族易大人要僱年輕的銀行小職員傑若做私人祕書,卻並不知道傑若竟是他的私生子。父子之間的這樁祕密,互不知情,只有亞伯納太太,也就是易大人始亂終棄的情婦,才知道真相,但一直瞞住了兒子傑若,更瞞住了社會。這真相,早在第二幕快結束時,已經在劇台上向觀眾揭開,但對台上的許多人物仍然是祕密,所以仍有其張力。至於關鍵人物,那私生子傑若自身,卻一直被瞞住,要到第三幕落幕前一分鐘,才石破天驚,由亞太太臨危道出。緊張的觀眾這才鬆一口大氣,只等餘音嫋嫋的第四幕,把一切尚未交代的線頭收攏理齊。
王爾德善於諷刺英國的貴族,所謂上流社會,但是在這本《不要緊的女人》裡,他的冷嘲熱諷不全是由貴族們自暴其短,自獻其醜,而是用了一個新的角度,借一個活潑自信的美國少女之口,不留情面地來指責英國貴族的自私自大,麻木自閉。一般的印象,都把王爾德視為象牙塔上的唯美大師。其實他仍是頗有社會批評意識的。要點在於,王爾德錦心繡口,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而非刻意推銷某一意識型態的宣傳家。四面八方,只要有機會諷刺,有藉口逞其巧舌語鋒,他絕不甘放過。我們不應只樂聞他調侃美國人如何崇拜法國,說什麼「好心的美國人死後,都去了巴黎」;也不必只樂顧英國貴族,那大玩家易大人,如何挖苦美國的清教徒,說什麼「聽他們的言談,你還以為他們是在童年的第一階段呢。就文明而言,他們也才在第二階段。」
……
像其他的三本喜劇一樣,這本《不要緊的女人》也因台詞奇趣無窮,呼應緊湊,正話可以反說,怪問而有妙答,令人覺得曠代才子王爾德的靈感匪夷所思,一無拘束,像在高速公路上倒開飆車。

理想丈夫

《理想丈夫》有一個重大的秘密,不得洩漏。外交部次長齊爾敦爵士年輕時擔任賴德利勳爵的秘書,得悉英國政府擬購蘇伊士運河的股份,將內閣機密洩於安海男爵,獲利致富,因而宦海一帆風順。當年他寫給安海男爵的那封密函,落入了男爵情婦薛芙麗太太的手裏。薛太太乃以此信威脅齊爵士,逼他在下議院支持她重資投機的阿根廷運河計畫,他若不從,就將此信公開。
齊爵士多年前的隱私忽然面臨敗露,頓感雙重的威脅。其一是政治生命即將斷送,其二是一旦揭發,愛妻恐將不再愛他。齊夫人是一位有道德潔癖的清教徒,一向崇拜丈夫,認為他高貴無瑕,一旦發敗德的真相,婚姻必然不保。前有強敵,後有嚴妻,素來受人敬畏的齊爵士十分恐慌,頓成弱者,一位被多年隱私回頭反噬的「滄桑男子」。
但在另一方面,齊夫人在情急之餘派人送了一封短箋給高凌大人,只說:「我需要你。我信賴你。我要來找你。」不巧這封信也落到了薛太太手裏,這次成為對齊夫人貞潔的威脅。
和齊爵士一樣,薛太太也有她不堪追究的過去,包括偷竊和誘婚,十足一位「滄桑女子」(Woman with a past)。原來她和高大人訂過婚,卻又被撞見與一位老貴族調情,解約的條件反而使她得益。這時她在脅迫齊爵士後拜訪高大人,欲續舊情,並且表示願意放棄齊爵士的舊信,換取高大人娶她為妻。高凌拒絕了她,反控她當年偷了他送給妹妹當婚禮的鑽石胸針。薛太太只得交出齊爵士的舊信,卻乘機竊走了齊夫人的新函。
社會棟樑的齊爵士夾在對峙的兩個女強人中間,沒有出路,成了弱者。反之,玩世不恭的高大人,倫敦第一間人,在緊要關頭卻出手相救,解除了他的危機。在高大人的面前,兩位女強人卻成了弱者:一位被他制服,一位被他說服。對比著名高權重的齊爵士困獸盲鬥,一事無成的高大人更顯得談笑風生,指顧間,強虜已灰飛煙滅。高大人不是危機的當事人,卻是本劇的真正主角。

