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諸子百家卷:尚書(簡體書)
滿額折

諸子百家卷:尚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目次

一、尚書的性質和時代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文獻典籍。據《春秋說題辭》解釋:“尚者上也,上古帝王之遺出也。”在先秦時單稱作《書》。“書”是著的意思,即如《說文》所說:“書,著也。從聿者聲。”《說文序》又說:“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就《尚書》的性質而言,它實是一部上古三代的政治檔案資料匯編。其中有政治領導人的訓話,有座談會紀要,有君臣談話,有誥命,有誓辭,有大臣的謀略及訓誡等等。總之多是與軍國大事相關的。故《荀子。勸學》說:“書者,政事之紀也。”《史記.自序》也說:“《書》記先王之事,故長于政。”
在中國文化典籍中,《尚書》與《周易》、《詩經》、《禮》(《禮》有三,即《周禮》、《儀禮》、《禮記》。最早列入“五經”的《禮》當是《儀禮》,唐宋以后始更為《禮記》)、《春秋》,共同構成一個經典系統,此即所謂的“五經”。故《尚書》又稱作《書經》。先秦時有“六經”之稱,是把失傳的《樂經》也包括在內了。在這個經典文化系統中,《尚書》主要承載著講述事理、“疏通知遠”的功能。故《莊子.天下篇》說:“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禮記.經解》也說:“孔子曰:人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絮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所謂“疏通知遠”,是指疏通豁達,不蔽于物,而能見識深遠,因為《尚書》記述二帝三王政治始末,可使人考古驗今,不僅能明曉歷史,而且可推知未來。唐代劉知幾說:“《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學者必精此書,次覽群籍。”也正是從這個角度立說的。
《尚書》五十八篇,所涉及的時代,上起堯舜,下至秦穆公。有的篇章是通過前代口傳而留下來的,有的是后世史官根據材料、傳說所作的追述。以前人認為《堯典》是時代最早的一篇。但《堯典》開首即云:“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稽古”就是“考古”,這顯然是后人的追述,而不是堯時候的文獻。有可能是周朝史官整理的堯時的檔案,具體時間則不好定。像《虞書》、《夏書》、《商書》中的大多篇章,都有可能寫定于周朝史官之手。只有《周書》,多保留的是原始檔案。因此在語言上,《周書》反而比《虞書》、《夏書》更難懂。《秦誓》是秦穆公時的一篇誓辭,這應該是時間最晚的。關于《尚書》的編輯,傳統認為出于孔子之手。近人又有以為是秦人者,因為最后一篇是秦國的作品。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
二、關于《尚書》的今、古、偽問題
《尚書》在先秦時具體是什么樣子我們無法見到,《漢書.藝文志》言:“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孑乙子纂焉,上斷自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談到《書》有百篇,兩漢學者多同此說。劉起舒先生曾對先秦文獻引用《尚書》的情況作過統計*,從引用情況來看,先秦所見到的《尚書》篇目極有可能是上百篇。
秦始皇時,頒布焚書令,要將《詩》、《書》等典籍統統燒掉。博士伏生便將一部《尚書》藏在自家的墻壁中。一直到漢初免除挾書令后,伏生才取出壁中的《尚書》,教授于齊、魯之間。漢初,孝文帝征求研究《尚書》的學者,聽到了濟南人伏生的情況。此時,伏生已九十多歲,不便行走,于是朝廷就派晁錯去伏生家學習《尚書》。伏生所傳授的《尚書》僅二十八篇,據說有十余篇已經遺失。晁錯記下此二十八篇,帶回了朝廷。到漢武帝時,魯恭王拆修孔子舊宅,從墻壁中發現了幾部用先秦古文字寫的書籍,其中有一部就是《尚書》。經孔安國與“伏生本”比對后,發現比“伏生本”多出十六篇。因為是用先秦古文字寫成,沒有經過官方組織作文字的規范化的整理,于是就稱作古文《尚書》;“伏生本”是用漢代通行的文字整理的,故作今文《尚書》。武帝末年,得《泰誓》篇,用隸書寫成,據推斷是屬于秦朝官方的藏本‘。此篇不在伏生的二十八篇中,當時的博士便把這篇加入其中,以成今文《尚書》二十九篇。
關于“今、古文”的命名,最初當然是依據文字,但這并不意味著“古文”本就一直以古文的姿態流傳于兩漢。實際上,“古文”本被發現之后,孔安國就比對今文《尚書》,將古文《尚書》可以讀懂的篇目用當時通用的隸書重新摹寫。所以,應該說兩者都是今文。古文學派與今文學派最大的不同并不來自于文字,而是來自于是否立于學官。
西漢時,傳授今文《尚書》的主要有歐陽家、大夏侯家、小夏侯家。三家各立門戶,白有講章,并分別于武帝、宣帝時立于學宮。因此,今文《尚書》在漢朝取得了正統地位,在官方的支持下,獲得了廣泛傳播,并與利祿之途聯系了起來,成了知識群體進身官場的一條途徑。古文《尚書》雖在王莽時因為政治原因被立于學官,但隨著王莽政權的崩潰,又被冷落,作為一個民間學術流派而存在著。到東漢后期,隨著漢家政權的衰落,今文《尚書》也開始失去強有力的政治靠山,而長期的“官養”,使這個學派失去了競爭能力。古文《尚書》則在沒有政治力量支持的背景下,憑借自身的學術實力在民間發展,培養起了頑強的競爭能力。在“官養學術”走向衰落時,經大學者賈逵、馬融、鄭玄等的發現與提倡,便逐漸走向興盛。到魏文帝曹丕重新設立“五經”博士時,古文《尚書》便自然走向圣壇,被立于學官。這時今文《尚書》便很少有人問津,漢代的今、古文之爭,被古文學派內部的鄭(玄)、王(肅)之爭所取代。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