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家常營養飯菜(簡體書)
滿額折

家常營養飯菜(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價
:NT$ 198 元
優惠價
8717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實用版吃好每天三頓飯,要想不生病,先要吃對了,回家吃飯的智慧就是每天餐桌上的家常飯菜。首席健康專家和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於康一起教你怎麼買、怎麼做、怎麼選、怎麼吃對每天三頓飯。兩千五百年前,西方醫聖希波克拉底即提倡:「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H.G.Bieler醫師在行醫半個世紀後,亦提出他的誠懇忠告:「大自然治病,醫生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助手而已。」也就是說,不當的食物是引起疾病;適當的食物卻可以治病。有一位讀者在書店購書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看看有沒有簡單的,自己能做的,又能促進健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用、簡單、可操作性、對健康有幫助應當是這本菜譜書編寫時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本書由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著名營養專家於康教授共同把關,讓你吃好、吃對家常飯菜,為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洪昭光,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曾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和「美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名人錄,現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領導小組副組長。為中央文明辦、衛生部組織「相約健康社區行」首席健康專家。於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醫師營養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烹飪學會營養專業委員會理事及顧問委員會委員。

作者簡介

洪昭光,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曾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和“美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名人錄,現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領導小組副組長。為中央文明辦、衛生部組織“相約健康社區行”首席健康專家。

 

于 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醫師營養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烹飪學會營養專業委員會理事及顧問委員會委員。

名人/編輯推薦

 實用版吃好每天三頓飯,現在食品安全成為人們心頭的一道陰霾,在外面吃,各種不放心,回家吃,很多人不會做,做不好。本書就是教你做好簡單的家常飯菜,不費時間,不擔心不會做,零起點學會家常飯菜的做法和營養搭配,每道菜都幫讀者算出了能量的多少,自己按照身體需要定量吃,不擔心吃多了會胖,按照于教授的吃飯順序,不擔心吃出病,市場上那么做的食譜和營養類的圖書,各說各的理,看多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其實,三頓飯吃的對很簡單,就是把握好吃的順序、吃的量、吃的清淡就好。自己再能做著吃就是好上加好,在外吃得不安全,就回家自己做著吃,做的過程和吃的過程也是很好的放松的過程,這就是生活,你要的快樂,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怎么吃才是吃對順序呢?早中晚三餐怎么吃才對。

★ 平常的食材那么多,要怎么處理才能既保留營養又能色香味俱全呢?

★ 按照順序教你做對家常飯菜,先來一碗湯的做法吧。

★ 喝湯吃飯,青菜素淡,吃肉也不擔心,這就是吃的對的好處。

★ 每道菜的能量換算都面面俱到,你自己就能把握好吃的量,還擔心什么!趕緊回家自己做吧,最安全最放心。



目次

第一章 70%的疾病與吃喝有關
一、烹飪營養與健康
食譜搭配的原則
不同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影響
營養來自家常飯菜
人體不可缺的七大營養素
不會吃是百病之源
營養安全和食品安全
要想身體好,均衡膳食最關鍵
進食順序你吃的對嗎
能量平衡才不會生病
食物能量自己就能算

二、每天三頓飯的吃飯原則
早餐應該怎么吃 第一章 70%的疾病與吃喝有關
一、烹飪營養與健康
食譜搭配的原則
不同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影響
營養來自家常飯菜
人體不可缺的七大營養素
不會吃是百病之源
營養安全和食品安全
要想身體好,均衡膳食最關鍵
進食順序你吃的對嗎
能量平衡才不會生病
食物能量自己就能算

二、每天三頓飯的吃飯原則
早餐應該怎么吃
早餐最佳時間
不吃早餐危害大
適合早餐食用的食物
早餐喝粥要注意什么
吃西式早餐要注意什么
6種早餐不能吃
午餐應該怎么吃
晚餐的吃飯原則
水果怎么吃最營養
解讀膳食寶塔第一層

第二章 家常營養湯煲餐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
一碗好湯的竅門:在家煲湯常識
煲湯離不開調料:香辛料的處理
煲出來的美味:八大秘訣?七大技法

