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花好月圓(簡體書)
滿額折

花好月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花好月圓》內容介紹:魏微、喬葉、金仁順、戴來、葉彌、滕肖瀾、付秀瑩、阿袁,八位作家是當前女作家行列中的佼佼者,創作活躍、備受矚目,中短篇小說向來人緣極好,她們善于用自己極富感性與智性的筆觸,描摹出現代社會中男男女女躁動不安的心態,勾勒出這些人在迅速變化著的世界里的奔忙、辛勞,讓讀者一窺世間那些萬番流轉、林林總總、千折百回的真面目。作家們還特別善于透過主人公光鮮的外表,把他們的情感焦慮、內心掙扎、行為異動揭發出來,提醒人們提防、拒斥生活中那些磨損人心的負能量,安頓好自己的心靈,親手全力以赴地迎接更加多彩美好的未來。
《花好月圓》的作者是付秀瑩。

作者簡介

付秀瑩,女,1976年生,河北無極人。文學碩士,北京市作協簽約作家。有多部小說發表于《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等刊。作品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新華文摘》等選載,并收入多種小說選本及年度排行榜。短篇小說《愛情到處流傳》榮獲首屆中國作家出版獎、首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2009)大獎。小說《六月半》榮登中國小說學會2010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

名人/編輯推薦

《花好月圓》寫到,《小米開花》;《如意令》;《琴瑟》;《那雪》;《六月半》;《苦夏》;《火車開往C城》;《花好月圓》;《翠缺》;《傳奇》;《出走》;《遲暮》……作家付秀瑩特別善于透過主人公光鮮的外表,把他們的情感焦慮、內心掙扎、行為異動揭發出來,提醒人們提防、拒斥生活中那些磨損人心的負能量,安頓好自己的心靈,親手全力以赴地迎接更加多彩美好的未來。