不可兒戲

《不可兒戲》在倫敦聖傑姆斯劇場的首演,是選在二月十四日,西方的情人節,一名聖范倫丁日(Saint Valentine’s Day)。首演選在這一天,頗合劇情,因為這是有情人終成美眷的熱鬧喜劇,而劇中人西西麗的暗自心許正是二月十四。那天天氣很冷,滿街都是雪泥,倫敦的市民擁在街上,看緊裏貂皮大衣的名媛淑女匆匆進入劇院。青年觀眾則學王爾德,都在襟上佩著鈴蘭。劇院裏面卻溫暖如春,漾著香水的氣息。看得出這齣戲今晚會一鳴驚人,可是知道內情的人,在興奮期待的心情之中又不免暗暗擔憂。因為昆司布瑞侯爵,王爾德「膩友」德格拉斯的父親,也訂了座。雖然演出人喬治‧亞歷山大及時發現而將訂座取消,這位憤怒的父親仍然趕來攪局,手裏捧了一紮紅蘿蔔和白蘿蔔拼成的「不雅花束」(phallic bouquet),準備在劇作家出場時用來打靶。院方不讓他進去,並在每一道門口佈下警察。好出風頭的王爾德這次也破例,躲在後臺,始終沒有露面。
一夕有驚無險,《不可兒戲》的首演轟動倫敦,從觀眾到報紙,一片好評。以往對他的劇本毀譽不齊的劇評家,這次也在滿意的笑聲中一致讚揚。《紐約時報》的評論家費甫(Hamilton Fyfe)說道:「可以說王爾德終於一展絕招,把他的敵人全踩在腳底了……這劇本局格小巧,全無目的,就像一只紙做的氣球,可是卻滑稽得不同凡響,大家都認定它會無限期地一直演下去。」
這是二月中旬的事。那年一月,王爾德已經因為《理想丈夫》的上演大出風頭,連小說家威爾斯也為文稱美。等到《不可兒戲》也推出後,王爾德便有兩齣戲同時在倫敦上演,而且都很叫座。這種風光,有哪位劇作家不引以自豪?王爾德也真是飄飄然了。可是三個月後,他官司敗訴,告人不成,反被人告,法院判他同性戀罪有應得,入獄苦役兩年。

從謝利丹的《造謠學校》到王爾德和蕭伯納在十九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版的喜劇,散文喜劇在英國的文壇沉寂了不止一個世紀。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壇,無論詩、散文、小說,都有驕人的成就,唯獨在戲劇一方面欲振乏力。大詩人如華茲華斯、柯立基、拜倫、雪萊、濟慈、丁尼生、白朗寧、安諾德、史雲朋,或擬希臘古典,或步莎髯後塵,沒有一個沒寫過詩劇。但是說來奇怪,這些「書齋劇」儘管雄詞麗句砌成了七寶樓臺,但是唸起來卻感到沉悶,而演起來呢也顯得彆扭,沒有一齣能久立於戲碼。大概天降文才,除了莎士比亞一流的少數例外,罕見一枝妙筆能兼詩才與劇才之長。王爾德就是一個例子。他才思閃電,妙想奔泉,一片錦心無論付予巧腕或是宣之繡口,莫不天衣無縫,令人驚歎。他雄心勃勃,一身而兼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之名,但是依文學史的定評,他的傳後傑作在戲劇和小說,至於他的詩,則除《列丁監獄之歌》外,多半追隨浪漫派與前拉菲爾派的餘風,只能算是二流。他的小說《朵連‧格瑞的畫像》設想之奇可比愛倫坡,不幸只此一部,乃似錢鍾書的《圍城》,獨一無二得可貴又可惜。
餘下來的鎮艙之寶,就是他的五部戲劇了。這五部作品依次是《莎樂美》、《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兒戲》;其中只有《莎樂美》是悲劇,餘皆喜劇。《莎樂美》是用法文寫成。後來由作者的那位男友德格拉斯譯成英文。在中國,名氣最響的一部是《溫夫人的扇子》,那是因為早在一九二五年,洪深就把它改譯並導演,而且換了一個中國味的劇名:《少奶奶的扇子》。洪深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集的導言裏,自述《少奶奶的扇子》演出後,頗得好評,只有田漢去信指摘。但是僅在四年之前(一九二一年),英國另一現代戲劇大師蕭伯納的社會問題劇《華倫夫人之職業》,由汪仲賢譯述並促成上演,卻一敗塗地,「演未及半,已有幾個看客在臺下紛擾起來,甚至有些要想退票還錢!」究其原因,是蕭劇在中國首演,距五四運動只有兩年,一切條件均未成熟,加以蕭大鬍子筆下的人物個個雄辯滔滔,議論冗長,「區區六個人,在臺上平平淡淡說四個鐘頭的話」。而到了《少奶奶的扇子》,話劇運動已稍開展,各方面的條件都有進步,況且王爾德的作品結構單純,情節緊湊,正是宋春舫所謂的「善構劇」(the well-made play),宜於雅俗共賞。

……

在《不可兒戲》首演前夕,王爾德接受洛思的訪問。以下是訪問記的一段:

問:你認為批評家會懂大作嗎?
答:但願他們不會。
問:這是什麼樣的戲呢?
答:這齣戲瑣碎得十分精緻,像一個空想的水泡那麼嬌嫩,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
問:一套道理?
答:那就是,我們處理生活的一切瑣事應該認真,而處理生活的一切正事,應該帶著誠懇而仔細的瑣碎作風……第一幕很巧,第二幕很美,第三幕呢妙不可耐。

說穿了,這劇本根本沒有什麼主題或什麼哲學,也不存心要反映什麼社會現象。為了語妙天下,語驚臺下,他不惜扭曲常理,顛倒價值,至少在短短三小時內,把觀眾從常理和定規的統治下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空中飄遊一晚。巧合嗎?那原是藝術的特權呀。王爾德原就認定:不是藝術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藝術。劇中人物原就半真半幻,尤其是那些女人,在陽光之下絕不可能那麼反話胡說,而又胡說得那麼美妙,令人驚喜。才發現每一次驚是虛驚,喜是真喜。觀眾明知其假,卻正在興頭上,寧信其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69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