三鮮疙瘩湯
銀杏蔬菜湯
紫菜黃瓜湯
土豆湯
金針菇豆角湯
山藥潤肺湯
蓮藕養身湯
蓮藕骨頭湯
海帶絲瓜湯
油菜玉米湯
香芋芡實薏米湯
三鮮冬瓜湯
山藥排骨湯
蓮藕瘦肉珧柱湯
草菇木耳湯
口蘑湯
竹蓀蓮藕湯
青筍金針湯
益壽香菇湯
白蘑田園湯
無花果燉銀耳
木耳黃花湯
口蘑竹蓀湯
絲瓜蘑菇湯
蘆筍南瓜烏雞湯
滋補雞湯
術苓雞翅湯
椰子鵪鶉湯
燉乳鴿
黨參乳鴿湯
芙蓉三絲湯
冬瓜烏雞湯
何首烏煲雞湯
烏骨雞莼菜湯
栗子煲雞湯
百果雞煲
何首烏黑米雞蛋湯
雙耳鶉蛋湯
香菇木耳豆腐湯
八寶豆腐湯
三鮮豆腐羹
烏豆腐竹湯
豆芽海帶豆腐湯
發菜豆腐湯
豆腐蛋黃湯
白菜豆腐湯
豆泡白菜湯
百葉油豆腐鑲肉湯
苦瓜豆腐湯
牛肉豆腐湯
山藥豆腐湯
木耳燉豆腐
雙冬豆皮湯
香菇時蔬燉豆腐
木瓜鯽魚湯
鰱魚絲瓜湯
火腿魚頭湯
參芪泥鰍湯
草果陳皮青魚湯
何首烏鯉魚湯
冬瓜草魚湯
萵筍海鮮湯
三鮮魷魚湯
菠菜黃魚羹
赤豆燉鯉魚
奶湯蘿卜鱖魚
參竹魚尾湯
北芪泥鰍湯
家常帶魚煲
木瓜鱸魚湯
墨魚豬肚湯
豆腐芥菜魚頭湯
淡菜鯽魚湯
草菇海鮮湯
墨魚油菜湯
鯽魚豆芽湯
蛤蜊絲瓜湯
淮山百合鯽魚湯
胡蘿卜腐竹鯽魚湯
冬菜煲銀鱈魚


第三章 家常營養主食湯后用主食,腸胃添活力
善用工具制作家常主食:工具部分
制作面食的各種面團:應用部分
制作主食的各種餡料:美味的餡料

南瓜百合粥
時蔬飯團
蘿卜肉粥
金銀黑米粥
金筍牛肉粥
韭菜鮮蝦粥
荸薺豬肚粥
紅棗銀耳粥
杏仁紅棗粥
八寶粥
麻香餡餅
菜肉烙餅
火腿青菜炒飯
鮮牡蠣蛋炒飯
彩椒牛肉炒飯
煎豆沙餅
冬瓜餅
白筋餅
牛肉餡餅
韭菜薄餅
白菜餅
菠菜餅
豆面小窩頭
黑米面饅頭
金銀饅頭
蜂蜜小饅頭
牛肉花卷
香麻花卷
合面菇香團子
香蔥花卷
趣味花卷
韭菜肉餡包子
菊花包子
玉米面素菜包
胡蘿卜牛肉水餃
鮮湯羊肉包
酸菜水餃
香酥咖喱餃
白菜水餃
三彩餃子
家常炸醬面
冬菇炒面
什錦雞蛋面
牛肉熗鍋面
玉米湯面
魚丸清湯面
特色蒸面條
麻辣牛肉面
肉絲干拌面
翡翠涼面拌菜心
家常肘花面


第四章 家常營養素菜主食后食素,健康不長肉
炒出各種美味家常菜:小炒秘笈

南瓜炒百合
西芹炒雙片
白菜炒三絲
素炒三絲
西芹百合炒腰果
蝦醬炒四季豆
番茄土豆片
家常茼蒿桿
菜花炒三片
苦瓜炒蝦仁
小炒雙絲
樹椒土豆絲
多味什錦菜
糖醋水晶蘿卜
涼拌五絲
海味芹菜
姜汁拌空心菜
爽味蘿卜卷
豆干拌四季豆
花生仁拌芹菜
芹菜拌土豆絲
五味苦瓜
爽口老虎菜
芥末菜花
花生米拌黃瓜
麻醬拌茼蒿
芹菜拌竹筍
涼拌青木瓜
姜汁四季豆
南煎豆腐
黃金豆腐
翡翠豆腐
蠔油豆腐
什錦豆腐
香干炒芹菜
麻婆豆腐
豇豆炒豆干
尖椒干豆腐
蝦醬茼蒿炒豆腐
番茄炒豆腐
木耳炒腐竹
脆芹拌腐竹
絲瓜炒雞蛋
百合炒雞蛋
木樨豆腐
醋姜拌松花蛋
蔥拌鵝蛋
栗子雙菇
杭椒炒素菇
干煸茶樹菇
芥藍炒雞腿菇
山藥炒香菇
香菇炒西葫蘆
老醋拌木耳絲
黑白拌時蔬
草菇拌雙花

