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別,如果永不相見:張愛玲傳(簡體書)
滿額折

一別,如果永不相見:張愛玲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愛玲,似一個華貴迤邐的民國夢境。她有著顯赫的家世,在鍍金的背景下開始傳奇人生。生命輾轉,她見識了繁華,也體會了繁華逝去后的頹唐。她是傲然于世的海上花,才華橫溢,驚艷文壇,卻在遇見愛人時低到了塵埃里,卑微地綻放著幸福之花。百轉千回的人生路上,她在世俗中精致地活著、愛著、痛著、執著著、悲傷著……思想與磨難碰撞出花火,所有情緒在筆下生發出閃光的靈魂。她將心緒潑墨于紙上,暈染開來,成了一段段愛恨交織的人生故事。這本書中文字流淌的,便是她最真實的生命。當你見證她的傳奇,亦會聆聽到自己靈魂的歌舞之聲。

作者簡介

朱云喬,暢銷書作家。一個溫純婉約、熱愛生活的女子。善于以詩詞來詮釋現代社會的愛與情,心似蘭草,文字清雅。

名人/編輯推薦

她出生在煙雨迷離的民國,動蕩的街景隱匿了一段又一段千瘡百孔的感情。時代的列車轟隆隆地前行,她坐在車上,從櫥窗的倒影里看清自己的臉,莞爾一笑,眼底藏盡了孤絕,隔世,蒼涼。張愛玲的美好,在于她力透紙背的文字和獨特輾轉的生命體驗。這本朱云喬編著的《一別如果永不相見(張愛玲傳)》中文字流淌的,便是她最真實的生命。當你見證她的傳奇,亦會聆聽到自己靈魂的歌舞之聲。

她出生在煙雨迷離的民國,動蕩的街景隱匿了一段又一段千瘡百孔的感情。時代的列車轟隆隆地前行,她坐在車上,從櫥窗的倒影里看清自己的臉,莞爾一笑,眼底藏盡了孤絕,隔世,蒼涼。
她是來自海上的新娘,若煙火般璀璨卻易逝。冷漠的外表下是一顆熾熱的心,言說著滄海桑田、浮生若夢的歷史讖語。她放恣并愛悅著自己的才華,作成了一種貴族的氣氛,驚艷了世事所有的浮夸。
她是民國時代的臨水照花人,于千萬人之中,在時間的無涯里恰巧遇見了他。于是,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里卻依然歡喜。若愛情是杯毒酒,她也寧愿飲鴆止渴。奈何,緣淺唯有半生之久。
她有著“惡俗不堪”的中國式女人的名字——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于上海的古舊老宅。她家世顯赫,是滿清貴族的遺脈,骨子里帶著萬人傾慕的貴族氣質。她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天才,經歷過世事繁華之后的她,一生之中的四大憾事竟是海棠無香,鰣魚多刺,曹雪芹《紅樓夢》殘缺不全,高鶚妄改——死有余辜。
1995年9月8日,世人才后知后覺永遠失去了她。洛杉磯公寓里,這個瘦小、穿著赭紅色旗袍的中國老太太,安詳地躺在空曠大廳里精美的地毯上。落花流水無情,可是最荒涼又博大的太平洋海水,終有一天會把她的骨灰送回她魂牽夢繞的上海——她一生之中最熨帖的地方。
閱讀愛玲,你一下子就看盡了人世間所有的荒涼。她筆下的文字好似昆曲,拖腔慢調,述說著人生與愛情中的“蒼涼”哲學,冷漠地解剖著人性的自私,感情的涼薄和時代的虛偽。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世界,是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一場燦爛煙火。然而,歷史并沒有給她公正的待遇,曾經一度,中國所有的文學史對這個名字都諱莫如深。可是,誰又會在意呢?敵不過似水流年的只是如花美眷罷了,真正的才華如火焰般難以收藏,她總會燎原。
她直至石爛海枯的半生淺緣,她用橫溢才華的筆寫下舉世的傳奇,她嘗盡人間荒蕪的孤絕心情,總是言不盡言,詞不盡意。月有陰晴圓缺,可她的故事總也講不完,道不盡的是那一抹繁蕪的莞爾一笑。
若你于浩如煙海的文學之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巧遇見了她,那也無需贅言,唯有輕輕地說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

