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國際貨幣體系研究:變遷,規律與改革(簡體書)
滿額折

國際貨幣體系研究:變遷,規律與改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各國間經濟聯系日趨緊密,各國貨幣制度也由此進行碰撞與交流。第一次工業革命將世界經濟有機聯系在一起,大量而頻繁的國際貿易需要價值穩定的貨幣和穩定的匯率環境,國際貨幣體系由然而生。
國際貨幣體系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在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的反映,其自身發展也必將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自國際貨幣體系產生以來,關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從未中斷,作為一項制度安排,特定時期的國際貨幣體系運行難免與不斷發展的世界經濟與世界格局不相適應,因此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一個歷久彌新的主題,國際貨幣體系百年變遷史中,一直持續著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案的討論。
本書主要從國際貨幣體系變遷史入手,詳細闡述國際金本位制、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誕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和具體運行情況,通過研究國際貨幣體系史得出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規律性結論,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特別是中國如何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女,1980年10月生。2012年6月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史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內蒙古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近年來圍繞世界經濟史、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發展與政策等問題,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完成及正在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文庫理論經濟學精品系列(二)

目次

第1章 國際金本位制確立之前的近代國際貨幣制度(1800-1870)
1.1 復本位制的概念與特點/002
1.1.1 復本位制的概念與形式
1.1.2 復本位制的特點
1.2 復本位制的運行一一以法國、美國為例
1.2.1 復本位制的運行法則一一格雷欣定律
1.2.2 19世紀法國復本位制的運行
1.2.3 拉丁貨幣同盟
1.2.4 美國復本位制的建立及運行
1.2.5 美國的白銀與黃金之爭
1.3 復本位制的衰落
1.3.1 直接原因
1.3.2 根本原因
1.4 對復本位制的評價
1.5 英國金本位制的建立
1.5.1 英國的鑄幣體系及鑄幣貶值
1.5.2 鑄幣體系的恢復及鑄幣改革
1.5.3 金塊論戰
1. 5.4 金塊論戰的持續
1.5.5 金塊論戰的影響
1.6 對英國金本位制的評價
第2章 國際金本位制(1871一1914)
2.1 國際金本位制的建立
2.1.1 英國經濟的迅速崛起
2.1.2 自由貿易政策的廣泛推行
2.1.3 金本位制的國際擴散
2.2 國際金本位制的主要內容
2.2.1 黃金充當國際本位貨幣
2.2. 2 限于黃金輸送點?的固定匯率
2.2.3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2.3 國際金本位制時期的英格蘭銀行
2.3.1 英格蘭銀行的成立與發展
2.3.2 英格蘭銀行對國際金本位制的主導作用
2. 3.3 國際金本位制與最后貸款人角色的矛盾
2.4 國際金本位制的“中心一外圍”格局
2.4.1 中心國的國際合作
2. 4.2 外圍國的不穩定性
2.5 國際金本位制的積極作用
2.6 國際金本位制穩定運行的條件及其缺陷
2.6.1 國際金本位制穩定運行的條件
2.6.2 國際金本位制的缺陷
2.7 對國際金本位制的評價
第3章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1919一1939)
3.1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
3.1.1 古典國際金本位制的解體
3.1.2 重建國際貨幣體系的困境
3.1. 3 金匯兌本位制的建立
3.2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主要內容
3.2.1 黃金與外匯同是本位貨幣
3.2.2 與黃金保持間接聯系的固定匯率制
3.2.3 不平等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3.3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時期的國際收支
3.3.1 德國戰爭賠款及國際資本流動總趨勢
3.3.2 基準貨幣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
3.4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時期的國際貨幣合作
3.5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積極作用
3.6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及其缺陷
3.7 對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評價
第4章 布雷頓森林體系(1945一1973)
4.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4.1.1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
4. 1.2 “凱恩斯計劃”與“懷特計劃”
4.1.3 《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共識體現
4.2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
4.2.1 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4. 2.2 黃金一美元本位制
4.2.3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
4.2. 4 廢除外匯管制
4.2.5 非對稱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4.3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行
4.3.1 布雷頓森林體系平穩運行階段(1944―109)
4.3.2 布雷頓森林體系動蕩運行階段(1960一1968)
4.3.3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步瓦解階段(1969―1973)
4.4 特別提款權的設立
4.4.1 特別提款權設立的背景
4.4.2 特別提款權的誕生
4.4.3 特別提款權的作用
4.5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中心一外圍”格局
4.6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積極作用
4.7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
4.7.1 無法克服的“特里芬難題”
4.7.2 僵硬匯率制度下各國權利與義務的非對稱
4.7.3 不健全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4.8 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評價
第5章牙買加體系(1973年至今)
5.1 牙買加體系的建立
5.1.1 牙買加體系建立的背景
5.1.2 “二十國委員會”及牙買加協定
5.2 牙買加體系的主要內容
5.2.1 以美元為主導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
5.2.2 以浮動匯率為主體的混合匯率體制
5.2. 3 靈活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5.3 牙買加體系的運行
5.3.1 20世紀70年代歐洲的“蛇形浮動”
5.3.2 20世紀80年代美元的升值與貶值
5.3.3 歐洲貨幣體系的建立與危機
5.3.4 歐元的誕生與國際貨幣競爭
5.4 牙買加體系與國際金融危機
5.4.1 拉莢債務危機
5.4.2 亞洲金融危機
5.4. 3 美國次級貸款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5.5 牙買加體系的積極作用
5.6 牙買加體系的缺陷
5.7 對牙買加體系的評價
第6章 國際貨幣體系演變及若干改革設想
6.1 對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理論解釋
6.1.1 霸權穩定論對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解釋
6.1.2 網絡外部性理論對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解釋
6.1.3 復雜系統演進理論對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解釋
6.2 國際貨幣體系演變規律概括
6.2.1 政府因素從邊緣走到中心
6.2.2 國際合作重要性El趨加強
6.2.3 國際貨幣體系不對稱性長期存在
6.2.4 貨幣霸權因素無法避免
6.2.5 與國際經濟環境適應協動
6.3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設想/181
6.3.1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案
6.3.2 20世紀90年代以后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案
6.3.3 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后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案
6.3.4 對上述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案的總結
6.4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現實條件與發展趨勢
第7章 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實踐與前瞻
7.1 中國貨幣制度的簡單歷史回顧
7.1.1 中國古代貨幣制度
7.1.2 中國近代貨幣制度
7.1.3 中國現代貨幣制度
7.2 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基礎條件/207
7.2.1 強大的國民經濟
7.2.2 巨額的外匯儲備
7.2.3 不斷擴大的對外貿易份額
7.2.4 人民幣自發實現區域性流通
7.2.5 金融業的改革與開放
7.2.6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地位與作用
7.2.7 中國全面參與國際事務
7.3 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利益訴求
7.3.1 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和職能
7.3.2 促進國際貨幣合作
7.3.3 制定公平的國際準?和措施
7.3.4 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運行機制
7.4 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阻滯因素
7.4.1 國際政治勢力的博弈阻礙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7.4.2 霸權主導下的國際貨幣金融格局難以改變
7.4.3 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仍然可以繼續運行
7.4.4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7.5 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策略
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