第五章 家常營養肉菜素后少量肉,年輕不長皺
肉類這么做更營養:健康吃肉

蒜香排骨
芥菜炒里脊絲
軟炸里脊條
大蒜燒牛腩
清蒸羊肉
魚香豬蹄
紅燒牛肉
胡蘿卜燒羊腩
牛肉絲拌芹菜
牛肉絲拌苦苣
腰果拌肚丁
蹄筋拌豆芽
兔肉拌蘆筍
辣拌羊肚
熗拌牛百葉
蒜泥耳片
里脊絲拌四季豆
香蒜燜雞肉
大鵝燜土豆
菠蘿雞塊
魔芋燒鴨
鮮蓮炒仔雞
木耳炒雞塊
泡菜生炒雞
紅燒鳳翅
涼拌雞絲蕨菜
檸檬雞球
白果炒雞丁
雙花炒雞片
醬爆鴨塊
醬爆桃仁雞丁
回鍋鴨肉
雞絲拌干絲
香蔥拌雞胗
雞松拌茄子

水產這樣做最鮮美:美味海鮮

干燒魚塊
清蒸鱸魚
炸烹銀魚
蔥椒鮮魚條
清蒸扇貝
清蒸茶香鯽魚
冬菜蒸鱈魚
家燜黃魚
剁椒魚頭
醋燜鯉魚
臘八蒜燒帶魚
爆炒魷魚
香辣蟹
宮保大蝦
翡翠蝦仁
海螺肉炒西芹
蘆筍炒蝦仁
雪菜炒黃魚
西芹芒果炒鮮貝
鱖魚絲炒油菜
涼拌海帶
泡菜三文魚
蝦干拌西芹
拌墨魚
明蝦沙拉
海鮮沙拉
雙椒拌螺丁
蜇頭拌莧菜
香蔥拌蜆子
三絲拌蟶子
大蒜菠菜拌蛤仁
海蜇皮拌白菜心
橄欖菜拌鱔絲

書摘/試閱

第一章 70%的疾病與吃喝有關

世界營養學界經過長期的研究表明:70%的疾病與吃喝有關。由此,吃好

每天三頓飯顯得尤為重要。每天三頓飯,乃至每一頓飯,到底應該吃什么、如

何吃?本章將為您提煉出與您健康相關的必知知識,以及最簡單、實用的科學

進餐準則。

營養關鍵詞:營養均衡,適量、安全,少鹽、少油。

一、烹飪營養與健康

營養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要素,也是保證健康的基石,人體的健康與這些營養素息息相關,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多或少都會使人體產生健康問題。同時,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這些營養素既相對獨立又互相影響,在共同作用與互相拮抗之間對人體的健康共同發揮作用。因此,平衡膳食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平衡膳食需要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需要我們在追求營養和享受美味之間尋找到一個現實的平衡點。膳食結構是被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如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甚至不同的身體狀況,這些因素也是在逐漸變化的,所以,膳食結構也是變化著的,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調整來促使它向著更利于健康的方向變化。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了針對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其核心就是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

除母乳之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平衡的膳食必須有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所以,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提出以谷類為主,既保持了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又避免了發達國家那種以高能量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的弊端。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粗糧有利于吸收谷麥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是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礦物質(包括鈣、磷、鉀、鎂、鐵等)、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淀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近十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進食較多的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眼病的危險以及預防某些癌癥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每天要吃奶類、豆類及其制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也較高,而且進食后鈣的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普遍偏少,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兒也較多,這很可能與膳食中鈣攝取不足有一定的關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使其將來發生骨質疏松的年齡延后。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會減緩其骨質丟失的速度,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因此,應大力倡導奶類的攝取。

豆類及其制品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同時防止城市人口消費肉類食品過多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食用豆類,促進大豆及其制品的生產和消費。