目次

第一章 依稀·曾經的老舊時光
1.溫煦,春日遲遲
2.古老舊宅的留聲機
3.古舊老宅的傳奇
4.有快樂,也曾度日如年
第二章 西風獨涼·花樣年華
1.到底是上海人
2.家,很多種顏色
3.飄零,海中的孤島
4.曾經遙遠的記憶
5.在陽光里昏睡
第三章 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1.古怪女孩的天才夢
2.荒蕪的日夜
3.別了,英格蘭之夢
4.橫空出世
5.粉墨春秋
第四章 一場華麗的情緣·傾城之戀
1.哦,你也在這里嗎?
2.他生未卜今生休
3.紅塵相依,現世安穩
4.人間煙火,歲月靜好
5.愛,塵埃里開出的花朵
第五章 浮生一夢·一別一輩子
1.沒有一份感情不是千瘡百孔
2.相見不如不見
3.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4.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5.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第六章 煙雨往昔·人生就是一場妥協
1.幕后戲中,轉身遇到他
2.行走在自己的國土
3.因為愛過,所以懂得
4.平凡也是一種幸福
5.請原諒現在的我
第七章 逐香塵·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1.孤獨地行走在異國
2.紅樓一夢終成眠
3.海上花月正春風
4.浮華與蒼涼
5.小團圓
結語
張愛玲年表

