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海外書跡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海外書跡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書法經緯論叢:海外書跡研究》系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等單位合作舉辦的、關于我國流散海外書法墨跡的學術研討會和大型展覽會的成果結集。作者傅申歷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副教授等職。本書初版為英文,〕987年由蘇州博物館的葛鴻楨先生譯為中文由我社出版后。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書早已售罄,為滿足讀者的需求,我社將這部已然成為研究書法必讀的經典著作予以修訂再版,收入“中國書法經緯論叢”系列書中。
《中國書法經緯論叢:海外書跡研究》分六個部分.分別是:《法書的復本與偽跡》、《篆書與隸書》、《草書》、《行書與楷書》、《題跋與法書》、《祝允明問題》。書中對法書復本或偽跡的制作方法。各類書體的源流、不同時代的代表作或書家,以及祝允明作品的鑒定等問題進行了論述,是研究中國書法一很重要的讀本:
相對于上世紀7。年代末的英文本和8。年代末的中文本,此修訂本的優點在于:一,糾正了原文稿結構略顯松散的不足,全書補擬綱目,分清層次,統一體例;二,針對原英文本正圖圖號以展品為序而不是以書中出現的先后為序,略顯雜亂,以及中文本將圖附于文后,給讀者帶來的不便,本版將正、附兩個系列的圖混合為一隨文編排,并以書中出現的先后為序分章編號,既便于閱讀又利于檢索;三,結合近年的研究成果,修訂了個別內容,并糾正了初版存在的一些編校上的錯誤;四,圖片全部重新制作,質量較初版有較大的提高。

作者簡介

傅申,1936年生于上海。1948年隨父母赴臺,1959年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后,先后獲臺灣中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副教授、華盛頓特區佛利爾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臺灣及臺北藝術大學教接、臺北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藏品征集評鑒委員、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學術文化講座”。現任臺灣藝術院院士、臺大兼任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北京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論著《海外書跡研究》、《元代皇室書畫收藏史略》、《血戰古人張大千》、《張大干的世界》、《石濤》(與古原宏伸合編)、《中國畫鑒別研究》、《書史與書跡》(一、二)、《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歐美收藏中國書法名跡集》六冊(與中田勇次郎合編)、《董其昌之書畫》(與古原宏伸合編);論文《從流曰半卷本確證故宮本(自敘帖)為北宋映寫本》、《巨然存世畫跡比較研究》、《黃公望及(富春山居)及(剩山圖)原貌》、《黃庭堅砥柱銘研究》等。目前正著手撰寫的有《重現一座}肖失的乾隆靜寄山莊》和《書畫船》等。
葛鴻楨,1946年生于蘇州,祖籍浙江寧海。1966年畢業于蘇州高級中學,1970年進廠當工人,1978年調入蘇州書畫社,翌年調入蘇州博物館。1985年考入北京師范學院首屆書法藝術專科班,從師歐陽中石教授門下。1987年畢業后回蘇州博物館。1999年調入蘇州教育學院后任副教授。曾任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書協學術委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蘇卅f市書協顧問、陶文書社社長。出版著作二十余種,主要有:論著《論吳門書派》、《吳中才子—一文徵明生平及其藝術》、《祝允明》、《中國書法全集·祝允明》、《中國書法全集·文徵明》、《葛鴻楨論書文集》;譯作《海外書跡研究》(傅申著)、《中國書法》(合譯,蔣彝著);聯合主編《明清書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另有多部個人書畫作品集。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書法經緯論叢:海外書跡研究》由故宮出版社出版。