4.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于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此外,肉類中鐵的利用率較高,動物肝臟中維生素A的含量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像肥肉和葷油這樣高能量和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且會導致許多慢性病,因此應少吃。

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體力活動幫助人體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多而活動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增加體重,久而久之則引起發胖。反之,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則可能會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因此,人們應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6.膳食要清淡、少鹽

膳食清淡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每日食鹽量的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2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食用過多。

7.若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場合,人們往往會飲酒,有些人則天天飲酒。高度酒除含高能量外,不含其他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各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飲酒過多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這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因此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則不應飲酒。

8.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污染 、雜質 、變色 、變味并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飲食衛生關,謹防“病從口入”。進餐時也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二、食譜搭配的原則

食譜搭配的總原則是根據平衡膳食的要求,首先滿足就餐者對營養素和能量的需求,并保證各營養素之間達到平衡;還要注意選擇合理的烹飪方法,以避免營養素在烹飪過程中的損失,當然,食物的安全是食譜搭配定制時首要考慮的因素。食譜搭配一般需要滿足以下幾條原則:

1.食品安全是基本要求

選擇清潔、安全的食物是搭配食譜的最基本要求。

2.要滿足就餐者營養素及能量的需求

制定食譜時要考慮就餐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勞動強度、生理特點、健康需求等因素,以確定合理的營養素的攝入量,使食物中的營養素的供給量既能滿足生理需要,又能有益健 康。

3.要注意各營養素之間的比例適宜

需要特別注意營養素在人體內發揮作用時相互間的關系,如維生素C對鐵元素消化和吸收的影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維生素E與脂肪代謝產物的影響等。在搭配食譜時不能簡單地確定營養素的供給量標準,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

4.食物原料多樣化

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沒有哪一種食物能滿足人體營養素的全部需要,只有選擇不同種類、來源,不同加工方法的食物原料才能達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滿足營養素的全面需求。膳食寶塔將食物分為谷類、豆類、奶類、蔬菜、水果、肉類、水產類、蛋類、油脂九類。應該在每餐食物中至少選擇三種食物,蔬菜、水果還應該更多些,這樣才能滿足平衡膳食的需要。

 

5.要根據就餐者的特點來搭配

搭配食譜時要充分考慮就餐者的特點,年齡、職業還有膳食習慣,然后選擇合理的烹飪方法。注意:一周之內每日食譜盡量不要重復,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這樣不但能減少營養素的損失,避免在烹飪過程中產生對健康有害的物質,還能增加就餐者的食欲。

另外,在搭配食譜時還要考慮地區食物供應情況、經濟承受能力以及烹飪技術和設備等特點,搭配出切實可行的食譜,否則不能實施的食譜,搭配得再科學合理也只能是一紙空文了。

6.特殊營養素要注意

我國有一些地區會有與營養素有關的地方性疾病,如碘缺乏、氟缺乏或過多、硒缺乏或過多的地區,還有一些易高發的營養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這些情況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食品,如加碘鹽等。

 

三、不同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影響

數千年的中華廚藝傳承下來,烹飪方法也有了千變萬化,不同的烹飪方法可以做出不同的菜肴,而原料中的營養素也會在這些過程中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烹飪加工的方法對營養素產生了哪些影響。

1.煎、貼:這是以少量的油遍布鍋底作為傳熱介質的烹飪方法,一般制作的時候火力不大,不容易使表面迅速吸收從鍋底傳來的大量能量而使其中的水分氣化。貼菜一般都需要掛糊,所以營養素損失不多。

2.炒、爆、熘:這種烹飪方式一般操作迅速,加熱時間很短,水分及其他營養素不容易流失,損失營養素較少。有些菜肴用淀粉勾芡,淀粉中含有的谷胱甘肽具有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綠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直接食用吸收率很低,用油烹制后能增加吸收率。

3.炸:炸是大火加熱,如果食材不經掛糊就放入油中,在炸制過程中食材的水分由于吸收了大量的汽化熱而迅速氣化,成品則酥脆且稍硬,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營養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蛋白質因高溫炸焦而嚴重變性,脂肪也因為油炸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使營養價值降低。對于蔬菜來說,油炸要比水煮損失的維生素更多一些,肉類炸熟后會損失B族維生素。