寫下這個談論小說的題目,心里有些打鼓,首先是“女歌者”,然后又是“世界”云云,難道男作家不是“歌者”?難道男作家不面對“世界”?但我也想問,面對每天都在被制造的喧鬧、浮躁與龐雜,哪些說法對哪些人會真正具有合理性呢?還有——什么合理,什么不合理,難道會是有一定之規的嗎?而且,文學或者小說如果都在一定之規里面,那還能稱之為文學或小說嗎?其實,文學經常面對的恰恰是一些不確定、不肯定的經驗,作家提供細節、動機、苗頭,一步步地構建著自足的審美世界,往往是在含混中與讀者共同探尋意義、發現價值、暗示前景的。魏微、喬葉、金仁順、戴來、葉彌、滕肖瀾、付秀瑩、阿袁,八位作家是當前女作家行列中的佼佼者,創作活躍、備受矚目,中短篇小說向來人緣極好,她們善于用自己極富感性與智性的筆觸,描摹出現代社會中男男女女躁動不安的心態,勾勒出這些人在迅速變化著的世界里的奔忙、辛勞,讓讀者一窺世間那些萬番流轉、林林總總、千折百回的真面目。作家們還特別善于透過主人公光鮮的外表,把他們的情感焦慮、內心掙扎、行為異動揭發出來,提醒人們提防、拒斥生活中那些磨損人心的負能量,安頓好自己的心靈,親手全力以赴地迎接更加多彩美好的未來。
因為,這未來正是從當今延展而來的,由這世上萬端細枝末節的真面目造就,大多情況下隱在了平常人的日子里,只不過我們沒有長上一雙靈異的慧眼——像眼前這八位無比敏感而聰慧的女作家或女歌者們那樣,能夠細致入微地、一層層地把真相亮出來。在魏微看來,日子表面上看一家與一家大同小異,內里卻是沒法比的,家底兒、德行、運氣統統都要裹進來攪局,然而“更多的人家是沒有背景的,他們平白地、單薄地生活在那兒,從來就在那兒。對于從前,他們沒有記憶,也不愿意記憶。從時間的過道里一步步地走出來,過道的兩旁都是些斑駁脫落的墻壁,墻角有一雙破鞋,一輛自行車,過冬用的大白菜;從這陰冷的、長而窄的隧道里走出來的入,一般是不愿意回頭看的。”(《薛家巷》),這薛家巷已然成為一個世道人心的凄冷演兵場,你在上面不管有多凜然,不管如何深文周納,也遲早要露出大大小小的破綻來,煙火氣就是這樣產生的。
有煙火氣處必有精彩或倒霉的人生,無非是飲食男女、蜚短流長、聚散無定。比方說在職場,在商場,一邊是金融、實業、期貨、投資,一邊是男男女女、你來我往,聽他們口頭上說是渴望平靜的,是要心如止水,但一落實到行動上就偏偏是不肯安分的了。他們不知是被欲望還是被生活之流推著、牽引著,一步步走向自己未曾預料到的結局。滕肖瀾在《傾國傾城》里寫的那個叫龐鷹的女孩子,不知不覺地“與人家蘇園園”的老公佟承志搭上了。有天晚上,她“腦子里亂糟糟的,像纏成一團的毛線,總也找不到頭。一會兒,好不容易理齊了,倏忽一下,變戲法似的,又整個的沒了,空蕩蕩的,什么也沒有。更叫人彷徨了。”而且,她到底還是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生活中的那些吊詭的東西,猶如她的“老前輩”崔海的告誡——“每個字都是雙刃刀,兩邊都擦得雪亮,碰一碰便要受傷。不是這邊受傷,便是那邊受傷。血會順著刀刃流下來,一滴一滴,還沒覺出痛來,已是奄奄一息了。”可開弓沒有回頭箭,她決絕地體驗著、領悟著,不肯抽身而去。這便是一種新的人生樣態吧。
當然這種樣態在金仁順的筆下更多的是情愛,是男男女女之間的瓜葛或者糾葛,她有篇作品寫了一般人都不怎么敢涉筆的醫生,寫在醫生之間發生過的情愛關系的逆轉。其中有兩個人這樣議論男人和女人, “他們這些做醫生的男人,從來不會覺得女人是玫瑰,女人對他們而言是具體的、真實的,里里外外都清晰無比。只有黎亞非老公那種職業的男人,才會覺得女人是玫瑰,是詩,結果呢,我們這些當醫生的,能救女人的命卻不一定能得到她們的心,或者說愛,而黎亞非老公這類男人,卻能要了女人的命。”(《彼此》)你不得不佩服作家看得深。作品中的男人與女人,始終是在尋找著彼此。他們得到了彼此卻又忙著遠離彼此,最終實實在在地失去了彼此。這便是生活的變數造成的,更是心靈的變數所致。