目次

中譯本修訂版自序
中譯本修訂版前言
英文本初版序
英文本初版自序
英文本再版前言
第一章法書的復本與偽跡
第一節關于方法和術語的一般論述
一幾種復制方法
二復制史簡述
第二節專題研究
一王羲之《行穰帖》
二褚遂良《哀冊》
三黃庭堅《寒山龐蘊詩》
四黃庭堅《詩卷》
五趙孟燎《雙松平遠圖》
六鮮于樞《御史箴》
七楊維楨跋謝伯誠《觀瀑圖》
八石濤《送忍庵詩》
九高鳳翰臨《漢將軍張飛蕩渠碑》
十翁同龢《七言聯》
第二章篆書與隸書
第一節篆書
一秦代的篆書
二唐代李陽冰和其他篆書大師
三五代和宋代的篆書大師
四元代趙孟頫和其他篆書大師
五明代初期的篆書
六明代中期的篆書家
七明代蘇州與松江的篆書家
八明代后期書法的趨向及篆書家
九清代中期的金石學和碑學運動
第二節隸書
一唐、宋時代的隸書:唐隸
二元代的隸書
三明代的隸書
四清代的隸書
第三節篆、隸書史小結
第三章草書
第一節起源與定義
一章草
二今草
三狂草
第二節歷代草書
一宋代以前的草書大師
二宋代的草書大師
三元、明兩代草書的轉變
四元代幾位草書家
五元末明初的過渡階段
六明代的蘇州派與松江派
七幾位明清“獨立的書法家”
八清代以后草書的發展
第四章行書與楷書
第一節行書
一宋代的行書大師
二元代的幾位行書大師
三宋代風格在明代中期的復興
四明末清初的行書大師
五清末的幾位行書大師
第二節楷書
一宋代的楷書
二元代初期的楷書
三元代中期和末期的小楷
四明代的楷書
五清代的楷書
第五章題跋與法書
第一節手卷介紹
一手卷概述
二手卷舉例
第二節手卷題跋
一宋代以前
二宋代、金代
三元代
四明代、清代
第三節手卷引首
第四節掛軸與冊頁題跋
一宋及其前代
二元代
三明代、清代
四畫字——畫家書法
第六章祝允明問題
第一節問題和方法
第二節基準作品
一經祝允明同時代人鑒定的作品
二根據題跋鑒定的作品
三根據附跋鑒定的作品
第三節祝允明書藝范圍和風格
一書體
二傳世的文字評論
三書藝中的“個人”風格
第四節作品介紹
一楷書與行書
二草書與狂草
第五節結語
部分參考書目錄
譯后記

書摘/試閱



三元、明兩代草書的轉變
在元初,趙孟頫(1254~1322年)和鮮于樞(1256~1301年)標志著北宋四大家——蘇、黃、米、蔡——的影響經歷金朝和南宋,到此結束了。從北宋起,對正統的魏晉風格就未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和繼承,特別是章草,幾乎已被遺忘。北宋四大家中無一人擅長這種書體。盡管南宋高宗用章草寫經書,但他并未能使之興盛起來。宋朝皇室后裔趙孟煩在元代書家中是對章草感興趣的第一人,這也許是受高宗的影響。現在至少存有三幅趙孟頫的章草作品。到了元代中期和明初,章草已勝過今草,經過復興,發展成熟為占主要地位的書體。
元明的章草是經過轉變的書體。在主要書法家趙孟煩、俞和、康里崾蠼、楊維楨和吳鎮等人的筆下,它實際上綜合了幾種書體的特點,這一傾向從唐代即開始,當時在占主要地位的今草書體中,就摻入了一些章草成分。孫過庭(6487~7037年)的《書譜序》和賀知童(659~744年)的《孝經》就是代表這一傾向的著名作品,到元朝得到普遍接受。字與字之間的大量連筆是今草的成分,迅疾而銳利的點畫以及更多地運用筆鋒是章草的成分。因此,書法家用章草筆法寫今草。或用今草筆法寫章草。
到了元末明初,這一傾向又進一步發展為三種草書——章草、今草、狂草——的綜合。它們結合得如此緊密,以致有時難以精確指出究屬哪一種草體。由于綜合的結果,從元代起,已很少有人書寫純粹的章草。
四元代幾位草書家
(一)鮮于樞(1256~1301年)
趙孟頫和鮮于樞共同研究草書。趙孟頫敬重鮮于樞,因為鮮于樞有北人豪邁雄渾的氣魄,而這正是南人趙孟頫所缺少的。鮮于樞的藝術個性與草書的潛能相適應,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草書《石鼓歌》卷(作于1301年,圖3—9)筆力雄健道勁,即使在快速寫出的筆畫中,線條仍反映出運腕的穩健,力送毫端,寫出剛勁、優美的折角和鉤。這種筆力的掌握運用在他的草、行、楷書中是一致的(參考圖1—24和第四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