書摘/試閱

愛玲的傳奇開始于1920年的民國。在這個風云際會的大時代里,上海是一個迷失了的津渡,涌動著不安和世俗的老式弄堂,率先在清晨里醒來,人群開始熙攘起來。一切故事,開始蘇醒。
那弄口有一扇大大的鐵門,厚重又透著沉迷的遺老孤少氣味,門上的銅環不知在哪一場寒雨里惹了銅綠,為繁華染上了滄桑。門口有巡警把守,門的鑰匙握在一個叫張延重的男人的手中,他就是這座宅院的主人。這扇門,關得住外面的新世界,卻關不住古宅里一顆又一顆蠢蠢欲動的心。
這是一幢建于明末清初的仿西式建筑。俯瞰更像一座房子群,一座孕育了文學奇異種子的殿堂。一共有二十多間房,前院是主人的居住處所,房間又多又深,后院有一圈專門供用人居住的房子。住房的下面是一個同樣面積的大大的地下室,通氣孔都是圓形的,散發著陳腐的氣味,一個個與后院的用人房相對著。朝著房子走去,踏上臺階,你便看到了一個一個又大又粗的水泥門柱。樓梯設在客廳的中間,蜿蜒著帶你走向一個有著太多回憶的古老家族。
房子的客廳是昏暗的,即使是晴好的天氣,在這里看報紙也是要開燈的吧。這里搖曳著的一張一張泛黃老照片,是一個又一個藏著故事的蒙太奇,好像是電影院,有著舊夢里邀請出來的板滯。
客廳中間的天花板上,吊著一個大大的鐵鉤子,那是用來掛煤氣燈的。沒有電的蠻荒里,點煤氣燈的都是上等人家。
這幢房子是李鴻章給他女兒——張愛玲的祖母的嫁妝,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張子靜都出生在這里。
愛玲出生的日子,一如她的文章,轟動背景下襯托出的平常人生。雖然平靜,但又耐人尋味。
1920年9月30日,這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陽光和煦,有一種寧靜的溫暖。一個女嬰的降生打破了這座豪宅的寧靜,伴著父親的嘆息,她的哭聲像是投入湖中的一顆石子,泛起一片一片漣漪后,最終又歸于平靜。而當時的人們無法預料,這樣的平靜之下,暗涌的,是一段怎樣的傳奇人生。
父親為她取名張煐,一個名字,標記了她人生的開始。帶她的何干是一個略微上了年紀的老女仆,常常喚她作“小煐”。當她十歲上小學的時候,母親要給她取一個新的名字,就從英文人名中暫時選擇了Eileen,音譯過來則是“愛玲”。母親再度取名,賦予了她生命新的意義。愛玲的傳奇,也便隨之成長。后來張愛玲在《二十世紀》發表英語文章,出版《秧歌》與《赤地之戀》等的英文版時,都署名為EileenChang。
張愛玲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綸的孫女,前清中堂大人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官宦世家,高門望族。生命為她鋪上了一層繁華的底色,而繁華卻未在她的生命中崢嶸。她成了見證繁華輝煌、體驗家道中落的親歷者,她所經歷的家庭生活一幕一角都反映著時代、國家、社會革命等一切重大題目的滄海桑田。
時光昏昏沉沉地往前趕,小愛玲隨著時光的步調在這座豪宅里漸漸成長。四季輾轉,又是一年的歲月輪回。小愛玲的生命中,將畫上第一個圈。按照張家的規矩,小孩子滿了周歲,都要“抓周”,以占卜將來的志向和命運。
那一日清晨,何干就打扮好了愛玲,小時候的愛玲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孩子。她穿著紅色的小夾襖,生著圓圓的臉,梳著短發,長長的齊劉海一直垂下來遮住了眉毛。客廳里亂糟糟的有很多人,下人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張家的主人們笑呵呵地坐在客廳里的沙發上,好像等著看一出隆重的好戲。這里當然要包括長大后張愛玲最喜歡的姑姑。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是曾經天津城里唯一戴著眼鏡的女性,她身上無處不彰顯著五四以后新青年的想法與裝扮。
張愛玲被大人們抱到一個裝著琳瑯滿目的物件的盤子前面,那是一個漆盤。小愛玲圓圓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著,這個小不點兒,抓起了一件東西后,上下打量著,在她把東西送進嘴里之前,大人們笑著從她手里搶了下來。
關于張愛玲在抓周時候到底抓了什么東西,她自己自然是不會記得的,只有任憑別人說。姑姑說她抓了一只小金鎊(19世紀初期至一戰結束,在英國本土及其殖民地流通的面值為1英鎊的金幣),何干卻堅持說她拿起的是一支筆。這件事情,現在已經不可考,那就讓我們用詩意的想法去看待這件事吧。
想起張愛玲筆下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異的傳奇故事,不如我們暫且相信何干的說法,就說她抓起的是一支筆吧。那些愛恨癡纏的故事在她的筆下流淌而出,那些時代驟變里的蒼涼散落在她的故事里。
張愛玲出生的第二年,她的弟弟張子靜也誕生在這座豪宅里。張子靜是一個漂亮又溫和的男孩,他的出生讓張家人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這個可以給張家傳宗接代的男孩子身上。就連帶張子靜的張干,都要比帶張愛玲的何干地位高些。張干裹著小腳,伶俐要強,處處占先。而何干因為帶的是個女孩子,便會有些自覺心虛,凡事都讓著張干。
而小愛玲是不能忍耐張干重男輕女的論調的,所以后來,這個脾氣倔強的小丫頭常常會和張干爭論不休,更是在一次爭論中氣得說不出話來。這也讓愛玲在很早就意識到了男女平等的問題,所以這顆年幼的心中就立志要銳意圖強,勝過弟弟。
最初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愛玲雖然生于上海,但是在她兩歲的時候全家搬到北方去。那時的她被用人抱來抱去,還沒有太多關于世界的記憶,她注視到最多的,是何干頸項上的松垮的皮膚,無趣的孩童,會用手去抓何干項頸上的皮。隨著她漸漸長大,何干的年紀越來越大,皮膚更加松軟下垂,愛玲的觸感就有了不同。也許,那便是她最初對歲月最真實的感受了。有時候,愛玲會不耐煩地抓得何干滿臉血痕。所以,用人的皮膚,給她留下了不少記憶,而她也更記住了那個善良的老用人。
愛玲關于童年的記憶是零碎的,往往都是某件事,給她留下了一種特殊的感覺,也因此烙在了她的記憶里。
在張愛玲的記憶中,第一個家是在天津。她很喜歡這個家,她在這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童年,她曾經在散文《私語》中回憶:“有一本蕭伯納的戲:《心碎的屋》,是我父親當初買的。空白上留有他的英文題識:‘天津,華北。一九二六。三十二號路六十一號。提摩太·C·張·’我向來覺得在書上鄭重地留下姓氏,注明年月,地址,是近于啰唆無聊,但是新近發現這本書上的幾行字,卻很喜歡,因為有一種春日遲遲的空氣,像我們在天津的家。”
愛玲覺得,一本書,讀過感受過,它的血液和靈魂掠過你的內心,停留或者飄遠,便已經有了重大意義,遠不必留名這樣明晃晃地標記。
如果你細心,一定會發現,從愛玲出生開始,最重要的爸爸和媽媽都是缺席的。在她模糊的記憶中,只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用人——何干時刻圍繞在自己身邊。也許從此刻起,讖語便已種下,親情,一樣是千瘡百孔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