如果食材經過掛糊或者上漿后再下油鍋,糊、漿會在熱油中形成一層脆性的保護層,使原料不與油接觸,原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的損失減少,同時還防止了內部水的氣化,使原料所含的汁液、鮮味不容易外溢,既保證了外層酥脆,又留住了內部軟嫩的質感。

4.蒸:蒸菜是以水蒸氣為傳熱介質,食材與水蒸氣基本處于密閉空間內,可溶性物質的損失比較少,但是由于需要較長的制作時間,所以因加熱引起的維生素C分解的量增加了。

5.燉:燉菜以水為傳熱介質,一般用小火烹制,需要時間較長,因而有大量的可溶性物質溶于湯中,此外,因為溫度比較低,蛋白質的變性溫和,處于容易消化的狀態,不溶的膠原蛋白也轉變為可溶性的明膠。如果把燉菜的汁液用來做調味或湯底,可以避免營養素的損失,還保留了食物的香味。脂肪組織中的脂肪酸與其他的化學成分反應,可生成多種香味物質。淀粉在燉制的過程中被糊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溶于水的礦物質會隨著原料中的水一起溢出、流失。燉制時間的長短還會影響原料中維生素的含量,其中維生素CB族維生素最容易受到破壞并損失。

6.煮: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是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熟。湯液中存有很多的水溶性物質,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在加熱過程中部分水解,脂肪則沒有明顯變化,但是煮沸時間的長短及煮之前原料的處理方法對營養素的損失也有一定的影響。

7.涮、汆:這兩種烹飪方法一般使用的原料體積比較小,且用大火燒開,湯多菜少,所以在單位時間內原料能獲得較多的能量而成熟,烹飪時間很短,因此,肉質等原料中的一些可溶性營養物質損失較少。

8.熏、烤:利用熱輻射和熱空氣的對流傳熱方法烤制食物,能量傳遞的順序都是由表及里,原料表面首先獲得能量的同時,水分子也隨之蒸發了,導致表面失水,表層也會因蛋白質變性形成一層薄膜,或者淀粉糊化后又失水形成一層硬殼(如烤面包)。若在明火上直接烤制,則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會大量流失,也會使脂肪受損,另外還會產生3,4-苯并芘等致癌物。

熏制食物與烤制特點類似,但魚肉經熏制以后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其中脂肪的不完全燃燒,淀粉受熱的不完全分解都可產生3,4-苯并芘等致癌物,特別是維生素C會大量流失。

四、營養來自家常飯菜

我們說了這么多年的營養,但還是有很多人未見得真正懂得營養。營養是一個具有能動作用的詞,實際上人體營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營代表經營、謀求之意,養代表濡養、養護之意,營養連起來就是經營濡養生命或者謀求養護生命的意思。這也說明養護生命是一個需要經營的長期過程,不如打針吃藥立竿見影。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具體的描述營養,可以說:營養是人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構建組織器官、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防病保健的過程。也就是說營養是指人體利用食物的有效成分,通過分解、轉運、吸收、代謝等環節攝取的過程。

有人說,在日常生活中講營養是不是太難了,其實很簡單,只要了解一些關于營養的基本原則和知識,并把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就可以了。我們這些從事營養工作的人也是把有關營養的基本原則和知識應用到飲食生活中,沒有一個做營養工作的人會在飯前計算一下今天應該吃多少飯菜,飯后再算一算營養夠不夠,需不需要再來點營養補充劑補點什么。

營養與經濟收入沒有太大的關系,“營養盲”的富裕家庭也會做不好家庭營養飯菜,而掌握營養知識的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照樣可以獲得充足、全面的營養。這是因為,我們身邊的食物就是最好的營養來源,營養就來自這普通的每天三頓飯。

營養素是食物中供給生命的化學成分。

健康的繼續靠營養,營養的繼續為生命。不論男女老幼,皆為生而食,為了延續生命現象,必須攝取有益于身體健康的食物。

營養素是指食物中可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構成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凡是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均稱為營養素。但食物中某種營養素的含量高,不一定其營養價值就高,要看它的整體營養素組成及其比例才能確定其營養價值高低。盡管如此,我們了解一下各種營養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對我們還是很有益的,有助于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重點補充某種特定的營養元素。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下百種,其中一些身體自身無法合成、制造,必須由外界攝取的人體健康必需的約有50種,如果人體每天都能夠攝取較多的營養素,身體就會變得健康,并可以維持在健康水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