不過,生活的變數或者世界的變數,無論城鄉,恐怕都會有相似、有相異的吧。但鄉村給人的感覺到底是不一樣的,在付秀瑩筆下,鄉村散發的氣息不單有十足的底氣與野性,在細膩具體方面往往超過我們的認知。因為,即使世界再變化,我想總有一些東西是要影響人的舌尖、心頭或者眼底的啊。比方鄉下的時間感,鄉下的色彩與聲響——“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秋天的鄉村,到處都流蕩著一股醉人的氣息。莊稼成熟了,一片,又一片,紅的是高粱,黃的是玉米、谷子,白的是棉花。這些繽紛的色彩,在大平原上盡情地鋪展,一直鋪到遙遠的天邊。還有花生、紅薯,它們藏在泥土深處,蓄了一季的心思,早已經膨脹了身子,有些等不及了。”(《愛情到處流傳》)就在這樣如詩如畫的背景下,在人們的意識之外,那些有關愛情的故事慢慢地、永久地流傳著,不管我們是否記得、寫得下來,一切似乎都難以阻擋。
不過,世上的一切終究又都是可以細究與質疑的——只要關乎人的心靈,關乎人的情感,文學生長的空間就是這樣構建、生長起來的,用以豐富人們的感覺與感官。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覺,可能是最可寶貴的東西之一,可能也僅次于生命了,但現代都市里的我們給它什么樣的機會呢?我們應該給它什么樣的機會呢?戴來有篇小說叫《我看到了什么》,很讓人有所觸動。是啊。人雖說貴為宇宙之靈長,似乎一切都可以在人的掌控之中了,但是,似乎一切又都從人的眼前溜走了。如果我們只滿足于死心塌地做俗世的“甲乙丙丁”,如果我們按照生活規定的步子“一、二、一”地走下去,每個人大概都不會為自己的內心收獲更多的。幸好,那些天才而敏感的歌者們,用自己的文字,不倦地為我們留存了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的蹤跡,不是這樣嗎?
為追溯、探訪這些蹤跡,還是讓大家再次回到自然、回到鄉間吧。自然無疑是我們心中最遼遠、最開闊的存在了,這里生長與發育的一切都沒有受到慣常的約束,任何蹤跡都是天然伸展的。不過,我還是驚嘆于葉彌的感官對大自然、鄉間所有美好的精準捕捉,而且,她生發于內心的情愫是那樣的純粹——“農歷九月中旬,稻田收了,黃豆收了。每當看見空空的稻田和豆田,我的心中會涌起無比的感動,人類的努力,在這時候呈現出和諧、本分的美。種植和收割的過程,與太陽、月亮、風息患相關,細膩而美妙,充滿著真正的時尚元素。”(《寺占花橋》)當然,她向來毫不吝嗇自己對生長于自然之中的魚蟲花草、貓狗雞犬的贊美,她在《香爐山》里寫“我”在鄉間的道路邊上掩埋蝴蝶翅膀,在《桃花渡》里寫在藍湖邊葬掉一歲大的貓咪“小玫瑰”。她寫著這一切,是為了哀悼什么嗎? “城市的光和影極盡奢華,到處是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出生在城市,在城里整整生活了二十八年,從來不知道城市到底意味著什么。就在今晚,我突然明白,城市里的文明和奢華,原來是為了消除人心的孤獨。”在這個世界上,人原來是如此的孤獨啊。在這里,我想起110年前德國詩人里爾克吟誦過的:“說不定,我穿過沉重的大山/走進堅硬的礦脈,像礦苗一樣孤獨/我走得如此之深,深得看不見末端/看不見遠方:一切近在眼前/一切近物都是石頭”(《關于貧窮與死亡》),葉彌發現的孤獨居然需要城市的喧囂給予支撐,與里爾克的想法如此相通。
其實最需要支撐的當然還是人的內心,喬葉的《妊娠鰳寫了想偷一次情的女人的矛盾心理,她事到臨頭,性的沖動生生被自己的妊娠紋給制止了,這便是心里沒有底、沒有支撐吧。再比如慣于寫高校眾生相的阿袁,同樣發現了現代人心里發虛與飄忽的狀態,她在《湯梨的革命》里以“圍城”式的筆調寫道:“三十六歲對女人而言,按說是從良的年齡,是想被招安的年齡。莫說本來就是良家婦女,即便是青樓里的那些花花草草,到這年齡,也要收心了,將從前的荒唐歲月一古腦兒地藏到奩子里去,金盆洗手之后,開始過正經的日子。這是女人的世故,也是女人的無奈。所以陳青說,女人到這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陳青三十九,是哲學系最年輕的女教授,也是哲學系資格最老的離婚單身女人。這使她的性格呈現出絕對的矛盾性,也使她的道德呈現出絕對的矛盾性。”因發虛所以就矛盾、就糾結,這同樣是這個現實世界投射給人們心理的種種不正常情狀之一,女作家們記錄下來這一切,是惋嘆,更是歌吟。
是為序。
2013年12月8日北京德外
(作者為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