書摘/試閱



再次,李嘉圖雖然不否認通貨價值變動是造成農業蕭條的原因,但這并不是主要原因,農產品價格下跌的直接原因是由農產品的供過于求導致的。由于谷物法的存在,英國的谷物價格一直高于其他國家,拿破侖戰爭后,英國的農業連年豐收,而且又從愛爾蘭輸人大量農產品,供過于求的谷物當然會價格下跌,與受谷物法保護下的谷物價格相比,下跌幅度顯得更大。因此廢除谷物法、取消對農業的不恰當保護才是改變農業困境的出路。最后,李嘉圖提出物價下降,使得所有使用資本的人生產成本下降,利潤并不會因為幣值上升而全部消失,雖然在幣值上升的情況下,固定的支出(如稅收)會增加支出者的負擔,但在以前貨幣貶值的情況下,固定的支出也是按貶值的貨幣計算的,這樣看來,之前農民也曾經得到過好處,所以他們不應該有什么抱怨。通過上述辯論,李嘉圖否認了金本位制與英國經濟蕭條間的聯系,指出紙幣貶值的原因是由于金價高于金幣官價所致。
1.5.5金塊論戰的影響
英國的金塊論戰從時間上分為前后兩個時期,每一時期論戰的重點有所不同:前一時期的論戰主要涉及紙幣與黃金可兌換前后,紙幣發行量與黃金數量以及物價水平的關系;后一時期的論戰則主要討論金本位制實行后對英國經濟的影響。總體而言,本次金塊論戰涉及了以下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紙幣數量與黃金供給量的關系,二是黃金自身價值變化對物價的影響。
貨幣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換的媒介,在幣值不變、物價不變的前提下,商品數量越多,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大,所以貨幣的供給量應該與經濟發展的速度相適應,如果供給過多,則最終會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匯率下跌;供給過少,又會由于交換手段的不足,阻礙經濟的繼續發展。雖然反金塊主義者運用這一原理反對銀行券與黃金的可兌換,但面對英國物價高漲而匯率下跌的局面卻無法提出更好的解決對策。在銀行制度與職能并不完善的19世紀初期,純粹的信用本位制還無法實現。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