目次

女歌者或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
――為《當代中國實力派女作家》書系而作
愛情到處流傳/1
幸福的閃電/15
小年過/27
小米開花/42
如意令/58
琴瑟/70
那雪/81
六月半/99
苦夏/112
火車開往c城/122
花好月圓/130
翠缺/139
傳奇/146
出走/161
遲暮/172

書摘/試閱



周末的午后,母親坐在院子里,把簸箕端在膝頭,費力地勾著頭。天熱,小米都生蟲子了。蟬在樹上叫著,一聲疾一聲徐,霎那間,就吵成了一片。母親專心撿著米,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就臉紅了。她朝屋里望了望,父親正拿著一本書在看,神態端正,心里就罵了一句,也就笑了。她頂喜歡看父親這個樣子。當年,也是因為父親的文化,母親才絕然地要嫁給他。否則,單憑父親的家境,怎么可能?算起來,母親的娘家,祖上也是這一帶有名的財主。只是到后來,沒落了。然而架子還在。根深蒂固的門戶觀念,一直延續到我姥姥這一代。在芳村,這個偏遠的小村莊,似乎從來沒有受到時代風潮的影響。它藏在華北平原的一隅,遺世獨立。這是真的。母親又側頭看了一眼父親,心里就忽然跳了一下。她說,這天,真熱。父親把頭略抬一抬,眼睛依然看著手里的書本,說可不是—這天。母親看了父親一眼,也不知為什么,心頭就起了一層薄薄的氣惱。她閉了嘴,專心撿米。半晌,聽不見動靜,父親才把眼睛從書本里抬起來,看了一眼母親的背影,知道是冷落了她,就湊過來,俯下身子,逗母親說話。母親只管耷著眼皮,低頭撿米。父親無法,就叫我。其時,我正和鄰家的三三抓刀螂,聽見父親叫,就跑過來。父親說,妮妮,你娘她,叫你。我正待問,母親就撲嗤一聲,笑了,說妮妮,去喝點水,看這一腦門子汗。然后回頭橫了父親一眼,錯錯牙,你,我把你——很恨了。我從水缸子的上端,懵懵懂懂地看著這一切,內心里充滿了莫名的歡喜,還有顫動。多么好。我的父親和母親。多年以后,直到現在,我總是想起那樣的午后。陽光。刀螂。蟬鳴。風輕輕掠過,揮汗如雨。這些,都與恩愛有關。
周末的時候,四嬸子很少來我家。偶爾從門口經過,被我母親叫住,稍稍立一下,說上兩句,很快就過去了。看得出,此時,母親很希望別人同她分享自己的幸福。母親紅暈滿面,眼睛深處,水波蕩漾,很柔軟,也很動人。說著話,常常忽然就失了神。人們見了,輩分小的,就不禁開起了玩笑。母親輕聲抗辯著,越發紅了臉。也有時候,四嬸子偶爾來家里,同我母親在院子里說話。我父親在屋子里,靜靜地看書。我注意到,這個時候,他看得似乎格外專心。他盯著書本,盯著那一頁,半晌,也不見翻動。我輕輕走過去,倒把他嚇一跳。說妮妮,搗什么亂。
事情是什么時候開始發生變化的呢,我說不好。總之,后來,記憶里,我的母親總是獨自垂淚。有時候,從外面瘋回來,一進屋子,看見母親滿臉淚水,小小的心里,既吃驚,又困惑。母親看到我,慌忙掩飾地轉過身。也有時候,會一把把我攬在懷里,低低地啜泣不已。我伏在母親的胸前,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母親的身體微微顫抖著,我能夠感覺到,來自她內心深處的強烈的風暴,正在被她竭盡全力地抑住。我想問,卻不知道該問些什么,如何開口。在我幼小而簡單的心目中,母親是無所不能的。她能干。這世上,沒有什么能夠難倒她。后來,我常常想,當年的母親,一定知道了很多。她一直隱忍,沉默,她希望用自己的包容,喚回父親的心。她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平日里,家里家外,她照常操持著一切。每個周末,她都會像往常一樣,迎接父親回來。對父親,她只有比從前更好,溫存,體貼,甚至卑屈,甚至諂媚。而且,一向不擅修飾的母親,競也漸漸開始了打扮。多年以后,我才發現,原來,母親的打扮是有參照的。當然,你一定猜到了,這個參照,就是四嬸子。
怎么說呢,在芳村,四嬸子是一個特別的人物。四嬸子的特別,不僅僅在于她的標致。更重要的是,四嬸子有風姿。這是真的。穿著家常的衣裳,一舉手,一投足,就是有一種動人的風姿在里面。你相信嗎,世上有這樣一種女人,她們天生就迷人。她們為男人而生。她們是男人的地獄,她們是男人的天堂。直到后來,我常常想,父親這樣一個讀書人,敏感,細膩,也多情,也浪漫,偏偏遇上四嬸子這樣的一個人物,什么樣的故事是不可能的呢?我忘了說了,四叔,四嬸子的男人,早在新婚不久,就辭世了。據說是患了一種怪病。村子里的人都說,什么怪病。丑妻,近地,家中寶。這是老話。也有人說,桃花樹下死,做鬼也風流。聽的人就笑起來,很意味深長了。
關于父親和四嬸子,在芳村,有很多版本,流傳至今。在人們眼里,這一對人兒,一個郎才,一個女貌,真是再相宜不過了。然而——人們嘆息一聲,就把話止住了。然而什么呢?人們搖搖頭,又是一聲嘆息。我說過,芳村這個地方,對于男女之事,向來是自相矛盾的。保守的時候,恨不能唾沫星子把犯錯的人淹死。開通的時候,怎么說呢,在芳村,莊稼地里,河套的林子間,村南的土窯后面,在夜色的掩映下,有多少野鴛鴦在那里尋歡作樂?有時候,我想,父親和四嬸子,他們之間,或許真的熱烈地愛過。也或許,一直到老,他們依然在愛著。我不愿意相信,當年,父親只是偶一失足,犯了男人們常犯的毛病。當然,這一樁風流事惹惱了很多人。男人們,對我的父親咬牙切齒。女人們,則恨不能把四嬸子撕碎。她們跑到母親面前,聲聲詛咒著,替母親不平。在她們眼里,父親是無辜的。是四嬸子,這個狐貍精,勾引了父親,壞了他的清名。母親只是聽著,也不說話,臉上淡淡的,始終看不出什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